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Fall优秀学员 | 拒绝港大、新加坡国立的她,裸辞”跳槽“KADK
夏夏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风景园林
GPA:3.7/5(87/100)
IELTS 6.5
KADK
Master of Spatial Design
HKU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alto
Master's Programme in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全额奖学金)
NU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heffield
Art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ll Time)
POLIM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 Landscape Heritage
KTH
Master's Programme,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TH
Architectureand Urban Design
Msc Programme -Waiting List
去拥抱世界,渴望有所收获和成长。
我的本科背景可以说是studio同学里最不突出的一个,前期产生过一些些不自信,一是来自学校本身,二是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专业差距。但不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更值得去进步么,而最终我也正视了这种差距。
出国的想法在大学期间就有,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及时践行,17年毕业考研失败后,决定选择进入职场,一是觉得二战投入的时间成本太大,二是想体验真实的建筑市场环境。
一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接触到了很多实际的项目,也让我发现以我目前的水平难以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晋升,所以想通过留学以更直接的方式提升自己。于是在18年7月我递交了辞呈,在上海的线下studio开始准备作品集,到19年1月底陆续投出申请。申请的工作基本在离职后的半年内完成。
在工作中我切切实实的体验到了设计中的现实因素和制约条件,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客观的了解。感谢自己果断离职,选择这条道路并实现了它,也感谢父母的经济支持。过程中也有许多纠结,但是庆幸的是这一步没有走错,一切都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结果。
我好像没有Dream School的概念,因为对自己的能力非常不确定。申请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广撒网的态度,英国、香港、新加坡、北欧、意大利…共申请了12所。前期选校方面自己做了很多research,大部分申请院校在欧洲是因为能够远离故乡,花费相对经济,流程相对简单,语言的准备也相对容易。一直以来都很想去北欧,但北欧的录取机率有着非常强的不稳定性,这也是我混申这么多学校的原因。
最终选择KADA的理由有很多,一是相比亚洲的学校,我更想要体验北欧的生活氛围,哥本哈根作为一个拥有诸多先锋建筑实验的城市,非常吸引我。二是因为申请KADA的专业是spatial design 空间设计。这是一个偏向于建筑或室内的更小尺度的方向,经过一年多的在工作方面的探索,发现相比传统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 或是尺度稍大的urban design or planning,我更喜欢小而美的设计,憧憬有品质的空间氛围,并且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够落地、去实践、去切实的影响他人。
在了解到kadk的课程设置之后,我发现这个研究生项目开设的课程较少,主要由一个个设计项目推动,小尺度的设计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对于我来说这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探索自我、静下心来思考设计、场域或者空间的阶段。于是选择了kadk,想试试看自己能在这样的步调下能有什么样的成长。
直面真题,是最好的备考方式。
前期的雅思准备不充分,一直在6徘徊,在刷完了两遍剑桥6-12真题后,才觉得听力和阅读差不多稳了。整个过程中我自己都一直在批改订正,找出听力的易错点在哪,阅读不理解的点在哪,理解它然后记下来。
口语按照”雅思哥“题库准备,可以网上购买50块一节课的外教陪练。
作文仔细研读或背默真题后面的满分范文,学习逻辑和语感,主动练习并找人修改。自控力差的同学可以找朋友互相监督学习。(ps:感谢监督我每日刷题的ym同学)
作品集最重要的就是要展现个人和项目的独特性。
作品集思考
我觉得作品集最重要的就是要展现个人和项目的独特性。在目前作品集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切忌流于图面形式的模仿。
感谢我的小老师安卓,从前期分析,立意的选定,逻辑的推演,图面的表达方面提供的引导和建议。过程中更多的是从项目本身出发,基于我自身的一些想法给予补充和升华,收获良多。我的基础一般,总体图面表达并不酷炫,但最后呈现的三个项目却能够带有自身的印记和思考,也许这也是使我的作品集在诸多作品集中跳脱出来的原因。
经历过这些之后,我对作品集有了新的定义和认识,在我看来,作品集重要的是展现出你的思维过程,你的态度与想法,甚至是你的生活。让招生官通过作品集、文书、CV,充分了解你认可你从而选择你。总之,大家可以通过作品集勇敢表达自我。
项目思路
我的作品集一共有三个项目,前两个项目借用本科阶段的场地重新设计,最后一个项目是在studio期间参加的与土人学社的合作项目。
单个项目推进期间没有考虑作品集的整体逻辑,在过程中,非常感谢安卓给我的帮助,提供了很多参考案例与逻辑建构方面的引导,拓宽了我的思路,也让我对景观与城市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会站在城市、区域与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强调联系与发展。
三个作品整体呈现的逻辑意外的有一些城市更新、讨论新与旧的关系的意思,和我之前的工作方向也有了契合。
总的来说,这些项目的切入点非常小而质朴、生活而日常,这可能跟我与小老师的性格有一些关系,也有可能是场地的限制原因。图面的表达也不酷炫,就是按部就班的说完这个故事而已。但让我有很大感触的是,即使是最日常的场地都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试图去解决它、优化它。同理,设计师也能够带着这样批判的态度去思考日常的公共空间中有哪些值得优化的部分。这个过程,也帮助我重新定义了什么是景观。
最喜欢的项目
“THE LAST ONE KILOMETER”
以上海张家浜滨河绿带周围的居住区作为典型,试图去探讨与人们日常密切相关的生活景观,审视在城市规划中被忽视的,从社区通向城市公共空间的路径与方式。
项目背景
在景观规划的发展过程中,上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连结居民区和城市绿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的体验,仍被规划者们所忽视。而这最后一公里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更值得被重新讨论与设计。在设计中试图重新挖掘最后一公里的潜力,强化与城市滨河公共空间的联系,通过创造九种不同类型的互动空间,达到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的相互激活,从而更好的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
图示分析了张家浜滨河绿地周边的资源分布和周边社区的基本情况。
(这是我开始准备作品集画的第一张图,最初的转变非常不适应,这一页磨了有一个月之久。)
根据前期分析,总体策略上挑选了五个绿地覆盖率较低的社区,打通路径并串联社区中的公共空间以加强它们与城市绿道的联系。同时,挑选出五个植被情况较好的社区,作为生态斑块以加强滨河绿地的生态功能。
挑选了河道南岸的一个社区进行深化设计。
优化九类不同的公共空间:斑马线、林荫大道、互动家具、探索林地、可食花园、屋顶花园、还有三种分时利用停车场的方式。
林荫大道和可食花园的概念表现与剖面。
辞职的同期我来到了线下,刚来的时候我对AI、ID这些软件都不熟悉,出图工作流也不熟练。但因为在线下画图,可以随时向studio的老师们寻求帮助,博文老师在最后排版方面提供了超多有用的建议,jing老师总是能给我们拓宽idea,在与第一个项目斗争的时候豪哥亲自给我演示ai的操作,晶晶就像一位大姐姐一直在我们身边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过程中总有难熬的时候,但和小伙伴们吹吹彩虹屁,看看沙雕视频,好像也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放弃,直面它,收获的进步与成长都是自己的。
在这里我认识了一群除了画图,什么都干的朋友(笑。后期成员稳定在15个,是一起画图、熬夜、撸猫、点外卖、喝奶茶、吃宵夜、煮火锅、过生日、看非诚勿扰/沙雕视频/歌手/大侦探、狼人杀、尬舞、逛街、吹彩虹屁的小伙伴。
在这里,大家的目标都是相似的,因为各自的差异才使相处变得有趣。觉得能选择出国这条道路的小伙伴应该都不会太无聊?所以,一起来studio做更多有趣的事情吧。
2月21号我收到了第一个谢菲景观1year的offer,思考之后发邮件给学校成功改成了2 years的作为保底选择。而后又准备了NUS和Aalto的面试,安卓在作品集立意和motivation的表述方面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北欧主要集中在三月底、四月初出结果,也意外的收到了一些offer。过程中我不敢去想结果如何,只是按部就班的准备,非常感谢来自诸多学校的认可,让我更有勇气和自信继续往感兴趣的方向探索下去。
(ps:如果有对录取事宜和专业方面的疑问,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学校邮件沟通,基本都能获得解决。)
立刻行动!
正如前面所说,这半年的经历让我对作品集有了全新的认识,整个申请的过程也如此。学校背景只是你的一部分,你可以通过各个维度,展现出鲜明的个体形象,专业的见解,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
回顾整个申请的过程,其实非常有趣,你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重新叙述过去的经历,一定要是personal的,让招生官觉得也只能是你。
往期精彩回顾▼
最新资讯
制图教室
建筑通风模拟系列教程:
Simscale建筑群通风模拟 | RhinoCFD高层风压分析
分析图专题:第一期合辑
日照分析与大寒/冬至日模拟 | 浅析galapagos运算器
制图小技巧:获取免费高质HDR贴图 | 快速生成地形
干货素材
竞赛资讯
国内:国内建筑竞赛合集
日本:生活在自然之上
美国:Zero Threshold设计竞赛 | 换一种方式“流浪地球”
国际:2019极端栖息地竞赛
艺术视角
学术:动态表皮系统制作
旅行:拥有斯卡帕的意大利
作品分享
BARTLETT 沼泽地上的新型建筑 | Bartlett RC5&6
AA Intermediate16 Domestic + Political Space 2.0
海外平行课
机制与城市 | 2019IFLA 公共领域的逃离、盘踞与重生
优秀案例
从放弃到拿到UCL、AA、爱丁堡,她说:"方案才是图纸的核心"
END
官方网站地址
http://www.lac-studio.com
上海工作室地址
上海市虹口区哈尔滨路160号1913老洋行C-101
北京工作室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金泉广场3-812
联系电话
400-863-5573
021-6142-1005
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y | 创新 Creation
联合而不仅是连接-我们搭建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联合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把宝贵的经验与大家互通分享。
学术而不仅是学院-我们不仅提供学院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更注重学术知识的研究、传播。
创新而不仅是创意-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仅有好的思想,更有强大的技术,有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