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武双全的丁国钰大使(下)

王民伟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人物简介 / profile    


丁国钰(1916年-2015年),曾用名丁方、丁毅,安徽金寨人。

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28军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红25军74师宣传科科长、团政委,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处副主任、延安抗大总校大队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军区杨靖宇支队政治部副政委兼独立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5师政委、第42军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朝鲜停战谈判中,任朝中代表团志愿军代表兼志愿军代表团党委代书记、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朝鲜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任首席代表。

1955年后,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巴基斯坦大使、驻挪威大使、驻阿拉伯埃及大使。 

文化大革命期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三书记、政协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主席;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向上滑动阅览全文

武将成为文官


中国遣返委员会主席蒂迈亚(背对相机者)首次抵达板门店时,同朝中代表李相朝(右3)和丁国钰(右2)会晤。

(图片来源:《外交官(第3辑)》)

丁国钰大使还笑谈过,不仅当时参加板门店停战谈判时所穿的衣服都是临时做的,而且“将军”的头衔也是临时封的。当时我军并没有实行军衔制,一般人们把军级以上的干部称作为“将军”。

丁伯伯讲他的“将军”头衔不是自封的,是有依据的。那时的《人民日报》几乎天天都有丁国钰将军参加哪次谈判、丁国钰将军发表严正声明的报道。其实,都是为了谈判工作的需要才说成是“将军”的。以至于后来到外交部当大使时,也还有不少人称呼他为“丁国钰将军”。

丁伯伯还讲,他从事外交工作的由来,竟然是波兰总统向周恩来总理告状而促成的。“板门店停战谈判”期间,使他最紧张的一次是被国内派去的专机接回北京。当时还以为犯了什么大错误,原来是被波兰总统告了一状。正是这个小插曲,改变了丁伯伯的后半生。

95

岁的丁国钰大使

NO.2





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总理在访问波兰时,波兰总统称:“你们中国在朝鲜的谈判代表只讲原则,不讲妥协,就不考虑还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

波兰总统的潜台词是,苏联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尚未恢复元气,如果真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很难与美国对抗,该妥协就妥协点吧,要顾全大局。

原来,波兰是朝鲜停战谈判中立国监督委员会的成员,对“板门店停战谈判”的情况了如指掌。

没有想到这一个告状,反而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

周总理结束访问后,立即打电话让丁国钰回国,并派专机将他接到北京。丁伯伯说:“当时我很紧张,不知道自己是否犯了什么错误。我住在北京饭店,首先见了乔冠华、李克农。他们说‘你放心,没事,你那些事总理都很清楚’,但我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第二天到中南海西花厅见周总理的时候,果然没有受到什么批评。周总理很客气,没有谈任何工作上的事,只是拉家常。询问他的出身、哪里人、家里还有什么人、哪年入的党、是怎样跟随徐海东参加长征到达陕北……整个谈话就是在了解情况而已。原来身兼外交部长的周总理,通过“板门店停战谈判”在为外交部物色人才。


丁国钰(右3)在板门店与战友合影

丁伯伯正是周总理看中的人选。在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告一段落后,丁伯伯被立即调回国内,脱下军装,转到外交部出任大使。

说到脱军装,丁伯伯开始还有些想不通。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徐立清找他谈话,说他可能要调动工作,脱军装。丁伯伯说:“我从小就穿军装打仗,不愿意离开部队。”

后来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又找他谈话,可他还是不愿离开部队。萧华一看说不通,只得摊牌,说:“这次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这是周总理点的名,要你去外交部工作。因为我们国家已经和不少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急需外交官。

这时他才表态:“既然周总理点的名,我服从。”从此,丁国钰开始了外交官的生涯。

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丁国钰大使果然不负众望,出色地担当起国家赋予的重任,先后出任过中国驻阿富汗、巴基斯坦、挪威、埃及等国的大使,成为著名的外交家。


根据停战协定建立的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于1953年7月28日在板门店举行第一次会议。

我方首席委员李相朝(朝鲜,右3)

委员丁国钰(中国,左2)

委员柴成文(中国,右1)

(图片来源:《外交官(第3辑)》)

如果说当年“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是新中国诞生前夜年轻外交官的一次“热身”,那么风雪交加、硝烟弥漫的板门店,就是“襁褓”之中的新中国外交官培训的“最佳基地”。“教室”就在板门店停战谈判的会场,“教官”便是“山姆大叔”。

一大批英气逼人的中国军人、刚刚跨入外交部的年轻官员、匆匆走出校园的风华正茂的学生,纷纷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祖国,为人民,就是保家乡……”的志愿军战歌,视死如归地走上战场。在朝鲜战争中经受考验,锻炼成长。

据统计,外交部成立时,干部总共只有248人,科以上干部47人,一般干部201人。但是参加过朝鲜停战谈判工作的外交部官员竟然有70余人,主要有:李克农、乔冠华、倪志亮、边章五、丁国钰、柴成文、黄华、毕季龙、凌青、浦寿昌、冀朝铸、过家鼎、符浩、韩念龙、周南、温业湛、伍修权、柯柏年、杨冠群、王殊……

历史不是浮云!历史是痛苦与快乐、悲伤与幸福、失败与成功、懦弱与勇敢的总合!只有知道过去,才能感知未来。

一场隐蔽的较量

丁国钰大使在外交史上还书写过值得称道的一件大事——协助、护送李宗仁返回中国

1965年,原国民政府代总统、五星上将李宗仁回到中国故乡,在北京受到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党政群代表热烈欢迎。欢迎场面情景热烈、激情洋溢,其规模、热度不低于欢迎来访的其他国家元首的场面。

周总理是在上海迎接李宗仁先生到来后,告知李先生这只是提前个见面,将会在北京举行正式隆重的迎接,随后就立即赶回北京做准备工作了。


李宗仁(右2)与溥仪(右1)握手

值得一提的是,在欢迎队伍里,有前清朝皇帝溥仪,两人握手时百感交集。之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纷纷接见了李宗仁,高度评价了他回归的大义之举。

这则石破惊天的消息传遍全世界,成为轰动新闻。李宗仁返回中国,让在台湾的蒋介石坐卧不安、灰头土脸;也让中国人民兴高采烈、豪气倍增。兵不血刃、俯下称臣的结果,出人意料,也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在新中国解放前夕,李宗仁曾经作为头号战犯被通缉。李先生自知罪行深重,解放前夕逃到香港。由于与蒋介石有过节,李先生不愿意到台湾,于是到美国做了与世隔绝的寓公。

但是李先生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对世界形势、国内发展了如指掌。在经过几年的寓公生活后,萌生返回故乡的念头,于是私下委托在香港他的原秘书程思远打听试探。由于程思远与中国上层有来往,很快就有了回复。

周总理答复说:


第一,李先生可以回来在祖国定居;

第二,可以回来,也可以再去美国;

第三,可以在欧洲暂住一个时期再定行止;

第四,回来以后可以再出去,如果还愿回来,可以再回来。

总之,来去自由,不加拘束。在得到可靠的答复后,李先生就开始了回国准备工作。在国内精心安排下,李先生夫妇和程思远先生不惧危险地踏上行程。

时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突然接到周总理打来的电话。周总理下达了安全护送李先生一行回国的秘密任务。李先生要回国的消息,使丁伯伯异常兴奋。虽然在两军对垒时期并没有与李先生直接交过手,但是胜利的自豪感油然而升。他像军人那样斩钉截铁地对周总理说:“保证完成任务!”

外交使节是派驻他国执行外交使命任务的代表,通常情况下,涉及的工作只是协调、商谈、交流、交涉两国之间关系的范畴。

丁伯伯考虑再三,这件事情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不宜请所在国提供保护措施,况且李先生回国是属于非常秘密的事情,更不能透露任何风声,于是就召开使馆党委会,研究如何接送、吃住、安全等问题,并且做出了部署和分工。

如何接呢?

李先生一行是乘瑞士到香港的航班,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停留,这也是迎接李先生落地的地点。最好的方案是从飞机旁直接接走,可是能够享受如此待遇的只有国家元首。

丁伯伯苦思冥想,终于有了办法。原巴基斯坦空军副司令是熟人,现在任民航公司总经理,通过他想想办法。果然总经理痛快地答应帮忙,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将李先生一行,从飞机场接走。


如何住呢?

卡拉奇豪华宾馆很多,条件又好,但是安全保障难。于是丁伯伯决定接李先生回大使馆,住在自己的官邸。李先生在大使馆期间,丁伯伯动员了使馆人员24小时日夜值班巡逻,还让大师傅每天做李先生家乡的美味菜肴,并且放电影让他们了解祖国的面貌。丁伯伯还时常去与李先生聊天,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怎么走呢?

包专机的目标太大,容易引起台湾的注意。丁伯伯决定包下一架民航飞机的一等舱,并且在飞机起飞头三天就派使馆人员到飞机库看守,防止有人安置定时炸弹。在临动身时,先派出两辆汽车引开监视,再送李先生一行上路。


李宗仁(左3)和夫人于1965年7月20日专机到达北京。

当民航飞机到了中国,看到云南滇池时,悬在丁伯伯心中的担忧终于放下,流露出胜利的喜悦。

千锤百炼


2000年摄于丁老家中,(前排左起)徐鸣、丁国钰、林舍(常乃至)、浦山。

(图片来源:《外交官(第3辑)》)

丁国钰大使只上过两年私塾,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能够成为跃马扬威的将军和叱咤风云的外交家,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让人瞩目,让人感叹!

观察丁伯伯一生的路途,丰厚的阅历是他成功的法宝。阅历就是见识多广、眼观六路、处事不惊。戎马生涯,锻造出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铮铮铁骨;外交风云,磨砺出目光敏锐、广博才学的儒雅风姿。好钢是在千锤百炼中造就出来的!

丁国钰近照

NO.2





在一次外交使节会上,周总理表扬了丁国钰,说:


丁国钰是中国驻外大使中最好的大使。

因为一般的大使可能是驻在国有什么事告诉国内、国内有什么情况转达驻在国,没有自己的观点。而丁大使有自己的看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还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和国内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有关部门不同意的情况下,坚持了近一年,最终把中巴关系理顺并发展起来。

哪能找到这么好的大使!

周总理慧眼识人,将丁国钰调来当大使,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我欣赏外交家的儒雅、大度,更赞叹外交家的沉稳、果断。


- end -

文字 | 王民伟   图片 | 网络

排版 | 外交官说事儿 老江

王民伟,自由撰稿人,钟爱外交史事方面的写作,曾出版《历史需要细节 一个后代眼中的老外交家往事》。

作品专辑

1

申请“安乐死”的曾涌泉 (上)蜡炬成灰泪始干

2

申请“安乐死”的曾涌泉 (下)春蚕到死丝方尽

3

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细枝末节(上)

4

朝鲜“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细枝末节(下)

5

懂潮汕话,在泰国“畅通无阻”的中国大使

6

经历血腥宴会政变的中国大使(上)血溅王宫

7

经历血腥宴会政变的中国大使(下)化险为夷

8

墓碑的诉说(上)

9

墓碑的诉说(下)

10

(一)“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半个”是谁?

11

(二)长征路上的“囚徒”

12

(三)“半个布尔什维克”的不凡人生

13

挪威国宴上的“中国皇后”

14

冯玉祥将军身边的卧底——赖亚力大使(上)

15

冯玉祥将军身边的卧底——赖亚力大使(下)

16

视金钱、官位为身外之物的王幼平大使(上)

17

视金钱、官位为身外之物的王幼平大使(下)

18

胡志明的总顾问——罗贵波大使(上)

19

胡志明的总顾问——罗贵波大使(下)

20

 文武双全的丁国钰大使(上)

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