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读:“强基计划”带来怎样深刻的变化?

青果江南 科教评论
2024-10-30

11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教育部部署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引起广泛关注。因为再有不到5个月就要高考了,这一计划对今年高考以及今后的高考准备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刊将陆续为读者解读这些影响和变化。


1.“为谁培养人”:让追热点变成追重点

“强基计划”也好,综合评价也好,已经终结的自主招生也好,都是高校在普通高考录取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挑选拔尖人才的一种方式。那么为何自主招生会成为终结者?因为自招的录取目标不明,或者说已经偏离方向。

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深刻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上述“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们党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

为谁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这次的教育部“强基计划”就体现了对总书记讲话的遵循。解决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才能拔尖人才如何录取的问题。前些年探索自主招生,走了一些弯路,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同时,有很多顶尖生源没有别用到刀刃上。直接说就是没有很认真地去招生、培养,一些学生也没有学到点子上。

自招存在的问题还在于,很多自招高校只顾招生不问培养,中间脱节,导致大量人才流失。看起来,通过自招招来的学生也在学校学习,实际上进来之后就分散了,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一些学生随波逐流选择了其他专业学习,导致本应加强的基础学科成了很多人报名时就不想报,进来后不想学的专业。本应是最聪明的人来学的专业却成了转不了专业的人被迫的选择,难道不是奇哉怪哉?这在招生计划中也能看得出来,如江苏某著名高校,对于有竞赛国一奖项的考生,放开专业限制,学校的强势热点专业如建筑、土木工程等随便选,以此吸引高分考生;而对于省级一等奖考生,虽然也是来自不易,却被限定只能报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专业,似乎成了对奖级不够高的惩罚。至于其他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因为没有竞赛证书,便与自主招生无缘。

“强基计划”为谁录取?不是为追逐热点专业的家长,也不是为了那些只顾数数“双一流”人数的高中学校,更不是为掐尖抛出种种录取优惠的高校,而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这方面,中科院系统的两所高校——2014年首度同时招收本科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走在了前面。

中国科学院大学在其《“双一流”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促进学科交叉,强化科教融合;瞄准国际化高端精英培养模式,推动生源国际化,国际化生源率达10%以上;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近千名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引领未来国际前沿研究的卓越人才”。

上海科技大学的办学使命就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202018日的“重点学科建设情况”中发布说,“学校重视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聚焦亟需的、且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能源、环境、材料、人类健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科学等关键核心领域,重点建设和发展亟需的‘前沿、交叉、新兴、特色’学科。”


2020年1月15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应勇市长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报告提出,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建成并开放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随着张江大科学设施群渐趋形成,周边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日益配套。


由此可见,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并不是说就是纯粹冷门,这里面还有科教融合、科创融合和国际化等多种方向,一些方向属于将“冷门”变为“热点”。


2. “换汤又换药”:让“创一流”高校拿出实招

教育部“双一流”计划发布后,为何很多人感觉是在原来的985211基础上“换汤不换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大学依仗自己摊子大、学科多、教授多、论文多、优质生源多,在改革的路上迈出的步子不够大,认为怎么排名都有自己的份。表现在高考招生的“自主招生”上,仍然奉行对高分考生的追逐,在基础学科拔尖的优质生源遴选上缺乏“伯乐”眼光,更缺乏“钉钉子”的培养功夫,说到底就是缺乏以人为本的负责精神。这种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做法,背离了自招的初心,忘记了育人的使命,辜负了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希望。

“创一流”要创到点子上,“换汤更要换药”。一流高校不应该只有高分生源,因为高分不能代表真正的一流,真正的一流必需包括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考生,真正的一流还必需把这些考生录进来、培养好。我们要的一流绝不是“一流的排行榜”。

为何在“创一流大学”首先试点?注意,是“创一流大学”,而不是“一流大学”在创。“强基计划”是一份责任,是要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实施,是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才能成功,是要经得起考验才能办得下去,否则,按照教育部的“动态准入退出机制”,今年你在36所学校内,明年可能就被停止“强基计划”招生了。

为何录取后要跟踪培养?因为这些生源才是“创一流大学”的本钱。如果这些当一流生源招进来的学生没有培养好,还算是一流大学吗?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教育部的“强基计划”是给了那些信誓旦旦以为“一流”已唾手可得的高校领导一份尚未开答也难以答完的试卷,他们应该感受到其中的压力。


3.“未来不是梦”:让报国型考生看到希望

一直以来,优秀拥有学科特长的考生并不一定能够进入理想高校、基础学科专业进行深造,原因就在于他们比高分考生少了那么一点点分数。“强基计划”就是要给他们一条出路。但是他们的高考裸分也不能差,这就是“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破格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规定的意义所在。目前规定这么高的裸分比例,主要还是处于社会公平考虑,一下子还不能随便放开。

在自主招生时代,考生有了竞赛证书而不选择所代表的专业基础学科是常事,参加比赛只是为了敲开名校的大门成了考生的梦想,进门时就讲录取条件部分牛娃家长的骄傲,进去后随便转专业成了不少高校的承诺。36所学校中还有不少相互“挖墙脚”的,如在争取河北省某理科状元的过程中,清华、北大纷纷出动招生工作人员亲自上门“谈判”,甚至半夜敲门将对方高校已经谈妥的录取计划化为泡影;有的甚至不顾事实地指责对方高校的专业是“垃圾专业”“沽名钓誉”,如此恶性循环,哪里还有基础科学的崇敬?哪里还有一流大学的斯文?高分考生及其家长“待价而沽”,本来还想从事基础科学学习与研究的考生也坐不住了,纷纷寻找热点专业,能转就转了。与此同时,那些稍微差了几分十几分的考生,尽管想进入名校学习基础学科,却没有了机会。

这次“强基计划”对专业做出了限制:理科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是历史、哲学和古文字学。既给了理科生范围,也给了文科生机会。这种结构性调整,将给一些志在研究、报国的考生一个好机会。这种机会不仅体现在通过高考入学时,更体现在他们后期的培养和出路上:

——不一般的培养。“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

——不一般的机会。“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要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不一般的就业。“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积极为关键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

(未完待续)



更多文章,请持续关注!

新高考转型的三个重要特点  钱理群的礼物与冯骥才的书房

他们是科技天空中31颗大星  好的教育,就是神奇的照亮

中国研究型高校《自然》《科学》发文与高考排名、本科招生数对应表

清华落榜!国科大上升最快,自然指数发布2019全球十大科研机构榜单

看懂高校就业质量报告之上海深造率NO.1大学(系列分析一)

拿什么疼你,孩子——北大女孩自杀的思考

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花落谁家?

双休,孩子们在培训地图上奔跑

教育案例: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与寻找的过程(深聚焦)

你最喜欢的长三角高校10大书院是哪家?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做客“教育面对面”

惊叹!“姐妹花”博士同时入选“福布斯30岁以下精英榜”

所有专业课满绩:这位江苏学子是怎么做到的?

家庭教育电视访谈:亚波评论钮维萍谈《少年的你》

上海高校深造率一览表    50所科技大学哪家强?

中国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如何实现领跑式创新?

“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与日俱增,家庭教育如何摆脱焦虑?

父亲参与孩子的游戏、生活与教育影响有多大?

学生问题惊人,因为家长没有长大

144所大学高考、保研深造数据分析(之二)

100所大学高考、保研深造数据分析(之一)

985、211也只有24.4%:目标明确学习积极的学生何其少?

21所综合评价院校大数据:总体升学+生源质量

一图看清2019中国最好大学生源质量(前100)与深造率(含部分最新整体保研率)

物理必选的理科,高校报考难度排行榜是……(附表)

上海高校在这个省招生最火的竟然是这两所学校!

江苏省2019和2018年理科一本投档线对照表(含部分综评院校模拟录取参照线)

哪些大学最难考?高考大省大数据告诉您

北上广深高校录取难易分析(区段划分、江苏为例)

一图看清诺贝尔奖得主落户中国高校详情(顶尖评论5)

“最强大脑”们要做哪几件大事?(顶尖评论4)

顶尖科学家莱维特:生命正如花开花谢一样美丽/人工智能会替代大脑吗?(顶尖评论3)

世界顶尖科学家为中国带来了什么?(顶尖评论2)

谁是老大?起底“最强大脑”之盛会(顶尖评论1)

秘密:一半家长要求孩子成绩班级前三名,你说有多少会失望?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

课本里的上海  课本里的北京

笑不笑由你:他说“教育就跟喂鸡一样”     他们为何成为学校的精神象征? “教授中的教授”如何以古代书院精神授课?  他一个“土包子”如何长成参天大树?

马云首次透露招人原则,揭秘20年前成绩好同学不如自己的真实原因!人工智能本科的办学与“痛点”


欢迎转发


欢迎投稿原创稿件,欢迎媒体选用,转载需与本公号联系

评论是一种态度,评论是一种思想,评论应该是一种正能量。

科教评论,聚集有温度的评论!


点个“在看”再走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教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