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兰芳对昆曲《断桥》《瑶台》的改革创造,成为定型,流传至今

徐凌云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我开始认识梅兰芳先生在1913年:梅先生第一次来沪演出,我以观众身份,由丹桂第一台经理许少卿介绍相识。梅先生第一、第二两次来沪,所演均为京剧。1916年第三次来沪,在天蟾舞台演出,以首创的古装新戏与观众见面,同时也演出不少昆戏。那时昆戏在舞台上,几至销声匿迹,经梅先生的提倡,得到有力的鼓舞。我也在这时看会了一出《醉圆》。

 

 梅先生对昆戏,时常演出“叠头戏”(昆班演单出称“折子戏”,连演几出称“叠头戏”)。如演《狮吼记》,必是《梳妆·游春·跪池·三怕》;如演《风筝误》,必是《惊丑·前亲·逼婚·后亲》;演《金雀记》,必是《觅花·庵会·乔醋·醉圆》。记得演《金雀记》的阵容,为梅先生扮井文鸾、姜妙香扮潘安仁、姚玉芙扮巫彩凤、王凤卿扮山涛,李寿山扮瑶琴,配搭极其整齐。其中《醉圆》一出,南昆久已失传,我仔细观摹,记住了场角和重要身段,回去向老艺人沈月泉说了,重新排演,南昆才恢复了这出戏。


梅兰芳、姜妙香之《乔醋》


 1923年梅先生又来上海,那时昆曲传习所还未结业,特地从苏州赶来,作一次见习演出,向梅先生请益。演出地点,在台湾路我家。演出剧目,就记忆所及,有沈传芷的《起布》,姚传湄的《问探》,张传芳、周传瑛的《佳期》,华传浩的《盗甲》,朱传茗的《痴梦》,顾传玠、施传镇的《看状》。梅先生颇加赞赏,情词真挚。

 

 梅先生对昆戏表演,常有改革。记得1933年在沪参加一次义务演出,两个夜场的剧目,为《断桥》和《瑶台》。《断桥》由俞振飞扮许仙、王茀民扮小青。《瑶台》由俞振飞扮淳于棼、我儿子权扮檀梦四太子。振飞与梅先生合作已久,茀民、子权也曾几度陪演,这两出戏又不陌生,但梅先生在寓所再排练,说“义务戏更应郑重将事”。在排练时,我参与观摹,梅先生对这两出戏,创造了几个特点,至今流传,成为定型。


梅兰芳、俞振飞、梅葆玖之《断桥》


 《断桥》里白娘子、小青追赶许仙以至见面的一节,向来只走一个圆场梅先生把圆场改为“三插花”,白娘、小青、许仙三人,在台上交叉奔驰,往来如梭,宛如穿花蝴蝶。这一改动非但好看,也合于追逐的情景。从这次演出以后,群相效法,“三插花”用于《断桥》一直风行到现在。


 《瑶台》的重点,在金枝公主扎束戎装的一节,一支[梁州第七],曲文很长,载歌载舞,每一句都有身段。戴盔、试鞋、穿甲、束带、洒裙、弄枪、耍旗、张弓、搭箭,一一见之于动作,以舞蹈方式出之。梅先生在每句不同的身段上,无一处不加工做得细致、繁复,“花团锦簇”一语,还不能形容其美妙。更具突出的,还加上丢枪、抛旗、掷弓、挪箭的几种花式,使这场舞蹈更加出奇制胜。


 在服装方面,原来淳于棼是武生巾、箭衣、马褂,四太子也是武生巾箭衣。梅先生改为前者紫金冠、白靠,后者大额、红靠、狐尾。这一改革显得气概,对于金枝公主的华美服装,也能宾主调和。


 现在演出《瑶台》,[梁州第七]一曲的表演身段,无不视梅先生为法,淳于棼的服装,也改过来了。


左起:俞振飞、刘成基、荀慧生、徐凌云、梅兰芳、马师曾之合影


 北京戏曲研究院、北京戏曲学院1960年联合开办戏曲表演班,梅先生主持其事。各地名艺人联袂到京,我以业余一分子,幸得滥竽其列。梅先生演讲时,谈到《游园惊梦》,反复阐述,从接受老艺人传统艺术,直讲到目前的表演。推重前贤,奖掖后进,充满一片热情。轮到梦神登场,要我上台表演;柳梦梅登场,请振飞上台表演;杜母登场,又要我上台。梅先生对这几个角色,当然熟而又熟,还要让别人上台,这样不怕麻烦,足见他对于艺术表演的重视、认真,丝毫不苟。在我上台表演杜母时,台下照了张照片,这是我和梅先生最后一次合影。记得我和梅先生最初一次合影,在1930年,那时梅先生从海外载誉归来,道经上海,北返之日,友人章、吴二君设饯,约我作陪,这张照片,至今珍藏。

 

 我在这一次演讲会后,当天便南返了。满以为梅先生一向健康,见面的机会正多,想不到这次分手,竟与这位坚贞卓绝的艺术大师成了永诀。噩耗传来,我适在苏州为苏昆剧团整理剧目,不克去京,深为遗憾。今日展对留影,思忆往事,怅惘之情,无有已时。


(《看戏六十年》)


- 历史推荐 -


张古愚:梅兰芳一辈子都演过什么戏?

张聊公:梅兰芳三十生日闻见录

赵燕侠:演《龙凤呈祥》孙尚香所想起的

倪秋萍:“有时候我觉得拉胡琴,与当舞女的情形差不多”

汪曾祺:我来写戏,是想和京剧闹一阵别扭的

余叔岩艺术妄谈:“不必盲目崇拜,也不宜一味死学”

看京剧的印象:“中国还有这么好的东西!”

京剧中的海派:“不是在海派中,也不能孕育麒麟童周信芳”

梅兰芳谈花:自种“朝颜”,花是戏剧家最好的朋友

京剧演员的“台风”哪里来?须在远离练功房的地方造就

梅兰芳:演员病不得,我随便讲几桩自己带病上场的故事

剖视京剧《捉放曹》:“陈宫坐定是一个投机失败者”

李少春:“猴戏非我理想中的戏,我所爱的是文武老生”

中国人听中国戏:“有一分聪明,领略一分,十分聪明,领略十分”

程派的咬字:处理字腔的原则,显然是接近老生中余派言派的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