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永波:科学可以极致理性,也可以极致浪漫

诗诗 聚美丽
2024-11-04

面对危机、变局,品牌要以科学故事打江山。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诗 诗
12月23日的聚美丽大颜值产业年会·科颜趋势大会上,博溪检测总经理卢永波在个人演讲环节重演了科学品牌的变迁历程,并以全新的视角给出了前瞻性的洞察。     

品牌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已经远不止于技术、科研的基本功层面,特别是在跨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更高的维度是要将“外部观察”与“内部探索”相结合,把科学研究的理性与浪漫相结合,打造能够触动人心的科学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内出现了一些新角色,他们服务于整个产业链,通过挖掘和包装新科技,以打造和集合赋能品牌前端科学内容,我们称之为“新锐科技服务商”

博溪检测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企业。面临着行业的种种变局和危机,在他们的视角下,品牌如何才能顺应技术浪潮找到创新出口?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将站在上游科技服务的角度,分享品牌、消费者和市场的切换和变迁。

从博溪检测平台近一年来的工作,以及我们在化妆品的功效与安全评价的服务中与志愿者们的接触和沟通来看,我们发现,消费者关注的命题既存在很多相同点,也有很多差异化的地方。

例如,消费者最关注的始终是产品在皮肤上会对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其中存在着非常深刻的皮肤生理学和产品功效之间的交互。

我相信在未来,行业通过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以借助这种交互打通跨界壁垒。

而随着人类文明和生活水平的进步,整个行业正在经历变迁和进化。

从化妆品的文化属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历史博物馆中可以发现很多盛唐时期精美的妆品文物,其中最典型是妆盒。然而,如果是在动荡的战乱时期,比如五代十国,妆盒这类文物几乎是不存在的。

不变的是,消费者关注的大方向基本是一致的。化妆品功能方向依旧围绕着抗衰老、美白、舒缓、修护四个大功效命题展开竞争。

我们也看到,如今行业内存在很多交叉组合和创新的新机会。

比如口服美容和家用美容仪品类,这两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两大市场板块清晰地呈现出对美白、抗衰等功效的高需求。

再比如,化妆品和保健品、功能食品的联合使用,打造内服外敷以提升皮肤功能和整体状态;化妆品和医美结合,包括很多医美前后的护理产品,也为这个赛道提供了很多新机会。

此外,化妆品与家用美容仪等护肤设备的联用,诞生出很多新的产业形态。从功效机理来看,这是自内而外将护肤品与物理能量相结合的方式。

回溯自然起源和生命起源,一切都与能量有关。曾有研究发现,细胞可以吸收与阳光、大自然辐射相关的低频率电磁波能量,这也是护肤设备最底层的技术逻辑。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我们意识到,现今整个行业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促使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了夹缝生存,不得不“卷”向差异化之路。

博溪检测的后台数据足以佐证这一点。前两年,我们内部标准化服务占比为70%,而今年则完全相反,差异化服务的占比达到了70%,我们的合作伙伴都在尝试不断创新,以支撑各自的品牌定位、技术定位。

整体来看,在科学品牌时代,任何产品生态都越来越关注到科学的穿透力,同时企业需要快速找到正确路径,以应对各种挑战。

美妆企业如何讲好更复杂的科学理论与产品故事?

在这个大命题的导向下,我们发现,纵使我们原先已经拥有了二十多种检测模型、五百多种围绕化妆品的检测方法,但针对具体某一种标准、指标的评估报告,仍然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传统的基础测评思维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乏力,“被动式响应”的问题凸显,仍然停留在合规和宣称层面,且存在内容同质化、强学术弱传播等弊端,已经无法满足行业新的创新需求。    

行业需要的一定是从理论出发,给消费传递科学故事,最后以科学、可视化素材进行完美的呈现,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对皮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进行更加前瞻性的洞察以及更具创新的实验配套。

举个例子,在研究内服产品和外用产品的联动时,经常会涉及到微生态的概念。但我们知道,微生态的故事非常复杂。从科学维度来看,内服产品与肠道微生态之间存在交互,其次再通过自身的病理作用传递到皮肤,这个过程还要与外用护肤品产生协同功效。

将这一系列庞大的科学理论和复杂的作用机制,清楚地讲给消费者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对此,最直接的一种落地方式,就是把复杂的肠道、皮肤微生态机制结合起来,从中建立起一个联动的模型体系,以满足产品测评的需求。

科学品牌与产品的关键着力点和标准方法论?

● 产品洞察、理念打造——“立什么?”    

产品洞察是走科学品牌路径的着力点,通过定位细分赛道,分析产品满足的细分消费场景,同时需要叠加竞品分析。

理念打造是标签化的过程,这对于当下产品竞争力非常关键,具体来看包含了三级标签:产品概念、科学理论和原料锚定。

确定产品概念是树立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步骤,然后通过充分的科学理论以支撑产品概念,最后一定要通过相应的原料以及体系化技术与产品概念相互呼应。

● 技术验证、故事性感——“怎么立?”

技术验证离不开科技内容,尤其是和评测相关的创新方案、先进工具、先进方法。产品故事必须在消费者眼中是性感的,并且可以借助技术验证完善整个科学证据链。

以上几个要素相结合,足以回答当下要想提升品牌和产品竞争力,应该“怎么立”的核心问题。

● 内容立体、呈现艺术——“怎么传?”

最后是呈现艺术,通过试验数据、视频或图片等可视化手段,塑造更加立体、高适配性、差异化的科学内容,传递给消费者。这也是博溪检测最基本的服务范式之一。

如何借助技术平台,实现灵活创新? 

在这两年对市场洞察和自身成长发展过程中,博溪检测搭建了一个灵活创新支撑平台,主要包含了四大板块。

首先,先进理念。

基于皮肤科学,展开多组学的研究,不断进行数据的积累,然后通过数据挖掘和洞察,提供更多的科学故事灵感并建立起与“机理”相关的数据库。

第二,先进模型。

今年,博溪检测从搭建微流控的芯片体系,到多器官联动的3D皮肤体系,这一系列的创新工作,都是为了明年做铺垫。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借助高通量、高内涵工具的支撑,展开业内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活性物筛查项目,这个项目将涵盖行业内所有的活性物,以及活性物之间的协同、不同机制的协同等。

第三,先进方法。

今年上半年,我花了大量时间去重新学习物理学,主要是为了打造一个先进的生物光学探测系统,我们称之为“多模态生物光学”。

除此之外,我们还投入了对拉曼光谱和实时动态监测的研究。比如,我们采用双光子和二次谐波联合使用得到了一张效果图,可以验证产品同时具备提升弹性蛋白和胶原的能力。   

第四,先进呈现。

针对这个板块,我们组建了CG模拟团队、导拍的团队,以帮助品牌讲好科学故事。希望结合这四个模块能够支撑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品牌创新案例。

理念是产品输出的主要载体。在科学护肤的基本要求下,优先级较高的理念是什么?

实际上,这两年我一直在关注如何从皮肤研究维度,或者从组织、细胞社群、细胞生命单元本身寻找更多的灵感。

在皮肤研究的维度上,皮肤组织可以视为宇宙,我们用极其微观的视角自内而外来看,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信号。

从表观维度来看,最直观可见的是皮肤整体吸收/反射的光谱信号;深入到角质层来看,角质细胞带有“前世的记忆”,其分化在皮肤表面,依旧保留原生信号。所以我们在人体测试环节经常会对角质细胞叠加多组学测试的回答,研究角质细胞与哪些皮肤功能存在关联,这具有很大的意义;再到活细胞层,我们通过皮肤的细胞重组、条件化模拟以及活体皮肤取样,以获取更立体、更完整的多组学数据。

借助这样的数据矩阵,就可以回答关于表观、组织、细胞甚至分子层面的机制问题。再结合大数据交叉串联和AI分析,对这四个维度进行分类,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化妆品开发设计途径。

第一个关注的重点理念是复杂科学。

道家思想中提到:“有生于无”,这也是复杂科学的核心哲学。

复杂科学最终“涌现”的功能,向来不是由单个模块拼装而成的,“1+1>2”意味着系统整体性功能,可以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在生物学和护肤品具体的科学工作中也时常提及这个理念。

比如抗氧化,无论在科学实验还是原理上,抑制ROS(氧自由基)的路径都能够讲的比较清楚。

但大家都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到底有多少皮肤状态是和抗氧化直接相关的?抗氧化的靶点真的能涌现为皮肤表型功能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未来,在复杂科学的研究方向上,一定既有抗氧化的一席之地,同样也有很多其它的研究模块,比如线粒体功能、基因稳定性、外压暴露组等,将会形成一个多元化研究模块的集中地,并且在此基础上诞生出更高纬度的标准化模型,以直接解释最终结果。

第二个理念是细胞社群。

皮肤是多细胞联动的一个生理体系。正如单独一两个细胞,如果零零散散放进培养皿中里是无法存活的。同样地,人作为生命个体,皮肤内的细胞需要不断和周围细胞发生交互才能维持原本的活性。

而这个交互的过程,也是化妆品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口。

来看一组关于医美手术的数据,取一组眼睑部位的皮肤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试验,我们发现,该部位存在非常多类型的细胞,以真皮细胞为主,血旺细胞和内皮细胞也占据了很大的权重,而这两个细胞群与敏感肌、皮肤修护存在息息相关。

因此,敏感肌的研究方向上,针对于神经性敏感,或是微血管反应,会成为相关产品开发的一个差异化切入点。

在这样的细胞社群角度下,我们还可以从免疫系统着手,可以看到,NKT(自然杀伤细胞)、肥大细胞也占据了非常大的权重,可成为未来化妆品的创新靶标。

我们还对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尤其是对抗菌蛋白DCD抗体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这个指标非常具备趋势代表性,甚至可能会颠覆传统的思维——真正的老化不仅是某些指标的积累,本质上是年轻信号的流失。

在美白的方向上,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实验。

我们通过激光聚焦拍摄皮肤活体的实时结果。可以看到,黑素细胞的体积较为宽大。而在二维实验中,通过传统的黑素细胞(M254)单独培养体系,我们一致认为黑素细胞的体型较为纤长,这与体内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当把黑素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进行共培养时,发现周围的细胞基本全部变黑了。这说明,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对于黑素细胞的功能具备很大的支撑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白活性物或者产品设计,如果能从细胞社群的角度对黑色素进行阻断,而不是单单针对黑素细胞自身,或许也可以成为未来的一个差异化切入口。

第三个创新理念是生命单元。

我花了很长时间总结出一个观点,细胞是在能量驱动下,信息体有序解码的动态物质网络。

众所周知,能量与皮肤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例如,我们看到关于放疗患者的临床课题中,经常会监测人体的代谢值,会发现他的能量全部往“保命途径” 偏移,也就是通过氨基酸的聚类保存细胞生命。

同样,线粒体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随着分化的功能区块不断靠近,比如细胞骨架、内质网与蛋白合成相关的亚细胞结构模块。

为了呈现这个变化过程,我们通过动态图的模拟,可以清楚地看到,线粒体到底处于分裂状态还是融合状态,甚至可以把线粒体的微观结构建立起三维结构模型,以具体呈现其到底定位于细胞的哪个象限发挥功能,从而给予产品表征和科学证据更好的支撑。

行业在推动着我们做更多的创新工作,我们要不断优化艺术呈现的能力和结果,尤其是获取更多可视化证据,以完成终端靶标的呈现。

从科学理念到艺术呈现,我们采用CG建模技术,以皮肤宇宙的视角,通过更动态、微观、鲜明的方式呈现出活性物穿透进入靶标部位,到达成纤维细胞外围、形成新的细胞ECM骨架支撑的全过程。

在理念端、技术端、先进评测端的维度上,化妆品科学与传播之间存在两个三角关系。

外三角是从产品定位的差异化优势开始进行故事延展;内三角则是夯实技术,通过技术本身,让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形成“技术=品牌”的基本心智。

内外三角的搭配,在任何科学品牌的路径里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我们和欧诗漫合作打造“珍白因源头美白”的概念。

珍白因是品牌方沉淀多年的创新成果,基于我们内部的“机理库”,我们从技术端源头,从抑制黑素生成以及受体反应的源头信号,深度验证实现产品功效证据链闭环,进一步形成故事题材。

在后端的内容打造上,珍白因以“了不起的中国成分”为主题,通过相关实验室的跟拍、学术文章的发表,利用更多可视化素材,包括珍白因Pro的验证模型,描绘出完整的科学故事,通过多渠道的传播触达消费者。

对于技术出身的企业,始终存在非常明显瓶颈:如何与C端进行深度链接?

我们始终相信,只有不断融合、共创,才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产品价值,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创造新的行业增长机会。

我个人在平时的间隙时间,热衷于发现科学领域的小理念、小故事,希望这些点点滴滴的故事,也能更好结合呈现技术、科学评测技术等延展技术,服务于先进原料、先进品牌。

最后,希望大家2024年生意都能更上一层楼!

视觉设计:筱情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木头 

——2023大颜值产业年会——

快速变化的2023和竞争加剧的当下,内卷的大颜值产业走到了演进与切换的十字路口。这新一轮的发展周期中,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美妆行业演进之路是什么?又该如何顺应技术风口的切换,平稳穿越繁杂多变的产业周期?
应对新时代的竞争,在12月22-23日,由聚美丽主办,上美股份总冠名的第11届聚美丽大会——2023年演进与切换·大颜值产业年会,我们特邀产业上下游跨界专家,皮肤科专家和专业型美垂KOL等,围绕科学品牌时代下的技术演进与动力切换展开了深度探讨。
·END·

看完不妨给个在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聚美丽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