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间庭院
感受诗意生活
庭院,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承载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诸般闲事,也涵盖了庭院营造、家具陈设、器物赏玩等多种行为,它是世人心中的奢想之地。文人空间集合六年“庭院”主题内容,汇编成卷,以飨读者,愿您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编辑丨艺术野疯狂
设计丨张涵
唐寅,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这一年,是庚寅年,所以父亲唐广德为他取名——唐寅。
丨正德己卯年(1519年),
(明)张灵《唐伯虎像》
时年唐寅50岁
唐寅为家中长子(长子排行“伯”),又属虎,所以他便字伯虎——老唐家在庚寅虎年所生的老大!
丨唐寅《秋风纨扇图》署款“晋昌唐寅”
唐家原也算是名门望族了,在历史上也曾出过许多显赫人物,比如出生在晋昌的前凉(301-376)将军唐辉、唐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俭、宋神宗时的副宰相唐介。不过,到了唐伯虎的亲爹——唐广德这一代,家道中落,无奈在苏州吴趋坊开了家小酒馆。
丨唐寅《事茗图》署款“吴趋唐寅”
成化十九年(1483)的一天,文林(文徵明的爸爸)去吴趋坊唐家酒馆吃酒。当酒兴正浓之际,文林无意间瞟见个十四五岁的伙计,生的是眉清目秀,面如傅粉。文林谦逊地询问掌柜的,这个英俊少年是谁,唐掌柜容光焕发的说道:乃犬子——伯虎也!从此,唐伯虎就认识了那个人——文徵明,两人成了一辈子的好朋友。
弘治十一年(1498)的全省乡试,更是让苏州唐家扬眉吐气。出身商人之家的唐伯虎,考了个全省(南直隶)第一的“南京解元”,名扬江南。
丨唐寅 「南京解元」印
作为“别人家儿子”的唐伯虎,俨然是个天才,文爸爸也是格外欣赏!不过,唐解元的轻佻性格,也着实让文家父子头疼不已。
弘治十二年(1499)的这次会试,这一年初春,唐伯虎和富家公子徐经携伴赴京,两人形影不离,预备参加今科会试。
1、明 唐寅 山路松声图
2、唐寅 孟蜀宫伎图
弘治十一年(1498),唐伯虎在应天府(南京)乡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第一的解元。录取他的正是一代名臣——梁储(1451-1527)。梁储回京复命,向会试的主考官程敏政(1446-1499)推荐了苏州籍贯的唐伯虎。
1、唐寅 步溪图
2、唐寅 立石丛卉图
程敏政看过唐伯虎的文章,赞赏有加,产生了录取唐伯虎的想法。翌年(1499)春,唐伯虎、徐经赴京,拜会程敏政。程敏政在给唐寅、徐经的一次讲学中,无意间讲到了元代儒家大师刘因的《退斋记》。这本书,唐伯虎很早就通读过,且烂熟于心!接着,贡院开考,考题正是刘因《退斋记》。唐伯虎、徐经,还有同乡都穆都顺利完成了会试。
1、唐寅 墨梅图2、唐寅 骑驴归思图
3、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
4、唐寅 茅屋蒲团图
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
古称彭祖寿最多,八百年后还如何?
请君听我歌且舞,生死寿夭皆由他。
——唐寅《闲中歌》
1505年,唐伯虎选择了“左耳进,右耳出”,还学习嵇康,煞有介事的给文徵明回了封“绝交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丨唐寅 仕女图
唐寅画、文徵明、祝允明题
寅顿首徵明足下……寅束发从事,二十年矣。不能翦饰,用触尊怒,然牛顺羊逆,愿勿相异也。谨覆。
——唐寅《与徵明书》
直到正德八年(1513),唐伯虎才理解文徵明的良苦用心,体会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他感慨良深,就又给文徵明写了封情真意切的信,两人重归于好:
丨唐寅 临李公麟饮仙图局部
昔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寅长徵明十阅月,愿例孔子,以徵明为师,非词伏也,盖心伏也。
——唐寅《又与徵明书》
丨唐寅“六如居士”印
唐伯虎的际遇,不仅没有让苏州士绅疏远他,反而还赋予他一种受害者的“光环”,引起了江南士人的一致同情,逐渐被传奇化。唐伯虎感叹: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自号六如居士!
又在苏州郊区的桃花坞,盖了一座“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丨唐寅 临《韩熙载夜宴图》全卷
他在“桃花庵”画画、写字,自食其力,对自己鬻画为生的生活感到很满足: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日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唐寅《言志诗》
卖画收入尚可,生活也总算有了着落。可是,唐伯虎高兴不起来,他低落、愁苦,感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
——唐寅《落花诗》
花是娇艳欲滴的,美艳动人的,只可惜直到花落凋零,也没人欣赏。唐伯虎只好把落花细拾并埋葬起来:
唐寅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明、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有时大叫痛哭。
至花落,(唐寅)谴一小仆一一细拾,盛以锦囊,
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唐仲冕《六如居士外集》
丨冯梦龙《警世通言》“唐解元三笑姻缘”
唐伯虎葬花的情节,在200年后,被另一位落魄文人借鉴和挪用,他名叫曹雪芹。“黛玉葬花”,也成了整部《红楼梦》的经典桥段之一。
俗话说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唐伯虎依旧放浪形骸,浪迹各处酒肆,成了江南炙手可热的书画大才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伯虎偶然间结识了同样命途多舛——沈九娘。
沈九娘善解人意,才貌双全,在唐伯虎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慰藉。正德元年(1505),唐伯虎冲破礼教的束缚,正式娶沈九娘为妻。唐伯虎一生前后娶了三个妻子。第一任妻子徐氏,红颜薄命;第二任妻子何氏,爱慕虚荣,在科举舞弊案之后,“夫妻反目成仇”。第三任妻子便是沈九娘。她温柔贤淑,尽心照顾唐伯虎的饮食起居,让心灰意冷的他感受到了温暖。
正德七年(1512),相濡以沫的沈九娘因操劳过度,离开了人世。唐伯虎伤心欲绝,哭成了个泪人。此后,唐伯虎对她恋恋不忘,多次作诗思念: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唐寅《扬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正德九年(1514),蓄谋已久的宁王朱宸濠准备网罗人才,意图谋反。在苏州地区,宁王征聘了唐伯虎和文徵明:唐伯虎重燃了做官梦,欣然赴约;文徵明则谨小慎微,婉拒了宁王之邀!
他卖画的收入,远不够他吃喝玩乐的支出,时常寅吃卯粮,以至穷困潦倒: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
鬓边旧白增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
——唐寅《落花图咏》
嘉靖二年(1523),唐伯虎的健康每况愈下。
丨唐寅“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印
唐伯虎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此时的他已经超脱生死,坦然面对死亡的降临: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
——唐寅《临终诗》
诗罢不久,唐伯虎溘然长逝,时年五十四岁。除弟弟唐申外,家属就只有一个女儿(嫁给王宠之子王龙冈)。按古人儿子传嗣的标准,唐伯虎可谓身后萧条,香火无继。由于无子,他的丧事由好友文徵明、王宠、祝允明等料理。祝允明惋惜之余,为唐伯虎撰写了感人至深的墓志铭。
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经过许多笔记、野史及方志的添油加醋,一个才华横溢却因朝廷不公而陷入穷困,故只有以书画、诗酒抒其愤懑的才子形象便被慢慢塑造了出来。
在文化史上,唐伯虎跻身于“明四家”、苏州“吴门四才子”。到了民间,唐伯虎跌宕起伏的一生,更被赋予传奇色彩,成为茶楼酒肆、坊间百姓的谈资。以至于唐伯虎的妻子沈九娘,被望文生义、以讹传讹,误以为唐伯虎娶了九位妻妾:先娶妾八位,后来点秋香,八美变九美(合九娘之数)。
这一轶事,通过小说和曲艺的推波助澜,以及近代电影的添油加醋,最终形成“唐伯虎点秋香”这一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
唐伯虎的生平被写入官方正史,他的事迹被编入戏说演义的稗官野史。他的书法、绘画成为艺术史的珍贵藏品,连清代的乾隆皇帝都大加赞赏。
-《明画全集•第六卷•唐寅》-
拍摄和印刷质量最好的一部“唐寅绘画合集”
众所周知,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宋画全集》,反映了当代宋画出版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成就,填补了我国宋画整理汇编的历史空白,开创了中国绘画历史大型断代集成的先河。《明画全集》,延续着《宋画全集》的标准和范式。近日出版的唐寅卷,无疑也是目前为止拍摄与印刷极佳的一部“唐寅绘画合集”。
以真实拍摄的《明画全集•第六卷•唐寅》为例:
丨拍摄于《明画全集·第六卷·唐寅》
定价3500元/单册(共两册)
艺术野疯狂 惠价4550元(两册)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中心 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二十余间庭院
感受诗意生活
庭院,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怀,它承载了琴、棋、书、画、诗、酒、茶等诸般闲事,也涵盖了庭院营造、家具陈设、器物赏玩等多种行为,它是世人心中的奢想之地。文人空间集合六年“庭院”主题内容,汇编成卷,以飨读者,愿您把日子过成诗的模样。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