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风险应对之策

薛键 良有以也 2023-11-28

本文为作者发表在最新一期《中国外汇》(2021第22期)杂志上的文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在新形势下,商业银行需要认真面对的未来贸易金融业务各种风险与挑战,以未雨绸缪,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近两年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肆虐及逐步好转,全球政治、经济、商业贸易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与世界各地物流、资金流以及各国供应链体系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则遭受了来自各方面、各环节的压力。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均已看到疫情之后经济恢复的曙光,未来国际贸易也将逐步回归常态。在此历史节点上,有必要分析与展望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贸易金融业务的风险与挑战,以早做好应对。


宏观风险


应对全球流动性收紧和美元加息


今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及失业率的降低最终使美联储开始缩减购债速度(Taper),Taper从2021年11月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之后开始正式实行。之后,美国将用8个月的时间,大致在2022年年中或稍后完成Taper。


此次疫情下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已将近一倍,高达8.4万亿美元。这也是包括贸易融资在内的国际市场资金成本极端走低的根本原因。通过Taper退出量化宽松后,美元利率将逐步升高。自2022年起美元大概率将进入加息通道。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元进入加息通道通常会给相关货币的汇率、流动性,以及新兴市场带来较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动荡。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及开展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客户需留意由此产生的风险和挑战。


现阶段,我国进出口企业一般在贸易融资中使用较多的是美元融资。随着未来美元加息,融资成本将逐步上升,企业生产或相关贸易行为就需要消化这一额外增加的成本。但由于我国出口制造商或贸易商的利润本就微薄,美元资金成本的提高无疑将加大相关贸易融资企业的盈利难度。


另外,美元进入加息通道也可能给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对需要进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的客户管理好汇率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美联储的缩表开始以后,客观上会造成美元流动性的逐步回调,因而美元的流动性大概率将不会如当下这般充足。未来不管是从事贸易融资的商业银行,还是使用较多外币融资授信的进出口企业,都需要提前做好流动性安排,以防范后续由于美元流动性整体收紧而带来续贷、展期或还款风险。


适应我国出口总量向均值回归


自2020年以来,出口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表现超过投资和消费。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出口量占全球份额近12%,高于历史均值。


这一出口成绩的取得有其特殊原因。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使得欧美及东南亚国家的生产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而我国则由于疫情较早得到控制,稳定了国内的供应体系,进而吸引了大量国际订单。今年以来,虽然全球生产能力得到一定恢复,但东南亚等国的疫情反复,则再次给我国带来了不少替代性订单。因而,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的出口始终表现强劲。但长期来看,随着疫苗接种和新冠治疗药物的不断推出,这一特殊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减弱,我国的出口量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回落。


此外,疫情中我国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与不少国家平抑贸易逆差的初衷相悖。疫情恢复后,这些国家有可能一方面更加强其自身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其供应链的多样性和可替代性。这些因素也将会给我国未来的出口增长带来压力,我国的出口有较大可能会向历史均值回归。


由于出口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特别是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出口基础业务的下降必将会对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量及出口贸易融资量造成冲击。对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当前对优质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阶段性的出口景气不可能长期持续,因此需对出口贸易融资客户做更谨慎的分析判断,不可盲目乐观。要提醒外贸企业及早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客户转移、订单下降及产能过剩等局面。商业银行应与企业一道紧盯国际进出口形势的变化,早做针对性安排,未雨绸缪,防范因订单下降造成的企业经营风险及银行授信风险。


中观风险


把握碳中和下的行业结构调整机遇


虽然未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整体有可能向均值回归,但并非所有行业都会一致下滑,不同行业会有不同的表现。国际贸易的行业结构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会有不同的调整,其中一些行业甚至可能会有重大调整。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及贸易融资业务等,必须注意到未来行业的结构性改变。


最大的行业调整或将源自碳中和引发的经济结构变化。近两年来的欧洲洪灾、美国高温以及澳洲森林火灾等天气异常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对于碳排放控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我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今后必将严控碳排放并力争早日实现碳中和。这一点也会反映在国际贸易及贸易金融的业务当中。


碳中和的实施将给部分行业带来长期利好,包括光伏产业链、风电产业链、锂电产业链、氢能燃料电池产业链、新能源车行业以及环保行业等。但碳中和也会对部分行业带来长期重大影响,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如电解铝、水泥、钢铁等。另外,与碳中和密切相关的如原油、矿石及其他大宗商品等,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我们应该意识到,行业调整并非一蹴而就,中间会有反复,甚至可能引起能源供应短缺。因此,国际结算、贸易融资业务在碳中和的长期过程中也将面对更多的波动与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时,需充分重视碳中和、碳达峰的中长期影响,有的放矢、及时行动,做好对相关行业的分析和应对安排,大力支持“双碳”进程。对有利于“双碳”的行业以及将在减碳过程中受益的行业,要加大授信支持;而对高能耗等有悖碳中和政策的行业,则应加强防范,控制风险,及时退出。


克服中美贸易摩擦下产品关税等影响


近期,从美国新的对华贸易策略看,其仍将对我国的“非市场贸易行为”继续施压,但也提出将启动相关关税排除程序,对不同商品的关税或做出调整。


在美国上一届政府对中国进口大幅加税的产品中,受影响最大的产品是机械设备,其向美国的出口总额高达900多亿美元,大部分被课以25%的最高档税率;其他受影响的产品还包括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化工、电子、电气、汽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实际上,这些加征的关税当中,相当一部分最后还是转嫁到了美国的中间商或消费者头上。而随着目前美国通胀压力的加大,接下来美方可能会豁免部分商品的关税,毕竟这也有利于美方自身利益。而部分对美出口商品的关税减免,将会直接利好相关出口商及生产商。


不过在另外一些产品上,未来估计难有关税减免的安排,特别是原料药、中低端芯片(及装配)、光伏组件和稀土产品及加工材料等。在这些战略性关键产品上,将来美国不仅不会降低关税,而且还有可能积极尝试在上述产品上与我国供应链体系进一步脱钩。可以观察到,美国在进口供应上正寻求各种产品的盟友圈替代,比如近几年来在玩具、服装和电机设备等进口方面,美国正不断降低从我国的进口占比,而相应加大了从越南、墨西哥等国的进口。


因此,无论是生产商及贸易商,还是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业务的商业银行,都要了解上述变化趋势,在对美具体产品的出口规划上,充分考虑到美国对华进口关税的变化及未来被替代、被转移的可能,尽早通过交易对手多样化等措施,来减少和化解由此带来的贸易摩擦风险。


微观风险


重视国际结算专业上的迭代更新


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在商业银行内部属于较有技术含量的业务。与其他银行业务相比,由于业务跨境且涉及更多的交易方,货物流和资金流也拉得更长,同时牵涉国际惯例及境内外法律,并和外汇管理政策、海关政策以及银行清算渠道等有密切联系。


正因如此,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领域,银行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更多,而且这些惯例、规则常有迭代更新,如不及时学习掌握,会在业务处理中带来较大的操作风险。


比如,在国际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的Incoterms®,作为国际上最流行、适用范围最广泛的贸易术语,每10年修改一次。而最新版本的《Incoterms® 2020》于2020年年初开始生效。涉及外贸的企业及银行的国际业务人员必须掌握新版规则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变化,理解11种贸易术语的特征。例如新版规则将原来的DAT修改为DPU(Delivered at Place Unloaded,目的地卸货后交货),业务人员如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在实务中遇到就会无所适从。又如,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定于2021年11月21日起,全球同步升级保函类报文标准,这会对国际结算业务中的电开保函直接带来操作上的重大改动。目前的保函采取文本化的自由报文格式,升级后将改为结构化的信息栏位格式,报文栏位将增加到最多70个。升级后在报文种类上,新增加了MT761(展报)、MT765(索赔)、MT775(修改展报)、MT785(不延期通知)、MT786(索赔拒付)和MT787(修改回复)等格式。此类升级,看似细枝末节,但实际操作的改变较大,处理不好也会带来国际结算上的操作风险。


在国内,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需要掌握三套账户体系(人民币账户、外币账户及自贸区FT账户体系),还需就本外币跨境收支分别申报国际收支系统及跨境人民币RCPMIS系统,而且使用的跨境清算渠道不但包含传统的SWIFT系统,还包括国内自主开发的CIPS系统。国际业务相关的各种系统及操作细节,汇总起来颇为复杂,且需不断更新迭代。所以,在这一微观操作层面,贸易金融业务处理人员需不断做好技能和流程等知识的储备更新,以防范操作风险的产生。


落实业务监管合规到位


我国数千亿美元对外贸易的背后,是同样金额巨大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及贸易融资业务等。在微观层面,每一笔业务都须满足各方监管合规要求。


在趋严的监管态势下,贸易金融面对着各方面的监管合规要求。比如在金融信贷等政策方面,须按照银保监会的要求做好业务合规;在跨境支付、投融资等方面,须严格按照外汇局的要求办理业务。另外,还须根据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的要求,做好国内外反洗钱的合规工作;在国际支付上,还须按照除我国之外的联合国及其他涉及国家的制裁要求,做好制裁合规的义务。在实务中,国家审计署、发改委和物价局等也会对包括贸易金融在内的具体业务开展合规检查。


当前,银保监会在贸易金融业务检查时也多有核验是否符合当下国家的宏观调控,特别是产业政策。在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放,以及对政府隐形债务投放等方面,虽然银行贸易融资产品一般不太涉及此类重点调控行业,但银行方面也需防止通过关联企业、构造贸易来变相实现对受限行业的投放。另外一项合规检查重点是反洗钱工作,特别是跨境业务的反洗钱合规等。在FATF第四次互评估工作以后,我国的反洗钱工作明显加强。未来,我国银行在国际业务中应进一步提高反洗钱的合规意识,大力加强反洗钱工作。


贸易金融具体业务的合规体现在实务当中,包括每一笔汇款的处理、每一份信用证或保函的开出,以及每一项具体贸易融资客户的KYC、KYB等工作,甚至小到一张客户身份证件的更新。只有处理好每一笔业务的细节,打好微观层面的合规基础,银行贸易金融业务才能健康发展,永续经营。



本文发表于《中国外汇》2021第22期,作者薛键,系中国国际商会(ICC CHINA)银行委员会信用证组专家、保理福费廷组专家

作者《中国外汇》发表文章

跨境清算从国际视角看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的困境与应对

跨境融资跨境融资扩容下境内银行的矛与盾

                跨境融资影响因素辨析

跨境并购跨境并购之典范:中企投资葡萄牙

                 跨境并购金融再发力

自贸区及进博会:当银企遇见自由贸易港

                        进博会开辟贸易融资新天地

                     海南自由贸易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机遇

国际业务趋势:银行国际业务的国内化发展

                      贸易金融新“四化”

中资银行国际化:为什么是卢森堡——中资银行欧洲拓展路径及模式选择

FinTech 科技金融:贸易金融的AI时代

反洗钱:海外中资银行如何防范地下钱庄

风险防范国际贸易中“不可抗力”的运用及应对

             新形势下贸易融资风险控制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对银行经营策略的影响

作者《中国反洗钱实务》发表文章

            国际汇款中的中式反洗钱细节

作者《CHINA FOREX》发表文章:

人民币国际化:New Market Drivers for Cross-border Renminbi Services

作者《中国货币市场》发表文章

国际银团贷款国际银团贷款市场的规则、实务与启示

国内信用证福费廷:新同业间细分市场,国内信用证福费廷市场的形成发展、解析及展望

作者《中国外资》发表文章
跨境融资:外资企业跨境融资模式及路径选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