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齐齐哈尔

海东青与傻狍子 东北知识局 2021-10-03


一个关注东北人文、地理、历史的公众号↑


齐齐哈尔简史

文 | 郭旭

编辑| 海东青


写在前面
这是东北知识局和读者合作完成的第一篇文章
十分感谢郭旭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执著
还要特别鸣谢
霍焱雯、杨连仲、赵伟男、刘荣浩、走遍东北亚团队
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如果你也想亲手描绘自己的城市
请马上关注公众号联系我吧

东北地区自清代以来,不断受到俄、日两大帝国的袭扰,是抗击侵略的前沿阵地。

其中的一个城市及其人民一直奋战在抗击俄、日两大侵略者的第一线,这就是齐齐哈尔。可以说,齐市三百多年的建城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一心、保家卫国的英雄史。

(上文提到的齐齐哈尔建城史,是指1691年康熙帝下旨在卜奎驿站建造的清代齐齐哈尔城历史,至今已有329年,其实齐齐哈尔的文明史要比这久远的多。图为齐齐哈尔市城区,摄影师@霍焱雯)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齐齐哈尔,领略他的前世今生。

(建华区得名于建华厂,是来源于老卜奎城的老城区;龙沙区得名于龙沙公园,是由老城自然向南发展和商埠地发展而来;铁锋区为“铁路先锋”之意,因境内有火车站和齐车公司;昂昂溪因铁路兴起;富拉尔基因重工业兴起;碾子山因华安兵工厂兴起;梅里斯是少数民族区。齐齐哈尔区划图)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边疆”或“天然牧场”的意思。

(达斡尔族自明末清初就散居在嫩江流域,是齐齐哈尔城的开拓者。齐齐哈尔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市辖达斡尔族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摄影师@霍焱雯)


齐齐哈尔市地处黑、吉、蒙三省区交汇处,北与黑河接壤,东与绥化、大庆相连,南与吉林白城交界,西与内蒙古呼伦贝尔为邻。

(盛京通志记载:钜野为襟,长江作带,近怀属国,远镇边羌,扼四达之要冲,为诸城之都会,是齐齐哈尔之形胜也。图为齐齐哈尔位置图,图片来自维基百科,PS:台湾和藏南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嫩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市,滨州铁路东西走向横穿全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齐齐哈尔入境水总量丰沛,拥有有大小湖泡160多个,地表水丰富。市区东南30千米的扎龙湿地,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及丹顶鹤繁殖地,因此齐齐哈尔也被称为鹤城)


域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和北部是大小兴安岭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和山前平原,中部、南部和东部为嫩江冲积平原,土地肥沃。
(大兴安岭齐齐哈尔段,摄影师@吕凤霄)


气候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热多雨,宜牧宜耕,物产丰盈。下辖1市8县7区,幅员4.24万平方千米,总人口533.7万。
(齐齐哈尔是产粮大市,有四个县的产粮量位列全省前二十位置,图为齐市农田,摄影师@霍焱雯)

 

今天的齐齐哈尔是清代建城,但其文明史和文化史十分久远,根据目前考古发掘可以得知,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就创造了灿烂文明。

 

从20世纪开始,考古学者在嫩江流域讷河,龙江,富裕,梅里斯,碾子山等地区发掘出土了属同一类型的旧石器遗址,据鉴定,距今1.2万年以上。

 

到了1930年,考古队在昂昂溪五福、藤家岗一带,发现了距今约7500年的古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细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器具。因为发现在昂昂溪,所以被命名为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齐齐哈尔地区“史前史”,研究中国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联系,研究亚洲东北部早期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遗址中出土大量以碧玉、石髓、玛瑙等制作的细石器,生产工具有箭镞、投枪、鱼镖、鱼叉以及石斧、石镰、磨谷器等,并出土鱼、蛙、牛、马、羊等遗骨,这说明昂昂溪文化是一种以渔猎为主,兼有养殖、种植业的北方草原新石器文化。图为齐齐哈尔出土的凹底石镞,藏于齐齐哈尔市博物馆)

 

从2013年开始发掘的洪河遗址则向我们展示了更加丰富的文化面貌。通过遗址环壕和环壕内聚落规模可以得知,在4500年前,齐齐哈尔地区已存在社会管理、人群关系比较复杂,生产力比较发达、建筑技术水平较高的古人部落,社会发展程度与中原地区同步,并开始向青铜时代过渡。

(洪河遗址出土的器物与昂昂溪遗址的在类型和造型上一致,性质相同,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应是“昂昂溪文化”的中心聚落。图为洪河遗址出土的骨镖、骨饰等文物)

 

这一时期,东北的族系(点击查看《东北都有哪些土著民族》)开始形成并相互影响,呈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在龙沙区大道三家子墓葬中出土的铸有“孔缓”字样的汉文铜印章,代表齐齐哈尔先民已同中原发生了密切联系;而在讷河二克浅青铜时代墓葬群、大古堆青铜时代墓葬群中出土的红衣陶器、立马青铜牌饰、包金鹿纹牌饰、鹰虎纹牌饰则是北方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些都是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开发嫩江平原的见证。

(洪河遗址出土的红衣陶器)


到了秦汉时期,中原史书上已有了对东北地区的记载。在汉代,齐齐哈尔地区大致属于扶余辖境,魏晋南北朝时属鲜卑系乌洛侯国,隋唐时属室韦和渤海国。

 

辽金时期,东北诸民族在历史舞台上风起云涌,齐齐哈尔地区迎来了一次较大的发展。

 

辽时在此设泰州,属上京路、东京路;金兴起后,设蒲裕路,是金朝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金在齐齐哈尔土地上留下了诸多遗迹,主要有泰来县境内的泰州治所辽塔子城、克东县境内的金蒲裕路故城和防御蒙古修建的金长城

(在嫩江流域发现的178 座古城中,有22座辽金古城分布在齐齐哈尔地区。在梅里斯区境内有一座金代庞葛古城,曾被认为是齐齐哈尔建城之始,因无有力证据支撑,尚存在争议。而金长城大部分与今黑蒙省界重合,图为金长城遗址,摄影师@诺敏·何)


元时齐齐哈尔属辽阳行省,是黄金家族的封地;到了明代,由朵颜三卫管辖,属奴儿干都司,明末则成了蒙古、锡伯等民族游牧之地。

(扎龙湿地,摄影师@霍焱雯)


后金崛起后,向南占据辽东,切断了北方民族与关内的交流,向北征服了黑龙江流域诸多民族,将主动投奔的“索伦部”逐步安置到到了嫩江流域区,并派遣德布勒索朗阿两位索伦人出身的“达尔汗”进行管理。

(索伦部包括今天的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他们以血缘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形成了松散的宗族部族联盟,被称为“索伦部”。达尔汉,类似蒙古“巴图鲁”勇号,原是蒙古部落贵族给予管辖有功属民的名号,有“担负神圣使命者”之意。图为梅里斯景观,摄影师@霍焱雯)

 

齐齐哈尔从此成了达斡尔、鄂温克等族的世居之地。

随着沙俄扩张到黑龙江流域,更多的索伦人被迫内迁居于此,他们开拓了大量居民点,村屯规模日渐变大。伴着清廷对边疆危机的重视,齐齐哈尔军事重镇的作用凸显,开始走向历史大舞台的中心,并在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风云岁月

 

奎站当年一僻乡,何来军垒驻朝阳。

齐齐哈尔西风紧,直送沙城夜过江。

                                           ——魏毓兰《卜奎竹枝词》

 

1667年,清军入关已有23年,边境日渐空虚,控制力不足,沙俄趁机引诱在根河游牧的索伦部落叛逃。

 

为了加强对边民的控制,清廷于1668年从京城遣派达斡尔族侍卫博吉勒岱孟额德驻扎齐齐哈尔屯,与本地的两名索伦“达尔汗”扎木苏(索朗阿之子)、卜奎(德勒布之子)一起,共同组建索伦总管衙门,管理包括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在内的索伦部族。齐齐哈尔自此被赋予了管理边疆的职能。

 ▼

(据史料记载,四位总管居住在不同的村屯,建有各自的府邸。卜奎总管的府邸位于距齐齐哈尔屯约25华里的嫩江东岸,围绕该府邸形成了村落,百姓称之为卜奎村。图为劳动湖畔的“卜奎分牛”像,摄影师@李波)


然而,沙俄并没有停止向东扩张的脚步,接连占据雅克萨和尼布楚,建城筑垒,妄图久居。

 

刚刚平定三藩之乱的康熙帝将目光转向北方的齐齐哈尔,决心“永戍黑龙江”。他一方面增调军队进驻齐齐哈尔(点击查看《什么是吉林》),另一方面设立传递军情的驿路。齐齐哈尔成为抗击沙俄的大本营。

(1674年,清廷将吉林水师调到齐齐哈尔,驻防江西齐齐哈尔屯,这是齐齐哈尔最早的驻军;1682年将红衣大炮船队调驻齐齐哈尔,并定火器营制;1683年又将福建水师调驻齐齐哈尔。图为雅克萨战争进军路线,来自新浪博客@北方洪牧)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驿站体系建成,结合之前本来就便利的水运条件,齐齐哈尔北上可达墨尔根(今嫩江县)、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瑷珲区),南下沟通都伯那(今扶余县)、吉林乌拉(今吉林市),东进可通呼兰、依兰、同江,成了沟通南北的交通要冲。

(到1732年雍正十年,又开辟了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的驿道,齐齐哈尔成为东北西部交通中心。因驿路第十三站设在卜奎村,故而得名“”,其旧址位于今齐建华区清真寺附近。图片来自新浪博客@北方洪牧

 

之后,参加雅克萨之战的水、陆军从这里出发,在1685和1686年的两次痛击俄军,保卫了国家领土完整。

雅克萨之战后,清俄双方于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清俄双方东段边界,自此两方大体保持了近两百年的和平。

 

但齐齐哈尔的任务还没结束,活跃在北方的准噶尔蒙古对清朝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与俄和平,平控蒙古”的战略指导思想下,齐齐哈尔军事地位日渐突出,到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驻防的水陆兵力已突破2000人。

 

鉴于军事方面的重要作用,1688年,时任索伦总管达斡尔人玛布岱便提出修筑齐齐哈尔城的建议。最终在1691年2月20日(清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三),康熙谕旨“著不误农时,乘闲建城”,由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索伦总管玛布岱领导建城事宜,齐齐哈尔正式建城

(当时原计划是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屯修建城池,因考虑交通等因素,最终城址选在了嫩江东岸的卜奎驿站附近,因“名已入奏,难追盖也”,所以仍称齐齐哈尔城,“卜奎”别称也保留至今。因城址从江西变为江东,遂有了一夜之间大风吹城移动到江东的传说,这也就是著名的“风刮卜奎”的来源。图为齐齐哈尔屯与卜奎位置,制图@郭旭)


后来,于1684年设置的黑龙江将军府十五年内三次南迁,先驻旧瑷珲,后驻墨尔根,最终于1699年迁入齐齐哈尔城,由此开启了齐齐哈尔255年的省城荣光,清代的76位黑龙江将军中,有71位在齐齐哈尔履职,民国时期,先后有10位15任黑龙江督军在齐齐哈尔理政。

(黑龙江将军府内迁对清准战争作用巨大,但也造成边地空虚,为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趁火打劫埋下了伏笔。黑龙江将军府原址位于中华西路6号,2000年时迁入明月岛。民国初年,地方督理长官更名为督军,黑龙江督军署就位于卜奎北大街。图片来源见水印)


作为黑龙江将军驻地,齐齐哈尔有了较大发展,城中建有将军衙门、将军府、副都统府和满汉官学等军政机构。城市居民与日俱增,手工业、商业及近郊农牧业也日臻发展,商路“八虎道”直通盛京,内河航运码头舟橹云集,成为了当时黑龙江地区的政治、军事、商贸中心。不仅官方举办的“楚勒罕”互市盟会深具影响,在《恰克图条约》签订之前,还是清俄国际贸易的互市地点

(位于龙沙公园内的沙俄驻齐齐哈尔领事馆旧址,图片来自新浪博客,摄影师@游吟


另由于多民族杂居的特性,城中各种寺庙也很兴盛,初期就有娘娘庙、土地庙、关帝庙、清真寺等,后来随着汉族移民尤其是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流人”逐渐进入,也出现了孔庙。

(关帝庙,摄影师@霍焱雯)


各族居民在这座边疆重镇并行不悖,和谐相处,体现了东北地区民族、宗教和谐的社会特点。到清末时,有12万人口的齐齐哈尔拥有各种寺庙26座。

卜奎清真寺是齐齐哈尔宗教和谐的象征,始建于1684年,比齐齐哈尔建城还早7年,故有“先有清真寺,后有卜奎城”的说法。上图为卜奎清真寺宣礼塔,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下图为建于1923年的五教道德院,五教指的是儒、释、道、伊斯兰和基督,五教融于一体从事慈善。这些体现了齐齐哈尔乃至于整个东北地区宗教和谐的社会环境。制图@杨连仲)

同时,文化也逐渐繁荣,满汉官学逐渐兴盛。到嘉庆年间,城内已有来自内地的流放者“流人”上千,由于多为具相当文化水平的文人墨客或失意官员,齐齐哈尔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这些流人在齐齐哈尔以笔为目,为我们留下了《黑龙江外记》等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

(右上为位于龙沙公园内的黑龙江省图书馆旧址,左下为望江楼。摄影师@霍焱雯)



二、内忧外患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齐齐哈尔第一次相对衰落的起点。《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外东北大片领土,也使齐齐哈尔作为省城所能辐射的地域面积大大减少。

 

而中东铁路的建成和哈尔滨的崛起,则彻底把齐齐哈尔从黑龙江地区中心城市的宝座上扯了下来。

 

1903年建成的东清铁路避开了老城区,在城南约29公里的昂昂溪设置了火车站,造成了齐齐哈尔远离主要交通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齐齐哈尔的发展。

▼ 

(昂昂溪则凭借交通优势迅速崛起,到20世纪20年代末,成为拥有数万居民和大量侨民,在商业上能和齐齐哈尔老城分庭抗礼的商业重镇。俄国人的经营留下大量俄式建筑,形成了今天的罗西亚大街。图为建于1900年的昂昂溪火车站,其木质天桥颇具特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齐齐哈尔东南约300公里的中东铁路干、支线的交汇处,哈尔滨从一座小渔村迅速崛起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成为当时东亚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化大都会。(点击查看《什么是哈尔滨》)

 

哈尔滨的崛起,客观上对齐齐哈尔产生巨大冲击。在铁路建成的几十年内,即使齐齐哈尔仍然保持着政治中心的地位,但随着交通优势的丧失,齐齐哈尔在经济、商贸、文化、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已经全方面落后于哈尔滨,黑龙江地区中心城市就此易主。

(中东铁路示意图,中东铁路的建成和哈尔滨的崛起,导致了齐齐哈尔的相对衰落,但齐齐哈尔站设在昂昂溪,也为今天齐齐哈尔“一市多镇”的组团型城市格局埋下了伏笔)


尤其在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沙俄军队攻入齐齐哈尔,沿途烧杀抢掠,黑龙江将军寿山坚守“军覆则死”的诺言,自杀殉国。俄国人则以富拉尔基车站为中心划定“租借地”,利用交通优势掠夺资源,还设立华俄道胜银行,扰乱金融市场。

(寿山,全名袁寿山,是袁崇焕的八世孙)

 

尽管黑龙江地区的中心城市呈现出易主的趋势,但在清末到民国年间,齐齐哈尔作为省城依然取得了丰硕的近代化建设成果。

 

1901年官商合办的电灯公司是齐齐哈尔最早的一家工业企业,后又相建成了木材加工厂、造纸厂、印刷厂、火柴厂、纺织厂、军械厂等。

(1905年齐齐哈尔开埠后,俄日资本蜂拥而至,沙俄以修建领事馆为由强行占地。1907年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以建园为由,向沙俄索地建造的龙沙公园,是中国最早一批公办城市公园之一,开一时风气之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在齐齐哈尔乃至于黑龙江的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时期,这里是黑龙江学生运动的主要场所。图为龙沙公园秋色,摄影师@霍焱雯)

 

1909年,齐昂铁路通车,将齐齐哈尔与中东铁路联系在了一起,之后齐瑷、洮齐、齐克、洮昂铁路相继开工,齐齐哈尔一跃成为区域铁路运输中心,成为货物集散地和中转站。

(在铁路的带动下,齐齐哈尔商业加速发展,南大街、酒篓胡同、财神庙街、永安里等地出现大量商铺,商业形成行业化。图为永安里旧时街景,来源件水印)


在此期间,城市市政文化教育也进一步发展。1911年,全市划分为四个居民区,编订门牌、核定户口,市序井然。1929年建成拥有现代设备的黑龙江省官医院(今第一医院),1930年在龙沙公园落成省图书馆新馆。至九一八前,全市共有小学96所,中学9所,师范、农业、工业学校各一所。

一切都在九一八事变后戛然而止,齐齐哈尔又一次被迫战斗在了反击侵略的第一线。

 

1931年11月4日,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带领东北军在泰来县哈尔戈江桥阻击日本关东军,打死打伤6000多人,史称江桥抗战。这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也被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从江桥抗战、到抗联,到苏军攻入满洲,齐齐哈尔打满了对日战争的全场,二战最后一场战斗“申房子战斗”,于1945年9月24日发生在这里。图为马占山,吉林人,发迹于奉系。九一八事变后,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江桥抗战失败后,齐齐哈尔陷落,陷入殖民统治长达十四年之久。

(图为日本人建造的齐齐哈尔站老站房。刘荣浩供图)


在这期间,东北被分割为19个行省(点击查看《东北到底有几个省》),齐齐哈尔从大黑龙江首府跌落为龙江省的省会,辐射面积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其所处的形势和地位骤变,严酷的殖民地“经济统制”政策下,百业凋敝,社会经济显著衰退。城市规模和工商业数据不仅远不及哈尔滨,甚至也逊于牡丹江和佳木斯,这是历史上齐齐哈尔第一次衰落的底点。

(时至今日,齐齐哈尔境内仍有多处日本殖民统治的遗迹,如516日军化学战部队遗址,城南日军“大黑包”要塞、东盛侵华日军建筑群等。2003年甚至还发生过日军遗留毒气弹泄露伤人事件。图为516部队遗址,位于铁锋区曙光大街与南浦路交汇处,俗称东大营。图片来自新浪博客@隋红宇)



三、峥嵘年代

 

日本投降后,作为西满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中心,齐齐哈尔成了国共争夺的目标。

 

1946年4月24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齐齐哈尔,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省会和较大城市。中共西满分局随即进驻,将齐齐哈尔打造成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为解放全东北和支援关内解放战争前线提供了大量物资和兵员。

(1946年,美军测绘的齐齐哈尔市区图)

 

根据解放战争军事的需要,西满分局在齐齐哈尔建起纺织、被服、皮革、机车修配等中小型国营企业,这是齐齐哈尔新型工业的开始。

 

朝鲜战争爆发后,鉴于齐齐哈尔地处战略后方,且交通便利,粮食充足等优势,国家将沈阳地区的五家大型企业迁入,这也是建国初期“南厂北迁”工程的一部分。

(这五家企业分别是:沈阳皇姑屯机车车辆制造厂与齐齐哈尔铁路工厂合并为齐齐哈尔机车车辆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器厂迁入改为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五机器厂迁入改为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沈阳五一厂炮所迁入改为和平机器厂,沈阳五一厂炮弹所迁入改为华安机器厂。图片来源见水印)

 

“一五计划”计划启动后,苏联援建项目中又有三项落户齐齐哈尔,分别是重型机械厂(中国一重)、特殊钢钢厂(北满特钢)、热电厂

(中国一重门前的毛主席像,是全国最大的钢制毛主席像。李波供图)


这些大型企业的进驻,使齐齐哈尔迅速由一座消费城市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城市,一些行业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些企业分驻在齐齐哈尔的各个方向,如华安兵工厂在碾子山,第一重型机械厂和北满特钢在富拉尔基,由此奠定了齐齐哈尔“一市多镇”的组团型城市格局,以重工业为主的富拉尔基人口一度超过北三区的1/3,被称为齐齐哈尔“南市区”。图为位于富拉尔基的中国一重厂区)


尽管1954年中央调整东北行政规划,将以齐齐哈尔为省会的黑龙江省和以哈尔滨为省会的松江省合二为一,省城移驻哈尔滨,使得齐齐哈尔丧失黑龙江地区政治中心地位,但当时并未对城市的迅速发展造成影响。

 

在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的带动下,地方轻重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958年前后,齐齐哈尔先后兴建起昂昂溪电机厂、华安123厂,榆树屯化工厂、富拉尔基水泥厂、齐齐哈尔造纸厂、兴工木材厂、齐齐哈尔制糖厂、黑龙江制革厂、黑龙江农业机械厂、橡胶厂、制药厂、无线电1—6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

 

齐齐哈尔成为以机械制造为中心,包括电力、钢铁、军工、电子、化工、造纸、食品、纺织、塑料、皮革、文教用品、木材加工、建筑材料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齐齐哈尔的许多产品如大型精密机床、冶金机械、锻压机械、农林机械、车辆、新闻纸、绵白糖、冰刀、猎枪等举国闻名。图为齐齐哈尔车辆厂生产车间,齐齐哈尔是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车制造基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图片来源见水印)

 

齐齐哈尔市内逐渐形成了富拉尔基、榆树屯、昂昂溪、华安、梅里斯、水师营以及北市区的西南、西部、北部、东北、东南十一个工业厂区,成为全国特大工业城市之一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跃升,齐齐哈尔在其他各方面同样取得了较大成就。

 

齐齐哈尔电视台是全国较早一批创办的13家电视台之一,市内拥有京剧团、评剧团、话剧团、马戏团等多个演出团体;拥有东北重型机械学院、轻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院和省畜牧研究所、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多座高校和科研院所,到1984年铁路体制改革之前,齐市一直为独立的齐齐哈尔铁路局驻地,城市规模也日益扩大。

 ▼

(目前齐齐哈尔的最高学府——齐齐哈尔大学,由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和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合并组建)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齐齐哈尔发展达到了顶峰,城市规模和人口在省内仅次于哈尔滨,位列全国前30名,是十三个拥有独立立法权的较大城市之一,工农业总产值稳居全国前50名,不输给当今一些南方网红省会城市。



四、失意求索

 

从80年代开始,国家经济重心南移,齐齐哈尔发展的步伐开始放缓,并影响至今。

齐齐哈尔铁路局1983年并入哈尔滨铁路局;1984年,机械工业部批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在秦皇岛市建立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秦皇岛分校,到1997年全部外迁成立今天的燕山大学。这一事件被认为是齐齐哈尔衰落的“标志性工程”。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是当时黑龙江省三所重点大学之一,拥有哈工大血统)


90年代的国企破产潮大下岗则摧毁了曾经强大、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东北衰落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更是成为东北现象的典型,呈现出“相对衰落”的情况。虽然GDP绝对值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还在增加,但经济和城市规模排名不断下滑,曾经的辉煌和现状落差之大,令人深思,更催人求索。

 

齐齐哈尔尽管不复省城荣光,却也不断的有着自己的发展,在一些领域走出了新路。

龙江和牛、飞鹤乳业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纷纷落户,这表明齐齐哈尔长期以来的规模巨大而效益低下的农业附加值将会有极大的提升。

(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齐齐哈尔,也是东北的最下限)


重工业复苏端倪初现,齐满高铁谋划,民航机场扩建,城市功能日渐完备,加之独特的联通三省的位置,枢纽地位尚在。

冰球称霸全国,话剧执关东之牛耳,医疗水平尚为地级强市。

齐齐哈尔是中国的冰球之都,为我国冰球事业输出了大量人才,备战2020年世界冰球世锦赛的国家队中,有四分一队员来自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冰球队也是中国冰球界内的绝对老大)


城市建设日益精致,雕像、广场建设颇多,街路细节建设越来越好。

俯瞰九曲桥,摄影师@霍焱雯)


当然还有好吃的烤肉和优美的丹顶鹤,这一切都足以使我们对这个城市保持着那么几分期待。

齐齐哈尔烤肉VS雪菲力。摄影@郭旭)


让我们一起等风来,等着又一次风刮卜奎,好吗?


参考文献:
《齐齐哈尔三百年前历史追溯》 李龙
《齐齐哈尔历史地理考》吴园本
《齐齐哈尔地理变迁考略》吴国本  赵钦和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特点探析》 李丹
《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在关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王超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发展的两条主线》 李泽


——The End——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

人文、地理、历史


点击探索东北地理历史

东北从何而来|清代长城——东北柳条边

鸭绿江上的小岛究竟是谁的|谁是东北的塑造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是牡丹江

什么是吉林|什么是抚顺

什么是辽阳|什么是哈尔滨

东北为什么衰落|什么是铁西


点击探索东北美食

烤冷面简史|酸菜罗曼史|抚顺人的乡愁


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人文、地理、历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