查看原文
其他

【易学大观】启功论孔子“五十以学《易》”(附戴建强先生《启功口述历史》读书札记)

孙福万 玩易斋 2024-02-08


     今天读到戴建强先生阅读《启功口述历史》的一则札记(顺便说说,戴先生的读书札记一日一则,使用文言,论书兼论人,颇具温柔敦厚之风,更兼文末均附七绝一首,益人多矣忽然想到多年前本人曾获赠《启功先生作品五种》一函搬来翻阅。果不其然,《启功口述历史》一书亦在其中!将戴先生的讲述和《口述历史》进行比对,不禁莞尔。

     出于惯性,我还想顺便看看启功先生和《周易》是否也有些关系。没成想,还真有些发现。

     首先,作为书法家,启功先生好像喜欢书写“自强不息”四字。在《坚净居杂书》的第52页,就印有乙亥年(1959年)新正书写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个字。在互联网上查阅,启功先生单独书写“自强不息”四字的还有不少,也有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并写的。



      其次,在《启功讲学录》的第二编《论学术思想,发现启功先生关于《论语 · 述而》中记载的“五十以学《易》”章,居然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朱熹把“五十”两字勾了,改为一个“卒”字,成了“卒以学易”。我们小时候念的是:“卒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意思是说孔子早已学《易》,到五十岁已学完《易经》,学《易》毕业了,可以无大过了。这都是朱熹窜改孔子的话。

     启功先生当然是不同意朱子的这个观点的。


      那么,他本人的观点又是什么呢?此文的正文却没有讲。但该文的整理者张廷银在文前的《整理者序》中,也谈到了这件事。据他解释:

      启功先生根据人生常理,认为人在五十左右的中年时期说希望多活几年的话是不大可能的,从而将孔子的这句话调整为:“〔为学《易》〕希望多活几年,〔我从〕五十岁已学《易》,若是〔能多活〕,可以无大过矣。”这种解释既符合孔子的情况,又符合人类的常情。

      也就是说,启功先生认为,孔子说这段话的时间应该是在晚年,而他实际上在五十岁时就在学习《易经》了,但自己始终没有弄懂《周易》,所以希望自己多活一些年岁,通过对《易经》的学习,来减少过错。我们现在知道,从马王堆帛《易》的记载来看,孔子的确是在68岁返回鲁国之后才重新真正研究《周易》的,那么,在那个时候,他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完全可能的。


       只不过,启功先生将朱子的“卒以学易”理解为“到五十岁已学完《易经》”,恐怕未必准确;将“五十以学《易》”理解为“〔我从〕五十岁已学《易》”,也未必不可以商榷。



附:戴建强先生《日讀書誌》2235:2020年06月04日



隨緣讀書(2020)


      01:《啓功口述歷史》(啓功先生口述,趙仁珪、章景懷先生整理,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初版初印。)

      元伯先生雅不欲回憶往事,以爲温習煩惱也。友朋弟子屢屢敦請慫恿,不獲已,遂口述,門人子姪記録焉,因留人間瑰寶矣。自得書而時讀,殆不計遍數也。書衣自識曰:“堅淨翁説族史家乘者,義正而辭嚴;憶祖德師恩者,情深而意厚;論學術書藝者,言近而旨遠;警世道人情者,語重而心長也。”默念先生駕鶴,倏忽將十有五年於此矣,於是乎讀。尤所感者,先生篤於師門風義也。先生憶及之親授業者,有賈羲民、吴鏡汀、戴绥之、溥心畬、溥雪齋、齐白石等老師巨子,今記陳援厂先生。元伯先生早歲孤貧,溥雪齋先生薦之援老,屬拜見,先以書札,援老評曰“寫作俱佳”,因紹介於輔仁附中,課美術,可以養家。越明年,當事者以先生中學畢業,制不得教中學,遂失業,課徒兼鬻字畫爲生,而難以爲繼。當是時,倭人占我華北。戚故同情,引入市政府爲小職員。先生曰,政府既爲日人控制,嚴格説即“找僞職,當僞差”,又變姓名,頗不願焉。無奈何,月薪三十元,勉强養家糊口。一日,途遇援老,問有事做否?先生强曰:“無。”援老曰:“如此,回輔仁教大一國文可也。”先生雀躍。自此,先生授業上庠,近七十年矣。鼎革後,多運動,尚交代。先生告援老以當日實情,援老沉吟,良久,曰:“髒!”余每讀此,不能自禁。當時情景,只二先生師弟知之。口述之時,援老早歸道山矣。先生不言,人間即無誰能知也。先生胸襟,唯光風霽月可以方之!先生後以書畫義賣,所得鉅資設立奬學金,乃以援老齋號“勵耘”命名也。先生回憶,於錢財頗爲傷懷。母老妻病之際,入不敷出;一字千金之時,無親與共。因每感凄凉,《夜中不寐,傾篋數錢有作》詩曰:“紙幣傾來片片真,未亡人用不須焚。一家數米擔憂惯,此日攤錢却厭頻。酒釅花濃行已老,天高地厚報無門。吟成七字誰相和,付與寒空雁一羣。”於是樂善好施焉。先生高弟謝不謙(謙)先生憶及,己巳六月,先生以錢與之及劉石博士,曰:.“赶快逃命去吧!”不謙云多,先生曰:“北京四川,千里萬里!”臨去,先生曰:“太平時再見。”噫!今夕何夕,感慨萬千,而兀坐默然久之。

      詩曰:生涯時事兩無論,動魄驚心只一言。信有師恩同再造,人間那得武陵源。







推荐链接:

【易学大观】吴清源随笔《易经》现世,明言“《易经》是儒教的根源!”

【易学大观】吴清源:“围棋本来就是解释《易经》的!”(附:吴清源谈《易经》)


【易学大观】黎子耀:《序卦传》是一页殷周奴婢起义史


【易学大观】黎子耀:《杂卦传》是一篇殷周奴婢起义赋(附:黄朴民《黎子耀教授学述》)


【易学大观】《周易》的作者是“中行明”吗?


【易闻趣事】28.“睽孤”与夏帝少康的故事


【易闻趣事】33.“睽孤”与赵氏孤儿的故事


【易学大观】“半边翁”以古史解《易》


【论文选登】刘大钧:温史释易——读“师”卦


【易学大观】康熙帝与《易经》


【易学大观】王安石嗜《易》趣闻


【易闻趣事】35.茶圣“陆羽”名字的由来




(长按二维码,关注玩易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易学大观】启功论孔子“五十以学《易》”(附戴建强先生《启功口述历史》读书札记)

孙福万 玩易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