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谈听戏:不懂戏偏要听,就该老实规矩,不该台下起哄

苏少卿 梨園雜志 2022-07-30

 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梨園雜志"↑免费订阅

 

苏少卿

苏少卿(1890-1971),徐州人。票界名宿、戏剧评论家。字相辰,艺名寄生。自幼喜爱京剧,曾发表过大量有关京剧、昆曲等戏曲剧种的文章。苏少卿对全国名伶名票在艺术上的得与失,大都进行过评论,实为伶人知音。他主编过《戏剧半月刊》、《大戏考》、《袖珍戏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长期主持广播京剧讲座,为传扬京剧艺术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经梅兰芳介绍至北京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勤奋耕耘。


 唱戏固难,听戏亦难;唱戏要程度,听戏亦要程度。


 何以言之?如若去听戏,多少懂得点才得趣,倘不懂戏而偏要往听,亦无人有横加以拦阻或禁止。但既不懂戏,坐在台下,就该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安静观听才是正理。乃有既不懂戏为何物,偏要在台下表示意见。


《安天会》叶盛章饰孙悟空 高盛麟饰哪吒


 不愿听,不愿看者,即唏嘘或鼓掌,下逐伶之令;欢喜看的漂亮面孔,就嬉皮笑脸恨不得一碗水吞入腹内。如此情形,我惟有痛哭流涕而长太息!

 我为何发这感慨?因见黄金吴素秋演《纺棉花》,前面叶盛章的《安天会》,照例猴子打一场,托塔天王李靖一人坐高台上唱一段昆曲,(【点绛唇】、【混江龙】一套),为的有文有武,有打有唱,这派头是元曲的开创,如《柳毅传书》、《隔江斗智》等杂剧,皆是如此。


吴素秋之《纺棉花》


 打和唱相间,一半为打武人休息,一半使人听坐高台观阵的唱工,意美法良,所以后世遵守,像《长坂坡》曹操在山上于赵云每一场打下,必夹一段唱,亦是这用意。如今因为众人急欲看吴素秋的《纺棉花》,看见猴子打的热闹,还能勉强忍耐


 今听天王一人唱之不休,又唱的是昆曲,全不了解,遂按捺不住,一人鼓掌表示不愿再听下去,无知者起而和之,并作“嘘!嘘!”之声,顿成一阵混乱,不但显出他们的听戏程度不够,还暴露这些人的色情狂过度,此乃顾曲界的耻辱。我望人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申报》1942年10月7日)


- 历史推荐 -


怎样才能挽救京剧的危机?

谈京剧流派:敢于向旧的习惯势力作无情冲刺

京剧《杨家将·碰碑》中的“石虎”究竟是什么?

旧影|孟小冬的旦角扮相是什么样的?

京剧影片《望江亭》全彩修复版(1958年张君秋主演)

演戏不能浅薄:好演员上台,让自己的个性“死掉”,把戏里的人演活

“可惜中国一千年来,传统绘画和戏曲很少在舞台布景上接触过”

梅兰芳谈《凤还巢》:“喜剧与闹剧的区别就在这里”

张君秋在《望江亭》中的几段唱:“不是单纯地靠本钱,耍技巧”

谈唱戏保嗓:抽烟、喝酒和吃辣咸等对嗓子不利,但也有人不在乎

戏改臆说:“故事新编远离古人生活,老观众们宁肯看传统戏”

俞平伯谈昆曲的保存:“即谓中国文化全部在崩溃中,亦非过言也”

汪曾祺:“京剧现状,只有正视危机,才能走出危机”

岑范谈京剧电影《荒山泪》:“戏曲电影还要尊重戏曲”

1933年京剧与歌曲的混搭(胡蝶演唱的《您不见》《最后一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更多梨园旧事get√

投稿请戳菜单“关于投稿”一栏

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

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怀旧

梨園雜志

微信号:liyuanzazhi

今日头条:梨園雜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