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共识专辑 离床医学 2023-11-2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引用: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38(5):361-363.

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5.001.


相关文献:

重症患者中的出血和凝血病(新英格兰杂志NEJM综述)

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脓毒症相关DIC的研究和处理进展

重症患者的出凝血功能

替加环素对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头孢哌酮为何可致凝血障碍?如何处理?

凝血功能检查解读

凝血功能障碍如何治疗?

共识:脓毒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卫生行业标准:输血反应分类

共识:急性出血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治(2020)附PDF

红细胞输注的适应证和不良反应(NEJM综述)

人血白蛋白非胶体作用在救治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人血白蛋白是否能增强免疫力?

低蛋白血症对危重症患者抗菌药物疗效的影响

人血白蛋白的合理应用概述

注意:

2014年以血液科专家为主推出了中国DIC诊断评分系统(Chinese DIC scoring system,CDSS),2017年6月被正式写入《DIC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该评分包括:存在导致DIC的原发病、临床表现、PLT、D-二聚体、PT及APTT延长、Fib。

指南将DIC进行分期:高凝状态期、消耗性低凝期、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和器官衰竭期。

该标准在一项大型回顾性临床研究中进行验证,该回顾性研究纳入2013年4月到2014年6月期间疑诊为DIC的武汉协和医院病例619例,研究表明在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CDSS比JAAM更具特异性(72.55%比50.49%,P<0.05)并且比ISTH更敏感(77.07%比62.03%,P<0.05)。

该共识主要是参照ISTH的评分标准和早期指南中的临床表现,将临床症状纳入到诊断标准中,但是对于早期DIC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好文推荐:

《基层常见疾病合理用药指南》合集28部(下载PDF)

《常见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合集82部

防护用品穿脱视频(国家卫健委新冠疫情医疗救治专家组)

视频: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操演示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流程视频

PPT+视频:新冠病毒标本的采集方法


免责声明:本号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所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仅为了分享更多知识。所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所发布的内容,著作权均归作者本人所有,若有侵权,或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在本号发布,可联系微信oldbon,本号将立即将其撤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