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少出家丨96年和尚摄影师,作品惊艳389万网友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你想好好看看你自己。你站在一面镜子前,脱下夹克,解开衬衫,松开腰带,外套从你身上滑落,你甚至脱下鞋子和袜子,光着脚。茫然地,你细查着那镜子。你在那儿,你不在那儿 。


丨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至今已有约一千七百年的历史,为杭州最早的名刹。灵隐寺地处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两峰挟峙,林木耸秀,深山古寺,云烟万状。


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他在东晋咸和初,由中原云游入浙,至武林(即今杭州),见有一峰而叹曰:“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于峰前建寺,名曰灵隐。


灵隐寺初创时佛法未盛,一切仅初具雏形而已。至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其规模稍有可观。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曾作过全面修葺,香火旺盛。然而,唐末“会昌法难”,灵隐受池鱼之灾,寺毁僧散。直至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灵隐寺鼎盛时,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多达三千余人。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并挥洒翰墨。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立志重建,广筹资金,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梵刹庄严,古风重振,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灵隐曾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于今,在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针下,在方丈光泉法师的引领下,灵隐寺两序大众以“充分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建设东南人间净土”为发展目标,使灵隐这座千年古刹,法幢高树,海众安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你独居家中,或禅在山里。

 

每当读马克·斯特兰德的这首散文诗,就会想起心里的那个人。



一个和尚,法号惜缘,1996年出生,但已出家8年。

 

迄今,他已从杭州佛学院毕业半年,可他依旧在寺院继续修行。他还有一个身份,摄影师。有粉丝说:“从前觉得佛门高高在上,看了他的照片,发现佛家也很平易近人,就在身边。”


丨青灯古寺林照壁,小径悠悠通佛心。


看网上有他的采访,惜缘说每次带单反出门,随行拍照,总是引发游客、行人的侧目和质疑:

 

一个和尚这么闲吗?竟然也能当摄影师?他是不是假和尚?

 

“大众对出家人的误解还是很大。”

 

和尚生活只是与世俗生活有不同,但也是一个自由人。


丨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据说惜缘法师出家时还没成年。当时还在浙江台州读初中,经常和同学们结伴到温岭长屿硐天游玩,一来二去便结识了万佛寺的住持常君法师。2011年剃发,正式皈依在常君法师门下,开始了出家修行的生活,后来考进杭州佛学院学习。


丨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为何年纪轻轻就出家?”

 

他说,没有什么特别原因,也不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经历疾苦,看破红尘了。确实有因这样的机缘出家的,但不仅自己,身边的许多师兄,更多的还是因为一个“缘”字,或选择安静平凡的生活。惜缘法师从小喜欢佛教文化,看小说,看电视剧《西游记》,也会莫名地有感触,向往一箪食,一瓢饮的出家生活。


丨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说是他父母都是信佛教的信众,佛缘也深,一来二去,他便皈依了。年少出家,以后后悔了怎么办?“出家是自由的,不是一出家就一辈子出家了,可以按照意愿还俗。”



人生苦短

能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

此时此刻不也是一种幸福


日落。草地燃烧。

失去的日子,失去的光。

我为何爱那消逝之物?

 

你已离去,即将离去,

你居住于怎样的黑暗房间?

出家人也是自由人


丨念妄心才动,即具世间诸苦。如人在荆棘林,

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

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


在佛学院,有一天,惜缘法师与师兄上宝石山玩,遇上一位摄影师正在拍摄西湖全景。事后,从这个摄影师处知道,有一张照片是自己与师兄静静地看云。

 

他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拍师兄们扫地、念经、上课、雪地打雪仗,以出家人的身份记录所见所感的佛门生活。于是便利用休息时间,学摄影,到附近的寺院拍摄。



现在他是出家人,也是摄影师

他现在的微博坐拥389万粉丝

他以出家人的视角

定格下古刹僧侣修行的日常

他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品《灵隐禅踪》

一经发出,便在网络上广为传播

引起了大众对佛门生活的好奇  

看了他的作品,你会感叹

原来佛家并不是那么的遥远

原来这世间竟如此美好宁静

 

“出家人也可以当摄影师吗?”出家人晨钟暮鼓,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什么时候也可以爱好广泛了?惜缘法师认为,出家人也是自由人。过去出家人,遵守佛门戒律之外,也写书法、学画画,弹琴吹笛,现在也不过是与时俱进,学电音、音乐或摄影。


丨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出家人,并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而是不执著,不贪求。”他们也有自己的真性情。

 

我徒步走了这么远,

错过巴士,错过出租车,

一直在爬山。一只脚在另一只前面,

那就是我行走的方式。

 

山延伸的方式并不使我烦恼。

路边的草,一棵树黑色的叶子

咔嗒作响。那又如何?

我走得越久 ,就越远离一切。


丨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我们都看见过,出家人虽要遵守戒律和丛林清规,但他们也可以使用手机电脑,“不过,人比较多的时候,我们不会拿手机出来看,以免对佛教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只脚在另一只前面。时间流逝。

一只脚在另一只前面。岁月流逝。

抵达之色彩褪去。

那就是我行走的方式。


丨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惜缘在杭州佛学院学习。双休日早上或下午都可以出去,但要做完功课。因为是出家人,出门拍照总是引入侧目,所以一般都是到周围的几个寺院(上天竺、永福寺)去拍照,偶尔也会到西湖、九溪去。


丨不可说。


宗教场所一般都有“禁止拍照”的规定。一般都在殿堂里,或者佛、菩萨像附近,因为有一种说法是拍照对佛、菩萨不恭敬。还有些是文物保护单位,以前相机都带闪光灯,不让拍照也是对文物的保护。他去寺院在殿堂里,也不轻易拍照,遇到出家人的时候也不随意乱拍,这也是出于一种尊重。


丨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经常所想的佛学院是佛教院校,与社会上的学校是同样性质,有教理院、艺术院,学绘画、书法以及雕塑,也有音乐(梵呗)学院、外语院。“但我们的艺术更倾向于与佛教相关的,最后也要考试,写论文,才能毕业。”


丨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有粉丝曾问法师:“出家人是不是什么都放下了?”


“很多人都觉得出家就看破红尘了,就什么都放下了,其实这是大家电视剧看多了。如果出家就什么都放下了,那我们还修行什么呢?”


丨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出家人不是完人,他们也需要放下,这也是修行的目的,放下未曾放下的,比如皈依之初对尘世的眷恋,渐而放下对皮相的执着,彻底放下口腹之欲……



其实修行就是自己的庆典

那庆典,唯一的真实的庆典,

通过把自己交付于虚空,

你将被治愈。你知道愉悦存在,当你感受

你的肺准备好面对一个苍白的未来,

因此我们等待,我们凝视,而尘埃落定,

童年、少年,那些神奇的时光在黑暗中漫游。

继而从拂晓到黎明。








二十余间庭院  

感受诗意生活


庭院,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承载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诸般闲事,也涵盖了庭院营造、家具陈设、器物赏玩等多种行为,它是世人心中的奢想之地。文人空间集合六年“庭院”主题内容,汇编成卷,以飨读者,愿您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重磅预售:《闲人闲事》第九辑主选箫雨、胭脂、刘大石、紫桐等多位作家的人文游记。一本闲书在手,杭州(诗意西湖、良渚、西兴古镇、萧然山)、南京、扬州、厦门、黔州、蜀中、桂林、太湖、凤凰古城、天涯海角…历史胜境,地名趣谈,舒怀畅意。除了人文游记,第九辑选集湘西作家九妹半年度的素读楼茶笺、杭州砚语轩文房砚台清赏篇章,传统文化的当下感受更加真切。


时移世易,风流云散,所幸往事并不如烟。《金声长物》,一部汇集晚近文人书画、信札及文玩的散文随笔集,品读之下,或可透过吉光片羽窥见那时的风雅,阅尽几许趣闻掌故,叠现知己友好的思念和情怀。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精彩推荐



西清砚谱,百砚千姿丨一眼千年,这些皇家典藏名砚美翻了
画出宋意,留下今声丨陈万福画里的相忆与相思
《美术海》丨百年前一本日本设计杂志,新版竟美成这样
七孔汇贤艺术展丨一次旅行,一种乡情,一场展览
心途——丁典个展 | 每个人的玩具店
吴云的交游世界 | 历经五朝,一位传奇大藏家的前世今生
《张士莹画集》丨张士莹的虎:像戏剧舞台上的关公
造个院子过生活 | 这二十余间庭院,美到心窝里
他专事古旧书画修复50年,出了一本治病救画的秘籍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