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组工印迹】1996年—1998年


1996

实行“一推双考”选拔部分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在一定范围试行委任干部任期制、聘任制、试用制以及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等,要认真研究和总结,使其不断完善”。根据《决定》精神,我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快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干部队伍。



1996年6月,省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采取公开推荐与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下简称“一推双考”),选拔一批4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和50岁以下的优秀党外干部,充实进省直部分单位领导班子,担任副厅局级领导干部,这是我省首次采取“一推双考”方式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一推双考”分为部署动员、报名和资格审查、笔试和面试答辩、考察考核、审定任用等五个阶段进行。共有1780名干部报名,经审核符合资格条件的共有1773人。这次招考的19个副厅级职位,每个职位平均报名人数93人,最多的达到363人。参加考选的干部,既有地厅级后备干部,也有其他干部;既有各级党政群机关干部,也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这次考选有几个特点:一是选拔范围广,不限地域,不限行业,只对一些资格作一些限制,比如年龄、任职年限、学历等;二是公开,将选拔简章在报刊上公布;三是推荐方式灵活,可以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也可以自荐;四是选拔方式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经过笔试、面试、考核“三关”,择优筛选。采取“一推双考”方式选拔领导干部,是省委进一步加强省直机关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坚持和实现干部“四化”方针的一个实际步骤,是拓宽视野选人用人的一条有效途径。



继1996年“一推双考”之后,2000年,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18位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并从这次全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确定的考察对象中,选拔了17人到有关单位和市(地)任职;2005年,面向全省公开选拔了25名非中共党员副厅级领导干部和省属高等本科院校行政副职干部;2008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7名省管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2011年,又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6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一项改革举措,扩大了识人视野,拓宽了选人渠道,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之后,根据2013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又对这项工作作了进一步规范完善。


讲述人

王本群(省司法厅原厅长、党组书记,第一批经过“一推双考”选拔的省直副厅级领导干部)


▲向上滑动阅览

1996年,我省组织了第一次厅级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当时简称叫“一推双考”。一推,就是组织推荐;双考,就是考试和组织考察。通过考试能够担任副厅级领导干部,在当时确实是一件既新鲜又很吸引人的事情。对我们来讲,很受鼓舞,也很激动。我感觉到,这既是我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我们接受组织挑选的一次重要机遇。抱着积极参与的心态,我报名参与了这次“一推双考”。在我的印象中,当时一共19个职位,有近2000名干部报名参加。考试分了三轮。第一轮是公务知识的书面考试,85分以上者参与下一轮考试。第二轮是业务论文的书面考试,前5名进入到下一轮。第三轮是面试,每个职位前2名进入考察。最终一名同志入选。通过考试选拔厅级领导干部,在当时,确实是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当时怎么考,考什么,我们心里都没有数,也没有复习范围,也没有考试的样本,简章上只是告诉你考应知应会。三轮考完以后,我感觉主要还是考了平时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


我是幸运的,通过这次“一推双考”,我担任了省医科院的副院长。22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一推双考”可能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我感到它还是适应了当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在打破“论资排辈”、通过更多的渠道选拔任用干部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迈出了宝贵的一步。我想,这项工作应该在我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组织工作历程中留下一笔。



1997

全省首次公开招考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建立和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1997年5月,我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打破户籍、身份、地域等条件限制,采用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在全省范围内面向社会大规模统一公开招考省市县乡四级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这次公开招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类报考人员十分踊跃。全省计划录用3875人,实际报考61814人,录取比例为15.9:1;其中,省直招考中报名与录取比例最高的职位达到73:1。不仅报考人员数量多,而且分布广,报考人员中,干部占58%,工人占26%,应届大专以上毕业生占14%,农民(限报乡镇机关)占2%。最终,从6万多名报考人员中择优录用了3226人,在规模和层次上当时均为全国之最。



回望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困难,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作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决定。1993年8月,《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同年10月1日起实施。1995年8月,我省制定印发《山东省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明确规定要建立和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996年,在基本完成现有人员向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过渡的基础上,省直机关先行以省直11个部门25个职位作为试点,面向省内外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研究生,试行通过竞争考试的方式招考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取得了初步经验。


建立和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彻底打破了党政机关“统包统配”的进人方式,是干部人事制度与时俱进、革除陈规的重大举措。二十多年来,我省公务员招考坚持公平考录、依法考录、科学考录,不断推进“阳光考录”和“玻璃房子里的竞争”,成为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务员考录制度,采取放宽专业条件、适当降低开考比例、降低考试最低合格分数线和明确最低服务年限等措施,适当降低基层公务员进入门槛,保持基层公务员队伍相对稳定;更加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加大优秀城市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长期在乡镇(街道)工作人员等本土人才招考工作力度,在基层干部中产生了强烈反响;深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推进公安机关分类招警工作,有力促进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在全国率先从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毕业生中招考公务员,进一步完善了集聚各类人才的体制机制;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突出政治标准,明确负面清单,全面加强和规范录用考察工作,公务员招考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新的提高。通过公务员公开招考,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素质好、年纪轻、学历高的优秀人才,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讲述人

李兴钰(第十届中国侨联副主席,山东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1997年山东招录的第一批公务员)


▲向上滑动阅览

时光荏苒,一转眼21年过去了,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1997年报考公务员时的心情和状态。我是1997年从上海交大分到山东来的,在省建委下面的一个房地产公司工作。从大众日报上看到我省要面向全省招考公务员,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公务员这个名字,原来有招干部这种情况,没听过招公务员。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我和家里商量了一下,就报考了。记得那一年正好香港回归祖国,好多人都在看香港回归仪式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我感到,1997年的公务员考试,是我一生中非常难忘的一段经历,无论是准备考试的阶段还是在考试的过程中,还是考试以后进到机关时那种激动的心情,现在还一直记忆犹新。


说实话,我就是抱着一个试试看、增加历练的心情去参加考试的,但确实能感受到咱们省里对机关人才的期望。记得省审计厅的一个老领导评价,从1997年开始招考公务员、到后来2001年招考了一批、2002年招考了一批,招考的这些人,目前都是各个处的骨干或者单位的骨干。所以,我也非常感谢那一次的招考,一方面让我圆了一个公务员梦,因为进机关,作为我们来说,当时是想象不到的,都是一种梦想。另一方面,也让我对自己的信心更足了,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现在来看,在当时的形势和环境下,公务员考试给了广大寒门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让大家都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统一、公平、公正地招考进入机关工作,同时也的确选拔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人才。



1998

发出《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通知》,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从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入手,积极采取措施,大范围地开展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初步缓解了我省人才匮乏的局面。但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亟需进一步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1997年8月,省委召开了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省级拔尖人才共13人参加的专家咨询会议,共商我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大计。9月,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专门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起草了《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1998年8月,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通知》,围绕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实施“222育才工程”,即力争在3—5年内,能有20名左右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专家,200名左右在国内科技界具有领先水平的高级专家,2000名左右各学科、各行业技术带头人。在人才引进方面,提出要积极吸纳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多渠道引进国外智力、多方式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多手段引进国内优秀人才智力,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不转关系来山东工作3个月以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给予重奖;对在山东落户的两院院士,为其提供不少于150平方米的住房。在营造人才发挥作用环境方面,提出引入竞争机制、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对在我省工作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省政府补贴每人每月提高到1000元;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的人员,每人每月补贴500元。



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及相关部门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公开选拔,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采取出国深造、国内进修、挂职锻炼和提供创业资金等方式,为优秀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营造出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讲述人

姜文侠(省纪委原一级巡视员,时任省委组织部知识分子工作处副处长)


▲向上滑动阅览

我省的知识分子工作、人才工作,从1985年开始,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中组部、全国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人才会议,咱们省经常作发言,包括中组部知识分子工作办公室也常到山东来总结经验、开座谈会,我们也经常被邀请到中组部参加一些政策性的研讨。


当时,主要是面临着如何在新世纪推动我省更快更好发展的这个时代任务。从全国看,各省都先后出台了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一些意见。省委省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安排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共同起草一个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使用的意见。当时我是知识分子工作处的副处长,处里就派我跟人事厅的同志一块起草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在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党政干部人才,分别都有一些比较过硬的措施,比如说,实施“222育才工程”,在党政干部人才方面,提出来从高校选择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直接到党政部门任副厅级以上的干部;从高校、社会考选一批青年人才到基层挂职,开始挂副县长、常委,两三年以后都走上县长、县委书记的岗位,包括引进博士、什么学位以上的给予什么待遇,等等。从全国的情况看,我们这些规定也是比较超前的。


这个文件制定颁布以后,在全省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在全国也有很好的反响,一大批人才,包括院士、包括学术造诣比较深的专家,到山东来工作,党政人才、企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互相流动,为推进新世纪我省人才工作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政策基础。


组工印迹

开栏的话•改革风劲好扬帆

1979年•邓小平视察山东,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干部队伍年轻化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1980年•落实《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健全党内正常的政治生活

1981年•召开全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选拔中青年干部问题

1982年•印发《关于山东省基层党组织的状况和今后整顿工作的意见》,开展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工作

1983年•召开省委四届二次全会,全面部署整党工作

1984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通知》,规范选调生工作

198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通知》,重点解决知识分子“用非所学”问题

1986年•召开全省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

1987年•召开全省知识分子工作会议

1988年•落实《关于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的通知》,健全干部选拔工作民主制度

1989年•集中选派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有效锻炼了干部、提高了队伍

1990年•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入新阶段

1991年•出台《关于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机关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组工印迹】1992年—1994年

1995年•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选人用人机制不断健全完善

灯塔编辑丨许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