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流程及安排
(因疫情防控升级,所有来参观展览活动的嘉宾朋友,
请提前准备健康码,佩戴好口罩。
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开幕时间:2020年10月24日
展览时间:10月24日-12月31日
14:00-15:00 嘉宾入场、签到
15:00 展览开幕式
15:45 音乐、舞蹈欣赏
特邀嘉宾
著名小提琴家 夏冰
青年舞蹈家 余尔格
《何不怜取眼前人》,17位艺术家的书房文心,谢礼恒 著,定价68元,特惠38元。扫码即可购。
作者丨张小涛
作品丨朱可染
部分现场摄影、设计丨张涵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朱可染作品展丨零度创作:朱可染艺术的“澄明”与“淬火”
我与朱可染的交往,缘于2017年暑假她在微信朋友圈经常发一些她在欧洲博物馆拍的一些大师作品,我对此很感兴趣,时常找到她要原图,从她这里分享到不少乔治‧莫朗迪的绘画,我们时常也有一些关于绘画的交流。之前看过她的一些绘画,今年夏天我看到了她的新作品《水何澹澹》和《云卷‧云舒》系列,让人有些吃惊,感觉她的绘画有了一个质的变化,语言变得抽象,有一种极简主义倾向,我很好奇是什么原因她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蜕变?一定有某种机缘,她以前的作品:《物‧象》系列、《浴室》和《失乐园》等充满了文学叙事,有一种象征性。现在她从日常图像转向了对大自然中的抽象性的关注,在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中水、云、松是比较常用的题材,由此让我们会想到南宋马远的《水图》,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拍的《海景》系列,前者成为宋画传世的一种经典美学范式,后者成为当代摄影的重要作品,无论古今都会有艺术家用作品对这个永恒的自然题材去表达敬意。我猜想她这个转变是不是和今年的新冠疫情有关?往往人在一个孤独和封闭的环境中隔离其实是很烦躁,甚至是极度压抑的囚禁感,才会让她避开世俗化的物象符号,从而走向更加内心化、抽象化的一种表达,这就是从外部图像世界转向心理世界的变化,她的绘画变得超然物外,褪尽了人间的繁华,走向了朴素与极简。
什么是绘画的观念和语言?今天的绘画其实很难分开观念与语言,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左手是观念,右手是语言,可以分别来讨论,而伟大的绘画往往是语言和观念高度的融合,她们是骨肉相连的。西方近代绘画从保罗‧塞尚到乔治‧莫朗迪是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的,从结构到语言的革命,这是现代主义的核心,越朴素的图像却越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保罗‧塞尚的风景画与静物画影响到20世纪的立体主义,甚至抽象绘画,到了乔治‧莫朗迪这里语言就更简约大器,具像绘画开始有了抽象的元素,他成为了现代主义时期的通关要津,他们之间好比董其昌与八大山人的关系,真有大道至简古今中外相通的体会。格兰特‧里希特早期的绘画深受政治图像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后来他的绘画变得很抽象,为什么卓越的艺术家能在图像和语言这两者之间游刃有余呢?我认为他有一个自由转换的通道,因为知识谱系可以融化一切坚固的图像,最后呈现的是他反复的叠加和破坏的过程,在现实图像和自然抽象之间找到了一个解码器。拉脱维亚艺术家VIJA CELMINS早期的绘画关注的是新闻与地缘政治图像,后来画星空、海水和石头,前后的变化看似割裂,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70年代观念绘画的先驱,他(她)们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图像和语言是交织的,现实图像与抽象语言其实是可以融合在一个艺术家的图像谱系之中,画什么与怎么画?已经不是问题了,最后贯穿始终的是艺术家思想的逻辑线。
2018年,自驾去川西若尔盖旅行,回来的路上堵车,我就在路边等,看着湍急的河水奔流而下,我静静的看了很久,被河流强大的气息吸引,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消失了,那一刻我很想画水,觉得水的形态每一秒都在变化,但是它又是永恒存在的,水和云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本质上是同一种元素,既永恒又具有瞬息万变的形态,它们又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像空气一样。后来在故宫博物院看到马远画的水,很有形式感。当我开始观察云和水的形态后,发现水具有很强的张力和韵律,在点线面的构成上本身具有抽象性和节奏感。——朱可染
丨《澄明可染-朱可染作品展》开幕式上的合影
这是可染的创作手记,旅行中的见闻让她有一种顿悟,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最容易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艺术家往往是敏感的,但能扑捉这种瞬间的灵感并且能转换成作品的是很少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发现她从日常物象中逃离的原因,从自然中获得了某种难以言传的启示。今天的绘画很难摆脱图像与符号,她能够从中跳出来,这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她2012年画的《物‧象》系列:《金鱼》、《花瓶》、《螳螂》和《一片树叶》等作品,就能看到她深受极少主义的影响,甚至有抽象的痕迹在里面,语言显得节制而从容,没有火气。这是一个艺术家在语言实验中必须经过半生不熟的试错阶段,看来她画的水、云与松是一次主动逃离后的实践,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她是不会走向人迹罕至的绘画本体语言,这是思考和直觉的结果,图像已经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指标,如何在语言和图像之间找到一个通道,这其实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比如她2020年同时画的《Night-blooming cereus》系列,盛放的昙花和石膏在黑夜里的会面是一种叙事的关系,有一种隐喻,关注的是一种真和假的矛盾关系,像《等待多戈》一样的荒诞剧,给人一种无名剧照的感觉,有一种暗示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她试图在图像和语言之间找到平衡,当她面对水与云、松这类平凡的图像,最大的考验是艺术家的语言能力,如何超越以往美学经典的陈词滥调,是否有一种持久的精神力量来推动工作,抽象绘画不是靠阐释图像的社会学意义,而是靠语言本身的逻辑与感染力来打动观者的。
丨展览现场
“可见”与“不可见”是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整个世界类似于身体一样的东西,世界就是肉,它是物性和灵性的交织。我们眼中见到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是两个概念,当眼睛闭上以后,也许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世界。绘画不是哲学和观念的插图,首先应该是一种关于人的精神痕迹的表达,是从心灵里生长出来的结晶。可染的绘画呈现了点、线、面的半抽象因素,因为她的绘画去掉了世俗图像的色彩,水与云的黑白处理使画面变得更单纯,在时间和空间的层层叠加中,工作是缓慢的显影,由此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近看是笔触与线条,远看是古代山水画。
丨展览现场
2020年疫情期间的长时间隔离会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恐惧,甚至抑郁,此刻面对绘画有心理治疗的意义,有一种修复的功能,绘画能让我们安神,绘画成为了镇静剂,绘画是一种聆听…… 绘画的高级之处还在于无法言说的部分,模糊性与神秘性,也许这是绘画最迷人的地方。在可染这里西方极简主义与东方美学的“空寂”相遇,它们也是诗与禅的相遇。
凡不可言说者,必保持沉默。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
可染在2020年的新作中把物象降到了最低,回到了“空相”的状态,“空”是一个暂停的瞬间,也是一个绝对静止的时刻,当我们凝视空城、空山、一花一叶时,其实也是冥想的过程。她的绘画的意义在与把物象这个表皮给剥开,呈现了语言的内核,澄明朗现的过程就像禅修的过程一样笃定。关于“空”,它既是物理的空间反映,也是心理空间的投射,这种“空”是充满能量的,就像是在重启电脑之前的一个临时状态,今天我们面对如此浩瀚信息与媒体的全球化时代,以“空”来面对这种无序与混乱,“空”是有限也是无限,艺术家有时得有一种在现场的旁观者的态度,旁观产生的距离感是“变被动为主动”,“空”是一种沉思的状态。
丨青年舞蹈家余尔格现场演绎
当代艺术的媒介是非常多元化的,也许绘画在所有媒介中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绘画承载了太深厚的美术史和美学的压力,绘画必需变革,必须吸收新的媒介和观念方法,但是绘画也是有自己的“基本法”,是有技术难度的,无论绘画如何的革命,最后还是要回到绘画的本体,回到绘画语言的内核,只有这样绘画才是有生命力的,她有自己的历史参照和上下文语境,什么样的绘画才能在艺术史中传世呢?绘画和今天的生存经验与文化现实有什么关系?观念性绘画是对绘画边界的拓展,是一种解放,是一个颠覆的过程,而我们解构经典以后究竟要建构什么新的美学范式?
这是我们今天面对新媒体和当代艺术如此迅猛发展时必须思考的问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既是生产力的解放,也是资本主义和极权社会数字化的规训与控制的最重要媒介之一。或许因为绘画媒介的单纯,所以往往有一种最直接的表达冲动,绘画充满了人性的温暖,是开门见山直指人心的当头棒喝,绘画如中世纪的炼金术,炼出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丹药”,而是“心中的黄金”,所以可染的绘画可贵之处在于,她在混乱的图像世界中坚定地走向了绘画语言的本体实验,她走向了虚空,此刻语言即是观念,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去聆听心灵的声音,从而获得了一种静穆的力量。
丨《云卷云舒》-5 135x10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
丨《云卷云舒》-3 100X135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
丨《云卷云舒》-4 100X135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
丨《云卷云舒》-2 100X135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
展览现场流程及安排
(因疫情防控升级,所有来参观展览活动的嘉宾朋友,
请提前准备健康码,佩戴好口罩。
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开幕时间:2020年10月24日
展览时间:10月24日-12月31日
14:00-15:00 嘉宾入场、签到
15:00 展览开幕式
15:45 音乐、舞蹈欣赏
特邀嘉宾
著名小提琴家 夏冰
青年舞蹈家 余尔格
往期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