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见闻|浅谈孟加拉达卡街头的人力车夫现象

国际汉语人 国际汉语人 2022-08-06


编者按:孟加拉位于南亚,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土面积小、人口又稠密的国家。在孟加拉的首都,即孟加拉第一大城市达卡,街头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人力车夫。达卡街道上每天都跑着近百万辆人力三轮车,因此,有人把它称为“三轮车之都”;也有人把孟加拉称为“三轮人力车上的孟加拉”。而且车辆大都被画得五颜六色。2016年8月,我被公司派遣到了孟加拉国库尔纳市下辖地区一个水利工程项目上,在那儿工作了八个月。初到达卡时,这种独特的现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搜集相关资料,我发现目前关于这一现象的文献资料还很少。本论文将结合有限的资料以及我工作时的一些所见所闻和感受来谈一下孟加拉首都达卡街头人力车夫现象。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孟加拉的人口、宗教、经济、教育以及首都达卡,同时结合笔者在孟加拉的工作经历来尝试分析孟加拉达卡街头人力车夫的现象。它的形成涉及诸多因素。关键词: 孟加拉 达卡 三轮车 光脚 交通拥挤




1. 孟加拉国基本情况孟加拉,全称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南亚国家。它东、西、北三面毗邻印度,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国土面积为14.75万平方公里。1.1  人口总面积约14.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育了1.647亿的孟加拉人口。人口稠密。其中约80%的人口为农村人口,75%的人口住在农村,60% 的人口以农业为生。1.2  宗教孟加拉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共存的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穆斯林教徒占孟加拉总人口的88.3%,印度教徒约占10.5%。其余的就是佛教徒、基督教徒和普通民众。1.3   经济孟加拉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在这个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国民经济主要还是依靠农业。例如,黄麻是它的主要经济命脉,占国家出口总收入的80%,占世界总产量的1/3。特别是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占得比重大,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可以耕种的土地。这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也就没有收入来维持生活。关于农村人口收入方面,我有一些真实的感受在此分享。工作期间,公司需要在当地招聘一定数量的普通体力劳动工人。这些工人的工资刚开始是日结的。不过,这不是公司的规定,而是应当地员工的要求。招聘时,他们会特别强调,他们急需用钱来买每天的蔬菜、大米或者其他生活用品。当然,这可能不是全部原因,其中还有一定程度是对于我们的不信任。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孟加拉的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池塘。有些池塘在村庄里,有些则在村庄外的田地间。家里的池塘用于日常生活较多,主要用于生活用水,洗澡、洗衣、刷洗碗筷等;而村庄外的池塘常常以养鱼虾和螃蟹为主,是村里人的经济来源之一。孟加拉地势低洼,雨量充沛,形成了很多自然的水域。因为水道纵横,河运发达,所以国际上有人把孟加拉国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它也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据资料记录,孟加拉约有50至60万个池塘,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4个池塘。这种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生活压力,但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经历着贫穷的孟加拉农村居民也对城市生活有向往。达卡作为孟加拉的首都,经济条件相对来说还是较好的,在那里他们可以争取工作机会,体验美好生活。这就会导致一部分的农村人口逃离农村,涌入城市。这样的情况在我国也存在。所以,农村教育就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1.4 教育前面提到了公司招聘工人大多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不过我们当时还招聘到了一位当地的中文翻译。除了这位翻译以外,其他人一般都是搬运工。这些工人搬砖、搬水泥、搬木头等。他们把物品放在头上顶着,在路上走来走去。如果技术高超,是不需要用手扶着走的。不在当地招聘办公室员工,一方面是因为语言:孟加拉人的母语是孟加拉语,他们的官方语言为英语,英语水平是和接受教育的程度相关的。在孟加拉当地,人与人的沟通使用的是孟加拉语,而在跨国交流中绝大多数情况要使用英语。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孟加拉农村知识型人才稀缺:孟加拉国家经济不发达,在农村更明显。由于整个国家的政府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所以孟加拉的教育问题也比较严峻。在农村,创办的学校少,学校的教学水平也普遍不高。很多学生上学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且他们也不愿意花很长时间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这些就导致很多小孩子早早辍学在家。在街上,你可以随时看到他们的身影。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年的统计,孟加拉有两千万五岁以下的儿童,其中有50%营养不良且面临严重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截止到2014年,孟加拉适龄学生入学率约为57%,而目前我国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9.95%。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孟加拉受教育的人占少数,更不要说良好的教育了。在农村可以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人口素质低、缺乏技能,使得在农村生活的孟加拉人到了城市后,除了体力劳动工作没有别的选择。到了达卡的孟加拉农村人,一部分去做了搬运工,另一部分选择了拉三轮车或者别的体力工作。1.5  小结根据以上介绍可分析有关达卡街上涌现过量人力三轮车夫的原因:一、这个国家人口稠密,尤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二、孟加拉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较低;三、教育不发达,人口素质低;四、孟加拉人也向往美好生活。但是,达卡“三轮车”的出现不仅仅是只有上面这些原因,据说还有一个起源故事。它和达卡的历史有关。




2.达卡

2.1 达卡的历史达卡,孟加拉的首都,也是孟加拉第一大城市。另外,达卡还是达卡市专区首府,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卡,1608年由莫卧儿帝国孟加拉总督苏贝达·伊斯兰汗所建,到了1765年沦于英国之手。1947年1月1日,由于信仰的问题,英国将印度分为印度与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后来又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1971年东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为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境内住了约三十万的比哈里难民。比哈里人源于印度的比哈省。当1947年印巴分裂时,一部分比哈省的穆斯林因为支持伊斯兰而逃到当时仍属巴基斯坦的达卡,故此,很受巴基斯坦政府的欢迎。但后来巴基斯坦发生内战,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族人宣布成为独立的国家孟加拉国,当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于1971年为他们的独立而战时,境内的比哈里人因此得到了西巴基斯坦政府的欢心。内战结束后,独立的孟加拉国诞生了,这些说胡都语的比哈里人则被视为了叛国贼。一夜之间比哈里人在自己的家乡变成难民,为了躲避孟加拉族人的报复,只能躲在难民营,等待遣往巴基斯坦。通过国际赈灾组织的帮助,一半难民已回到巴基斯坦,可是还有25万至30万人留在孟加拉国的66个难民营中,但巴基斯坦却拒绝再收容更多难民。他们自称为“无家可归的巴基斯坦人。” 比哈里人最终融入了孟加拉这个国家。这些留在达卡城内的比哈里人为了生存,后来就开始找工作。他们拉三轮车、当司机、做理发师、修理机器等,成为了各行工人。或许,最初比哈里人心里时刻怀着“有一天能回到巴基斯坦重新开始生活”的希望,这种希望使得他们在达卡艰难地生存了下来。从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达卡人力三轮车的现象是由来已久的。它伴随着达卡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色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前面总结出达卡有人力三轮车夫现象的原因。2.2 达卡的标志——三轮车文化2.2.1 色彩斑斓到了达卡,如果想看到完整的三轮车风景,就不能错过Rickshaw Street——三轮车街。Rickshaw Street其实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路名。但达卡当地人都知道,当你在达卡对三轮车夫提这个英文的街名,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听懂,或许还是唯一一听就懂的地方。这条街是一条集三轮车组装、描绘、装饰等为一体的流水式分工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被装饰得五颜六色的三轮车。有的车上画着漂亮的女人,有的绘着花卉,还有的带着伊斯兰教传统的图案。可谓是各展身手,各显其艺。到了达卡,三轮车街绝对也是一个拍摄热点。这些五颜六色的三轮车就是达卡标志。另外在这儿,孟加拉人好像告诉我们:穷一点儿也不打紧,哪怕是穷也要穷得漂漂亮亮。除了漂亮女人、花卉和伊斯兰教传统图案外还有别的设计。李子宏在《三轮人力车上的孟加拉》一文中写道:“这里的三轮车都很有特色,不同于中国的简约风格,都是色彩斑斓的。彩绘的种类多样,神话故事、历史事件、日常生活、电影明星、动物和自然风光……人力三轮车彩绘这种流动的艺术,可以说是孟加拉国最为传统,同时也是最能体现民俗的艺术之一。”他说这种艺术是孟加拉最为传统也最能体现民俗的艺术之一。根据他的描述,可以知道这些图案的来源和孟加拉的历史、宗教以及她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谈到历史不得不说一说印度了。作为孟加拉的领国,印度是一个很喜欢色彩的国家。例如,在每年3月前后的月圆之日他们会庆祝色彩节。色彩节(Holi Festival),又叫“洒红节”是印度三大节庆之一。在这天,印度沉浸在一片疯狂的七彩绚丽之中。人是彩色的,街道是彩色的,甚至连恒河的水都是彩色的。人人互相拥抱、跳舞,并高喊:“Happy Holi!” 1576年孟加拉苏丹国被莫卧儿帝国吞并。1757年起遭受英国殖民统治,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到了1972年1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成立,孟加拉才独立出来。这期间将近经过了三百年的时间,印度对孟加拉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作为领国,印度给它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可能渗透到了孟加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孟加拉三轮车上的图案有历史的因素,也来自于孟加拉人的日常生活。他们把宗教信仰、娱乐、自然、风俗习惯等都通过三轮车表达了出来。2.2.2 光脚世界上缅甸人因为喜欢赤脚,被称为“光脚之国”,然而在它的邻国孟加拉,相当一部分人也经常光脚。关于缅甸人光脚是有说法的。据说,缅甸人喜欢古老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粗糙而纯朴,贫穷却安然。赤着双脚可以与自然共存,与佛同行。因为缅甸人参神拜佛是常事,而且要求信众一路赤脚走去,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光脚之国。那么孟加拉人为什么要光着脚呢?他们光脚和缅甸人光脚的原因是不是一样的?我第一次见到孟加拉人光脚是在达卡市区刚下飞机的时候。街上的三轮车车夫是光脚的。后来,再次见到他们光脚是在公司的工地上。从地理位置来看,孟加拉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全年平均气温为26.5℃。全年气温较高又经常下雨,在这个国家,除了十分正式的场合外,不管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穿着人字拖鞋。还有一些人穿简易的手工编制的鞋子。在他们的鞋店里也卖运动鞋和我们认为的传统的春秋款鞋子,只是销售起来不太容易。我认为这其中是有气候的原因。除了气候的原因,贫穷是他们光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公司曾经因为工人经常发生“在工地扎到脚”这样的“工伤”而进行调查并开会讨论。通过会议,我才知道原来他们不是不喜欢穿鞋子,而是买不起鞋子。如果你留心去观察一个农村孟加拉人的脚,你会发现它是很粗糙的,甚至变形了。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呢?这一部分开头也提到了缅甸人信仰佛教,讲究回归自然,所以喜欢光脚。孟加拉人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世界上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光脚现象。因此,在这儿推断,孟加拉人喜欢光脚与信仰伊斯兰教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在孟加拉有一部分人是佛教徒。这是不是他们光脚的另外一个原因在此不再做详细的探究。2.2.3 交通拥挤达卡虽然是孟加拉国的政治、经济和教育中心,交通状况却不是很好。在孟加拉交通工具主要有三种:人力三轮车(当地人称Rickshaw)、三轮摩托车、公共汽车。其中,公共汽车主要在市区内、郊区及邻近地区运营,通到农村的车特别少。说到孟加拉的交通,我又不得不提到它的领国——印度。印度火车挂人现象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熟知。因为在印度火车站没有进站口和出站口,印度的火车和农村的公交车一样,招手即停。车厢里的乘客坐满之后,后来的乘客就直接坐在车顶或挂在窗户上。这样的事情在孟加拉也是常见的。在孟加拉坐公交车不安全,对于从别的国家到来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首先,不安全是真的。那为什么拥挤呢?据资料显示,达卡城里居住着约700万居民,整个城市的道路面积只占7%。在巴黎,公路占25%面积;在华盛顿特区,这个比例占到了40%。交通拥挤不仅仅只是出现在达卡市区,我在库尔纳市区时也有一样的感受,这在农村体现得并不明显。他们的公路设施落后,司机素质不高。这些司机,一方面是驾驶技术不高(相比我国考驾照比较容易),另一方面是个人修养不够,道路拥挤时会骂人甚至打架。这点儿我也有真实的体会。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到库尔纳市区采购。我们的汽车司机是一位当地人,他有几次和路上相互拥挤的车辆司机吵起来了。路上汽车、行人和三轮车常常混和行驶,经常发生事故。特别是到了商业街上,摊位管理不严格,没有特别的规定,有些店家也会把物品放到路边上或者路中间。这样就使得原本混乱的街道更加混乱了,人在街上的安全很难有保障。在一些资料中还谈到了“60个红绿灯”的问题。这种说法认为整座达卡城只有60个红绿灯,还只是有一部分可以正常使用。“每年机动车数量都在上涨。在这些车中,95%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手车。这些状况不良的车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交通的混乱状况。”事实上,孟加拉国政府一直想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也在努力地为他们国家还在不断增加的民众创造合适的居住环境。但由于他们国内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甚至持续上升,政治暴力、腐败和党争以及宗教问题等都阻碍着孟加拉政府去解决许多问题。所以,交通拥挤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3.结语每一种现象都体现出一种文化,而文化的背后与政治、历史和宗教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孟加拉达卡街头人力车夫现象和孟加拉的自然环境条件、人口、教育以及达卡的历史等都分不开。它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一种复杂的、独有的社会现象。通过探究这种现象,我对孟加拉的认识从感性的表面上升到了知识层面。在此,也希望将来自己有机会可以对这个国家做更多的文化探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出国便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当我们走出国门就会接触到新的文化。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技能。了解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第一步,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作者简介师莹莹

时间:2016年8月——2017年3月

地点:孟加拉国库尔纳市

项目:一个水利工程项目

职务:办公室综合人员(英语翻译方向)


-添加小编微信-

hanyurenpingtai

了解更多汉教咨询

为方便大家交流
还可邀请进汉硕考研和高校读书群




投稿邮箱:
guojihanyuren@163.com我们期待与您相约!


分享是一种美德,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