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戛纳电影节:俄罗斯90后导演谈新作《瘦人》

Variety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编译:钟文霏(广州)

原文载于 https://variety.com/2019/film/news/



康捷米尔·巴拉戈夫(Kantemir Balagov)来自卡巴尔达-巴尔卡里亚,这是俄罗斯高加索的一个贫困地区,青少年失业率一直很高。巴拉戈夫跟随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学习了三年,拍摄的处女作《狭隘》(Closeness)入围2017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最终赢得影评人奖。他的第二部作品《瘦人》(Beanpole)同样入围今年戛纳“一种注目”。影片背景设在1945年遭受二战蹂躏的列宁格勒,影片讲述两名年轻女子Iya和Masha努力重建生活的故事。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给你做导演带来什么影响?


除了他使我懂得导演的工作,他还帮助我获得自我意识,教会我要热爱文学。对我来说这两样东西有内在联系,因为意识源于文学。


你如何描述自己的导演方式?


我对人的思想不感兴趣,反而是他们的感受令我觉得有趣。我觉得电影是体验而不是思考的场所。


马可·贝洛基奥(Marco Bellocchio)的《怒不可遏》给导演影响至深


哪些电影对你影响最深?


马可·贝洛基奥(Marco Bellocchio)的《怒不可遏》,阿列克谢·日尔曼的《我的朋友伊万·拉布辛》,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达内兄弟的《罗塞塔》,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维斯康蒂的《洛克兄弟》,以及马塞尔·卡尔内(Marcel Carné)的每一部电影。


你的新片为何取名叫《瘦人》(Beanpole)?


直接的答案是因为影片主角们长得很高。但是俄语片名《Dylda》指的是笨拙、粗俗的意思。两名女主角感到笨拙的原因是她们在二战后重新生活的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


新片《瘦人》入围今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


是什么让你选择这个时代(1945年)以及地点(列宁格勒)作为影片的背景?


我主要的灵感来自S·A·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的著作《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这部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战争和冲突中的女性了解太少。同时也让我想到:战争后的女性当她的思想和性格发生转变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列宁格勒在一场可怕的围捕战后幸存下来,而战争的结果也是电影里很重要的内容。对我来说,要体验到影片的这个空间背景相当重要,你即使在现在的列宁格勒也能感受到这种味道。


你会如何形容两个女角色的心理状态?


最准确的说法是她们内心一片狼藉。


导演处女作《狭隘》以色彩设计取胜 获得当年戛纳“一种关注”影评人奖


简介说这个城市看起来像一名“末期病人”。影片里是如何展现战争后遗症的?


你可以在故事场景与颜色里看到战争的后遗症,但最重要的是在女演员的脸上。通过她们的面孔和眼睛来展示相当重要,而不是通过废弃或饱受摧残的建筑物。


这部影片会找到当下的共鸣吗?


是的,我相信会有,不过通常来说,因为故事的细腻度会有所不同。令影片成为珍贵艺术品的其中一点是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


你上一部作品《狭隘》有着与众不同的色彩设计。在这部新作里会看到类似的效果吗?


这是我的第二部电影,我还在寻找自己的风格。色彩的作用和重要性跟《狭隘》有所不同,但依然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影片的氛围环境所致。我会把它形容为铁锈色,生命的铁锈。




近期热门电影


《盗梦特攻队》:动画版的《头号玩家》

《玻璃先生》:沙马兰在反好莱坞的类型解构与作者式的剧情反转里艰难跋涉

《七月物语》:侯麦在21世纪的重生!

《撞死了一只羊》:藏族价值观在轮回的人物关系与相互映照的影像里得以诠释

《无主之作》:反高潮结局令这个隐蔽的传记人物题材找到最适得其所的落脚点

《北极》:影片的寓言意味不够突出









电影作者


阿玛特·伊斯卡拉特:《毒粉风暴》《混蛋》《血》《野蛮地区》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不死鸟》《芭芭拉》《心的居所》《过境》《沃尔夫斯堡》《爱在爱情空窗期》《柏林游魂》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银湖之底》《它在身后》《不眠神话》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死于明日》《玛丽真快乐》《恋爱诊疗中》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梦呓》《食人录》《利维坦》

伊利安·梅泰夫 《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四分之三》

阿兰·吉罗迪 《勇者不眠》《湖畔的陌生人》《保持站立》《时候到了》《给乞丐一点阳光》《老梦前行》《逃亡大王》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近期热门电影


《盗梦特攻队》:动画版的《头号玩家》

《玻璃先生》:沙马兰在反好莱坞的类型解构与作者式的剧情反转里艰难跋涉

《七月物语》:侯麦在21世纪的重生!

《撞死了一只羊》:藏族价值观在轮回的人物关系与相互映照的影像里得以诠释

《无主之作》:反高潮结局令这个隐蔽的传记人物题材找到最适得其所的落脚点

《北极》:影片的寓言意味不够突出









电影作者


阿玛特·伊斯卡拉特:《毒粉风暴》《混蛋》《血》《野蛮地区》

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不死鸟》《芭芭拉》《心的居所》《过境》《沃尔夫斯堡》《爱在爱情空窗期》《柏林游魂》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银湖之底》《它在身后》《不眠神话》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死于明日》《玛丽真快乐》《恋爱诊疗中》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梦呓》《食人录》《利维坦》

伊利安·梅泰夫 :《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四分之三》

阿兰·吉罗迪 :《勇者不眠》《湖畔的陌生人》《保持站立》《时候到了》《给乞丐一点阳光》《老梦前行》《逃亡大王》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