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阿柯文化李晨佳:深度商业植入将成为短剧项目的重中之重 | 短剧·先锋人物
编者按
短剧行业迈过初露头角的2019、野蛮生长的2020、产量井喷的2021,进入即将规范化、产业化运营的2022年。
大量MCN公司持续输出,各大成熟影视公司也纷纷下场布局,平台侧为创作者设立「短剧剧场」,流量、分账、电商带货,行业共同摸索产业链变现出口。
为支持影视新兴产业良性发展,烹小鲜(pengxx01)策划推出「短剧专题」对话短剧创作者、观测行业动向,助燃相关故事人,并前瞻行业的未来趋势。
期待短剧行业,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本篇为「短剧·先锋人物」。
点击回顾专题过往文章:
对话陕文投艺达影视总经理贾轶群:长短相接,分账是内容「试金石」| 短剧专题
对话头部MCN古麦嘉禾:短剧风口第三年,商业化「拨开迷雾」| 短剧·先锋人物
短剧「燎原之年」,从业者怎么说丨短剧·先锋视角
对话快手短剧运营负责人:回归内容创意,短剧要卷故事而非成本|短剧·先锋人物
「十二长生」为古风、女频爱好者而生丨短剧·先锋人物
《拜托了!别宠我》李宏宇:单集不到10分钟,怎么搞?| 短剧·先锋人物
《长公主在上》知竹:「一个人」如何玩转「3亿+」爆款古风短剧 | 短剧·先锋人物
“大芒计划”陈亚飞:“同质内容+承载厚度”是短剧持续发展的「攻坚壁垒」 | 短剧·先锋人物
对话《念念无明》导演曾庆杰:古装版史密斯夫妇?还是短剧!| 短剧·先锋人物
对话蔡俊涛:在中视频新赛道,无限突破边界丨短剧·先锋人物
Q1五大「货架」上新,芒、腾反超快、抖 | 短剧·先锋集锦
对话粒粒橙李锦:短剧是天然的内容商业产品 | 短剧·先锋人物
对话雨夏文化吕倩娜:「一减一加」,把《13路末班车》做成国内惊悚厂牌 | 短剧·先锋人物
自从微短剧进入井喷式爆发期后,传统影视公司,新锐影视公司,MCN机构,草根内容创作者纷纷涌入这条赛道。
广电总局的4月规划备案显示,共有322部,7374集微短剧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通过登记,并且取得了规划备案号。
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在内容筛选机制下,微短剧玩家激增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玩家退场,微短剧正在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玩法也即将固定下来。
以IP孵化为主业的上海阿柯文化从2019年开始入局微短剧,并在2021年上线了20多部微短剧项目,先后打造出了《给你我的独家宠爱》《先婚后爱》《拜托,快结婚吧!》《暖婚轻宠妻》《惹上首席BOSS第二季》等爆款剧。
2021年以前,微短剧业务只占阿柯文化的20%-30%,如今,微短剧业务已经占据了阿柯文化的半壁江山,阿柯文化预计今年上线30多部微短剧。
为了深入洞察微短剧接下来的发展方向,烹小鲜(pengxx01)和上海阿柯文化CEO李晨佳聊了聊。
上海阿柯文化创始人CEO李晨佳
阿柯文化入局微短剧的契机,源自爱奇艺率先推出的竖屏短剧。2019年,李晨佳偶然关注到《生活对我下手了》这个项目后,立刻对微短剧赛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时,阿柯文化正集中在动漫领域研发IP,便根据公司头部漫画IP改编了一部微短剧《那就爱上你》。李晨佳坦言:“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破圈的尝试,覆盖到更多的二次元用户”,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分账机制、规则并不成熟,这部投资几十万的项目并没有获得理想的分账回报。
不过,在李晨佳看来,《那就爱上你》的播放量和热度都不错,从IP孵化的角度来看,第一部作品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达标了。恰因如此,阿柯文化加大了对短剧项目的投入。
2020年,阿柯文化将微短剧的阵地转移到了优酷小剧场,成为了第一批入局者,并把优酷小剧场当成了试验田。回忆起这段历程,李晨佳告诉烹小鲜,“整个2020年,我们都在不断地尝试和测试。”
阿柯文化先后尝试了横屏短剧和竖屏短剧,还与不同的制作团队磨合沟通,相应成本也在不断进阶,一年时间里,阿柯文化一共上线了10多个项目,并打造出了一个小爆款,《小白的男神爹地》。
谈及这些微短剧的播放量与收入,李晨佳苦笑道:“大部分数据都是不理想的,亏多盈少,我们前期是用来学习和踩坑的,而且,我们公司本身专注于IP研发,做微短剧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利润。”
尽管前期制作的微短剧并不赚钱,但李晨佳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这些项目的附加值,团队会对作品进行二次剪辑、二次创作,然后上传到快手、抖音,从而积累更多的粉丝流量,“我们希望通过新兴的载体,放大IP价值,实现IP联动。”
在对项目分析、复盘的过程中,李晨佳和团队也逐渐掌握了哪些玩法容易亏钱,哪些玩法容易出现爆款。另外,他们一致认为,微短剧赛道大有可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瞄准这个方向,整个市场的变化同样十分迅速。
阿柯文化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IP源头的加持具有粉丝基础。同时,阿柯文化实现了IP全产业链布局,在内容创作、宣传发行等方面会更立体,原始内容积累的流量优势也是阿柯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阿柯文化入局较早,项目量大,运作的商业模式相对成熟,在与平台谈判、溢价、争取资源等方面占据优势。
第三,阿柯文化是互联网公司,思维方式和协作模式与传统影视公司不同,李晨佳更倾向于采用“IP原始授权方+宣发方”的模式经营项目,从而省下中间环节,争取高回报。
经历了不断试错的艰辛历程后,阿柯文化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IP创作方向。李晨佳研究了短剧市场的用户画像后发现,短剧更受二三线城市女性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制作方出品的内容一定要与受众的生活紧密相关。
阿柯文化的IP开发就围绕着女性市场、甜宠市场来储备,男频的内容相对较少。在李晨佳看来,“从内容上来讲,男性受众更青睐于悬疑、探案、惊悚之类的题材,但从用户分布上看,投资男性的题材创造的商业回报并不算高,微短剧这个品类本身就更偏向于女性。”
李晨佳认为,微短剧本身具有下饭属性,一些比较高明的设定,前卫的内容并不一定适合微短剧,用户更喜欢看那些不用烧脑,轻松幽默,能缓解生活压力的题材类型。
以家庭主妇为例,她们每天做家务,带孩子本来就十分辛苦,因此,她们需要去宣泄和释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玛丽苏套路、打小三、婆媳关系等争议性题材都能给她们提供情绪出口和情感共鸣,让她们在虚拟世界里,满足自己的娱乐需求。
至于女性题材的选择,正如李晨佳所说:“真爱是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玛丽苏,还是霸道总裁,背后所承载的理想爱情永远都是女性用户的向往。”
根据李晨佳的判断,微短剧的甜宠内容会越来越多,阿柯文化也正在准备制作“甜宠+”概念的类型短剧,如果只有甜宠和爱来爱去,已经很难吸引到有一定欣赏口味和水准的用户。“我们需要在甜宠内核的基础上,包装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说科幻、悬疑,即使是传统霸总,也要做出不同的亮点。”
微短剧经过三年的发展后,各大平台几乎已经形成了固化的短剧受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垂类细分,创作者则需要思考的是,用户究竟喜欢看什么内容,哪些内容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李晨佳直言:“从商业角度来看,内容和受众的匹配度至关重要,一定要让观众产生共鸣。很多大团队、流量明星加持的短剧,数据和口碑却很一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剧情悬浮,离观众太过遥远。”
除此之外,微短剧作为短介质去触达受众,节奏必须快,还要拥有强反转。随着市场的变化,阿柯文化也对微短剧的时长进行了调整,去年,阿柯文化80%的微短剧集中在2-5分钟,今年,阿柯文化90%的微短剧集中在5-10分钟。
无论是漫画改编,还是小说改编,IP开发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寻找平衡点。
穿越、复仇、重生的小说极具爽感,但漫画、小说的监管市场与影视的监管市场截然不同,影视的受众群体更为庞大。因此,这些改编内容在备案审查的过程中会受到层层限制,可创作者又希望能保留原汁原味的爽感,从而让原著粉满意,如果改编力度过大,自然会得罪原著粉,这个边界极难把握。
在选择编剧方面,李晨佳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两年前,我们会选择对于短剧有研究的成熟编剧,但不会过多地看编剧之前的名气,而是看他写出来的东西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现在也会选择一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很强的新锐编剧。”
如今,阿柯文化的微短剧正在迈向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为了不断地进化,李晨佳和团队在每个项目完成后,都会对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争取提炼出内容更好、商业回收能力更好的玩法,在下一个阶段用进去。”
在微短剧赛道中,阿柯文化始终秉持着“小步快走”的战略,何为小步快走?即在商业模型还没确定的时候,采取保守策略尝试,稳扎稳打,等到商业模型稳定以后,再激进地把规模跑起来,只有形成规模,才能形成竞争力。
纵观整个微短剧行业的发展,很多人将其类比为初期的网络大电影,但李晨佳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她认为,网络大电影赛道已经接近了天花板,但微短剧目前的天花板并不高,内容方面的商业模式也不完善,长短视频之间也在相互竞争,“未来两三年内,无论是长视频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微短剧都是必争之地,这会影响到他们的业务规模。”
以腾讯视频为例,最近半年,腾讯会在重要的位置给微短剧引流,尽管短剧对于受众的内容吸引力还不及长剧,但平台仍然愿意加大扶持力度,这也是腾讯在微短剧领域的专业考量。
入局初期,李晨佳并不执着于利润,但现在,李晨佳觉得制片方与平台的商业合作模式需要匹配,“我们正在把商业性和品牌植入作为重中之重的发展目标。”
正值风口的微短剧以制作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等优势吸引了无数玩家,众人皆想扎进蓝海分一杯羹,但微短剧真的很容易赚钱吗?
尽管微短剧已经走过了蛮荒期,各大平台的分账规则越来越公平,但微短剧的商业模式仍然处于摸索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玩法,仍然需要借鉴长视频的商业模式。
目前较为成形的直播带货、广告植入等变现手段也只是在试验阶段,大部分广告主仍然观望,微短剧更多赚钱的玩法尚待解锁,新入局的玩家还是要谨慎考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