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进扶贫·故事 | 助力医疗脱贫,临潭患儿获“心”生

民进网 2021-06-20

点击上方“民进网”可快速关注


用文字记录,用真情讲述。

今天的“民进扶贫·故事”系列,一起来听民进兰州大学委员会主委、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宋兵讲述自己在脱贫攻坚路上的那些事儿——


受新冠疫情影响,兰大一院对门诊病人进行了严格的就诊分流制度,但是仍阻止不了患者求医问药的热情,各病区没有了往日的嘈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从容不迫。

从八点半到十点,我一口气接待了八位远道而来的心脏病患者,有嗷嗷待哺的婴儿,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在起身倒水喝茶的间歇,我的目光又从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划过。那张稚嫩的面庞,渴望的双眼,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6年前。

2014年,是我们响应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会号召,组织开展“童心同行——先心病普查”活动的第3年。3年里,我们一行人先后赶赴酒泉、张掖、平凉、临夏、定西、庆阳、甘南、白银等八地市贫困县区,对当地儿童进行义务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普查。  

这年7月,我们来到了临潭永羊乡,在当地七所幼儿园和永羊乡小学开展普查活动。临潭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景色虽美,却民生疾苦。顾不得欣赏美景,也顾不得舟车之苦,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普查活动。一大清早,我们就在永羊乡小学的操场上,摆好了便携式的彩超机。附近几个村子的老乡听到省城来的专家义诊的消息,老早就把学校操场围的水泄不通。我们一行人兵分三路,两组负责为每一个孩子进行心脏听诊,能听到心脏杂音的孩子,再由第三组进行心脏彩超的检查。

2014年7月,在甘肃临潭羊永乡进行先心病筛查活动


大概是我接诊的第10个孩子吧,我当时撩起他的衣服仔细听诊,并没有留意他的面庞。“叔叔,我还有救吗?”孩子怯怯地问着。我抬起头,仔细打量起这个孩子。穿着破旧的外套,晒得黑红的面孔上,镶嵌着一双漆黑的大眼睛,有着和年龄极不相符的老成。

“为什么这么问呢?”我不禁好奇起来,凭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这个孩子就是先天性心脏病里一种较为简单的类型——室间隔缺损。“因为这里的大夫说我心脏里有个洞洞,得到省城的大医院才能治,而且要花好多好多钱……”,孩子哽咽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我心里不由得一紧,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停下手头的活,我带着孩子来到彩超机旁,让同事“加塞”给这个孩子做了检查。

结论和我预判的一样,是一个直径5mm洞洞——室间隔缺损。我连忙给孩子说:“小朋友,你心脏上这个洞洞不大,去省城医院,叔叔帮你补好,怎么样?!” “是真的吗?没有骗人吗?”孩子雀跃起来,却转瞬又蔫了,“可是,听说做手术要花好多钱,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我再度拉起他的小手,蹲下来,“咋俩拉勾吧,让你爸爸带你来兰州,叔叔帮你治病!”孩子将信将疑地和我拉了勾,我摸了摸他的头,暗暗记住了他的名字,就转身听诊下一个孩子了。

三天时间,我们总共筛查出7名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并告诉孩子家长部分手术费用可享受“小红巾”联盟的资助。家长们听了,也是感慨不已,连连说着感激的话。

一个月后,我接诊的这个孩子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兰大一院心外科,办完住院手续后,我们在楼道里不期而遇,“阿爸,快看,是那个叔叔”,小家伙大声喊着我,“我来找你补洞洞啦!”我摸摸他的头,看见了他眼睛里殷切的向往。“好啊,叔叔答应过你,一定亲自给你补洞洞!不过,你要答应叔叔要坚强哦!”“我没问题的!”他拍拍自己的小胸膛,骄傲地说。

等各项检查完毕后,我亲自主刀为孩子做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虽然经历了全身麻醉、开胸、心脏停跳、体外循环等一系列过程,但是孩子恢复的出奇的好,一周之后,已经准备出院了。

临走前,他和父亲抱着一包山核桃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实木衲的父亲不善言辞,这个机灵的孩子向我走来,深深地给我鞠了一躬。我掏出手机,拍下了这张难忘的照片。

临潭患儿病愈出院,在病区合影


从医将近30年,被误解过,被医闹过,也被深深地感动过;曾彷徨过,曾无奈过,却从未曾放弃过。为什么会有这份坚持,这份执着,也许,就像这个孩子一样,他让你从心底里感觉到被需要过!作为一个科室的负责人,同时也肩挑着民进兰大委员会的重担,这次扶贫筛查活动,改变了我的某些想法,也让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规划。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最大程度把自己的技术带到广大基层,让当地的老百姓受益,患者受益,是我问心无愧的选择!

END


来源:民进甘肃省委会,作者宋兵系甘肃省政协委员、民进兰州大学委员会主委、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本文略有删改。

点击了解更多民进扶贫故事

记得点赞分享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