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涛和他的《苍生》《物欲》丨一个新的高度

谢礼恒 艺术野疯狂 2022-12-25

作者丨谢礼恒

相关作品图及老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部分论述资料来自冀少峰《缥缈的梦幻—再读孟涛的画》、周晓《物欲·苍生—孟涛绘画艺术研究》

编辑丨三三

录音整理、设计丨张涵

 

“我很佩服莫兰迪,画那些静物的罐罐可以一直画,我就不行,我喜欢常换常新。”艺术家孟涛在自己位于浓园艺术区的工作室兼展示空间里,指着数个系列的作品,回忆自己的2008年。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孟涛:情绪记忆与独有之谜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
孟涛:这充满美的反差,是我画孔雀的最真实出发点

丨蓝顶工作室现场


2008对于更多人来说有深刻的集体记忆,比如汶川大地震,哭泣的脸,断墙,碎砖,比如蔡国强的烟火大脚印和张艺谋在鸟巢展开的水墨画卷……而对于孟涛而言,这一年极具转折意味。


丨与南非贫民窟小孩子们


孟涛丨纪录片《苍生》


《蚀像No.3》(布面油画 200x150cm 2008)那张娃娃的脸被不少观者认为他是有“超前预感”。其实孟涛2008年的作品大部分是在地震之前画的,因为地震,他的作品像某种极度贴合的“应照”,没有尖锐的对抗,只是那股情绪在画面上轻声呢喃,这种难掩的“预言感”让他后来的创作自然有了一些延续。“汶川大地震后,我本意构思一个作品系列来表现灾后情况,但细想后还是放弃了,因为这毕竟是短时间的事,是一次偶然事件。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比如“灾难中的人”,作者注),作为艺术家应该要有个态度,我认为不能将这个事件作为自己长期的题材画下去。而如今即将举办的大型个展,我就想把那时一部分作品拿出来,算是我2008年创作的组成部分。”


丨2010年禽兽人间艺术展开幕现场接受采访


丨与意大利孔蒂尼画廊老板孔蒂尼


丨在威尼斯接受凤凰卫视专访


丨在威尼斯接受意大利天空卫视采访





这一年还有件重要的事,际遇中的孟涛无法绕过。他被命运推到了彼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最蓬勃的城市——北京。他和不少北上的艺术家一起,想感受那里火热的当代艺术氛围,于是选了那个不知沙尘的春天在朝阳区来广营1号地附近租了工作室。落户下来,算是异客。2008年至2009年他在北京待得算长,最长的一次待了2个月,后来就零零星星了。12年前的孟涛在北京没什么其他干扰,创作的效率特别高。画得累了,就约朋友写生、打牌、看展览,倒像个艺术苦行僧。“反正就是纯艺术、艺术家这条线,基本没有社交。就连吃饭大多都是叫上两个朋友去附近的酒楼,很少在家做。”他后来最成功的的作品系列之一“孔雀”就是在一号地工作室开始创作的(实际上后来他自己评价,转型期的作品多半都是在北京完成的)。“2008年前,我的创作还是以风景为主,后才是真正当代艺术的转型。从创作关注的方面来说,2008年之前是色彩与造型,之后则更多关注社会、自然以及自身的感悟,绘画语言也在,但已放在第二位。坦率地说,2008年之前,我还有一段彷徨期,时间还不算短,那段时间我一度还做了些公共艺术的作品”。


丨流淌No.2 300cmX160cm 布面油画 2008


丨羽咒·冥象No.3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09


2009年,孟涛做了两件“沙发”的装置作品,将现成品皮沙发画满受伤的飞鸟,亮丽的羽毛与缠连的血肠并置一起,让人产生难以落座和坐落不安的感觉,全然改变了沙发原有的“安逸”和“享受”。后来又画了两张“羽毛沙发”的油画,也是想作一些新尝试,“因为沙发和羽毛的触觉共性是柔软和温心,给人以享乐安逸的感受,它和伤害与杀戮形成强对比,画这几张作品是出于此想法。”


丨皮毛No.1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12 


当年在《库艺术》杂志与他的工作室访谈里,孟涛提到,“我喜欢用表现性绘画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感受,表现性油画的确是需要技术的,作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就必须搞懂这项技术掌握这项技术,这是你吃饭看家的本领,所以艺术家技法熟练是好事。任何存在须语言来呈现,语言是存在的家,技术是作品的载体,任何观念和思想都需要一个有效的承载工具。我不是一个迷恋技法的人,相反由于自己技法过于熟练,作画时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太露技法。对于艺术家来说观念和技术应该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水乳交融的过程,绘画中的技术不能是简单的手工重复,而是一种流动成长不断衍生变化的精神物化的综合体,绘画的价值也在于技术含量的有效支撑,当精神与物质高度融合时其绘画的表述力量才能充分体现,今天的艺术作品,媒介和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媒价和技术本身己成为表达的含义或是和所要表达的含义一样重要。”这一段回答我印象深刻。实际上跟孟涛《孔雀》系列作品同时进行的还有《精神的自然》系列的创作。“精神的自然”就是内心的自然,再直白点就是“内心的风景”,这跟前面的自然、田园风景是不一样的,相对主观会弱些。“这里面有现代人对现实对时空的认识,不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可以说这后来的是‘魔幻风景’(‘魔幻风景’是现实时空、魔幻时空都有涵盖)。‘孔雀’可以说是‘灵之觉醒’、‘魔幻花鸟’,两者有共通处。‘孔雀’有灵异的幻境感,是精神化了的产物。”


丨《禽兽人间》局部


不出意外,孟涛08年之后的作品中就增加了批判性的视觉思考,在《禽殇》《禽兽人间》一系列绘画中,关注视角发生了转变,孟涛曾在多次采访中提到当代艺术家应该保持精神的独立性,艺术品应该具有独立的原创性价值,艺术家应该坚持个人的精神信仰和精神追求,尤其是在当下消费主义、娱乐至上的时代,有时会被物质的、意识形态的东西、或者传统的价值观、包括资本、商业所影响,但艺术家在内心一定要有所坚持,所以他的绘画开始由个人微观风景画转向对社会宏观事件的批判叙事。在《禽殇·繁华》中就以视觉表面的色彩繁华绚丽与暗含内里的细节杀戮流血形成的强烈冲突对比,批判现实社会中人与动物的不和谐相处,人的贪欲导致动物的惨遇。2010年,孟涛艺术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次个展《禽兽人间》在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首次亮相,作品系列后又于2013参加了第55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的平行展——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受到了国内外更多人的关注。这一时期绘画关注主题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也是对于现实的表达,比如画面中出现的马戏团的人物、行走的骷髅架与呐喊、挣扎、坠落的各动物犹如在超现实的烈火中焚烧,隐喻出人类与动物所面临的灾难和生存境遇(这幅作品同时具有转折意义,因为创作了这幅作品,孟涛才开始构思后面的作品《物欲》和《苍生》,也更加深刻的对我们当下社会进行反思)。


丨呓山水No.1408 150cmX110cm 布面油画 2014


北京的工作室是在2012年退掉的。加起来三年多时间的北漂经历,孟涛现在回想起来仍旧觉得收获很大,外界一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业内人士恐怕觉得这段时间他是在“凑热闹”。但毕竟,“在北京时,圈内的,艺术领域的交流还是要多些,生活方式上也有新的体验。”





在这三年多期间,吴鸿在2009年发表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孟涛作品中的隐喻三层次》中,就孟涛“转型”后作品中变化出的精神隐喻性分别从人道主义、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三个方面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性内部之间的深刻矛盾性作了一一论述。2010年陈默在《大艺术》发表《孟涛艺术,上天入地,野性飞翔》,就孟涛2010年前后这一阶段性的艺术作了针对总结与分析,这一阶段的艺术表现手段是布面油彩和综合材料装置同时表现,在题材上是从抽象山水转向禽鸟和水妖系列的创作。


丨2009年创作禽殇系列


必须要着重强调的是,从早期的油画风景到现在的禽鸟系列,“拉丝”一般的笔痕是孟涛作品的重要语言,“这种笔痕是形神合一的方式,所以用笔痕作为作品的主体更具激情,让观者更具想象的空间。”


丨禽殇·剩羽No.2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09


丨禽殇·座爱No.1 150cmX200cm 布面油画 2009


2013年至2015年,孟涛的创作进一步思考了人与动物的关系。这后来他还创作了关于人与数码之间关系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当孟涛带领我在他的艺术空间逡巡这些过往的作品时,我分明注意到那些“婴儿面孔”的作品和一系列“孔雀”作品表达的状态、意图与内在联系,虽含义连贯,但手法迥异。前者是超写实,后者也采取书写式的表现手法。——果不其然,后来孟涛选择了表达更为淋漓尽致的孔雀系列,并且这两个题材也在同一时期内交叉创作。“我在画的时候感到了它与中国画手法的相通,所以继续走下去了。”


丨禽殇·落沙雁No.5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09


丨羽咒·冥象 No.2 200cmX150cm 布面油彩 2009


他并不回避,其“孔雀”是目前最受市场认可的作品系列,而且他也明白,时隔几年重新面对孔雀系列的创作,还会有一个很大提升。孟涛的几个系列显然是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


丨踏花归来No.1 240cmX200cm 布面油画 2015


2018年开始,孟涛逐渐把心思放到了现在能见到的这些大型作品上。他在转型10年后的重要一年开始创作的巨尺幅作品《苍生》《物欲》,给出了一个崭新的答案。





孟涛近年的《苍生》、《物欲》是他绘画创作的又一个新高度。是具有代表性能够更加全面展示孟涛转型后绘画风格面貌的作品。绘画的题材、创作方式,艺术观念、既延续了之前又与其有所差异,早期版画《巴山生活系列》、国画《夕照巴山》、油画《雪融巴山》等作品关注的都是个人从小生活的大巴山地区的一草一木,表达的也是对大巴山的特殊情感。


丨创作《物欲》期间


到《水妖》系列、《羽咒》系列、《禽殇》系列更多开始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画面中的鱼、鸟都是以坠落、流血、挣扎等姿态被包裹在绚丽多彩的颜色中呈现,隐喻着人类的生存境况,看似繁花似锦却也危机四伏。


丨穿越神山 300cmX110cm 布面油画 2012


过往云烟No.2 180cmX140cm 布面油画 2012


《苍生》和《物欲》在创作方式上,部分延续了孟涛中国画留白的油画风格,但不同的是这两幅作品尺寸较大,信息量丰富,是艺术家长时间思想的积累与爆发,两幅大作虽在同一时间交叉创作,但在绘画主题、表达手法、思想内涵上均有不同。画面中除了之前常出现的绘画元素外更多的加入了形态各式人的形象。孟涛将当代现实生活中看似互不相关的动物、人物、物件碎片杂糅在一起,形成多维度、现实与魔幻并存的超现实主义绘画,这些也隐喻了当代人类生存的灾难性、破碎性。从表述方式上说,孟涛发展了之前绘画的隐喻性意味,增加了绘画的批判性意味,《苍生》和《物欲》在之前的浪漫主义色彩上更加增添了魔幻现实的色彩,画面中重复出现的受伤的鱼、被操控的马戏团表演、各类哀叫逃跑的动物、和人类以及世界性新闻事件等都是对现实形态的反映,暗含复杂多义的意蕴形成对现世的批判揭露。孟涛绘画中,看似没有联系的物象实则从侧面向我们折射出现实社会的人性、人生存的现实世界的残酷境况,同时也传达出艺术家本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理解。而《苍生》和《物欲》批判性特征更为鲜明,也更具代表性。


丨创作《苍生》期间


在《苍生》中孟涛的视角更多开始关注社会现象、难民危机、环境问题、战争、疾病等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通过生活中的网络上的碎片化信息收集、整理、加入魔幻和想象,用个人化的视觉传达时代的印记,画面的整体颜色打破了以往的用色习惯,色粉的首次使用,增加了画面沉重而魔幻的历史沧桑感。画面整体营造出末日灾难之感,警醒世人,让观者不禁想要通过这庞大繁杂的画面内容反思人类的行为。《物欲》中对于香崁、人工金币、人工珠宝等现成品的拼贴使用,一方面象征我们现实社会中很多的人与事都是靠物质这条线连接的,另一方面也在批判揭露反讽当下时代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无节制的拜欲时代。


丨苍生 1000cmX480cm  油彩、色粉、丙稀 2016-2018 


丨《苍生》局部





面对这一组巨大的《巴别塔》(布面油彩,800cmx300cm,2019-2020年),观者一时间还有些不知所措。我隐约注意到他在访谈里提到的一些细节,比如他现在画画完全没有再考虑市场因素,比如这些巨大尺幅的作品今后的归宿,但他很明确地告诉我,以后如果能成立“孟涛美术馆”,这些大作一定是美术馆的“镇馆之作”。


丨禽兽人间 800cmX240cm 布面油画 2013


按照冀少峰的评述,《苍生》《物欲》《禽兽人间》《巴别塔》构成了孟涛近几年视觉图像表达的主题和关键词,由此也延续着孟涛那带有史诗般的交响并交织着魔幻般魅力的恢宏的视觉图像叙事的篇章。透过孟涛那令阅读者迷醉的激情讲述,阅读者可以清晰地洞悉到一个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又精于表达的个体意识。孟涛数十年锲而不舍、不知疲倦地为阅读者精心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充斥着离奇的幻想和飘渺的梦幻般的理想虚境,尽管这个理想的虚境并非来自真实世界,但它的确是孟涛自我真情而又坦率的视觉讲述,作为一个独立的视觉创作个体,他充分调动自我天马行空的思维节奏,深邃而又充满激情的感官旋涡,并把非具象却饱含力量感的潜能结合自我个性化的人生阅历,率性且扎扎实实地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本体叙述的艺术之路。


丨禽兽人间艺术展作品 水妖


“孟涛以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原始的、涌动着的、野性的激情,义无反顾地开辟出了一片属于自我的艺术天空。他信心满怀地穿行在人、动物、自然、社会间,游刃有余地游走于平面,立体,装置间,并以一种不间断地努力,把对当代社会、文化景观和艺术人生的批判与反思透过其飘渺幽深的、梦幻般的视觉图像逻辑淋漓尽致地呈现给阅读者。弥漫其间的浪漫与诡异、精神与梦幻、激情与图谋、困惑与焦虑如影随形般渗透在多个系列的视觉表达与‘孟涛式’的多维度感官世界之间。层出不穷的新观念、结构的平面与立体、媒材的多元与多样、视觉语言的冲动鲜活与丰富多彩,均构成了孟涛视觉图像表述的品质、品格与调性,浸润着独特的孟涛般的‘味道’和极具辩识性的视觉图像编码、密码和文化基因。”


丨蚀像No.3 200cmX150cm 布面油画 2008


2008年-2020年,这12年时间,孟涛作品的变化性极大,每个系列都有其重要的突破价值与精神追索。令人激赏的是,孟涛在创作《物欲》和《苍生》前的绘画艺术面貌就已非常稳定,并且有着良好的完成大型作品的寄出,《禽兽人间》就是很好的证明,尽管如此,孟涛还是突破舒适圈,2018年开始的几件大作,都使用了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利用材料的特性融合精神性的表达,创作出更多类别的艺术语言。当然,他持续性的创作耐力也令人侧目,《物欲》、《苍生》从动笔到完成历时三年,当时孟涛在浓园的工作室还不能展开如此大尺幅的作品,现在他蓝顶的工作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这两幅作品而成立的。我很关注的是,在《苍生》、《物欲》、《禽兽人间》、《巴别塔》几个主要系列的视觉表达的背后,不约而同浸润着孟涛符合自我的价值认同和批判精神,凝聚着自我生命的才情、思想、品格、情感的文化立场及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深深的诘问。


丨天外石No.1 140cmX80cm 布面油画 2012


丨雪飞千年 195cmX120cm 布面油画 2012


站在历史与艺术的新格局中,我期待孟涛的下一回合。 


庚子·祈祷 孟涛 150cmX110cm 布面油画 2020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今日头条丨企鹅媒体平台丨一点资讯丨新浪微博
以上内容为艺术野疯狂原创拒绝一切形式转载,本号不授权,侵权必究


往期精彩推荐



北岛的摄影 | 用另一双眼睛寻找幽灵
石虎丨道原瓷讯
D空间新展《我们的世界》丨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
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丨吴中一振 腕指神助
周春芽和他的《春天来了》 |  曾不见踪迹 归来仍旧春天
黑色的眼睛丨石虎游历非洲十三个国的写生日记
西清砚谱,百砚千姿丨一眼千年,这些皇家典藏名砚美翻了
《美术海》丨百年前一本日本设计杂志,新版竟美成这样
喫茶去丨坚守茶的事情,就是我的衣食住行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