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东平:培养普通人无关阶层和出身

顶思 2021-11-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育思想网 Author 杨东平

其实,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时点,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我们对未来的认知;决定我们分野的,是视野和格局,是价值观!


本文转自”教育思想网“


编 | Kimberly


 恶劣的话语策略


日前,一篇《张桂梅PK清华副教授:不要站在高楼上,傲慢地指着大山》的网文走红。作者的策略,是将主张给孩子宽松的教育、不一定非要考名牌大学的刘瑜与在贫困农村办学、帮助女生走出大山的张桂梅同框,将这两件不同性质、不同层面的事情并列,人为地制造知识精英与底层人民的“对立”,占据道德制高点,傲慢地将刘瑜打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精神贵族”,同时为“学历军备竞赛”张目。


我想作者的本意可能只是为了语出惊人,赚取眼球和流量而已,并非挑动“阶级斗争”;但是,将关于未来教育的讨论置于阶层对立的敏感语境,它的确起到了挑动、离间“阶级情感”的恶毒效果。


这其实是一种流行的、也是危险的策略。它将素质教育、为学生减负的主张与客观存在的社会差距、教育分层的功能夸张为“阶层固化”“寒门无门”的恐吓,籍以煽动和贩卖焦虑,是培训机构惯常的策略,这些年来这类文字可谓泛滥成灾,试看下图。



其实,优势家庭更焦虑


其实,当下中国的教育焦虑、“学历军备竞赛”是整体性的,并不是以阶层区分的。如果要区分的话,那就是优势阶层的家长更为焦虑。只要看看在北京海淀、朝阳“推娃”的激烈竞争,所谓的“鸡娃”“牛娃”——简直要把学校办成“养殖场”了——情况就一目了然。


调查非常清楚地显示,越是大城市、越是优势家庭、越是重点学校的学生,其教育焦虑越深,对课外培训花费的时间和资金也越多。课外培训已经成为加大阶层差距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基本现实。其实,刘瑜的话主要是说给精英家长听的,希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本的他们可以更加淡定和从容。


▲来源:2014年薛海平教授根据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对近2万名包括城市、县镇和农村的初一和初三学生的调查。


应试教育对底层人的伤害


对弱势和底层家庭而言,应当对他们说什么?当我们只关注高考时,其实忽略了更需要关注的人。那是贫困地区相当多的“看不见的学生”,他们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在小学、初中就被应试竞争淘汰了。


因此,“控辍保学”、保证他们享有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是农村教育的基本任务。还有进入城市的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他们接受公办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还没有完全落实。


所以说,将高考竞争视为是农村学生的唯一通途,农村教育的唯一任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伪善。那些似乎关注弱势群体的写手,你关注过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吗,为他们在流入地城市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发过声吗? 


为什么说培养普通人是每个家庭的事


事实上,上名校对于大多数城市学生也是非常奢侈的目标。有网络信息称,前几年能够考上北大清华的比例为0.03%,能考上985的比例为0.79%,能够上一本的比例为5.97%。我们的基础教育,就是引导上亿的青少年穿过这样狭小的针眼吗?


显而易见,把上大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中小学教育的误导,是对教育方针的违背,是对绝大多数青少年深刻的伤害。


▲图:2018年高考录取率


人的个性、才情、禀赋、爱好原本是各不相同、多姿多彩的,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都喜欢走研究型、学术性的道路。因而,许多透支了健康和个性发展,获得一纸文凭的“小镇做题家”“空心人”,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往往并不顺利。


关于豆瓣的“985废物组”和疫情期间快递大军中有7万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流言,就是一个旁注。我认为这7万骑士是勇敢和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生存能力还没有被应试教育阉割,他们还具有自食其力、自我奋斗的勇气。



一个平民家庭,一定要培养一个自立的后代


对于相当多没有可能进入高中、大学的弱势学生,基础教育应当为他们提供什么?基础教育的“基础”究竟何谓?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聂圣哲是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成功企业家,他近年来一直在倡导“养活教育”。


他说,“一个平民家庭,一定要培养一个能自立的后代,培养能养活自己,不坑爹,懂得生活,不畏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下一代”。他举办了两所实行平民教育的学校,主张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过平民的生活,将来走上社会做一个“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合格平民。至少做到“不坑爹”“不啃爹”,这是不是适合每一个家庭的、很真实的教育目标?


主张子女做一个健康的普通人,其实与阶层和出身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古往今来,无论你出身如何,99.9%的人最终都是普通人。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


学校的教育任务,放在首位的是培养人,培养丈夫、妻子、母亲、父亲,而放在第二位的,才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医生。”这样的劝喻,适用于所有家庭和儿童。


无论你家境如何,都不要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不要让孩子抑郁和空心,长大后不要坑爹或啃爹。这可以说是教育的最低要求了,但是,究竟有多少家长能够做到?我们看到了太多“天堂没有作业”这样欲哭无泪的迟到的悔恨,早干什么去了?! 


面向未来,不做“二等机器人”


今天,我们谈给儿童减负,改变唯考试、唯分数的恶劣生态,还有一个更为重大的背景,那就是时代变了,世界变了。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年会上,OECD教育与技能司司长、“PISA之父”施莱克尔说“教育的成功不再仅仅是复制内容和知识,成为‘二等机器人’。“


在这个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应更仔细地思考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一流的人类”。他说:教育的成功关乎教育的目的,关乎德、智、体、美能力的均衡发展,关乎培养好奇心,拓展思维,关乎培养爱心和敞开心扉,也关乎勇气以及调动我们的认知、社会和情感资源来采取行动。


“教育是帮助学生开发出一个可靠的指南针,能指引我们自信的去远航。而无知,思想固化,仇恨,内心封闭和恐惧,这些都是教育的敌人。”


那篇“张桂梅PK刘瑜”的网文虚构了“底层VS精英”的阶层对阵:所谓“你站立的地方,决定你说话的立场”。其实,站在21世纪20年代的时点,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我们对未来的认知;决定我们分野的,是视野和格局,是价值观!就像一篇文章所说的:


知识已过万重山,你还在傻追学区房

知识已过万重山,你还在傻排状元榜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不需要培养“两脚书柜”“小镇做题家”或“二流机器人”,未来的人生也不是仅靠分数和学历文凭。究竟什么样的人能够在未来社会立足而不被迅速淘汰,是每一个家长都应当完成的教育启蒙,从而真正为孩子奠定属于他自己的美好人生。


往期精选

教育媒体人的观察笔记:从说到做,专业、体系化、资源丰富的教师培训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首届海南国际教育论坛暨国际教育领导力峰会即将开幕!


美国高校就此走向衰落?


广州耀华人力资源主管支招,如何凭借面试设计招揽优质中外籍教师人才


PISA之父:教育的未来不是靠想象,而是要创造




顶思资源库

研究报告

2020 中国国际学校图谱


2020国际学校薪酬和人才趋势报告


● 国际学校服务商名录


专业发展

升学指导高阶证书培训


● iPGCE国际教师资格证课程


社群活动

2020第三届RAISE大会


人才招聘

顶思人才-国际学校精准猎聘服务


● 顶思国际教育行业联合校招


会员服务

SMILE学校会员计划


思选服务商会员计划




上海:021-60496511

北京:010-53382767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