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伽蓝读诗:读窗户的诗歌兼说诗歌中的光线

伽蓝 送信的人走了 2023-01-11

读窗户的诗歌兼说诗歌中的光线


读窗户的诗会得到一种淡淡的温暖,这温暖不是夏天的烈日,而是冬天微微的暖阳。它的迷人与冷漠的现实形成了和谐,若有若无地照耀一切。这是我对窗户诗歌的大体印象。

窗户的诗歌也有一种轻灵,如同生活的岩石袅袅升起几朵白云,让人有着毛茸茸的惊讶。但是,绝不是大吃一惊。因为这惊讶也是淡淡的,被日光所照耀着。
 

譬如下面这首:
 

初冬的早晨
玻璃上布满雾气
它们积成细长的水流
一条条往下淌
阳光穿过它们照进来
城市变得遥远
模糊不清
这是多么美的时刻
梦清醒了。从外面看——
早晨的玻璃像内心的泪水
在忽略的一些时间里闪烁着
连我们自己也毫不知情


——窗户《早晨的玻璃,像内心的泪水》
 

就是这样的悄然,就是这样的随意,若有若无的发现,可发现可忘却的发现。没有其它,这发现那样小小的,在露水中眨了一下眼。但是,被诗人捉住了。诗人的发现大抵如此。这是诗人的细心处,于细心处听惊雷。其实也不是惊雷,是一道小心的闪电散出的蓝光。仅此而已。

再看这首:


垂柳依依,柳叶葱郁
站在初冬的堤岸,站在雾中
多像一辈子
在这里打水、洗衣、照镜子的女人
弯着腰身
抚慰流逝的河水
远去的风
与渐冷的日子
她们被她们抚慰着
我们被她们抚慰着
——窗户《赞美诗》

 

早晨的玻璃,像内心的泪水。我喜欢这种比喻。其实已经超越比喻,二者何尝有怎样的相干。在上面这首诗歌中,我喜欢另一个相似的比喻:多像一辈子。这也很美。一辈子可以这样的朴素,可以这样互相抚慰,在庸常中生出一点诗意,这便是美满了。这当然也值得赞美。与当前时代的光速相反的方向,风还是从前的风,柳还是唐朝的柳,人还是那样的村妇,水也不过是那样的水。改变的不是生活,改变的是我们自身。像比赛扔石头一样,我们把这种安宁投掷到天涯之外去了,便只有无穷的奔波。

另外的几首也附在后面,大家可以各取所需,这里不再赘述。

单说诗歌里面光线的话题。在窗户的诗歌中我能够感受到一种光线照耀在身上,产生丝丝暖意。他不像一些诗人那样凌厉,也并不显得深邃。他像一棵树张开所有的叶子接受阳光、空气和水,产生光合作用,制造灵魂需要的营养。

因此,读这样的诗歌是非常轻松的,也有一种内心的明亮,如同晴空。

比如诗人在《一日》这首诗歌中这样写道:

独自在家
阳光和菊花一样明媚
风和音乐一样轻盈
天空和孤独一样透明
小狗和麻雀的叫声
一样清澈
一切如此空明、平静
像年轻时
一整天美好地想一个人
毫不厌倦
仿佛想念不会衰老



在手法上其实就是一串排比,读来不深刻,松弛而不隔,如松风拂面,日光下来,光影洒然。能写这样诗歌的人,心地纯粹。只有拥有这样一颗心,才能有这样的光感。由此可见,窗户是一个保持童心的诗人。

在诗歌《菊花》中诗人这样写到菊花枯死前的回光返照。语言同样浅白,但是诗人通过光的变幻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反观着自身的麻木。对于美好,我们的忙碌总是使我们懈怠,有多久了,我们忘记停下来看一看自身的燃烧。


路边的菊花

在冬日迷雾中

像快熄灭的火焰挂在枝头

它快枯死了

但依旧燃烧着疯狂的金黄

它可能开了很久了

我也可能见过很多次

——窗户《菊花》

而在《傍晚》这首诗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诗人对光线的敏感。“昏暗”的院子,升起的月亮;暗处的电视荧光。诗人如同昏暗的院子一样的情绪流在跳跃。在变幻的光中,在一种静与动中,他的不耐烦显示他自身的一部分已经被带走,在这个意义上,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分裂。即便短暂的分裂也不行。


你们去外婆家了

我站在昏暗的院子里

看升起来的月亮

和你通电话

 

四周特别静

菊花低头开着

父亲依旧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电视里播着新闻

 

我浑身不自在

像背上什么地方痒似的

两只手抓不到

来回走着也没有用

——窗户《傍晚》

选择窗户的几首诗歌或者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只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找寻点什么。我找到了光,于是就有了光。记得自己翻看辞世的诗人余地的诗歌,总有一种压抑让人喘不过气来,他的一些诗歌整饬而昏暗,仿佛黑暗的事物在铿锵行进。这种行进的结果当然就造成了诗人对自身的伤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扯下强光中的云朵来为灵魂做一件御寒的衣裳,或者正可以遮蔽人生的冷酷。

所以,我认为窗户这样写下去,会使更多心灵得到温暖的抚慰。

评论精选:

诗论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论诗

奥登   |  大诗人的五个标准

潘桂林   |   从断裂抵达圆融

读诗   |  两人读诗

翟永明论写诗12条

麦豆读诗   |   每人一首诗

还有更多的窗户纸

张枣   丨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红亚坪    |  灵魂里一件庄严的东西——读牧斯的诗

三人读诗   |   在时间中沉潜的诗歌

张黎读诗

张枣   丨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红亚坪 |   读若小曼的诗

帕斯 | 要理解一首诗的涵义,首先是倾听这首诗

丽敏读诗    |   仿佛一种沉睡

洛夫 | 感受诗歌之美

陈超  | 好的诗歌,像真佛,是有“后光”的

弗洛斯特:论诗的形象 | 诗歌创造形象,这形象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霜白   |   一些画,一些话之二(孤独)

爱伦·坡:诗歌原理 | 诗是有韵律的美之创造,诗的惟一裁判是审美力

庞培  |  诗歌的觉醒

川端康成   |   诺奖演说谈禅悟之美

查尔斯·西密克 | 诗七条和诗十首

阿米亥   |   是什么使我写作?

艾先    |   从北京到西藏

张鹏远诗学笔记十条  丨  学会减肥,才能成为一个好胖子。

顾城   |  学诗笔记

庞培   |   杨键:葬礼归来

洛夫谈诗

巴山丘庄   |    刘敬魁诗歌评述

米沃什访谈  |  诗的艺术

青蛙读诗 | 中国人不需要月亮

马克•斯特兰德《保持事物的完整》译读

歌德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刘年 | 诗歌,是人间的药

李敢  | 札记三则(二)

李敢读诗 | 生之枯萎

耶胡达·阿米亥谈诗歌艺术

读茨维塔耶娃

远伦读诗  |  春阳不负开窗意

张远伦:神是人的最高人性

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诗人呢?

如果春天还使你孤单……

刘年 | 诗歌,是人间的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