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千恩:农村消失的那些事儿-土瓦

陈千恩 硒园雅吟 2021-10-27

陈千恩,笔名竹生,湖北巴东金果坪人,媒体工作者。人生偶像是鲁智深,粗鲁,耿直,但有底线。

相关系列阅读

1、农村消失的那些事儿-石磨

2、农村消失的那些事儿-石臼

3、农村消失的那些事儿-火纸


历经一窑烈火,柔情泥土化为陶

 替人遮风挡雨,粉身碎骨怨无声

文/陈千恩


   

 

在过去,农村哪家有一栋瓦房,则是一户很体面的人家;那时,繁华的城市也有不少瓦房,如恩施老城,瓦房随处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城市已是高楼林立,农居的建筑风格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昔日体面的瓦房已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钢筋水泥楼房。

随着楼房的兴起,传统工艺“布瓦”也到了消失的边缘。一大批曾经风风光光的从事烧瓦的匠人,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土瓦,人称“布瓦”,又名“青瓦”,呈弧形,由人工用一种黏土烧制而成。做瓦的过程,民间称之为烧瓦。制瓦过程不仅复杂,而且也是一种高强度劳动:选土、刨土、踩泥、做坯、烧制,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瓦匠师傅的春天

巴东县金果坪乡著名的瓦匠师傅田天寿,今年已经70多岁了。回忆起他最风光的年代,还是他年轻的时候:由于烧得一手好瓦,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不论走到哪家,都有人喊他喝茶,请他吃饭。

瓦的原材料就是地上的土。但不是每种土都适合做瓦,有的土黏性太强,做出的瓦会变形,有的土黏性太差,做出的瓦又经不住风雨。所以,怎样选土,便成了瓦匠们的第一道硬功。

瓦匠们是不屑于做粗活的,他们只负责指导。但工人做的活,件件都是苦活路:刨土、踩泥、做坯、装窑、烧制,哪一道工序如果出了纰漏,所有的辛苦便会前功尽弃。

做瓦中最苦的一道工序是踩泥:先把刨细的土放在泥坑里,放水泡上一昼夜。待土完全松软后,便用脚将它踩糯,一潭泥大约要踩上一天左右,有些地方为了节省人力,还要牵进几头牛,在里面转圈。当泥踩到符合瓦匠师傅的要求后,才能“起泥”。然后将踩好的泥从泥潭中搬到一处阴凉避雨的地方,再做成瓦桶,待瓦桶晾干后,便分成瓦坯。

做瓦桶也是一门技术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成。瓦桶的基本做法是,用木条做成圆形模具,然后将踩好的泥刨一条下来,粘在瓦桶上用铁铲拍实,厚薄也要拍均匀。一只瓦桶,可以折成四片瓦,一个技术好的做瓦工,一天可做一百只桶。

一般的瓦匠师傅都是从做瓦桶开始。如果他们悟性好,又肯学习烧瓦的技术,老师傅们便可以考虑收他为徒。收为徒弟后,师傅便会教他们烧瓦的绝招。

瓦桶照片由覃明忠提供


烧瓦师傅有绝招

做好瓦坯,一片瓦的工程才完成一半,更繁重的工序还在后面:烧瓦。烧瓦有专门的瓦窑,分大窑与小窑。把瓦坯装进瓦窑,叫装窑。装窑时,便是瓦匠师傅显示能耐的时候了:要让每匹瓦坯即能烧透,又不烧坏——不烧透的瓦坯,仍然是土;烧坏的瓦坯,变形无法使用。火候正好烧出的瓦,拿在手上敲打声音清脆悦耳,质量上乘的瓦,一匹瓦上面可以站一个人不碎。

瓦窑点火后,便是几天几夜不能熄火。这时,瓦匠师傅便要守在瓦窑,把握火候,寸步不离。他们还要注意的一件大事便是观察每一个从瓦窑过往的陌生人,防止有人“使艺”。“使艺”,是关于瓦匠师傅们的一种神秘传闻:烧瓦的师傅们经常相互斗法,比如只要口念秘诀,窑火便可随着意念变大变小。

正是有了这层神秘的外衣,许多瓦匠师傅不仅是烧瓦的工匠,也是当地的能人。一些家庭如遭遇天灾人祸,也会请高明的瓦匠师傅到家中作法,以祛灾避邪。还有一些瓦匠师傅,确实掌握着一些民间偏方,也略通风水地理,于是在做瓦匠师傅的同时,也兼做风水先生,成为当地人的精神支柱。

让瓦匠师傅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的风光好像在一夜之间便荡然无存:人们盖房用起了钢筋水泥,这不仅比盖延续了上千年的木瓦结构的房屋更省事,也更牢固。还有让瓦匠师傅们失落的是,一种烧瓦的机械进入农村,实在想住瓦房的人,不用再买布瓦了,而是购买即便宜又实惠的“机瓦”。

现在,也还有少量的“布瓦”,但它们大多只是作为过去修建的老吊脚楼修补屋顶之用,市场需求实在是少得可怜。于是,专业瓦匠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其实,许多瓦匠师傅烧瓦一生,却没有住上瓦屋。瓦匠师傅田天寿,以前也是住的茅草树皮屋。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开始复苏,他家的日子才开始好转。面对即将消失的老本行,田天寿没有多少遗憾。他说:“烧瓦那活路太苦,没有什么值得留恋,倒是现在好,钢筋水泥房子结实,不怕风,不怕雨,住在里面省心。”

— 未完待续 —


声明:凡在本公号发布的作品有署名的,均为作者本人投稿或约稿的原创作品,无论发布时是否标有原创,版权都归原作者所有,其它公号转载须征得同意并注明作者和来源《硒园雅吟》。本平台文章所采用的配图未署名的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莫吟儿:我在这里等你

杨琼:童年的三岔沟

狂小野:茶情诗意

谭德锦:悔不孝外婆

柳茂恒:青龙河印象-地理篇

野夫:记忆中的花园

谭功才:南下先祖陈连升

陈千恩:农村消失的那些事儿

龚先群:掌 墨 师

郑远宏:大支坪赋

龚若飞:童年旧忆-糗事篇

张明辉:从清明祭奠谈对学生的生命教育


富硒美食     酌诗下酒山中岁月容易过

感谢你的关注,我在这里等你

投稿微信:f350304872

关注公号点击阅读原文,文章不错点击好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