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的居所》:恐怖分子的女儿也有清新脱俗的青春期故事

CineTouch 电影触觉CineTouch 2023-03-17

作为柏林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佩措尔德(Christian Petzold)在早期拍摄的多部作品里形成了连贯稳定的作者风格。缓慢推进的叙事方式,冷静漠然的人物刻画,以及寡淡怡然的环境气氛等等都是构筑这种风格的表现元素。他在90年代已拍摄过多部电视电影,直至2000年才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电影长片《心的居所》。这部青春成长题材影片为他赢得不少国际奖项,令他迅速成为新千年以来影坛上令人瞩目的德国导演。


在表现特殊政治年代和社会动荡环境里的青春期故事,往往带有悲惨苦涩的意味。但是本片叙事视点的运用令影片有别于常见题材的腔调,由始至终从小女孩的视点展开叙事。她以涉世未深的目光,看待周遭的陌生人与社会环境,始终保持着一份好奇与善意。全片的女孩视角令父母的背景信息和逃亡情节呈现出语焉不详的状态,无意中也引出意想不到的悬疑色彩。突如其来的警察围捕,或者是驾车在欧洲各地逃亡的情节,导演根本不给予清晰的交待,令观众与剧中女孩一样处于懵懂的情形,观众往往要根据细节来推测出她父母的身份是恐怖分子。而有别于常见题材里对恐怖分子的刻画,导演并没有用批判的目光去审视恐怖父母的行为,却意外地质疑当时德国政府侵犯人权与极端残忍的打击手段。


影片的核心始终采用青春成长作为主线,与沉重阴暗的政治内容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对抗,令影片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面貌。女孩跟随父母在欧洲各地逃窜中度过,同时也在经历着青春期的来临。她受到父母严厉管束:不得跟陌生人交流,要保持低调,穿着朴素的运动衫,不能轻易信任别人。然而,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受到同龄人影响而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喜欢穿着偷来的色彩鲜艳的服装,对海滩男孩的情窦初开,从而偷尝禁果等等。这些俨然成为叙事里着重表现的情节,这在一个恐怖主义盛行年代里的故事变得尤为清新脱俗,摆脱了同样题材里的沉重压抑感。


女孩被性萌动的欲望冲昏头脑,轻易相信男孩而最终招致全家灭口之祸。影片最后一个镜头是车祸后她艰难爬出来满脸伤痕的样子。这个饱含总结意味的镜头具有双重指涉,一方面是指她和家人的命运从此被彻底重创,而另一层更重要的意思是指她在青春期里历尽艰辛,终于理解了成长的痛苦所在,我想这才是导演要重点表现的主题。




近期热门电影


《野名留史又如何》:戏中戏结构形式给大屠杀题材找到焕然一新的呈现角度

《我们》:再次展现深厚的喜剧功底以及对惊悚恐怖类型的钟情

《过春天》:游弋在两种文化及语境里的剧本具有真实而不突兀的情感力度

《迦百农》:戏剧性因素损害了现实主义的纪录片质感

《地久天长》:电影化的八点档肥皂剧以及模糊焦点的批判题材

《绿皮书》:从头到尾充斥着白人视角的学院派叙事






2019年柏林电影节


《同义词》:在犹太传统文化与西方价值观的反思与批判之间流动

《阿涅斯论瓦尔达》:新浪潮祖母的自画像

《地久天长》:电影化的八点档肥皂剧以及模糊焦点的批判题材

《猴子》:一部具有多重解读可能性的人性寓言

《鬼镇事件簿》:影片在政治层面上隐藏着另一番解读

《感谢上帝》:受害者总是相似的

《超神》:用亵渎的画面与肆无忌惮的口吻抨击宗教的虚伪

《恐龙蛋》:大胆咋舌的剧本在解构性别与欲望的关系上有不少新意

《金手套》:彻底沦为一部接近邪典风格的虐杀片




电影作者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银湖之底》《它在身后》《不眠神话》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死于明日》《玛丽真快乐》《恋爱诊疗中》

吕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维瑞娜·帕拉韦尔《梦呓》《食人录》《利维坦》

伊利安·梅泰夫 《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四分之三》

阿兰·吉罗迪 《勇者不眠》《湖畔的陌生人》《保持站立》《时候到了》《给乞丐一点阳光》《老梦前行》《逃亡大王》




沉醉在电光幻影中,用触觉品尝电影,分享电影的愉悦。


长按上方二维码

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