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正式出版发行,封面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艺术野子
艺术野史
今天我们讲述艺术史,常会聚焦于有名的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而对工匠不屑一顾。中国古代没有专业设计师,工匠实际上兼任着建筑、雕塑、家具、器皿这些领域的设计师,他们的“技艺”,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器”,也是“道”,在那些精美绝伦的物质内部,包含着有关剑侠、气节、道德的复杂伦理,物质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精神文明史——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史。“两个文明”,其实自古以来就彼此纠缠,融合,难解难分。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722b3u61j&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斯文在兹·郭强百铭百刻百砚艺术作品展于13日下午15:00在诗婢家美术馆二楼圆满开幕。现场众多精品砚台被藏家购藏,艺术野疯狂作为本次展览的品牌推广方,感谢各位藏家、艺术同道和业内朋友的支持与厚爱。
我在现场看到这百方砚,看到郭强身边的蔡三洪先生,作为著名的制砚世家传承者,砚雕能匠,话不多,默默在展厅里逡巡,遇上两三懂砚的知音或诚意问询的陌生朋友,他慢慢地说,像是捕捉那一抹旧时月色。历史凝固在砚铭里,或粗壮或狷狂得像是飞起来的时代之声。一些藏家着迷于那些砚品的器型与天外飞仙惊鸿一现的色泽,有的则找到那部专题的《郭强百铭百刻百砚艺术图集》,细细品读里面的铭与释。听闻好几位几乎不涉猎文房的朋友专门来看,走时选好一方,来不及求郭强先生签名,只是淡淡与砚合影存念,那是八九十年代艺文风范的倒影,少了几许卖弄,多了一腔单纯的喜欢与热诚。我记得郭强老师两三次给我说,一辈子不会有这么一百方砚了,自己也不会再这样煮铭刻月这些年了。他手指因了这两年的镌刻,包扎的白纱布像是个提醒:
这也算是圆了那些文人墨客,石痴砚人的一帘幽梦了吧。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应辉,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代跃,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理事赵雄,中华第一刀、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对外贸易大学教授陈复澄,著名学者、书法家、画家陈滞冬,诗婢家文化公司董事长柏优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 - 诗婢家董事长柏优致欢迎词
- -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应辉致辞
- - 中华第一刀、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对外贸易大学教授陈复澄致辞
- -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泠印社理事赵熊致辞
- - 著名学者、书法家、画家陈滞冬致辞
- - 郭强致答谢辞
展览现场嘉宾云集,群贤毕至。舒爽的温度、悠长的展厅,精美的砚台在书画的装饰下静静摆放在案几之上,等待着文人雅士的观赏把玩。在展览现场,大家时而驻足端详,欣赏砚面上行云流水的书法线条;时而以手触之,感受砚材独特的质感与温润;时而低头与同伴耳语,交流其间透露出来的文化韵味。这个下午,在这百方砚台交织出的典雅韵味间,大家流连忘返,在现代时空中感受了端砚的古朴气质与文化内涵。
郭强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接触古砚,本次展览精选的100方端砚全部由他书写铭文并篆刻,或以诗句,或以文言,匠心独运,历时一年,“技”“艺”双绝。在中国人眼里,“紫气东来”寓吉祥如意,“端”又指一个新的开始。此次展出的端砚的颜色为紫色、紫蓝色、紫红色,这种梦幻色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端石有诸多坑口,其中以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等三大坑石为最佳,本次展出的百方砚台均出自这三大名坑,均是砚中极品,不可逾越。
砚,文房实用具。在农耕文明时期,砚被称为砚田,因读书人的劳作在砚上,故有“砚田无恶岁”之概。随着文人对砚的关注从耕作转入品鉴收藏,砚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化传承。到了工业时期、后工业时期,砚开始成为文化的象征,成为文化人、收藏家的案几清供,成为一种修养与品位的外化。在寻找失落记忆的过程中,砚是文化的最好载体。在安静的研磨中,喧嚣从手下消失,抚摸时肌肤的触感让人得到安慰与自信,读铭时滋生出的生命体悟和人文关怀、艺术境界与情趣适时而为……
这次百砚作了百铭,百铭里用了屈原《楚辞》章句及前人句十七铭,自作铭八十三铭。自作铭就石品、形制、题材、艺术、情怀等逐砚而铭之,间有佳构者,也是自拔不得。日常兴之所至有一二铭得之,欣喜自乐。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2日。
谢礼恒艺术随笔录《何不怜取眼前人》近日正式出版发行,封面由著名书法家刘云泉题写。书内收录17位巴蜀著名书画家的文趣雅好访谈、书画精品创作幕后花絮和生活情趣故事,敬请扫码关注、购买。
☟ ☟ ☟
摄影:陈佳乐 部分图片来自诗婢家
美编:西子
☞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