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你会正确批评学生吗?5大原则送给你!
许多教育学、心理学的著作都阐述过有关批评的原则、方法等,但这些方法较为笼统,不易操作。我想根据自己的一些研究和师生沟通的现状,着重说明几条最重要和最容易受人忽视的批评原则。
是批评而不是责备的原则
过去我们常常把批评的原则表述为“惩前毖后”,但是,对于尚未成年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主要适用这条原则的后半句话。
一般说来,对于学生一些非原则性的、轻微的错误,应该把批评的出发点建立在对学生的真诚、友善、同情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同时,也要把批评的目标重点定位于未来的改进、而不是追究过去的错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承受力等因素,还要尽量减轻批评带给人的反感,让批评发挥最大限度的正面效用。由于教师担负着指导、培养学生成长的特殊责任,批评时也不能忽略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双方的权利和责任。批评对学生来说,它仅仅是批评,而决不是责备。双方一起“朝前看”是最重要的。
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有些小学的班主任想出了用调整座位的办法来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凡是行为有进步的学生往前面挪;而行为退步的学生,马上赶到教室后排。有位班主任对这些学生还有句名言:“笨蛋,给我死到后面去!”于是,学生们也大都学会了“活用”教师的这句名言。放学时,他们会对一些家长说:“你家的笨蛋某某今天又死到后面去了三次!”结果,许多学生和家长对这位教师十分反感,认为她这样做是侮辱人格,还有人到校长室对这位老师进行投诉。
批评学生时,特别要注意“就事论事”,而不能动辄就以“微言大义”式的语言轰炸,尤其不能用侮辱学生人格的办法来批评学生。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给学生做出榜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尊重别人的人格永远是做人的重要准则。教师可以说:“你错了”“你不对”“你犯了严重的错误”等等。但是,像“怎么这么笨!”“你的脑子怎么一直不开窍!”“你脑子有病啊?”之类的说法,全都应该列入“教师绝对忌语”之中。
进退有度的原则
有一次,一位家长中午到学校接孩子,当时还没有下课。他看见自己的儿子沮丧地站在教室的门口。一问,原来是因为他儿子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时做小动作,被老师罚站在教室门口。然后家长又问:“那么,后面几节课你为什么不上呢?”儿子嗫嚅了几下,无法回答。
后来,家长从其他教师那里才了解到:这所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学生的问题开始由哪个教师处理,也只能由这个教师撤销处理的决定,还美其名曰:“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可能是那位语文教师忘记了撤销“决定”,导致了这个学生在教室门口站了整整一个上午!家长知道原因后,愤怒之情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学生犯一些错误大都是无意的。教师在批评甚至处罚后,应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改正余地,要给他们“找个台阶下”,以利于今后更快进步。教师批评学生时虽然“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也“该歇手时就歇手”。绝不应该采用过度的批评和处罚方式。而像前述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一起集中火力“围剿”学生的做法,常常会使一些性格脆弱的学生难以承受,把他们往极端方向逼,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个别化处理原则
一所小学接受了若干外籍学生,开始没有发现他们和中国学生的行为、观念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一天放学时,一位班主任因为班里一个中国学生的问题把全班同学留了下来。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教师开始了对这位学生的长时间批评。所有的中国同学都不吭声。但是,十分钟后,几个外籍学生开始发言了:“老师,虽然这位同学犯了错,但跟我们毫无关系,为什么不让我们先回家呢?”从读师范起就熟读马卡连柯“集体教育原则”的老师和一直习惯于“陪着挨骂”的中国学生都一时惊诧得说不出话来。
应该指出:许多教师喜欢在批评个别同学的错误时让全班同学“陪听”。理由是:批评了一个,教育了全体。其实,除了学生极少数带有导向性的典型需要当众批评外,经常性的让其他学生“陪训”,一般都只能造成“一人受训,举班不欢”的效果。教育学的一些最新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个别化地处理学生的问题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有效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
一位乡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因为学生的字写得不好,就在几个字写得最差的学生的本子上写下了“抄三千遍”的批语。想不到,一位女学生竟然因为受不了惩罚而服农药自杀了。在法庭上,律师为这位教师辩护道:“为什么其他几位学生看了批语就没有自杀呢?说明这并不是教师的责任,而是这个女同学本身的心理有问题。”
这里我们暂且不论这个教师的法律责任问题,但从心理学角度看,同一个刺激对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来说一定有不同的影响。如果批评不当,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造成伤害。心理学家指出:胆汁质类型的人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对抑郁质的人则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而这两类气质的人最容易有心理疾患。这个乡村教师很可能就是不了解学生的个性,严重地伤害了这个也许属于抑郁质学生的稚嫩心灵,铸成了大错。因此,批评的力度、方式等一定要谨慎,特别要注意因人而异。
心理学家和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总结出了一些针对不同学生的批评方法。例如:对属于不可遏制型的胆汁质学生——“冷”处理后采取回马枪法、逐步推进法等;对属于活泼型的多血质学生——采取频繁提醒法、深刻印象轰击法等;对属于安静型的黏液质学生——采取耐心说服法、逼上梁山式紧盯法等;对属于抑制型的抑郁质学生——采取暗示法、和风细雨式谈话法等。总之,能否有效地、因人而异地批评学生,往往是教师的成熟度和沟通水准的真正体现。
本文节选自《师生沟通的艺术》一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师生沟通的艺术》
屠荣生 唐思群 编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复制淘口令,打开淘宝APP可直接购买:¥mAzr0LMih4I¥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基本理论,就师生之间最常见的沟通障碍及其起因做了深度分析,并大量系统地介绍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课堂管理、解决学生问题等方面的实用技巧。
本书编著者长期从事心理培训工作,近10年来对师生沟通进行了不断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多次重印,已成为教育热点图书。本次修订增加了新的内容,其实用性、可读性更强。
推荐阅读
●新书速递 | 想设计有趣的课程?快来看这里——《开放式配方课程》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点击“阅读原文”去微商城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