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是个万花筒,可以看到整个生命的一切神秘丨傅聪谈肖邦(二)
二、肖邦,独一无二的作品
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在肖邦的作品中是独一无二的,假如说要肖邦的所有作品都没有了,要我选一个作品留下,我就选这二十四首前奏曲,因为这是肖邦空前绝后的作品。肖邦的作品有一些有一定的沙龙味道,或者有一些不是最深刻的东西。
这二十四首前奏曲是最深刻的,把一切不必要的东西都去掉了,只剩最根本的必不可少的东西。我曾经看过这二十四首前奏曲的原稿,存得很好很完整,看肖邦的手稿就像和他说话一样,表情和音乐都在那儿,那种感觉就像看画一样,美极了!这部作品就像浮士德下地狱一样,整部作品包罗万象,别的作品都没有这部作品那麽悲哀,也没有别的作品比它更欢乐了。肖邦本人就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我们研究《红楼梦》也有红学,研究肖邦也有肖学,我觉得更应该有研究肖邦的前奏曲学,我研究40多年了,现在还在研究,真是一门大学问,其中包含着极苦和极乐。
肖邦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我二十年前弹过,也录了唱片,但并不满意。过去一直部敢碰这部作品,二十年前才敢大着胆子去学,还是不行,5年前我60岁了,想到作为一个钢琴家的使命,我也希望在见肖邦之前,不能让他失望,便决心下一番功夫征服沉浮这部作品,于是听了听15年前的唱片,吓了一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不知当年是怎麽练出来的!当然经过十多年的磨练,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47 31773 47 15045 0 0 3756 0 0:00:08 0:00:04 0:00:04 3756深了,虽然手指没有当年灵活,然而境界却大不一样了。
肖邦的这部作品,大部分是在马略卡岛上写的,肖邦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到生与死,对死亡的感觉特别敏锐,整个二十四首前奏曲可以说是肖邦的最不波兰的,而是最宇宙性的作品,他所感受到的整个生命最根本的东西,在音乐里头表现出来的不光是他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而且他甚至感受到了宇宙的恐怖,虽然是二十四个小东西,实际上是个万花筒,在这个万花筒里可以看到整个生命的一切神秘的东西。
还有这部作品是大调和小调间隔而来的,基本上是大调和小调,好象有两条线,一条黑线,一条白线;所有的大调都是快乐的,所有的小调是悲哀的,可是所有的快乐里头又有层次不同的快乐,而且这些快乐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所有的悲哀里头又有层次不同的悲哀,悲哀也是在不断地发展,你可以看到一条线,怎样一直发展到最后的d小调,中间有一首前奏曲,这是唯一的一首既有大调又有小调的前奏曲,就是两头是大调,中间是小调。这第十五首是整个作品的转折点。
巴赫的《平均律》是音乐家的《圣经·旧约》,巴赫的前奏曲是C大调,c小调,半音递增上去的;肖邦不一样,他的前奏曲是相关的大调和小调组成的,几乎所有的调号都用上了,感觉完全不一样,更有一种心理因素,而且作品更加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