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1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目前,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局势仍然不容乐观,至今依然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国内防疫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这场抗疫之战的下半场,疫苗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
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已经备案了100多个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总体有10个,采用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非复制性病毒载体、RNA、灭活疫苗和DNA,其中5个来自中国研发团队。
全球新冠疫苗临床开发竞速,
国内mRNA疫苗迎来新进展
就国内而言,康希诺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方”)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开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Ad5-nCoV)率先进入临床,目前已经步入临床2期。日前(5月15日),该疫苗还获得加拿大卫生部批准了其临床试验申请。其余4个进入临床的均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就全球来看,美国Moderna公司基于mRNA技术的新冠疫苗mRNA-1273早早进入临床。日前,该公司发布了该疫苗1期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另外,美国FDA已批准其2期临床试验申请,并授予其快速通道指定。另一款进入临床的mRNA新冠疫苗是辉瑞与BioNTech联合开发的BNT162,该疫苗不久前在德国和美国分别进行了受试者的接种试验。BioNTech还与我国复星医药达成了许可协议,复星医药获BioNTech许可在中国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基于其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针对COVID-19的疫苗产品。在此次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不得不说mRNA技术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这项技术极具竞争潜力。近年来,随着以Moderna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公司不断开发的mRNA疫苗等新技术路径的推出,全球疫苗市场也将迎来第二轮快速扩容期。全球三大mRNA巨头Moderna、CureVac、BioNTech已先后入场新冠疫苗的开发,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另外,全球疫苗龙头企业辉瑞、赛诺菲等也都在mRNA领域布局了此次的新冠疫苗项目。推荐阅读:
目前,国内尚无审批进入临床的mRNA新冠疫苗。但在近日,我国也在这一领域迎来了一项新的进展。
5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应天雷、洪佳旭团队以及本导基因公司在预印本平台bioRxiv公布了其实验室首个mRNA新冠候选疫苗ShaCoVacc(BD131)的动物数据。该研究表明ShaCoVacc(BD131)具备成为通用型疫苗的潜力。作为国内新锐的新药研发企业,本导基因在疫情发生后不久(2月9日)就宣布积极投入疫苗研发。据该公司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蔡宇伽教授透露,针对传统减毒或灭活疫苗研发和生产周期长、成功率低、安全风险高的缺点,他领衔的交大团队结合人工智能预测抗原肽和核心Virus-like particle (VLP) mRNA递送技术,希望研发出针对冠状病毒有效预防的VLP mRNA疫苗。该平台技术有望大幅提高疫苗研发的成功率、缩减开发周期,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阅读:
ShaCoVacc(BD131)是基于其自主研发的mRNA递送核心技术平台VLP开发的,这是一种产生病毒模拟颗粒(Virus Simulating Particles)的新型技术。ShaCoVacc的设计思路是最大限度的模拟新冠病毒,期望像新冠病毒自身一样在体内激活免疫系统,同时又避免在中间过程产生任何感染性的病毒。该疫苗通过mRNA表达spike蛋白仿生病毒内部的核酸(因而也是一种mRNA疫苗),并在疫苗表面装饰具有3D结构的spike蛋白(具备灭活疫苗的特点),从而自内而外最大程度的模拟新冠病毒。此外,ShaCoVacc(BD131)的疫苗表面也同时装饰有具有泛细胞偏好性的VSV-G膜蛋白,从而促进疫苗被抗原呈递细胞吸收,提高免疫效果。ShaCoVacc(BD131)疫苗的内部平均携带4个拷贝的mRNA,其表面的spike蛋白高度糖基化,类似于新冠病毒的毒棘突蛋白。另外,该疫苗不会激活I型干扰素,从而避免产生过量的细胞因子。
中和抗体的产生是评价一款疫苗的核心指标。科研团队通过给小鼠一次性注射1.5 ug p24剂量的疫苗,在第二周就可以在小鼠中观察到产生高滴度的spike特异抗体。同时,研究团队对免疫小鼠的血清进行抗病毒中和效果测试,在两种不同的假病毒体系中均显示高效的中和作用(EC50均值=908)。▲ 接种了疫苗的血清的中和活性(图片来源:参考来源1)
为了研究ShaCoVacc(BD131)疫苗诱导产生的spike特异抗体的表位,研究团队通过多肽芯片技术全方位解析了抗体的表位。研究发现不同的小鼠接种ShaCoVacc(BD131)疫苗后,产生不同的抗体反应,其表位呈现多态性。同时,也发现了三个具有通用性的抗体表位,其中一个表位S2-83位于HR2。HR2区域在冠状病毒家族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SARS-CoV与SARS-CoV-2一致),因此,研究团队认为ShaCoVacc(BD131)具备成为通用型疫苗的潜力。“新冠疫情威胁着全球数十亿人的健康,我们团队与复旦大学应天雷及洪佳旭团队在疫情爆发后迅速开展合作,开发出ShaCoVacc(BD131)疫苗,并开展了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的临床前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本导基因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蔡宇伽教授说。“我们也在寻求与疫苗企业合作,进一步拓展ShaCoVacc(BD131)疫苗小规模生产及纯化工艺的优化,希望能快速推动进入临床试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疫苗的生产过程不会产生任何感染性的新冠病毒和病毒载体,因此不需要在严苛的P2和P3环境中完成生产。另外,由于mRNA以及spike蛋白存在时间短,通常在几天之内降解,使得该疫苗其相对于传统的减毒疫苗、DNA疫苗等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由于该疫苗平台由慢病毒载体技术发展而来,因而可以借助近些年来在细胞治疗中已经逐渐成熟的慢病毒工业化技术实现大规模生产。我国新冠疫苗开发动手早,疫情初始我国就成立科研攻关组,第一时间就把疫苗研发纳入到五大攻关方向,予以定向优先支持。紧紧抓住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条技术方向,目前正稳步推进。
因此,中国新冠疫苗多方位发展的逐步完善,不仅是对于国内,也是全球人民的福音。
1.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5.14.093054v1.full.pdf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什么是全球公共产品?3.BioWorld:上海交大蔡宇伽团队公布实验室首个mRNA新冠疫苗动物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