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人上月都去了哪里 成千上万的人痛哭流涕无一人知道
金 庸
常宝华
https://mp.weixin.qq.com/s/v3VsUwfmwp4GBq7AnFkD4Q
这些伟大的艺术家虽然去了,但是他们的艺术长青永存!
https://mp.weixin.qq.com/s/73dUnSlcEaQlYNRDvtG3FQ
https://mp.weixin.qq.com/s/YWoLKpZGRSHSTOday1bMYQ
《约翰福音》 10:10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
天地之间,人生在世,说长,悠悠数万日,似浩宇苍穹,遥遥无期;说短,匆匆几十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
一粒灰尘发现人生原来是:《“哭着”“笑着”各奔前尘》。
当自己被母亲生下来,高兴的不是自己而是可亲可敬的家人;当自己死后,痛哭的也不是自己,还是新陈代谢后的家人。自己没有为生而高兴,因为那时不知道高兴;自己不为死而痛哭,因为死后也不知道什么。自己无法为生发言,因为一无所知时就被生了下来。根本就没有权利选择贫、富和黑、白、黄、棕的种族;自己也无法为死申诉和痛哭,再抗议还是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不管是圣、贤、愚、劣,伟人、凡夫一点干涉死的权利都没有。“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 9:27)”
我们以自己的哭声开启了旅程,又在亲友的哭声中结束了自己的人生。自己离开了母体那个阵地叫生,钻入世界那个尘土叫死。是谁把自己推上人生的舞台,又是谁把自己扯了下去?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 ,1948年移居香港 。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金庸曾说:“西施长什么样不知道,不过她至少要有夏梦之姿,才算名不虚传。”令人唏嘘感慨的是,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于2016年10月30号去世。两年后的10月30日也是金大侠的忌日。
美中不足的是,从这些伟人的作品中很难找到“回家的路”。
《希伯来书》 11:1-16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上帝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亚伯因着信,献祭与上帝,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上帝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上帝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上帝喜悦他的明证。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因为到上帝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上帝,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挪亚因着信,既蒙上帝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上帝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的灵魂飘摇不定,如果你在十字路口犹豫不决,如果你的压力无法喘息,请您翻开《圣经》读下去,会有一股其妙莫名的力量从你心底冲出来,因为上帝的话语都有能力!你若愿意登上《创世记》的列车,它会把你一直拉到《启示录》中的新天新地,美妙无比!
请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