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方式(4):从苏联看我国的科技发展
本系列前篇: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方式 ---- 从美国“断供”华为说起(1)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方式(2) ---- 苏联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发展简史
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方式(3):再论苏联信息产业的四个发展特点
我国现代科技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可惜当时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惨败给日本导致清朝灭亡。民国时期由于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蒋介石无力建设我国的工业基础,只能在1920年代后期到1930年代中期,有限度地发展轻工业。
倒是我国东北,初期在张作霖、后期在日本的经营下搞得不错,成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关于东北的近代史和前途,我之前写过一篇重磅文章,欢迎大家观看:
二战结束时,东北的煤炭、钢铁产量,占我国总产量的90%以上。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日本存心不良,但是日本的确是把我国东北(满洲)当成它的大后方来认真经营的,客观上也培养了很多工业人才和产业工人,这些都为我国继续发展工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国之后,中苏又有十年左右的蜜月期,建设重点还是东北,这延续了东北的工业传统,并让我国在毛泽东时代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重工业和军工体系。不过到了1960年左右,我们从苏联已经把该学的都学完了。
所以以后中苏交恶,对我们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来说,影响并不太大。1960和1970年代,基本上是我们消化苏联科技、并自我发展的时期。此时,我们的重工业和军工体系,已经完全建立起来。
但也应该看到,1970年代我们的科技研发,已经后继乏力,这和苏联当时的情况是一样的。我们和苏联离世界先进科技正在越来越远。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管是谁,大概率都会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
而且我们学习苏联,归根结底也是学习西方,因为苏联的很多科技来自于西方尤其是德国,苏联的顶尖人才大部分也是西方培养的。
1978年,我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从此向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了40年,在建国前三十年的基础上,又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这个角度来看,建国后全面学习苏联,得到苏联绝大部分科技援助,是“改革开放1.0”,1978年后,是“改革开放2.0”。
但是现在是否学够了呢?是否可以甩开西方,开始单干了呢?
显然不是。
由于中国GDP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在很多领域逐渐对西方产生了威胁,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进入“改革开放3.0时代”。
这需要采取不同于前七十年的新思路、新方法。
我们必须看到: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不仅是国家与国家、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竞争,更是国家集团和国家集团的竞争,是公司群体的竞争,是创新机制的竞争。随着世界人口日益膨胀和人口增长的不平衡,也将更是文化圈的竞争。
从过去几百年的历史来看,西方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文化没有太大威胁。因此,作为儒家文化圈的核心和最大国家,和西方国家集团之间,首先是和平友好关系,其次才是竞争关系。竞争是和平友好、广泛技术交流前提下的竞争,这一点万万不可本末倒置。
否则,就算短期内可能会得益,可能会借助之前的冲劲再发展一段,但长期来看,将面临其他两大文化圈的重大压力。等中国的老龄化和体内的异质文化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完全乏力,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
写到这里,如果继续写的话,就要逐渐要过渡到文化了。
但是,文化的话题又太大,和制度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到底是文化决定制度,还是制度决定文化?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制度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谁起主要作用呢?别说我,就是学术界,也根本没有定论。
我知道,写到这里,有些读者会说:不是我们不想和美国搞好关系,是美国欺人太甚。无论我们怎么退让,美国都要欺负我们。
对此,我也不想辩论。因为这个要展开,可能不是几万字的问题,甚至几十万字、几百万字也不够。要透彻地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详细谈谈过去几十年乃至一二百年,谁帮了谁更多。
而且就算谈了,可能还是没用。因为很多时候,对利弊的判断,要看个人。
举个例子,A穷愁潦倒,寻求B的帮助,B借给他一万块钱,帮他创业。最后B发达了,还给了A五万块钱。此时B有两种想法:
1、你赚了那么多,都亿万富翁了,才还我五万?当初没有我的“第一推动”,你现在还是穷光蛋呢!
2、借一得五,很不错了,A真是厚道人啊!
两种想法,都有道理,看个人怎么想了。
总之,本系列我不谈政治,谈的只是信息时代的国家竞争方式。总体结论是:
信息时代,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和科技先进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长此下去,科技必然会越来越落后。
关注本号,阅读往期精彩文章: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