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被打了,专家说要打回去?咱不欺负人,但也不能怂!

慢成长 2020-08-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花时间说 Author 花时间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后台回复“见面礼”,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前阵子,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一个节目中的话,在网上引起热议。


问题特别常见:孩子在在外面被打了,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李玫瑾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打回去。



李玫瑾在电视节目中以自己孙女为例:孙女在幼儿园被男孩欺负!她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直到对方放手。”


作为一个专门从事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专家,在谈到她支持打回去的原因时说:“被欺负的孩子如果不打回去,那些欺负别人的熊孩子,就会一而再而三的欺负别人,因为好玩。


与此同时,李老师还建议:“增强体格,学会自我保护,这样就不容易被欺负。”


【视频戳这里】


这个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孩子打人的文章(爱打人、咬人的孩子,其实更容易吃亏!),当时就有很多妈妈留言问:“如果孩子被打了,该怎么办?


果果在1岁多时就遭遇过“被打”。


当时是在早教班的走廊里,果果在玩镶嵌在墙上的玩具,一个看上去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在姥姥和妈妈的陪同下也跑过来玩。但他想独占玩具,又不会用语言表达,就一直用脚踢果果,想让果果走开。


男孩的妈妈正低头在包里找东西,顾不上管;老人只在男孩伸脚踹人的时候,语气很温柔地示意性说一句:“你别管人家,人家也想玩。”对孩子几乎没有约束力。


我隔开两米站在对面墙边,一方面因为走廊来来去去有人通过,我们不能都堵在一处,另一方面我看那个男孩没能造成很大伤害,想看果果怎么解决


结果下一秒,果果的反应让我也吃了一惊。



男孩再次伸脚踹果果身上的时候,她停下了手里的玩具,观察了男孩3秒钟,然后转过身子,正对着这个男孩,抬起双手放在他的脸颊两边,“啪、啪”,用双手连拍了他的脸两下!


这个男孩应该从没想过果果会还手,立刻“哇”地一声哭了起来。男孩的妈妈从包里抬起头,错愕地看着我,说:“你们也这么厉害啊?!”转而对着儿子,半开玩笑地说:“哭什么哭,行了行了,这下遇到比你还厉害的,怂了吧?”


我不想评论对方的家庭教育,就说说咱自己吧:孩子被打了,我们到底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呢?



孩子被打,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问幼教老师,或者翻开中外任何一本育儿书,包括《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答案都是否定的。从现代社会文明的角度来说,体罚、暴力肯定都是不对的。


然而,如果这个问题拿来问家长,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


很多妈妈给我留言说,也曾想看看孩子被打、被抢玩具时会怎么做,但发现孩子只会忍着,或者哭,甚至有的宝宝一再被打也不敢还手,当妈的自然会有忧虑——“孩子性格这么懦弱,如果上了幼儿园被欺负怎么办?”


以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暴力是一回事,自卫能力是另一回事。


说实话,直到果果上幼儿园之前,在“孩子被打”的问题上,我的心态都挺“圣母”的。包括刚才提到在早教班那次,果果反击之后,我也有拉起她的手,对她讲:“小朋友其实是有话没说清,打人是不对的。”



但今年9月,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有一天回家告诉我,被一个男同学打了,我发现自己心里“咯噔”一下。


原来,以前觉得很镇定,觉得“无论如何我们做好自己”,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我能在场。我在场,我就能够知道来龙去脉,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但孩子是会长大的,很快就会脱离我的视线。既非亲眼所见,事后我很难去理清和判断,也无法弥补孩子在当下可能受到的伤害。


想到这里,我自然会心里一紧。但比起焦虑,我更认清了一件事:正因为孩子终将长大,我必须教会孩子聪明地处理这些情况,而不是一味地“圣母”,或特别激烈地急于保护。


她现在每一天与小朋友们相处,都是在为未来步入社会进行演练。也许一开始难免会遇到一些“吃亏”和小小的“伤害”,但我没必要计较眼前一两次的得失,更重要是我能否帮助孩子从中学到什么,逐步锻炼高情商的社交能力(咱们下面讨论的话题,主要针对3岁以后已经步入社交环境的孩子,小宝宝主要还是需要大人在场陪伴)。



谈还手之前,先学会表达拒绝


所谓“聪明地处理这些情况”、“为未来社交打基础”,我自然联想到成人世界,如果我们遇到“打人”会怎么样?是不是每次都要扑上去剑拔弩张地厮打?


应该不是吧,我们会分情况,暗自揣度——对方是不是个能讲理的人,要不要说理;对方的暴力倾向有多严重,有没有必要激化矛盾;自己和对方体格、力气是否悬殊,先自保再报警是否更明智……等等,而不是不假思索呼巴掌。


所以,比起争论“要不要教孩子还手”,我倒觉得,在谈还手之前,先教孩子学会拒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至少,要先学会说“不”。


3岁的孩子,是有语言能力的,学会说“不”和学会说“想要”一样重要。“我想要吃饭”、“我想要喝水”、“我想要上厕所”等等,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清晰地说出“不”、表达拒绝,则是保护自己的先决条件。



例如,美国儿科学会对于孩子被打,给出建议是:


1、直视欺负人一方的眼睛,大声告诉他STOP
2、笔直站立,保持镇定

3、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对方,“我不喜欢你的行为。”或“请不要这样对我说话。”

4、径直走开

5、如果对方还跟着你,向其他成年人求救


学龄前,尤其是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打人,有时候不是故意的,可能是一时情急语言表达跟不上,有时可能是开玩笑或者争夺一些东西,但通常是一次性的行为事件,也就是说,和“欺负”、“霸凌”是有根本区别的


所以,被打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清晰、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拒绝,表现出强大的气场,大多数情况下对方是不敢继续纠缠的。


一方面,这能避免两个孩子进一步的肢体冲突,发生更多危险;另一方面,我们能很好地向孩子传达“不鼓励暴力”的理念——对方打人是不对的,即使我不还手,也不代表我就是懦弱,我能够勇敢地捍卫自己。



不主动打人,但是有自卫的能力


果果刚好处于进入社交、建立价值观的阶段,这两年在陪伴她长大的过程中,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不赞成暴力、不愿意教孩子打人,但想让她不受伤害,这二者是否矛盾?


后来我想通了,从根本上,我们就不应该将“暴力”和“自卫”混为一谈。这个世界不是什么都是非黑即白。如果我单纯告诉孩子“还手是不对的”,那么很有可能,只是粗暴地剥夺了孩子的判断能力和自卫意识。


虽然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通常遇到的只是同龄人间的小矛盾,家长老师在旁也能帮着化解;但不排除以后,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她有可能会遭遇“恶意”、“欺负”的袭击。


无论何时何地,孩子都应该知道,不被人随意地伤害,是他/她最基本的生存权利。



当然,自卫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前面提到的,表达拒绝、勇敢地说“不”,就是一种自卫。向老师或家长、警察等成年人求助,也是自卫。除此之外,在必要的时候,有能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做出还击,也是一种自卫。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如果我们给孩子灌输“还手是不对的”这样的概念,那么孩子在遭遇真正的校园凌霸时,可能会没有勇气保护自己,造成更深的伤害。


所以,我不会一刀切地告诉孩子,“还击就是不对的”或是“不应该还击”这样的话,但是等孩子再大一点,能理解更强一点,我会对她说——


“使用武力还击有时会有效,但在很多时候未必明智,也有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伤害,希望你能够聪明地选择自卫方法。你也要永远记得无论何时,发生了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来和妈妈/爸爸,我们会尽可能地给你提供帮助。”



孩子被打,家长还能做什么?


 

第一、别炸毛、别焦虑


我曾看到,有妈妈非常生气地把幼儿园监控截图发到群里,原因是班里一个同学把她儿子推倒了,看上去是故意的,但老师没管。她对推人的小朋友很生气,对老师“不作为”也很生气,分别找老师和对方家长理论。


我很理解妈妈心疼孩子,但从监控来看,孩子并没当回事,自己站起来继续蹦蹦跳跳玩耍,那个小朋友也没有再去骚扰他。或许在老师眼里,这种小朋友们能自行解决的冲突、情绪,并不需要介入。


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我只是想说,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我们当家长的先要保持理智。遇事先分清楚情况,如果是安全问题、原则问题,当然要采取行动。如果是正常小冲撞,一上来就着急、焦虑,这些情绪不但会蒙蔽了我们的方向,也会传递给孩子,更影响孩子学习处理情绪和人际交往。



 

第二、别逼迫孩子非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


有妈妈问我:“孩子胆小,玩具被抢了、被打了也不敢反抗,我教他打人,他都不敢,一个男孩子性格那么懦弱,以后可怎么办?”——不给孩子贴标签、不打人≠懦弱,孩子不是非要长成我们期待中的样子。


为什么男孩子就必须勇猛?往往,我们越把孩子往前推,他越会往后躲,因为他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他。家长眼中的“怯懦”,其实是孩子的不自信,而不自信的来源正是各种批评——


“你怎么胆子怎么小呢?”、“哭什么哭,这都害怕!”、“你就不能打回去吗?就知道躲!你看别的孩子胆子多大!”……这些话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不愿意迈步向前,因为如果他在外面受到伤害,回到爸爸妈妈这里也是退无可退。


对孩子步步紧逼,不如相信只要我们给他足够的空间和鼓励,他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好,他会成就自己的样貌,甚至比我们想象中更加有光彩。



 

第三,适当介入,帮孩子疏导情绪


如果孩子被打,没有选择自己反击,而是告诉老师和家长,那么比起认定孩子“怯懦”,我们首先应该感到庆幸——孩子懂得打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应该受到批评的。


孩子都已经发出了求救信号,就不要盲目地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了,先倾听一下孩子的感受,再理智地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如果能有效阻止孩子受他人欺负,孩子从爸爸妈妈这里获得的安全感会大大增加。


有的时候,孩子会和爸爸妈妈说被打了,但只是普通的小矛盾,也并不需要父母介入。这时比起干心疼,不如帮孩子疏导情绪:


“其他小朋友打你是不对的,你能够清楚地告诉他,保护了自己,做得很好。如果这个小朋友能改正,你们还可以继续做朋友”等等,帮助孩子平复心情,能谅解他人也是自己的成长。



 

第四、最重要的一点,在家不要打孩子


如果你信奉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么咱们在整篇文章里探讨的话题就都不存在了。自己在家都可以肆意打孩子,又何必担心他出去被打?要知道,外人给的伤害,永远没有父母给的伤害来得重。


虽然育儿这张考卷并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总有一些底线。我们的成绩都写在许多年以后,孩子的未来里。所以,不要小看此刻的坚持和认真,我们走的每一步,都不会白费。


—End—


作者:花时间。国际新闻硕士,四语妈妈,童书译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美国加州PAU心理学研究生。创立公众号慢成长,分享具有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教育知识。个人微信: babyhours001


慢成长带你了解更多育儿方法:

国外妈妈竟然这样给孩子玩乐高,什么早教钱都省了!

想教孩子数学却不知怎么做?这些好方法许多家长不知道!

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美国课堂上开启孩子逻辑思维的妙招又来啦!

德国观察:为什么外国幼儿园里,都爱这样给孩子上课?

英国孩子12岁之前要完成的50件事,实在太让我意外了…

为什么我们在玩淘气堡,国外家长却带娃逛博物馆?

打动我的美好瞬间:这些国外家长带孩子,我服!

国际夏令营里的孩子们打架,老师竟然这样做…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词,一起做靠谱爹妈:

回复【强迫症】孩子脾气差、有强迫症?快别冤枉他们了!

回复【幼儿园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回复【早教】0-36个月婴儿早教训练方案

回复【方案】科学育儿0-36个月早教方案,一键收藏!

回复【疫苗】儿科专家为你全方位解答宝宝疫苗!

回复【乐高】领取乐高玩法创意书与电子教材!

  男孩女孩分龄养育要点,后台回复“养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