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拾趣 | 西汉至今,七夕节的两千年演变史

语言服务 2021-03-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语言学科普 Author 语素君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本文已同步至微信读书App

搜索“语言服务”

听一听

解放眼睛

体验别致的有声阅读




本文转载自“语言学科普”公众号

(ID:yuyanxuekepu)


世间最有情怀之事,莫过于仰望星空。浩渺银河,巍巍苍穹,总有几颗星,会让一个人,抑或一个民族,一辈子,甚至几千年,牵肠挂肚,遥寄遐思。



首先来个投票吧



目 录

一.  星名的由来

二. 爱情的渗入

三. 曝晒的旧俗

四. 祈愿的诞生

五. 乞巧的出现

六. 情人节来袭

七. 传统的没落


谨以此文,献给历代田夫和蚕女!


一. 星名的由来


夜空中有两颗星,被银河分隔两岸,东一颗,西一颗。不知何故,华夏先民尤为青睐,唤之为“牵牛”与“织女”。黄牛,女红,田夫,蚕妾,在农耕社会里,听起来总是那么亲切。



黄河浇灌下的黄土高原,孕育了华夏农耕文明,世世代代绵延至今。在农耕家庭的鸡犬声中,男女分工,女织男耕,是一幅极为融洽的生活画卷。



脚踏黄土,日出而作,要想从田间地头耕耘出足够的食物,除了抛洒肌肉与汗水的男人,还有一个角色不可或缺,那就是耕牛。耕牛对于一个庄户人家,犹如清泉之于鱼群,关乎生死。



饱食之余,还需遮羞。蔽体之物,从天然的树叶、皮毛,到人工的布帛、丝绸,女人的纺织厥功甚伟。正是女人灵巧的双手,使得华夏先民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食物与衣裳,生存之大事。食不果腹,生命不续。衣不遮体,文明不生。牵牛与织女,两个简单的名字,便道尽了华夏先民的农耕情怀。


牵牛与织女在文献中的记载,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诗经•小雅•大东》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潸焉出涕。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

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在诗经的字里行间,织女与牵牛只是两颗星的名字,跟启明、长庚、天毕一样,虽已初具人格化,但还没有爱情故事浸染其中。

《大东》虽然出现数个极富诗意的星宿名称,但整首诗一点也不浪漫,反而较为悲情。作者托言天事,实乃诉说人间疾苦:“织女星尽管整夜劳作,却怎么也织不出华丽的衣裳;牵牛星即便闪耀明亮,终究无法真的拉动车厢。”


二. 爱情的渗入


时光流转到西汉,牵牛与织女二星的地位再次提高,升华为天神。这在一定程度上,跟汉朝盛行的天人感应说和谶纬之学不无关系。


婺女,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牵牛神名略,一名天关。织女,神名收阴。牵牛星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丝帛,收藏珍宝。其说甚多,后人乃称牵牛为天孙,呼织女为北斗佳人。——明•钱希言《戏瑕》


织女星获得“天孙”的称号,算是跻身天宫帝王之家,但实际上没什么特权,仅掌管瓜果、丝帛和珍宝。牵牛星的待遇也没好到哪去,虽然也被封神,但仅掌管关口和桥梁,也就是水陆交通之神。

二星封神之后,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还为其雕刻了石像。当时,汉武帝为征讨西南诸国,正筹备水军,为训练之便,在今长安区斗门镇开凿了著名的昆明池。修成之后,在池畔东西两侧,分别安置了牵牛和织女的石像,仿拟星空,隔河相望。

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东汉•杨震《关辅古语》


两座石像历经两千余年,至今留存,195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由于这两颗星总是并举,再加上牵牛和织女分别代表了农耕文明中男人和女人的形象,所以,大约到了东汉末年,女郎与织女终于心生情愫。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可是,尽管二星含情脉脉,却无奈天河相隔。幸好中国人历来对悲剧心怀一丝怜悯,所以为了不让他们忍受相思的煎熬,“鹊桥相会”的传说兴起了。


乌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西汉•刘安《淮南子》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因以梁渡织女故也。——东汉•应劭《风俗通》


牵牛与织女的爱情神话,在汉代初具情节,魏晋六朝时期开始广为传播,文人笔下也开始多见。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面,凡事一旦文人介入,必少不了一翻添油加醋。不过若缺了这份文人情怀,生活也必了然无趣。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魏•曹植《九咏》


东晋干宝在《搜神记》里干了一件俗事,硬生生把牵牛和织女从天上拉了下来,附会到人间,这就是汉代孝子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到了南北朝时,任昉在《述异记》中记载的故事情节,已经较为曲折:“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唐诗、宋词自然也少不了这个题材,各路名流纷纷下笔。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纤云弄巧》

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光阴荏苒,故事也在演变,但不管情节怎么曲折,牵牛与织女始终不忘初心。

时至今日,《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1985)对牵牛与织女的描绘最为详尽。

织女为天帝孙女,王母娘娘外孙女,于织纴之暇,常与诸仙女于银河澡浴。牛郎则下方一贫苦孤儿也,常受兄嫂虐待,分与一老牛,令其自立门户。其时天地相去未远,银河与凡间相连。牛郎遵老牛嘱,去银河窃得织女天衣,织女不能去,遂为牛郎妻。经数年,产儿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幸福。不意天帝查明此事,震怒非常,立遣天神往逮织女。王母娘娘虑天神疏虞,亦偕同去。织女被捕上天,牛郎不得上,与儿女仰天大哭。时老牛垂死,嘱牛郎于其死后剖皮衣之,便可登天。牛郎如其言,果偕儿女上天。差已追及织女,王母娘娘忽拔头上金簪,凭空划之,顿成波涛滚滚天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无由得过,只有悲泣。后终感动天帝,许其一年一度于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


三. 曝晒的旧俗


夏季雨水较多,尤其是南方,衣物多潮湿、霉变。而进入阴历七月,时已入秋,雨水减少,日头也变好,最适合曝晒。所以,七月初七,作为一个节日,其最早的风俗便是晒书、晒衣裳

西汉武帝时,皇家大院就专门修建了“曝衣阁“,以便在七月七日,曝晒皇家的藏书和衣物。

太液池西有武帝曝衣阁,常至七月七日,宫女出后登楼曝衣。——宋卜子《杨园苑疏》


七月七日做麴、合蓝丸及蜀漆丸,暴经书及衣裳。——东汉•崔寔 (shí)《四民月令》


这一曝晒风俗,本平淡无奇,但发生在魏晋名士身上,就变得趣味十足。我们在此择两个来说,一个是阮咸,一个是郝隆,都是狂放不羁之人。

话说阮咸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七月七之日,家中竟无甚可晒,而同村其他阮姓人家却十分富裕,锦罗绸缎满满铺了一庭院。可是,阮咸小童并没有自卑,反而找了一根长竹竿,把自己平时穿的大裤衩绑在了竹竿顶上,高高地竖在了庭院中。邻居见状,惊问何故如此,阮咸笑答:“未能免俗!”

阮咸,字仲容。七月七日,诸阮庭中灿然,莫非锦绨。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标大布犊鼻裈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东晋•戴逵《竹林七贤论》 


同是七月七,另一位名士郝隆,家境也不殷实,没什么可晒,竟撩起衣服,露出肚皮,美其名曰“晒书”,就是这么任性!


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晒衣物,乃仰卧出腹,云晒书。——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可见,魏晋时期,这一风俗已然流传甚广,以至人人不能免俗。


四. 祈愿的诞生


民间流行曝晒的同时,七月七的风俗习惯也在慢慢发生演变。早在东汉时期,七月七日在白天晒书之后,晚间还继续有活动。

夜晚在庭院设香台,置瓜果、酒肉、针线,焚香祈拜牵牛和织女二神,许下自己的心愿。这就是后世流传的七月七守夜祈愿”,这就跟牵牛与织女联系在了一起。

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东汉•崔寔 (shí)《四民月令》


三国时期吴人周处(238年-299年)所撰的《风土记》对此风俗记载得十分详细。


七月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酺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白气,如地河之波瀁,而辉辉有光耀五色,以此为征应。见者便拜而愿,乞富乞寿,无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颇有受其祚者。


《七月七日咏织女诗》

晋·苏彦

欢宴未及究,晨晖照扶桑。

怅怅一宵促,迟迟别日长。


到了南北朝时期,“七夕”的叫法开始出现,逐渐取代了“七月七日”。名称的改变,也暗示着这个节日的重心,已经从白天过渡到了晚上。大概白天晒书和晒衣服没有多大乐趣,而晚上望月语星,寄私愿于牵牛织女,满满的情怀哦!

这个时候,文人坐不住了,“七夕作诗”很快成为节日应景的一大文学潮流。据唐•欧阳询的《艺文类聚》记载,上到帝王,下到普通文人,都争作《七夕诗》。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五. 乞巧的出现


织女虽然是天孙,也有其神职,但她的看家本领毕竟是纺织。所以,七夕之夜向织女祈愿,五花八门的个人私愿估计织女也帮不上忙,她可不是观音菩萨。但有一个愿望祈求织女绝对没有问题,那就是女红的技巧。

与此同时,因为皇宫也极为热衷七夕风俗,可帝王又绝不允许宫女们祈求爱情之愿,所以,宫女们只能祈求女红之技,帝王家也乐得支持,毕竟帝王服饰可不是一般的裁缝能够胜任的。

民间百姓似乎也觉得七夕只是祈愿还不过瘾,还得搞出点好玩的东西出来。所以,在祈愿的同时,“乞巧”的风俗逐渐诞生了。

汉彩女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西汉•刘歆《西京杂记》

七夕乞巧之风俗,于西汉时期在长安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传承,唐宋开始风靡。上至皇宫,下至黎民百姓,七夕之夜都会于庭院内扎制一彩楼,祈福,观月,引线,穿针,蔚为壮观。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乞”乃央求也,求之非必得。所以,万千少女,于七夕之夜同向织女央求,织女可没那么有耐心,不会满足所有人的心愿。

可是,怎样才算得到了织女的女红智巧,祈愿成功呢?当然是有一定的判断标准的,最常见的就是在彩楼内用五色线穿七孔针,能够顺利穿过的,方可得到织女的祝福。

可是,对熟练女红的古代女性而言,穿针引线还不容易吗?其实不然,因为七月初七是上弦月,月色灰暗,线穿七孔,着实不易。



还有的方法,是抓一些小蜘蛛,放入锦盒内,第二天,谁的蜘蛛在盒内结了网,便是得到了织女的智巧。那些都结了网的,还要观察蛛网是否圆整。结网越是完美,得到织女的祝福就越多,技能就越厉害。虽然没有科学根据,但有趣的地方也在于此。



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嫔妃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谓之乞巧楼。


帝与贵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华清宫游宴。时宫女辈陈瓜果酒馔列于庭中,求恩于牵牛、织女星也。又各提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与此同时,因七夕前后,民间所需乞巧之物甚多,“乞巧市”应运而生,通过贩卖各种瓜、果、酒、炙、针、线等物件,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


东京潘楼前有乞巧市,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日为始,车马喧阗。七夕前两三日,车马相次,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其次丽景、保康、阊阖门外,及睦亲、广亲宅前,亦有乞巧市。—— 宋·吕原明《岁时杂记》


乞巧的风俗,一直绵延至明清,热闹程度虽不及唐宋,却也衍生出了一些别样趣味。明末清初的屈大均在其《广东新语》中,记载了广州地区的乞巧风俗。


七月初七夕为七娘会,乞巧,沐浴天孙圣水。以素馨、茉莉结高尾艇,翠羽为篷,游泛沉香之浦,以象星槎(chá) 。


清朝还衍生出乞巧是否灵验的其他鉴别标准,比如“丢针儿”,即把小针儿投入盛满水的瓷碗中,在太阳下观察其水底的投影,根据投影的形状就可以判别祈福是否应验。


京师闺阁,于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谓之丢针儿。——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六. 情人节来袭


清亡,迈进新社会,国门被砸开,西方之风倏然而至,情人节趁势袭来。


情人节(Valentine‘s Day),又名“圣瓦伦丁节”,是西方为了纪念公元270年2月14日为爱情而亡的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而设立的传统节日。情人节的主题和风俗习惯非常明显,关乎爱情、浪漫、玫瑰、巧克力和烛光晚餐。

当情人节在中国大陆所向披靡的时候,国人忧患意识萌生,试图从中国传统中也寻出一个关乎爱情的节日,以与之抗衡。

国人选来选去,最终相中了七夕,因为牵牛与织女正是脉脉含情的绝佳人选。商人早就嗅到商机,也极力推广,各种七夕主题活动铺天盖地。媒体也开始跟风,推波助燃。最终,中国情人节就这样诞生了。

七夕传统风俗的转变,跟2002年由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石家庄市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七月七爱情节”密切相关。

此次声势浩大的爱情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理论与实践并行,不仅举办了大型主题活动,而且召开了“七夕节文化研讨会”,广邀各界专家为七夕的更名寻求历史依据。会议成果由袁家骏编成《七夕文化论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

 

然而,这是七夕的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孰对孰错,没有公论。但不管怎样,中国情人节,总有些不伦不类。

首先“情人”一词,汉语和英语的差异着实不小,汉语的“情人”始终带有些许不光彩的贬义,而英语则无。这种差异,不是短时间形成的,很难消除。况且牵牛与织女,是已婚夫妇,与情人节十分不和谐。

其次,任何一个节日,都必须有稳固的行为习惯来支撑,否则便无法长久。七夕在蜕变之前,曝晒、祈愿、乞巧等行为,一直在支撑着它。

然后,七夕蜕变成中国情人节之后,它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呢?在这一天,全民可以一起做些什么呢?总不能人人都去买玫瑰和巧克力吧!没有全民风俗习惯的依托,这种节日就只能活在商家的促销活动里,无半点民族向心力。

所以,今天的七夕,托牵牛与织女之名,行西方情人节之实,着实不雅。


七. 传统的没落


七夕,从曝晒,经祈愿,到乞巧,走了两千余年,最终却落得个情人节的下场。

今天的我们,似乎离传统越来越远,先民创立的风俗习惯,很多都已经在今天的生活中黯然失色,甚至在记忆中也寻不见踪影。

传统的流逝,悄无声息,即便惋惜,也无能无力。

其实,七夕的蜕变,并非情人节的袭击,而是因为在今天的汉人生活中,牵牛与织女根本不再重要。

现代社会早就不再将女红视为衡量女性是否贤良的标准,耕牛也早已从田间走上了餐桌,男耕女织已支离破碎,小农经济也时过境迁。

所以,今天的七夕,要么蜕变,要么死亡,想要延续农耕情怀,只能一厢情愿。





拾趣


1. 拾趣 | 从0岁到100岁,中国对年龄的称谓,每一个都那么美!

2. 拾趣 | 中文到底有多美?请屏住呼吸,做好被美到窒息的准备

3. 拾趣 | 2019版汉语十级测试题全国统一卷(附参考答案)

4. 拾趣 | 如何把自己的姓翻译成英文?99%的人不知道!

5. 拾趣 | 求求你们别再中英文混杂说话了!我快笑哭了哈哈哈哈哈哈!

6. 拾趣 | 第一届全国高校比惨大会

7. 拾趣 | 硕导制定了一份妖娆的《参加学术活动日常行为规范》

8. 拾趣 | 《Let It Go》文言文版,简直太美了!

9. 拾趣 | “全国十二时辰”火了!网友:过分真实……

10. 拾趣 | 巜、丅、屮、亖、彐……这些真的是汉字,不是乱码!

11. 拾趣 | 大学辅导员真实生活图鉴

12. 拾趣 | 当代大学教师真实生活图鉴

13. 拾趣 | 王安石叫Vans?朱棣叫Judy?网友起的古人英文名火了!

14. 拾趣 | 今日夏至:“夏”字的本义不是季节,而是……(附有奖征稿启事)

15. 拾趣 | 我就喜欢看外国人苦练中文还学不会的样子

16. 拾趣 | 《现代表情包词典》使用指南

17. 拾趣 | 能用表情解决的聊天,还要发文字吗?

18. 拾趣 | 听懂“您”,您才能意会中国人说话的艺术

19. 拾趣 | 你所说的语言影响着你的思维

20. 实录 | CGTN女主播刘欣与FOX女主播翠西的“跨洋对话”(全程实录+翻译)

21. 拾趣 | 华为商标的中华传统文化情结:鸿蒙、麒麟、饕餮、鲲鹏、獬豸……

22. 拾趣 | 令人脑洞大开的《山海经》神兽图鉴

23. 拾趣 | 学术菜鸡如何在毕业答辩中杀出一条生路

24. 拾趣 | 如何将任意辣鸡选题写成一篇超牛逼的毕业论文——以本文为例

25. 拾趣 | 千古之谜《越人歌》竟然不是汉语,更非来自《诗经》

26. 拾趣 | 外国人为什么说不好中文?原因只有一个……

27. 拾趣 | 汪磊:从小众走向大众和分众——漫谈网络语言20年

28. 拾趣 | “搞”这个伟大的汉字,照亮了我们贫瘠的语言

29.拾趣 | 黑洞PS大赛深夜开幕,灵魂画手大展身手,最后两张扎心了

30. 拾趣 | 如果把中国422位皇帝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续集) 

31. 拾趣 | 潮汕话真是太太太太太太有意思了!

32. 拾趣 |《潮汕方言历时研究》揭秘:潮汕话为何如此难懂难学

33. 拾趣 | 用广东方言说2018年最火流行语,真是太太太太太有意思啦!

34. 拾趣 | “一些字改读音”竟是假的?教育部回应:还未通过审议

35. 拾趣 | 与“她”字一同兴起的“妳”字,为何没能沿用?

36. 拾趣 | 大龄单身狗返乡过年期间瞬时压力激增现象及其应对措施研究

37. 拾趣 | 刘志生:猪年说“猪”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

小编拉你进群

(请备注“资源共享”)


语服书苑



语言服务官方微店“语服书苑”

正式开通

欢迎扫码进店购买心仪图书

如果你是作者或者出版社编辑

想出版自己的作品

或者想推广销售语言类图书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洽谈哦

(联系方式见上)


语言服务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合作及出版事宜请添加小编微信洽谈

yixianzhizhi0803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有趣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