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万】暗恋(一):引子,内江
引 子
小时候,伙伴们都叫我王四。爸妈当然不会给我取这么个极没文化的名字。王四是小名,不过我的大名王建新没什么人叫,到后来我自己都快忘了。
我叫什么并不重要,名字就是个符号。不管我叫王阿狗还是李老栓,我就是我,不会变成你或者我的小学体育老师,哪怕他的名字就是李老栓。
在漫长的一生中,我用过很多名字,比如现在我叫 ed493004-d5b2-4953-9c03-6aa9d79ae101。这是火种号飞船的 NeoBorg 系统上次升级时给我分配的。但我还是喜欢“王四”,这可能是生命体普遍的对早期记忆的偏好吧,毕竟这个符号在一级缓存中出现的概率比较高。
我想讲讲我人生的故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我生命的故事。“人”这个概念在我登上火种号的约莫一亿七千万年前就不再使用,被“智慧生命体”取代了。NeoBorg 会定期清除优先级低的智慧生命体,释放它们占用的资源。每个生命体在被清理之前有 3 分 23 秒的时间为自己生成一段墓志铭,这将是它存在过的唯一印记。
我的一生很长,但它现在只剩下 3 分 22 秒,不过这已经足够我把故事讲完了。
内 江
火种号还在以光速 99.9% 的速度飞行,曲率引擎没有一丝一毫声响。舷窗外,银河系英仙座旋臂的群星缓缓流动,提醒乘客飞船的速度。星星像一条蜿蜒的光的河流,让我想起故乡。
我的生命是西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地球上开始的。我的故乡也有一条蜿蜒的河。
我出生在一个叫中国的地方,具体地说是一个叫内江的三线城市,在四川省的中部。一条叫沱江的河从内江穿城而过,汇入长江,最终流入东海。对这里的景致,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有这样一番描述: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我幼年时,常在河边捡鹅卵石玩耍,看水流汩汩而下。
中国那时候正经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知识被认为是一种不好的东西,“越多越反动”。
还好到我上小学的时候这场闹剧就结束了,从官方到民间,大家又重拾了对知识的热情。
那时有句流行话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老师们经常用来鼓励我们用功读书。
我上初中时赶上了中国的改革开放。邓丽君、刘文正、张明敏、叶丽仪这些港台歌星从刚刚打开的国门带来了让我们耳目一新的流行歌曲,大街上多了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手提录音机的时髦青年,书店里有了金庸古龙琼瑶亦舒的通俗小说。
一切都在变。最大的变化是人们的精气神。我们不再灰头土脸,我们对未来满怀憧憬。
~~~~
初三那年,功课猛地紧了。班主任老张三番五次向我们灌输“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一辈子受穷”。
不需要老张灌输,我已经在憋着一口气学习,因为她。
姑娘叫小慧,是内江六中的知名人物。
她人长得甜,笑起来两个酒窝。小慧的歌喉是老天爷赏饭,每次文艺汇演都少不了她独唱。私下里,同学们都管小慧叫“小邓丽君”。
小慧学习也好,每学期总分都在全班前十名。
读班上传阅的琼瑶小说时,我常把书里的主人公置换成自己和小慧,读完之后还会想上好半天,意识不到自己走神了。
因为她,我上课踊跃回答问题,虽然我是个社恐。课间,我有意无意在她听得见的距离内给其他男生讲笑话。她花枝乱颤的样子真美。我还在她经过时在教室的门框上做引体向上,一口气二十个。
那时候,中考填志愿要选文科或是理科。我都无所谓,跟小慧一个班就行。她学什么,我就学什么。
我们班的男女生是不说话的。有几次我想问小慧:你报文科还是理科?但始终开不了口。
小慧爱看书,课本以外的书。每天中午不到一点,小慧就到教室里读她的书,一直到两点开始上课。我也一样,是个书痴。这一点,我觉得自己跟小慧挺配的。
还有一个月就中考了。这天中午,我进教室的时候李艳跟小慧正在说笑:“我的慧宝贝,快考试了还有心读闲书。今天看的啥?”
我悄悄走近,听得清清楚楚:“编程,特别好看。”
我不动声色,内心狂跳。
下午放学回家,我对妈说:“妈我想好了,要读理科。”
妈笑了:“好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爸也从厨房探出头:“学理科,有一技之长,到哪里都不得挨饿。”
只有我自己知道真正的原因。
~~~~
七月底,中考发榜了。我起个大早,跑到学校去看榜。
“内江六中高中理科班录取名单。”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三名。
顺着名单找小慧的名字。第一遍,没有找到。我的心猛沉下去,回过头又看一遍。这一次我看得很慢,生怕看跳行。
还是没有。
又去看文科班的名单。一下就看到了:小慧排在第二名。
她不是喜欢编程吗?为什么上文科班?我懊恼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好在我们还在同一个学校。
高中三年,我发奋苦读,一边像罗大佑歌里那样想着“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我想,等她能以我为傲的那一天,我会大声告诉她:我爱你。我从初中就爱上你了,我的一切成绩都是因为你。
那年的规矩是高考前填志愿。
在正式填报前,几个高三的班主任要在一起平衡一下,避免六中的学生自己冲突。
我打听到小慧的第一志愿想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那我的第一志愿就填人大信息系,其它全部志愿也都是北京的大学。在“是否服从分配”一栏,我坚决填下“否”。就是说如果没有按自己的志愿被录取,宁肯复读也不要上其它大学。
班主任和爸妈都劝我填几个北京以外的大学而且服从分配。我不听。我铁了心,小慧去哪我也要去哪。暗恋了四年多,上大学不在一个城市算什么事呢。
~~~~
七月七号是高考开始的日子,我鬼使神差地提前三天就睡不着觉了,喝了妈给我煮的牛奶蛋花也没用,辗转反侧到天亮。
焦虑一天天加重,六号那天我开始发烧了。三天考试稀里糊涂地过去,我心想完了。
果不其然,我彻底砸了。一个月后出分,不要说人大,我连重点的分数线都没够着。小慧考得出乎意料的好,比重点线高了五十多分。
爸妈上班去了,我到巷子口的小卖部买了一瓶沱牌二曲,回到家,一个人一边哭一边喝。我以前只喝过汽酒。白酒辣嗓子,越喝越难受。到后来断了片,爸妈什么时候回的家我都不知道。
小慧考上了人民大学。
我因为不服从分配,只能复读一年。
开学前,我约了几个要好的同学去小慧家串门。“到了北京,你不会忘了我们这些家乡的老同学吧?”我问。
“怎么会。王四,你好好考,明年我们北京见。”
一股热血冲进大脑。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小慧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了,往后就看你的了。
~~~~
接下来一年非常煎熬。功课我早就滚瓜烂熟了,若不是上次临阵发烧,我怎么会名落孙山。最难的不是日复一日的做卷子改错题,而是对小慧无尽的想念。
我给她写过信,问在北京的情况。小慧回信了,附了一张在人大门口的照片。北京的深秋阳光灿烂,她的脸蛋冻得有点发红,在围巾衬托下楚楚动人。小慧说北京真的很大,比她想象的还要大,一条街的宽度就能抵过我们这的一座商场。人大离中关村很近,她去逛了那些电脑公司和电子大卖场,“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最后她不忘鼓励我学习,说北京的条件很好,理科生到了这里一定会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第二次高考,我的志愿跟去年一模一样。
爸妈和老师都很不理解,但我是个拿定主意八头牛也拉不回的人,任他们怎么劝说,就是不听。我说,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去年没考上人大,今年偏就要争这口气。
这次没有出意外,我考上了人大信息系。拿到通知书,我快速跑到小慧家,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开门的是小慧的妈妈。她告诉我:小慧在北京找了个暑期工作做社会实践,没有回家。阿姨向我表示祝贺,说出门在外身边难得有个老乡和老同学,以后可以互相照应。
我怅然若失,回家把消息写信告诉了小慧。
一直没有等到回信。北京这么大,她不会已经把我忘了吧?
(待续)
~~~~~~~~~~
猜你会喜欢:
钢铁理呆是怎样练成小说闯作者的 - 我编小说的法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 - 我的美国兄弟大强
小说:美乐火锅店 - 西雅图不眠夜
小说:高小勇的朝阳巷(五)
睡在我上铺的郭教授 - 我是如何同室操戈的
睡在我对角的老廖 - 大学生活,无非就是睡来睡去
白水绕东城 - 关于老内江的回忆
~~~~~~~~~~
关注老万故事会公众号:
码字不易,呕心沥血只是希望更多人看到。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不吝订阅、转发、评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