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硕学通儒:沈曾植题海日楼藏古籍碑帖研究首发!海量题跋首次面世!


沈曾植(1850—1922),字⼦培,号⼄盦,晚号寐叟,浙江嘉兴⼈。清光绪六年(1880)进⼠,供职刑部,先任贵州司主事,后转为江苏司郎中,迁任总理衙⻔章京,外简江⻄⼴信府知府,继调任南昌府知府,后擢为安徽布政使,终学部尚书。他的⼀⽣经历了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张勋复辟、⾟亥⾰命、新⽂化运动等⼀系列历史事件,⻅证了中国近现代动荡的⼤变⾰。


他就是这样⼀位前清遗⽼,也是⼀个会写字的学⼈。他的学思活动庞⼤精深,且“⽣平论学,不欲蹈袭前⼈⽚辞只字,神理恢张,最多达识,每于蚕丛⻦道中,辟前⼈屐⻮未经之境。及其沟通达道,则⼜契若肝胆。六⼗以后,益神乎通明,得乎悬解”(王蘧常语)。他的这种宏通,横跨在史学、地学、律学、佛学、诗学等各领域间,更重要的是有创⻅地响应着他那个时代。能做到这些,与他⼀⽣博览群书、敏学思辨有关。



浙江博物馆1957年接收沈氏捐赠,收藏有大量沈曾植海日楼及沈颎旧藏书籍,各类刻帖、碑记、墓志铭、题名、书联、佛经等。他的学术⼼得,以收藏题跋、随笔签识、逐条批注等⽅式记录在⼀册⼀册的书中,作为他阅读、校勘、考订的重要⽅式。

这些或朱或墨的蝇头⼩字凌乱散漫,看似未成系统,然细细品读,从⼀开始的晦涩,反复咀嚼,到渐⼊佳境,常给⼈豁然开朗的棒喝之感。同时,也映照出我们后学的浅⻅狭识。

沈曾植给了我们读书的⻔径,也给了我们了解他学术思想的研究钥匙。


浙江博物馆两位副研究馆员陆易、陈翌伟潜心多年研究沈曾植手稿及相关文稿。他们基于浙博的馆藏对沈曾植的旧藏进⾏了初步分类,主要整理了沈氏古籍与碑帖两个方面,研究成果汇集而成了《澹宕璨然:海日楼旧藏古籍碑帖撷颖》。

沈曾植学问涉猎广博,治学综览百家,一生所收藏的藏品种类和项目繁多,本书精选了浙博馆藏十种沈氏旧藏古籍善本书志,三十七种沈氏旧藏碑帖拓本。书中以一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收录了其基本信息,并由两位作者撰写按语加以说明,使读者更能直观清晰了解沈氏收藏的理念。

书中并配有大量浙博馆藏沈氏藏品的摄制图片,以及藏品内文的高清图片,排版精良,印刷精美。与资料介绍共同阅览,可称一场“浙博沈曾植收藏精品展”。

2022年正值沈曾植去世100周年纪念,《澹宕璨然:海日楼旧藏古籍碑帖撷颖》的出版尝试向大众展示一代硕儒沈曾植的藏书⾯貌和书学观点,也是研究沈氏的有力文献资料参考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古籍善本书志】

古籍上,本书⾸批遴选了沈曾植旧藏书籍中版本较善、批校题跋较多,能反映沈⽒研学特⾊的善本书⼗种(包括⼀种元刻本、三种稿本及⼀种⽊活字印本等),并撰写了详尽的书志。

按照古籍书志的⼀般要求,分别按标题、册数、尺⼨、⾏格版式、封⾯、内容、原书序跋、后⼈批校题跋、钤印、按语、书影等项⽬进⾏逐⼀撰写。⽬录排列顺序依据该书的版本先后进⾏。著录之时,版本主要依据原书加以规范,辅以参考沈曾植之⼦沈颎所编《海⽇楼藏书⽬》。该书需要加以阐释考证的地⽅,则以“按语”述之。


沈曾植旧藏古籍善本书志(⼗种)


1.元⾄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刻明递修本《乐府诗集》

2.清康熙三⼗四年潘耒遂初堂刻本《⽇知录》

3.清乾隆四⼗三年南昌万廷兰刻本《元遗⼭诗集》

4.清乾隆间孙星衍问字堂⽊活字印本《京畿⾦⽯考》

5.清嘉庆⼗七年⾦陵刘⽂奎家刻本《宋元检验三录》

6.⽇本⽂化九年⼼斋桥加贺屋善刻本《草书韵会》

7.清道光六年⼴州喜闻过斋᯿刻本《⻛俗通义》

8.清道光间蒋凤藻精抄,魏锡曾、周星诒校稿本《平⽣壮观》

9.沈曾植稿本《钦定蒙古源流笺证》

10.李翊灼修改沈曾植稿本《海⽇楼札记》


元⾄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刻明递修本《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百卷⽬录⼆卷(卷四⼗七⾄五⼗六、卷六⼗⼋⾄⼋⼗为抄配),宋郭茂倩编次,元⾄正元年(1341)集庆路儒学刻明递修本。此书刻⼯为施惠、张振、王林、舒关⾥、吴丑(五)等。根据《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这些刻⼯均参刻过元⾄正年间的《乐府诗集》。重修版⽚版⼼镌“嘉靖⼆⼗年补刊”“嘉靖三⼗年补刊”,故据《中国古籍善本书⽬》集⼀六九五⼀著录。

此书为沈曾植旧藏,有跋。《海⽇楼藏书⽬》“第三⼗号书箱”著录为“尚书公跋,元刊⿊⼝版,每半⻚⼗⼀⾏,⾏⼆⼗⼀字”(实际为⾏⼆⼗字)。经沈曾植考证,此书为《南雍志》梅检点版⽚后最初印本,在此书宋本残缺稀⻅的情况下,此元版相对完整,亦可宝贵。此书古籍定级为⼀级⼄等,已⼊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清康熙三⼗四年潘耒遂初堂刻本《⽇知录》

《⽇知录》三⼗⼆卷⽬录⼀卷附录⼀卷,清顾炎武撰,清康熙三⼗四年(1695)潘耒遂初堂刻本。《⽇知录》为顾炎武多年读书笔记的汇录,以“明道”“救世”为成书宗旨,包括了重要的历史考据成果,不少论述切中时弊,提倡“书⾜以匡时,⾔⾜以救世”的“实学”。《⽇知录》是作者⼀⽣的学术观点和政治主张的融合,其中表现出的实证精神,不仅具有⽅法论上的意义,更有“经世致⽤”的⽬的。

此书为沈曾植家旧藏,《海⽇楼藏书⽬》“第⽵字号书箱”著录“先司空公⼿度何义⻔批本”,有沈曾植祖⽗沈维批、校、跋。


【碑帖拓本】

书法上,本书遴选了沈曾植所收藏的⼗六种《六朝墓志》影印本、⼗四种《兰亭序》、⼆种《圣教序》及五种其他刻帖四个⼤类,并对应校参补充了钱仲联辑《海⽇楼札丛·海⽇楼题跋》。除了拓本的基础性介绍之外,重点摘抄出沈曾植的批注,并结合书法史做了⼀些带有阐释的按语,试图联系沈曾植的个⼈书法,寻其知践合⼀的思想源头。


沈曾植旧藏碑帖拓本(三⼗七种)


六朝墓志 

晋荀岳暨妻刘简训墓志(并阴侧) 

北魏七兵尚书寇治墓志(并盖) 

北魏昌国县侯王绍墓志 

北魏⼥尚书王僧男墓志(并盖) 

北魏徐州刺史太保东平王元略墓志 

北魏司空公钜平县侯元钦墓志 

东魏冀州刺史华⼭王元鸷墓志 

隋滕王⻓⼦杨厉墓志 

东魏兖州刺史张满墓志(并盖) 

东魏散骑侍郎汝阳王元賥墓志 

东魏太原太守穆⼦岩墓志 

东魏⻬州刺史⾼湛墓志 

北魏郡中正寇偘墓志(并盖) 

东魏伏波将军诸冶令侯海墓志(并盖) 

东魏李仲璇修孔⼦庙碑 

北魏张猛⻰碑 

北魏雍州刺史刁遵墓志(并阴) 

北魏营州刺史临⻘男崔敬邕墓志 

东魏敬使君碑


兰亭序 

旧拓《兰亭》会字不全本 

旧拓《兰亭》三种 

《兰亭叙》唐模赐本 

明拓褚临本《兰亭叙》 

⽟枕《兰亭》 

刘⽒重覆颍井本《兰亭》 

《兰亭序》颍上本 

颍井本《兰亭叙》 

明刻褚模《兰亭叙》领字从⼭凿损本 

《兰亭叙》渤海藏真本 

《兰亭》⼆种之神⻰本 

《兰亭叙》百衲本 

沈⼄盦临《兰亭叙》 

《兰亭叙》潘贵妃本 

旧拓《圣教序》 

宋翻宋拓寿光本《圣教序》


刻帖 

式古堂法书 

⾄宝斋法帖 

宋拓⼗三⾏ 

快雪堂法帖 

《淳化阁帖》卷⼗拓本残册


墓志之传世者,莫盛于李唐,虽屠沽⾛卒,亦有埋铭,致有⽂不能施句读,书不能具点画者。六朝则不然,⾮贵胄显仕,⽆敢滥⽤,故传世⾄罕,⽽⽂字则皆华赡可喜。间尝都计乾嘉以来诸家所著录者,其数不逾四⼗,欲会最影印以传之,以中多佚⽯,不能备得⽽⽌。光宣之间,中州古志出丘垄间者,多魏⻬物,予有所闻知,必构求精拓。及⾟亥去国,亦必展转托知好构之,有邮筒往返,经岁始得⼀纸者,⽽未尝以难得隳吾志。

——罗振⽟《六朝墓志菁英序》



晋荀岳暨妻刘简训墓志(并阴侧)

永安元年(304)四⽉⼗⼋⽇。该墓志呈圭形,⾼59厘⽶,⼴41.6厘⽶,厚9厘⽶,⻘⽯质地。⽂17⾏,阴18⾏,左侧3⾏,右侧2⾏,⾏21字。⾪书。⻅᯿刻本,第⼀⾏“阴”、⼆⾏“岁”、七⾏“陵”“写”、⼗三⾏“钱”,较之原刻俱有讹误。第⼗六⾏“遣”及阴⾯⼗五⾏“陵”尤不成字。1917年在河南偃师蔡庄(⼀作汶庄)出⼟。现藏于河南偃师商城博物馆,墓志拓⽚藏于河南省博物院。志⽂记载了荀岳的世系及死葬年⽉、籍贯、享年,并附有晋惠帝两份诏书。背⾯记载了荀岳的名字、⽣⽇和历任官职,并附记其妻刘⽒的世系及其⼦⼥名字和婚嫁情况,全⽂共六百九⼗⼆字。荀岳(246—295),字于伯,⼩字异姓,颍阴县(今河南许昌)⼈。


【按语】

⽯经指将儒道释等经典⽂献刻⽴成碑,⽯经体就是指适合这种碑铭的书体。观⽯经,既可看到经典的正规⽂本,⼜可看到供⼈摹写的标准⾪书。

中郎即东汉蔡邕。汉灵帝批准刻⽴的熹平⽯经,就是“(蔡)邕乃⾃书丹于碑,使⼯镌刻⽴于太学⻔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引来的盛况是“及碑始⽴,其观视及摹写者,⻋乘⽇千余辆,填塞街陌”。

到了曹魏,刻⽴三体⽯经,书写者以蔡邕的⾪法为楷模,取⽤⼋分书的笔画特征。此时,古⽂、篆书是古体,⾪书是正体,草书、⾏书和楷书是俗体也是新体。相对东汉的书⻛,曹魏的俗体地位得到确⽴并被⼴泛效仿。在当时⾪不⾪、楷不楷的过渡书体中,艺术成就较⾼的就是蔡邕之后的钟繇。他擅⻓新体,并以“铭⽯之书”的⼋分⻅⻓。沈曾植亦藏有三体⽯经的拓本数张。

清朝书家推崇的⻄晋⾪书名迹,是以汉魏⾪书为标准的。此碑处于⻄晋,铭⽯书依旧由⾪书当道,书法的中⼼仍在洛阳,书⻛接曹魏。该墓志虽为⾪书所写,但其中却带有楷书的意味,不仅具有研究魏晋时期⾪楷之间书法变化的艺术价值,也为考察⻄晋皇陵的⽅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对于研究汉晋时期颍川荀⽒家族渊源及兴衰发展包括⻄晋社会礼俗等问题,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汉⽯经体也,中郎笔势嫡系在兹。”

沈曾植藏有四⼗余种版本各异的《兰亭序》,这是其碑帖收藏体系中的⼀个⼤类也是⼀个亮点。除了书中重点介绍的⼗四种,亦有“鼎帖覆定武本”、“东阳本”(数册)、“国学本”、“明覆定武本”、“代州冯⽒覆定武本”、“荥阳潘⽒摹刻定武《兰亭》两种”、“清秘堂本”、“乌镇王⽒本”、“郎⽒覆⽶临本”、“⻩⼀鸥覆东阳本”、“渤海藏真本”等等,不复⼀⼀。明代续宋⼈《兰亭》刻拓之余绪,各类旧⽯新刻不断涌现出世,拓本品种之繁多,蔚为⼤观,使之成为⼀种⽂化现象,这其中涉及的研究则更为千头万绪,不可究诘。通过整理识读沈藏《兰亭》拓本册⻚中的题跋批校可以拾得沈⽒的点滴书学思想。


旧拓《兰亭》会字不全本

会字不全本属于定武《兰亭》系统。定武《兰亭》,传为欧阳询临本摹刻。此条题记可⻅沈曾植对晋⼈书法经过六朝演变由唐⼈及宋⼈不同呈现的认识,是⽐较深刻的。东阳本是明以后出现的定武系统本,沈曾植藏有多本,且在其中⼀本中跋:“为平⽣所仅⻅。裂处纵横若梅枝,将⽆宋世所称梅花本耶?李乡农记。丁⺒秋夕,偶临⼀过,审其结体⻓短纾促,的是初唐体性。学者奖此仞定,未尝不可由唐溯晋。若仞为王法,则⼗᯿铁步障间隔眼识矣。”这便是对上述认识的⼀个说明。但沈曾植惊叹道:“莫⾮是宋世所称的梅花本?”即将东阳本误认为是宋代三段⽯本《兰亭》,也就是梅花本。


仲弢极爱此帖,谓其圜转⽽具⾜,侧势有六朝法,非明代书家意想所及。墨⽓深蔚,定为宋拓佳本。余笑曰:六朝法,亦非宋⼈所及也。仲弢谓君太谦屈此帖。追记此⾔,不胜悼叹。

明代的苏州府和松江府是帖学的重镇。受常州府《真赏斋帖》的影响,苏州⻓洲县的⽂徵明主持刊刻《停云馆帖》。吴中刻⼯刻⽯技术世代相传,摹刻《真赏斋》与《停云馆》的就有章简⽗,他的⼉⼦章藻以家藏刻有《墨池堂帖》。晚明松江的刻帖数ᰁ称冠全国。嘉靖末和万历初松江府产⽣了影响⼒极⼤的顾⽒⽟泓馆本和潘⽒五⽯⼭房本《淳化阁帖》,万历中期以后,董其昌选辑刊刻了《戏鸿堂帖》。

到了清代,⺠间刻帖⻛⽓也很盛。集历代名⼈书法的丛帖,例如卞永誉的《式古堂法帖》,陈永春的《秀餐轩帖》等,虽从明代开始刊刻,但都到清代才完成。沈曾植收藏刻帖⼏⼗种,在其中的《式古堂法帖》的跋中对上述⼏例帖本有过⽣动的概括。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式古堂法书

【按语】

沈曾植于光绪⾟卯年(1891)正⽉购得此册。《式古堂法书》凡⼋卷,清卞永誉辑。沈曾植对⼀本⼀⽽再再⽽三翻摹刊刻⼏近变样的本⼦,在书法价值上的期待是不⾼的,只是存古帖之影。他的这句“《墨池》刻例最谨严,《停云》详墨迹⽽略⽯刻,遂开后来草率之渐。《戏鸿》以后,⽆⾜论矣”,可以与他在《初拓墨池堂右军书像赞》上的另⼀段跋对照着理解:“细玩其镌勒⽤意之处,波拂提押,的与《停云》初拓⽆⼆。⾁好处,尤⼆帖独绝诸刻者。明贤称《停云》不称《墨池》,盖当时固壹视之。⾄国初两⽯皆损,《停云》泐⽽弱,《墨池》泐⽽秃,于是得淳古之称。⼜《停云》补刻⼤劣,《墨池》覆刻亦尚可观,以此声价章遂掩出⽂上,皆据后以概前,不能纪远之论。书家据以评书,鉴家准以考古,笃信兹⾔,滋增障⽿。章帖秃本,尤与乾隆馆阁书派相宜,故在当时书估犹重。”

能看出,就书法上的评价,沈曾植认为《墨池堂帖》是在《停云馆帖》之上的,也因《停云》的草率、泐弱、补刻拙劣等原因,在市值上也不如章⽒家族的《墨池》。帖与帖之间的⽐较,是沈曾植⽐较擅⻓的,也是他通过各种途径溯源的⽅法。在另⼀本《⾄宝斋法帖》⾥,他⼜对上述刻帖进⾏了分析⽐对。

“刻法帖与仿刻宋、元旧本书籍同例,当具其源流所自,⾏款题记,⼀⼀存真,则古帖之面目不亡,⽽后之学者亦可据形迹以追溯神明所自。盖神明虽妙⼿不能传,形迹之传,非辅以确据,不能坚后⼈之信。元祐、淳熙两《续帖》,皆刻存图记,集帖旧法,固如是也。《墨池》刻例最谨严,《停云》详墨迹⽽略⽯刻,遂开后来草率之渐。《戏鸿》以后,⽆⾜论矣。此中诸帖,⼤半皆为⽯刻,⽽⼀字不⾔,令⼈莫知为何本。此最不可解者。虞跋《黄庭》向来不见著录,⾄此刻始有之,味此跋中此卷云云,意者或是墨迹,然模糊影响,不可究知。后来嘉、道之间,此间遂传有虞陶跋本,张叔未等皆莫能寻其源,愚颇疑黎邱之幻,端自此开,然卒不能据此折之,益恨卞⽒之藏形托暗为⽆谓也。”

“此诸帖皆宋、元旧拓确实可凭者,模刻不精,遂致略⽆神采,姑存以留古帖之影,资其⾏款点,以供考证,⽆关笔法赏会也。光绪辛卯正月,厂肆购,⼄盦题记。”


在⼗种沈曾植旧藏书籍中,除了《平⽣壮观》及沈曾植本⼈的两种稿本外,《海⽇楼藏书⽬》均⻅著录。⽽书中诸多跋⽂,现⾏的收录沈曾植题跋的书籍,主要有沈颎校录的《海⽇楼群书题跋》、钱仲联所辑的《海⽇楼札丛·海⽇楼题跋》,许全胜与柳岳梅整理的《海⽇楼书⽬题跋五种》,其中《宋元检验三录》和《乐府诗集》三则题跋已⻅著录,其余均未得⻅

另⼀⽅⾯,以往之收录,往往只侧重于⼀⼈,特别是沈⽒之跋⽂。⽽从藏书研究本身来看,⼀书之中,收藏有源流,题跋有先后,各家之批校题跋,宜视为⼀个整体来对待研究。故此次整理,以⼀书为⼀对象,所有基础信息都尽量著录。如此,相信于辨章学术更有明晰之功效。


沈⽒早年精帖学,得笔于包世⾂,壮年嗜张裕钊,其后由帖⼊碑,融南北书派于⼀炉。其校碑,或补经史缺误,或述⻛格源流;其鉴帖,不惟看重旧拓,更重精拓。于《六朝墓志》诸跋中论⾏楷⾪篆递变,得出“异体同势”“古今杂形”“南北会通”等ᇿ识;于帖部诸跋,辨别《兰亭》各本以及《阁帖》的源流,亦多创⻅。


这种类似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的范式,也是后世⽂⼈⽇常书写在晚清的延续。

扫描海报二维码,即可下单



此次整理时⽇虽短,择书选帖亦少,但已深感⻓期坚持整理沈曾植旧藏古籍碑帖之必要性。通过初步整理,我们能够看到其藏书特点是家传有序、学以致⽤,藏书以博识研究为主,以修身辅政为⽬的,⾮特为善本⽽置架。所以沈曾植藏书中批校题跋甚多,他于版本、⾳韵、训诂⽆所不通,以之为辅,学⼒精微之处,更是深达边疆與地、佛学道理。从其藏书,便可⻅沈曾植⼀⽣为政、学习⽤⼒之勤。

沈曾植对书法⻛格在传承过程中的损失、变异则很有⾃觉意识,擅⻓帖与帖之间的优劣⽐较和相互联系,并对流派的划分与溯源有⾃⼰的⻅解。我们更可从其书学旁⽀中窥得其晚年书体变法之奥秘,从⽽在清季碑学运动中占据了⼀席之地。

沈曾植虽著作刊⾏不多,但其⼀⽣之学术思想依然如雪泥鸿⽖,有迹可循,纷繁精妙,不仅是⼀代儒宗,更称得上⼤学⼈、⼤哲⼈。


《澹宕璨然:海日楼旧藏古籍碑帖撷颖》

【实拍书影】


特别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深度阅读:海日楼传奇旧藏古籍碑帖撷颖一代儒宗沈曾植的藏书面貌









往期精彩推荐







这座令人惊讶的美术馆满足你对工艺美术的所有想象
赵孟頫逝世700周年特展 | 东京两大馆数百件珍藏倾出
赵子韬:藏无可藏之处,才是我所想要的表达
台北故宫博物院古籍装潢特展
中国书房
梵物志:美到高处
谭昌镕:留住几分曾经风雨色
这部超级冷门的古代经典到底有多美!
曹辉:陌上谁人依旧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分享更多艺术作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