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身藏23年的子弹头——符华强

胡中乐 外交官说事儿 2022-07-19


人物简介 / profile 


符华强 曾任外交部机关党委副书记、翻译室副主任;2013年4月-2018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布提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3年5月6日,新任驻吉布提大使符华强拜会吉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级代表西莱,并向其递交国书副本。

2007年的一天,笔者在外交部机关党委工作时,向符华强副书记汇报完工作后,便聊起天来。我好奇地问他,“当年你在非洲时,身体内留下的子弹头,听说外表怎么没有痕迹呀。”“是呀。”符华强说着,便脱下衣服让我看。

我仔细看来看去,从耳朵,到肩膀,到胸腔后背,确实无一丝痕迹。难怪20多年了,估计伤口早已愈合了,但子弹头,却留在体内长期潜伏地折磨着他!

X光机发现金属异物

北京金秋时节,蓝天白云,阳光普照。

2003年9月15日,外交部大院内,人来人往,大家正在接受一年一度的例行体检。突然,拍摄X光的医生叫住了符华强,原来发现他的左肺尖后方位置上有一块金属异物。后经过北京医院的进一步复查,确定此物竟是一颗步枪子弹的弹头。

罪恶的子弹头,是符华强23年前在非洲战乱时被击中的!

此事,引起外交部的高度重视。10月15日,符华强在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西欧司和干部司领导专门拜访了主刀医师,转达部领导“要确保手术安全”的嘱托。院方当即表示:“尽管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但我们将竭尽全力,确保手术成功。”

当那颗在符华强身上长期埋伏、长3.5厘米、锈蚀变形的子弹头取出来时,做手术的医生和护士们都惊叹不已。

战乱中不幸中弹

1980年3月,乍得首都恩加梅纳,枪声四起,战火纷飞。中国驻乍得使馆青年外交官符华强这时只有23岁。

2011年,中国驻乍得使馆正门

乍得地处西非,十分炎热,首都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4度,疟疾、伤寒、霍乱等疾病肆虐。由于其60年代才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很低,市场供应贫乏,卫生生活条件恶劣。

3月下旬,恩加梅纳的局势急转直下,市区战斗渐趋激烈,并多次发生炮击,法、苏、美等国家使馆已经纷纷开始撤人。我使馆邻近有两个敌对武装派别的指挥部,故处于高危地带,房屋门窗、墙壁已弹痕累累,使馆商务处还中了两发炮弹。形势所迫,馆领导慎重研究后,决定将全体馆员转移到邻国喀麦隆。符华强毅然承担了帮助同事们撤离、这一非常危险而艰巨的任务。

3月28日,正当我首批疏散人员准备乘车撤离时,两个武装派别在离我使馆200多米处激烈交火,并动用火炮等重型武器。一时间,流弹呼啸而过,情势相当危急。

正准备驾车出发的符华强处变不惊,立即招呼车上的人撤到安全地带,自己则留下最后锁车。但就在此时,一串流弹破空袭来,击穿了他的左耳,打入背部,符华强当场倒地昏迷。

其他同事们急忙将他送往当地法国军队医院救治,由于浑身上下都是血,医生只注意到耳部枪伤,而忽略了他背部也已经中弹。经过一番匆忙抢救、包扎,符华强脱离危险,就按原计划与其他人一起经过5个小时300多公里土路的颠簸才撤离到喀麦隆。

当天,外交部获悉情况后,立即发来电报,对使馆全体人员临危不惧予以肯定,同时对符华强受伤表示亲切慰问,并请驻喀麦隆使馆妥为照料。

在喀麦隆治疗期间,符华强的耳部伤势渐趋好转,但背部的枪伤因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仍然无法翻身。当地医疗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医生误以为是其颈部摔伤所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符华强也觉得背部疼痛是他中弹倒地时撞在树杈上引起的。就这样,这颗子弹头一直悄悄地留在了他的体内。

……

3年前,符华强被派到乍得,这是他第一次驻外常驻。他到馆后第三天,就赶上当地发生未遂政变。不久,乍得国内武装冲突逐渐演变为全面内战。面对硝烟战火和难以想象的恶劣生存条件,他作为使馆的青年骨干,和大家一道,克服种种困难,坚守岗位,并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外出执行公务。使馆有20多人,为改善生活,符华强与其他馆员一起开荒种地,还亲自操刀宰猪。

伤愈回国后,符华强很快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从不提起这段英勇经历,更没有要求组织上给予任何特殊的照顾。

有人问他,子弹埋在体内这么多年,难道平时连一点感觉也没有?符华强回忆道,其实他常常感到背部隐隐作痛,提重物时,后肩觉得吃力,气喘吁吁,脸色蜡黄,但他总以为这是干活太累或是天气变化所致。

符华强受当年驻乍得苗九瑞大使的影响太深了。苗大使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历经枪林弹雨,多次负伤。他当时经常教育年轻人“轻伤不下火线”。符华强说:“我甚至觉得惭愧。跟苗大使他们比,我有这么一点枪伤,算不了什么。”

一门心思踏实肯干

1994年,符华强晋升为一等秘书。这期间,同期入部的一些同事已经担任了大使、司长。而他在此职位上,一呆就是九年。

在很多人眼里,凭符华强的条件,他的确错过了不少“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觉得他“亏”。有人好心地“告诫”他“埋头苦干就是埋没自己”。有人“点拨”他利用同学、关系“活动活动”、“请客送礼”。连妻子有时也忍不住要埋怨几句,说他进步太慢。对这一切,他只是淡淡地付之一笑。

符华强不是没有机会,但在他的眼里,官位无所谓大小,关键是在自己的位子上干好本职工作。

1973年,当符华强还是上海外语学校附中的初二学生时,因为成绩优秀,被外交部选派到阿尔及利亚学习法语,作为外交官苗子培养。1976年,他进入外交部后,先后在翻译室、非洲司、西欧司、驻阿尔及利亚、乍得、瑞士、卢森堡使馆工作过,并担任驻瑞士使馆政治处主任和驻卢森堡使馆首席馆员的职务。他工作勤奋,虚心好学,团结同事,每到一处,都给人留下很好的口碑,但凡跟他合作过的领导,都愿意调他到自己的手下工作。

“他勤勤恳恳,法文和中文基础扎实,办事、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对自己要求严格,在馆里乐于助人,我们在一起合作得非常愉快,使馆还向部里推荐他为司局级后备干部。”多年老上司、前驻卢森堡大使丁宝华如此评价他的。

符华强在卢森堡工作时,胃病已经很严重了,那是他80年代初落下的病根。使馆人手少,接待代表团的任务又重,作为首席馆员他要协助大使做好调研和馆内工作,经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到了晚上,胃痛无法入睡,他经常坐着看书到半夜两三点,直到胃舒服些,才能倒下睡着。

2001年,符华强回国后又回到西欧司欧盟处工作,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政策水平,成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不仅负责中欧关系年终总结的起草,还承担许多大课题的调研任务。6月,欧盟公布了《欧盟宪法草案》,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份文件,需要尽快译成中文供有关部门参考。翻译400多个条文、200多页的草案文本,工作之浩繁可想而知,符华强不仅参与翻译工作,而且承担最终审稿任务。只用一个月时间,一份散发着墨香的草案中译本已经放在部领导的案头。

10月,中国政府正式公布对欧盟政策文件,这是我首次以政府文件方式全面阐述对欧盟的政策,在中国外交史上尚属首次。符华强是政策文件政治内容部分的撰稿人,全程参与这一历史性文件从启动到公布的过程。他通过认真琢磨,反复推敲,数易其稿,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同事们和领导的好评。

平时,符华强勤于思考,多次就发展中欧关系中的一些复杂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发表在刊物上,受到重视。因为工作突出,他多次在国家公务员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4年9月8日,驻吉布提大使符华强率领使馆工作人员来到港口,热烈欢迎我海军第十八批护航编队“长白山舰”来吉补给休整。

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符华强多次调动岗位,做过多种性质不同的工作,是个多面手和很受欢迎的干部。按理说,换个地方总可以向单位提点个人的条件和要求,但他从来没有这样做。

1997年,符华强担任一秘已三年,部里安排他去卢森堡工作,他服从组织安排,就意味着只能接着再当一秘。他二话没说,踏上行程。

2002年,西欧地区某馆有一个副总领事的空缺很“抢手”,符华强是人选之一,当时司里有两位领导与他同一批入部,但他没去走后门。半年前,其他司局缺处长人选,西欧司推荐他去,对他来说,虽是现职却是平调,他愉快地表示接受。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去成,司领导觉得过意不去,符华强却平静地说“没关系”,反而做司领导的“思想工作”。

“像符华强这样服从组织安排‘傻实’的人,现在的确不多。” 一位领导曾不无感慨地说。

他的事迹传开后,很多人前来看望。符华强说,我一直努力坚持做到两点:“一是服从组织安排,二是做好本职工作,别的事情我真的想得很少。”

顾大家难顾小家

符华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一谈起自己的家,他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

符华强与爱人叶子1984年结婚。婚后才两个月,符华强就一人去了瑞士工作。自那以后,叶子因为国内有工作,身体较弱,加上家里父母和孩子需要照料,故一直不能随任,夫妻长期两地分居。

1995年底,叶子患子宫肌瘤需要做手术,当时符华强在瑞士,没能回国。2000年,叶子再次手术,情况十分危急,是年迈的老母亲把她推到医院,这次符华强在卢森堡,还是没能回国。

1997年,符华强在国内工作,当时叶子仍处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在做核磁共振时突然查出“脑垂体萎缩”,全家人焦急万分。就在此时,单位动员符华强去卢森堡工作,原因是大使工作交接,亟需人手,而且行期很紧。

那时符华强回国不到2年,他多么渴望在国内多呆一段时间,能好好照顾照顾爱人,陪陪女儿。出国通知下来后,启程日期只比符华强的生日早一天,妻子和女儿都缠着让他去单位改机票推迟两天行期,等全家人团团圆圆过完生日再走。但他服从了组织安排,那一次的生日,他们全家人只能远隔万里、异地遥祝。

在国外期间,他最想念、最牵挂的是女儿沛迪。1993年,女儿只有4岁时,符华强出国,3年后才回到北京的家。每次与爸爸在一起,都是小沛迪最开心的时刻。可一旦得知爸爸又要出国,女儿就会大哭,通常从那一刻一直要断断续续哭到机场送别。  

当外交官苦,当外交官的家属更苦。回忆往事,对这一点,叶子有着最深的感触,她说:“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苦,只是讲事业、奋斗,就过来了。年龄偏大一些后,对走过的路就会有回味,有的时候会想,如果这一切重来一遍,我们还能挺得住么?”不过,她丝毫没有后悔符华强所选择的道路。她说,只要全家人的感情好,再苦的经历也是甜的。符华强也说,家——是他心灵的港湾。

搜狐网评论:学符华强,忠于祖国,忠于党。人民的好外交官!我们的国家,现在真的应该在各行各业多树立像符华强这样的英雄人物,让我们的人民去追这样的明星。国家不能让那些任劳任怨的优秀能人吃亏受苦,也许上苍有眼!

唐家璇国务委员专门作出批示:符华强同志的事迹的确十分感人,而且多年来一直表现突出。应作为典型模范事例,在全部范围内宣传表扬。号召全部同志学习他的忠于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精神。

— END —

文章来源 |《搜狐网》2015年3月

作者 | 胡中乐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阅读延伸

敬请关注“外交官说事儿”

外交书屋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了解详情

倾听外交

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大图

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