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健校长:打造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上海诺科如何将“普娃”送入世界名校?
当卫斯理女子学院凭借培养了美国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中国政坛玫瑰宋美龄等知名校友而风靡海外时,对多数国人而言,文理学院却依然是一个陌生和容易被忽视的存在。上海诺科学校,作为首个将文理学院理念引入的国内高中,试图让更多人重新审视和关注这种“小而美”的教育模式。
诺科打造的文理学院式创新教育究竟有何特色?又是如何让昔日的“普娃”蜕变成文理兼备的世界名校新生?
上海诺科学校校长李健先生坦言,诺科的教育是希望让学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文、编 | Kate
从伊利诺伊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在美任教两年,又在辗转经历国内民办和公办教育后,李健选择了上海诺科作为施展教育抱负的平台。
虽然不具备一流的硬件设施,但这并没有影响诺科成为“普娃”的“黄埔军校”,连续多年创下将平平无奇的学生培养成世界名校新生的传奇。这也是让李校颇感自豪的一点。
01
从杭四中到上海诺科
离开公办选择民办的初衷
在成为诺科校长之前,李健曾历任领科教育教务长和杭州四中国际部主任,在民办和公办体系内的两段经历让他对两种体系的优劣势有了更为深入的体会。
“民办的优势是比较灵活,招生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少,它的机制更像一个企业。但是与公办相比,特别是在初期,民办缺乏品牌优势”,李校坦言。
出于对品牌的考虑,他选择了公办名校杭州四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李健发现公办体制对课程、教学运作和理念存在一定束缚。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学生活动方面,可以发挥的空间都相对有限。基于多方面综合考量,李健申请调到上海诺科,从公办重新回到了民办体系,并在保持民办灵活部分的同时,结合公办教育的优势,将对两种体系的思考融入现在的工作中。
作为一名拥有物理专业学术背景的校长,李健坦言,理科对思维严谨和系统化的要求,让他无论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未来规划,还是把握教育理念时,都能融入理科思维。
他以诺科的课程设置为例,在开设课程之前,他会思考送学生顺利进入名校,需要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通过倒推,他发现来自不同地域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学科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学科强弱项上也存在区别。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李校表示,诺科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设置了不同的课程梯度,并由老师进行分层教学。
在为不同程度及特质的孩子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时,李校坦言,理科背景让他能够更系统地去进行通盘思考。此外,理科思维还为他在搭建学校实体构架和拟定虚拟发展路径方面,带来了帮助。
除了理科学术背景的影响,曾在美国两年的任教经历也为李校投身国际教育圈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两年的时间,不仅让他对国外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中国学生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了解,还让他对如何衔接两国教育总结出了不少心得。
李校发现,很多托福考了高分的中国孩子,在真正到国外学习时依然感到费劲,也依然存在语言障碍。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美国大学的老师在授课时不会考虑其他国家的学生是否适应他的语速和口音。他在上课之前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材料阅读,而在上课时可能直接讨论材料中的某部分内容。对于尚未来得及完成课前准备的中国学生而言,上课时往往无法理解老师讨论的内容,久而久之,慢慢就容易感到迷失。
此外,美国大学对学生写作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完成一个项目报告写作之余,还要求学生进行公开演讲。为了帮助诺科学生提前适应海外的学习,学校会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要完成一份论文写作,制作成PPT,并在全校师生面前完成15分钟的全英文演讲。李校认为,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撰写国外科研的开题报告,需要检索文献,通过学术英文完成论文写作,还要把研究的内容以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十分考验学生的抗压能力。
“可能这个论文不会像国外大学要求得那么高,研究得那么深刻,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校说。
除了论文写作,诺科也有不少课程需要学生围绕一个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比如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助于污染减少,还是会产生污染。话题范围广泛,涉及经济、法律和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
他表示,在学生离开中国,进入国外大学之前,对他们留学需要具备的能力进行一定的训练,把所有流程都经历一遍,能让他们比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在海外更容易适应和生存。
02
“普娃的黄埔军校”
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的独特之处
最近,随着英美高校早申结果陆续出炉,诺科学生就已经收获了来自牛津大学面试Offer,罗德岛设计学院、罗切斯特大学、美国东北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曼彻斯特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英国约克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Offer,其他世界名校Offer还在陆续增加中。
去年,72%的诺科毕业生收到了来自美国排名前40名校的Offer,所有学生都收到了美国前80学校的Offer。
这个录取率足够耀眼,但它的真正耀眼之处不在于培养了多少名校新生,而在于如何让那些当年踏进诺科校门时成绩平平、并不出众的“普娃”蜕变成如今文理兼备的学神。
在探讨原因之前,也许我们可以先来看看诺科打造的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据李校介绍,美国高等教育存在明显层次,相比大学(简称大U),文理学院相对比较小众,规模不大但师资配比高,一般仅设立本科学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多,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很紧密,倾向于精英化培养模式。
诺科行走课堂
诺科引入文理学院式创新高中的概念,一方面是为了告诉中国家长美国存在一类这样的学校,提供与Top20名校比肩的优质教育,同时拥有和常春藤盟校一样的录取高门槛;另一方面也是突显诺科高师生比,老师对学生在学术领域的积极引导和校园氛围融洽等特色。
而创新的理念则体现在不同于一些国际学校简单“拿来主义”的做法,回到教育理念本身 —— 到底希望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学生。李校坦言,诺科的创新既包括教育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创新。其中,教育内容创新主要体现在提供了20多门AP课程和4门二外课程,为学生在课程方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
在教学方式上,诺科加入了实践教育。为了学一个单词,诺科的学生会前往思南公馆、歌剧院和画廊等校外场所,由学生主导完成单词的学习。该校学生在Spelling Bee比赛夺得的全国总冠军就是实践教学法卓有成效的最好佐证。
除了教育方式创新,在理念创新方面,李校希望改变孩子仰视国外教育的态度,明白国际教育应该包含中国的元素,传承中国教育中的精华部分,同时以批判性的方式借鉴西方教育,对于其中糟粕的部分也需要进行反思。同时,他也鼓励诺科的老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思考。
那么,学生能从文理学院式的校园得到哪些具体帮助呢?据李校介绍,除了常见的升学指导和申请背景提升,学生在进入诺科后会得到校方提供的整体规划:先通过系列测试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心理结构特点,发现自我;随后对美国、英国的教育体制和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做细致深入的了解;并对长远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思考。
在李校看来,有的人适合做创业者、企业家,而有的人更适合做技术工作或社会服务性工作,重要的是每个人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幸福、成就感和愉悦感,“我觉得这就是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可能发生改变,但至少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思考,并在成长的道路上形成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往后的路也会因此越走越宽。
在学校构架设计方面,李校坦言,涵盖学习中心、考试中心、发展中心、服务中心、活动中心和关怀中心的六大中心为诺科学生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学习中心主要关注学生的标化学习。老师在教学时存在T型差异,会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去调节教学内容、方式和节奏。在培养目标上,诺科倾向于培养文理兼备的学生。这一方面是考虑到美国大学在录取时会综合考察申请者的课程维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力。
诺科学生艺术作品
李校坦言,自己在这方面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在听音乐会时不懂卡门,去看莫奈印象画展,对印象画派怎么来的也没有概念”。
反之,他认为学艺术的孩子也应该拥有一点理科思维和科学素养。比如,学色彩时懂点光谱,做服装时也了解棉麻对色彩的附着力,从事设计行业,明白力学结构是怎么回事,都是有好处的。
为此,在课程设置上,诺科除了为学生提供各类文理科课程外,还设计了不同的课程梯度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理科的学生在理科课程上可以学深一点,在文科课程学浅一点,反之亦然。
此外,在引进AP课程时,诺科还根据中国学生的特点精挑细选了与其未来规划相关的学科,并适当调整了教学节奏。比如,初期开设更多中国孩子擅长的理科课程,而对历史、国际政治等文科课程则在学生掌握足够英语水平的高年级再进行教授。谈到这么安排的原因,李校举了个例子,“初三的学生才掌握1600多个词汇,如果直接让他们讨论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对社会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美国人觉得容易的东西可能对中国学生而言是难的,所以不能照搬”。
考试中心会为学生提供相关考试提醒服务,以便考生合理安排时间;同时还能及时解答考生关于报名、缴费等与考试相关的疑问。李校表示,诺科的学生不仅能通过日常成绩展示AP学习成果,而且均通过了学术水平含金量颇高的AP考试,因而在申请大学时更具竞争力。
发展中心不仅为学生做内部升学规划,还对接校外资源,帮助学生参与到各类有助于其自身发展的培训和比赛中。“我们学校是没有围墙的。发展中心相当于打破象牙塔结构,把我们孩子的利益、需求和整个社会的供给进行精准、点对点的对接”,李校说。
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服务中心的概念提出表明诺科将服务意识摆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李校也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律和其他优秀品格。以自律为例,对于自律的学生,诺科允许他们携带电子产品进入食堂。而对于打破规范的学生,也会受到相应惩罚,失去得到服务的机会。
活动中心是为拥有共同兴趣的学生参与社团、俱乐部和模联比赛等集体活动服务的。除了校内的社团,学生在报名赛艇或高尔夫等体育运动后,校方会外聘专业的教练,在校外进行集中化的训练。李校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活动中心发挥的作用甚至要超过课堂。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内向的孩子破冰融入集体,还能锻炼学生的规划能力、设计技巧等多项能力。
此外,随着青少年患抑郁症数量的上升和青少年家庭冲突案例的增加,诺科专门设立了关怀中心,去处理学生各种异常的情况。“青春期孩子心里有想法,但没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去表达和处理的时候,可能就会出一些状况”,李校说。为此,关怀中心组成了辨识小组,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
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关怀中心的作用,“你可以设想一个场景,我们告诉你阳光大道在哪个地方,但在走得过程中有人会摔跤。关怀中心就是当你摔跤了,把你扶起来继续走,确保你在适合的道路、适合的成长环境里,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这条路走通”。
除了六大中心,诺科还设立了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奖励在学术、品格方面突出的学生和通过努力取得显著进步和蜕变的学生。
李校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诺科的学生,不仅能拿到一个含金量较高的Offer,更能在未来进入文理学院或大学后的四年大学阶段保持竞争力,提前思考将来的人生道路,比如未来的职业,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去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他坦言,一个朴素的想法是希望诺科的孩子能保持身心健康;短期能够突破英语语言能力的门槛,学习西方思维方式,了解海外文化和宗教,融入国外社会;长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具备分辨能力,形成自己的三观体系。
“人的思维体系、对世界的认知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但是我希望孩子们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李校说。
此外,他还希望诺科学生能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是什么?就是把学习和你生命流失的一分一秒天然地结合起来”。
03
1:4的师生配比
海外引入教师团队
由于课程门类繁多,在师资方面诺科也保持了1:4的高师生配比。此外,李校坦言,诺科最大的师资优势是从拥有近80年悠久历史的海外校区直接引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同时,美国校区的教师还会通过在线课堂,与上海校区的学生进行课后小组讨论和辅导。
作为一名拥有多年经验的教育管理者,李校认为搭建一个好团队的关键在甄别适合团队的成员,同时能够把人用好,把一批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凝聚在一起,在团队运作过程中让每个人发挥长处,体验成就感,能够在平台上实践教育创新的想法和实现自身的理想抱负。
在用人方面,李校谈到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态度,二是能力。在态度方面,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是很重要的优质品质。而对于因缺乏系统训练对教育了解不够深入的海归教师,学校会通过一些校内校外的培训去启发他们。
在能力方面,李校特别欣赏那些能够跨学科教学和勇于探索教育创新的老师,也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照顾到不同背景和学习状态的学生。同时,他会安排与每个老师能力相匹配的任务,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预期和增加挑战,促使他们不断实现自我提升。
为了留住优秀人才,诺科为老师们提供了相对有竞争力的薪资和明确的职位晋升路径。李校表示,让老师了解职业发展通道十分必要,如果他们发现天花板就这么高,没有突破,就很容易懈怠。他希望每名老师在诺科任教期间,履历能够不断变化和增值。
据李校介绍,因为宝山新校区的开设,诺科又产生了很多职位空缺。“学校要不停发展,老师才能看到希望”。
04
疫情过后的留学选择
对于这次疫情对留学带来的影响,李校坦言,最直接的影响是一些家庭因为资金问题延缓或放弃了原本的留学计划。此外,也有部分家庭改变了留学目的地,从原来留学美国改成留学新加坡或英国。从长远来看,疫情或者后疫情对西方教育总体的影响较小。
不过,疫情也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比如在生源方面,小留学生回流成为了新的增量。
至于应该选择留学还是入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李校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定。对希望了解美国的文化、历史,拥有明确目标和有自己想法的同学,留学是更适合的选择。举例来说,某位同学希望通过到世界金融中心伦敦或纽约留学,在华尔街或伦敦期货交易中心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再回国,成为陆家嘴金融中心需要的国际化人才,那么留学势在必行。
而对没有带着问题去留学,也不想参与国内高考体系竞争的同学而言,入读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也不失为好选择。
对国际教育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李校坦言,一些学校的办学太过急功近利,致使部分学校破产或因为虚假宣传而让学生无法顺利拿到文凭,也存在因资本介入导致教育出现扭曲、损害学生利益的现象。
“教育是一个需要沉淀的东西。我们要尊重规律,以人为本,想一想教育是为了什么”,李校说。
他认为,学校想要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同时还要有一个良好的产业状况做后盾。
李校还谈到,国际教育的未来趋势是科技和教育的结合。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进行动态跟踪测评,帮助教师制定系统化的学习解决方案,未来还可能进一步促进国际教育多样化。
对于未来,他期待随着中国地位、文化输出能力和对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能看到更多人愿意到中国学习,更多外国人用中文学习数理化。
“什么时候一帮美国人坐在他们的教室里,用中文学习物理。我觉得这是我想看到的国际教育,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到这种程度的话,我觉得中国真的就强大了。”
往期精选
23位专家、近200位参会者,直面人力资源新挑战丨第五届ISHR人力资源峰会圆满落幕
第五届ISHR峰会广州开幕,探讨VUCA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难点与痛点!
教育部再次强调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走出去”和“带回来”究竟应该怎么做?
美国部分大学早申结果出炉!佐治亚大学申请人数较去年增长28%,杜克大学20%!
大老师系列 | 行走的百科全书带你穿越古今中外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 2020 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
专业发展
社群活动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