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届教育大语言模型工作坊

语言科学 2024-03-07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正在逐渐渗透到教育场景中,变革着教育教学。大语言模型模型具备了传统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所不具备的强大语义理解、文本生成和图像及视频创作能力(基于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此外,大语言模型还能应用于自动化的教学诊断,在降低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帮助他们更高效地了解学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当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语言翻译、口语训练、作文批改、编程辅导、自动解题、自动讲题、艺术创作等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大语言模型技术尚未成熟,幻觉和错误时而出现,这为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落地应用增加了壁垒。同时,学生对于此类工具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对其学习结果产生负面效果。此外,如何正确合理使用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各类助手,以及此类工具是否能否真正促进学习的证据仍不够充分。相关研究问题亟需通过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进行深入探究。

本工作坊将以此主题进行研讨,交流大语言模型(包括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应用于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的经验,促进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分享。本工作坊将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与会者可分享相关研究成果、教学实践和创新案例,共同探讨以下议题(但不限于):

1.教育教学场景下的提示词设计;

2. 人与大语言模型的交互过程分析;

3.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代理;

4.大语言模型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5.大语言模型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

6.大语言模型在自动批改和反馈中的应用;

7.大语言模型教育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中的应用

8.大语言模型协作学习

9.大语言模型与教育游戏。

工作坊及论文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代理;个性化学习

工作坊语言

中文、英文

工作坊主席


江波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E-mailbjiang@deit.ecnu.edu.cn

江波副教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他于201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教育数据挖掘、自适应学习技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计8项。发表各类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TLT、ETRD、ILE等国内外SCI、SSCI、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负责开发的中小学数学知识图谱、“小花狮”数学自适应学习系统、中小学人工智能读本及课程已在上海、江苏、广东、山东等多地中小学应用。担任SSCI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ning Technologies编委、亚太计算机教育学会(APSCE)执行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年委员等学术兼职。担任ICCE/GCCCE/TALE等多个国际会议子会议主席、担任GCCCE2023程序委员会主席。获得2021年度APSCE颁发的早期职业研究奖(Early Career Research Award)。

工作坊共同主席



卢宇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E-mailluyu@bnu.edu.cn




卢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中芬联合创新学习研究院ICT中心主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曾在新加坡科研局(A*STAR)资讯通信研究院等国外科研机构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及其教育应用相关领域的研究。长期担任AIED, EDM, AAAI, IJCAI, ACL, EMNLP, GCCCE等本领域多个重要学术会议程序委员、子会议或大会组委会主席,担任多个SCI与SSCI期刊编辑,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3本。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等十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类课题多项。领导团队研发了“智慧学伴”教育机器人等多个智能教育系统,已授权和在审国家发明专利10项,相关研究成果已直接服务于北京市、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200余所中小学,使用师生人数50余万。曾获亚洲数字化学习论坛技术创新银奖、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优秀项目等多个国内外奖项。主编和主审多本中小学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教材。


魏艳涛 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

E-mailyantaowei@mail.ccnu.edu.cn




魏艳涛,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桂子青年学者,湖北省教育信息化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校青年研究团队负责人。现主要从事学习分析、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武汉市知识创新专项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科技创新奖1项。已在Pattern Recogni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Neurocomputing、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等国际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两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多次担任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子会议(GCCCE)主席和ICIP的领域主席。


周杰 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研究员(紫江青年学者)

E-mailjzhou@cs.ecnu.edu.cn





周杰,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研究员(紫江青年学者),2021年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2021-2023年在复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做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为黄萱菁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及预训练大模型等,先后在 AAAI、ACL、SIGIR、IJCAI、COLING等重要国际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引用超过100次,获得 COLING 2022杰出论文奖(第一作者),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主持博士后科学面上基金一项,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研发的教育大模型EduChat。相关工作在CCTV 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上海发布、中国青年报等50余家知名媒体报道。多次获得KDD CUP等国内外知名数据挖掘比赛冠亚军。担任多个重要国际会议以及期刊(包括 EMNLP、ACL、AAAI、INS 等)的审稿人,EACL2023领域主席,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学会 NLP 专委委员,是 2019 年国际亚洲语言处理会议宣传主席,2023年YSSNLP组织委员。曾获得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全国最美大学生(中宣部、教育部),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

工作坊程序委员会

Jingyun Wang

Durham University

李平

香港理工大学

孙丹儿

香港教育大学

乐惠骁

北京大学

高明

上海师范大学

陈琴

华东师范大学

郑蝉金

华东师范大学

魏雨昂

华东师范大学

姜元昊

华东师范大学


提交要求

论文格式

请使用中文撰写和提交论文,全文的篇幅控制在四页到八页之间。在中文论文中,请同时提供中英文标题、摘要及关键字。

论文重复率超过15%、或重复连续字数超过20字的稿件,将不予接受。

不符合大会格式要求的论文,可能不会被汇编于会议论文集中。

论文提交方式

请参照GCCCE2024大会所要求的格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将所提交的论文的pdfword文稿以E-mail发送至llm.gccce2024@gmail.com

注:左图二维码为中文格式要求,右图二维码为英文格式要求
重要日期

论文截稿:2024325

审查结果通知:2024408

论文定稿:2024422日(请同时提交版权授权书)

工作坊论文注册:2024430日(早鸟注册截止日期2024423日)


联系我们

E-mailllm.gccce2024@gmail.com

联络人:姜元昊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

1.语言学书单

语言学原版影印系列成果速递

国外语言学研究速递——神经语言学及临床语言学书单
语言学研究成果速递:语言学联合书单202311

语言学研究成果速递:语言学联合书单202310

语言学国内研究成果速递:语言学联合书单202309

语言学国内研究成果速递:语言学联合书单202308

语言学研究成果速递:语言学联合书单202312


2.语言学期刊
《当代语言学》2023年第5期目录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和论文提要
《外语教学》2023年第6期目录
《外语电化教学》2023年第4期目录
《外语界》2023年第5期目录与摘要
语言学SSCI国际期刊投稿指南

3.招聘资讯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年招聘公告
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启事
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人才招聘启事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招聘
西南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招聘公告
北京语言大学招聘公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第一届教育大语言模型工作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