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振兴】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编者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山东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为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学有方向、干有方法,按照省委领导同志要求,省委组织部会同17市党委和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遴选38个乡村振兴典型实例,在“灯塔-党建在线”基层党组织建设网、山东e支部和微信公众号上陆续编发。希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好思路好经验,在推动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探索创造富有生命力、实效性的好路径好模式,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有力的方法和举措,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山东篇章,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作出应有的贡献。




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

山乡开山门青山变金山


中郝峪村位于淄博市南部山区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绵延的群山阻挡了村庄与外界的联系,曾经一片贫瘠。很少有人料到,这个小山村竟会和“股份”“公司”等字眼联系起来。

 

乡村旅游红红火火,人均分红过万元,外出打工者纷纷返乡……15年时间,中郝峪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靠山吃山,青山变金山


记者来到中郝峪村时,初夏的几场大雨把村庄冲洗得格外青翠,几处溪流水量丰沛,山水相映,繁花点缀。


一进村,记者就看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东强正在一条河道旁指挥施工。“3个大吊桥、1200平方米的木栈道、水堰整体提升……今年的重点工程预计总投资1亿元,为乡村旅游提档、提质。”赵东强向记者介绍。


虽是工作日,来游玩的人却不少。在监督施工的间隙,赵东强一上午接待了三拨游客和参观者,忙得一头汗。


15年前,中郝峪村还是个贫穷闭塞的小山村,别说游客,外村来串门的也不多。人均三分地,山林三千亩,这些“先天不足”决定了发展传统耕作在中郝峪村行不通。但另一方面,中郝峪村东邻志公坪自然风景区,西接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优越,村内四条小溪流水潺潺,河内野生鱼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越。


▲中郝峪村全貌


2003年,在外经商的赵东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站在中郝峪村山顶,满眼的绿水青山,在有着几十年从商经验的赵东强眼里,这就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发展乡村旅游肯定能火!


“农家乐是个啥?咱这穷地方,谁愿意来玩?”十几年前,村里人还不清楚乡村旅游是什么,大家多持怀疑态度,再加上思想保守,没人愿意入伙,赵东强愁得几个晚上没睡着。


为打消村民顾虑,村“两委”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到潍坊、临沂等地学习农家乐先进经验;支部成员和党员先试水,村“两委”凑了1万块钱,带动5户村民办起农家乐,摸索经营一年就回本盈利。村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明显提高。五六年时间里,全村农家乐就发展到50多户。


目前,中郝峪村已有91户农家乐,其中10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5家被评为山东省星级农家乐。全村360人、110户,90%的村民从事乡村旅游相关行业。曾经负债8万元的穷村,去年接待游客17.8万人,村集体收入38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500万元。近几年,这几项指标一直保持每年约10%的增速。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现在想想当年作出的决定,真是走对了路。”赵东强自豪地说。



  赚提成领分红,人人是股东


“陈嫂,领钱去了?”


“可不,领了1万多呢!”


60岁的陈焕清大娘到旅游公司结算上个月的收入,回家路上笑得合不拢嘴。“俺们村里每月20号结算一次,前两天忙,没顾上。”陈大娘很是骄傲地拿着单子给记者看,“你瞅瞅,俺上个月赚了1万2!”


陈大娘是村里第二批开办农家乐的,到今天也有十多年了,“丈母娘大碗茶农家乐”正是由她操持。去年一年下来,大娘赚了十几万元。


如今,陈大娘的老伴在村里的建筑队,儿子也回乡就业,在旅游公司带团,一家人都在村里“上班”,天天都能见面。陈大娘觉得,日子最美也不过如此了。


“2003年以前,村里340口人走了240口,最少时全村仅剩下老弱病残70人。现在村里条件好了,除了在外当兵服役的,98%的村民都回来了。”赵东强很欣慰。


在赵东强看来,村民回乡干事是好事,但得有规矩,人心才更齐。


其实,现下红火的农家乐曾一度陷入困境:各自为战,服务项目单一雷同,互相压价恶性竞争……


单打独斗永远成不了大气候。2011年秋天,村党支部牵头,采取“支部+公司”的模式,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郝峪村搞起了“高大上”的农家乐旅游。


“村党支部要求所有游客接待、服务由公司统一安排,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所有收入每天由公司公开账目,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幽幽谷公司总经理赵胜建介绍,村内所有事务都有规所依,有章可循,公司化运营管理的“中郝峪模式”,正在拉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公司化管理不仅让运营更规范,也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把山林、树木、土地、房屋等作价入股,没有资产的可享受“人头股”,村民人人是股东。1000万元的股本中,村集体资产如水库、塘坝、土地等,再加上中郝峪品牌占15%,村民资产占85%。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可靠保证,乡亲们也有了源源不断的分红。


今年3岁的张新悦是村里年龄最小的股东,也分到了7000元的“人头股”。2017年,中郝峪村民分红达400多万元,人均1.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2000元到去年的3.8万元。“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年底村民领分红的照片更是刷爆微信朋友圈。



 筑巢引凤,青年人才竞相回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中郝峪村名气大了,村党支部顺势而为,进一步广纳人才推动村庄更好更快发展。不但本村的年轻人回来了,更有不少外来大学毕业生纷纷来幽幽谷应聘。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幽幽谷公司企划部蒋于倩,正跟实习教练魏金丰商量周末团队的活动计划。小蒋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曾有两年房地产公司企划经验的她,在这里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特长。小魏刚满20岁,今年6月份即将毕业,届时将正式入职幽幽谷公司。这些“90后”,已经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生代力量。


▲青少年到中郝峪村开展拓展训练、体验农家生活


说起来,小蒋和小魏的上司——幽幽谷公司总经理赵胜建算是村里第一个回来搞旅游的大学生。当年21岁的赵胜建不是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作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的他,面对的是踏入知名企业、出国深造等诸多选择。然而,这一切被一封家书所打破:父亲突发重病,急需照顾。作为家中独子,赵胜建别无选择。


赵胜建在大学学习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村里成立旅游公司,最初就是他的主意,公司的经营管理,也主要由他来操持。村里要有更大的发展,光靠他一个年轻人远远不够,赵胜建想到了高中同学魏磊和退伍回村的同乡张猛。张猛能吃苦,善交际,赵胜建让他负责宣传推广。魏磊是城里人,策划过大型活动,做过拓展培训师,由他策划的真人CS基地现在早已成了中郝峪村的主打项目。


7年过去了,三人都成了“元老”,而幽幽谷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村党支部坚持人才兴村,通过落实待遇保障、提供创业平台等广泛吸引人才进村。


到现在,村里已招聘了32个大学生,专门负责乡村旅游。这个平均年龄仅为25岁的年轻团队,充分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用动漫、各种比赛来推介中郝峪村的农家乐。为避免乡村旅游同质化,他们不断在项目创新上开动脑筋。现在,中郝峪村既有二妗子馍馍房、秀才盒子、马大娘豆腐坊等乡味浓厚的特色小店,也有寒冰射手、拓展培训中心等现代感十足的娱乐项目。这些项目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又与时俱进,老少皆宜,一年四季都有得玩。据统计,来中郝峪村的游客60%都是回头客。


“你看,我们村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前几天,连北京的旅游单位都来我们这儿学习。我相信,在村里工作一样前途光明。”小魏自信地说。


“乡村振兴需要我们村党支部谋划引领、19名党员冲锋在前,更需要有学历、懂专业的年轻人不断加入,将来村子发展还得由这群娃娃们接着干。”已年过花甲的赵东强,盼着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山东乡村振兴实例

1.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支部硬起来  村庄美起来

2. 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马套村:秀出乡村振兴的“绿色画卷”

3. 济南市章丘区绣惠街道施家崖村:支部“1+3”“连通”致富路

4. 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合作社里党旗红

5. 胶州市三里河街道管理村:一本党章治好一个村

6. 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大泥沟头村:偏僻小村如何成“江北第一画家村”

7. 淄博市淄川区双杨镇赵瓦村:文化滋养昂扬起村民“精气神”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