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世界野生猫科动物》这本书我们搞出来了!
当我们抚摸着趴在沙发上打呼噜的猫咪的时候,很少有人想到,我们的祖先和它的祖先曾经在这个星球上争夺主导权——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它们的猎物。
虎有时会捕食灵长类,但这不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大约3000万年前,第一只真正的猫出现在欧洲的森林里。它叫始猫,正式从食肉动物中作为一个新的类别独立出来。又过了约1000万年,始猫逐渐分化成两个类群,其中一个发展成剑齿虎家族。我们的先辈们大概在一万年前还能看到这些面貌恐怖的猫科动物,它们中的某些种类是史上体型最大的猫科物种,体重几乎是今天老虎的两倍。遗憾的是今天的地球已经失去了这些长相奇异的剑齿猫。
而另一个类群则逐渐演化成我们所熟知的猫科家族:虎、狮子、豹、猎豹、美洲狮……以及我们熟悉的家猫。但猫亚科最早的成员基奥豹虽然出现得很早,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发展——或许是剑齿亲戚压制了它们。直到约1000万年前,猫亚科的物种们才得到长足发展,其足迹逐渐遍布亚非欧大陆和美洲大陆,并逐渐因其出色的捕猎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而成为陆地上最成功的捕猎者类群。
猫科动物进化历程
今天,40种野生猫科动物遍布除南极洲、澳大利亚之外的新旧两个大陆。它们的足迹覆盖范围令人惊讶:从海边沙滩直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岭,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中都有猫科动物的存在。
在印度孙德尔本斯的红树林里,孟加拉虎在小岛间泅渡,海水并不构成它们捕猎的障碍;从这里往内陆进发,一直到达不丹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垭口,老虎依然出现在白雪皑皑的山路上。这种强大的适应性体现在不同的猫科物种身上:在东南亚的雨林里,云豹依靠比猴子更加灵敏的身体在树上捕捉它们;非洲的猎豹进化出了世界上最快的奔跑速度以期在平坦的荒漠草原地带捕捉羚羊;薮猫可以用一对大得不甚协调的耳朵来寻觅草丛中鼠类的踪迹;而雪豹则用一身灰白色的毛皮使自己完全隐身在高原石山里。
智利高原雌性安第斯山猫携带幼崽
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猫科动物逐渐形成斑点猫和条纹猫两大花色类型,典型代表如豹和老虎。这些绚丽的斑纹加上为捕猎而造就的匀称身体,使得猫科动物成为最美丽的兽类物种。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这只巴拿马的成年细腰猫,它的毛色和体型较大的狐鼬很相近,有时一眼看去难以区分
但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美丽和食肉的天性,在人类占据了竞争上风之后,猫科动物就逐渐走向没落,人类先是因为保护自身和家畜而猎杀它们,进而为了获得它们的毛皮、骨头甚至仅仅是为了娱乐。
捕猎中的薮猫
时至今日,曾经统治几块大陆的大型猫科动物已经所剩无几:非洲的狮子仅存2万只左右,而在未来20年内其数量可能还会下降一半;野生美洲豹的数量比狮子更少,而且它们已经失去了近2/3的栖息地;八个老虎亚种中已经有三个被人类彻底消灭,剩下的几千只老虎残存在亚洲的一些森林里,其中有很大部分依然走在消失的路上。中小型猫科动物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因为栖息地减少而身处困境,其中某些已经濒临灭绝。
巴罗科罗拉多岛,一只虎猫猎杀一只绿鬣蜥。生境破坏和非法狩猎是其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
作为食物链的顶级物种,猫科动物的消失实际上意味着我们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这种因我们人类而引发的改变最终将给地球上所有的物种带来什么,我们现在并不确定。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充满魅力的荒野之猫而只剩下身边咪咪叫的家猫,那么地球一定将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星球,生态毁灭,人类将孤独地生活于废墟之上。
两只6个月大的狞猫依然在母亲的庇护下生活,它们还要再过3-6个月才能离开母亲独立生存。
这篇文章的配图,全部来自一本书,它涵盖了世界上所有猫科动物的分布、演化、习性和现状。它是谁?早有小伙伴很敏锐地在之前一篇文章(请关爱申公公...豹)的最后发现了玄机——
这本书堪称研究野生猫科动物的圣经。2017年,带豹回家翻译组的志愿者们及众多科研顾问,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合作,一鼓作气将英文版翻译成中文。经过一年半的审校、编辑和印刷,它终于要正式面世了!
华北豹奖(B)2名,《我的好奇心橱柜》1册
东北虎奖(C)2名,《海错图笔记》1册
沙猫奖(D)2名,《掌中花园》1册
兔狲奖(E)50名,《谁能吃掉谁》1册
豹猫奖(F)不限,中国国家地理便签本1册
别忘了后台回复“有意思博物馆”领取展区门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