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司、省分、中支,职工数都在下降:对标不同规模公司的机构产能和人均产能!
保费排名靠前
不代表产能就高
财险公司
人均产能水平如何?
机构产能又该如何对标?
(附:人均保费排名榜,见文末)
1
财险业职工人数
总公司、省分公司都在降
从行业整体的角度,我们分析了保险公司近年来的职工人数情况,发现平均职工人数已经连续两年下降,参见《保险公司职工数连续两年负增长:人均产能、机构产能呢?》。
那么,财险行业呢?
1. 职工人数,同比减少2%-6%
上图是财险业近两年的人均产能和人员配比的变化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总公司,省级分公司,甚至中支的平均职工人数都是下降的!从下降的比例看,职工人数同比缩减2%-6%。
其中,省分公司平均减少9人,同比下降6.4%,是减员最多的地方,这一点与我们分析行业时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所以,之前大家看到的华夏人寿2019年宣布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减员5%,安心财险裁员4.7%,都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
2. 四大指标参照:机构配比、人员配比、机构产能、人均产能
近年来,随着车险市场疲软,竞争越发激烈,多数公司进入战略转型期,减员控成本是大家普遍选择的方式。
从年度预算安排到人员和机构编制,都需要找到行业的产能数据作为参照指标。
注:四级机构包括营销服务部、支公司等
①机构配比
总公司:省分:中支:四级机构
= 1 : 12 : 60 : 390
即,1个保险公司平均拥有12个省分,60个中支,390个四级机构(一个省份有5个中支,一个中支有6个四级机构)。
②人员配比
总公司:省分:中支:四级机构
= 528 : 125 : 47 : 8
即,1个保险公司,总公司平均有528名职工,1个省分有125名职工,1个中支有47名职工,一个四级机构有8名职工。
③机构产能
总公司:省分:中支:四级机构
= 159 : 13 : 2.6 : 0.41
即,1个保险公司平均保费收入159亿元,1个省分13亿元,1个中支有2.6亿元,一个四级机构4,100万元。
④人均产能
总公司:省分:中支:四级机构
= 3,005 : 1,024 : 560 : 524
即,1个保险公司的人均保费,总公司平均3,005万元,1个省分1,024万元,1个中支有560万元,一个四级机构524万元。
但是,这个数据是行业平均的,财险公司规模不同,经营模式不同,数据也会有差异的。以老三家为例,机构产能和配比肯定都是要远超行业均值的~
那么,分规模怎么对照呢?
3. 平均职工数、人均保费,省分机构产能:老三家>百亿+>30亿+>10亿+>其他
上图就是55家中资险企按照规模区分的机构产能,省分公司数,省分公司的平均产能,公司平均职工人数和人均产能。(为什么是55家,在后面第二节说哈~)
财险公司的马太效应,也能从上图看到,无论是省分数还是职工数,甚至产能,都是规模越大的越高。
大家可以看到,“老三家”的省级分公司是全覆盖的,都有36家省分,平均产能77亿元,平均总职工人数为8.6万人,人均保费321万,各项数据都是最高的。
那么,如何对标呢?
如果,你的公司规模在30亿到百亿之间,那么这个规模的公司,保费平均在51.78亿元,拥有21家省级分公司,一家省级分公司保费平均为2.5亿,公司总职工数为2,800人,人均产能184万。
可是,具体到各家公司呢?毕竟公司不同也会有差异?
2
财险公司人均产能排名榜
看看你家排第几,与对手比一比
保险公司的职工人数,与分支机构有强相关关系,毕竟分支机构越多,职工就会更多。
比如,互联网财险公司没有分支机构,员工基本都集中在总公司,与传统险企相比公司整体的职工人数就显得很少。
再比如,外资财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与中资险企大不相同,需要大量人力和渠道支撑的车险从来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来源,这就变相导致虽然有分支机构,但同样所需的人员也少。
因此,此次我们进行人均产能排名的时候将财险公司分了三类,分别是:
①以互联网和自保公司为代表的没有分支机构的11家中资险企;
②除此之外的其他55家中资险企;
③22家外资险企。
1. 中资公司:保费高,不一定产能高!
从上图55家中资财险公司的人均产能排名榜可以看到,平安财险虽然是规模第二,但却是产能第5。然而,人保财险虽然是规模第一,但人均产能却只是位居第16位。
如此反差,一方面与公司的体制机制有关,另一方面与公司的业务结构也有关。
所以,大家在看保费排名的同时还要关注产能,两者的排名趋同,才是中小险企追求的控制固定成本,创造边际效益的最佳模式。
这可能也是平安一直追求市场化经营,能够有较高的盈利水平的最大原因。
平安财险的ROE一直持续位居行业前三,参见《2019年财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老三家继续称霸,小型险企陪跑?(2020年第二期 总第二十三期)》。
PS.关于老三家的人均产能如此大的差异,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三家公司在向监管上报《保险年鉴》数据的时候,对于职工人数的填报有不一样的口径,或者填报错误。这个问题应该是搞研究的大家比较头疼的事情,毕竟整理过数据的都知道,这里面有多“复杂”~
2. 互联网险企,人均产能高!
四家互联网险企的人均产能可以说是远高于同规模的其他中资险企。
以众安财险为例,作为一家百亿公司,人均产能为676.9万元,远超其他百亿中资老牌险企,甚至比人保太保的人均产能还要高。
当然,大家可能会说互联网险企虽然人员少但是不代表固定成本就少,即使人均产能高,也不一定能创造边际效益。
但是,互联网险企没有分支机构,职场费用就很低,另一方面职工人数少,工资支出也会偏低。
所以,从2019年的数据看,四家互联网险企的业务及管理费占保费的比例,还是比同规模公司要低的~
当然,虽然互联网险企的固定费用低,但是赔付成本和渠道费用就不一定了,这也是其与传统险企相比各有所长的地方。
毕竟,好事儿不能都让一个人占了,大家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掌握好固定成本与条线成本间的平衡~
3. 外资险企—人均产能排行榜
京东安联和国泰财险,在京东和蚂蚁金服两家股东入主之后,虽然还是中外合资的保险公司,但是经营模式已经向互联网险企倾斜,与大多外资险企已然不同。
从数据看,两家公司的人均产能也是超高的,甚至比互联网险企老大众安在线的产能还要高。
所以,外资险企的人均产能,大家还是要结合自身经营模式的差异,选好对标公司再进行对比~
闲话|
虽然,关于保险公司的职工和分支机构数据有限,但是,小编还是希望能更多的为大家展现行业不同规模公司间的产能差异。
毕竟,财险公司依靠投资和承保两轮驱动,中小险企往往只能依靠投资端弥补承保端的亏损,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当中,为了保有自身的竞争优势,用有限的成本去抢市场的关键,就在于成本的管控。
换句话说,就是大家一直在提的“增效”!
然而,固定成本中的职场费用、人力成本,都要与产能挂钩,管控起来才能显得更为合理,这也是为什么“13精”一直在深耕产能对标数据的原因。
注:本文人均产能排名榜中职工人数为2018年数据,其他均为2019年数据。
copyright © 2019 Thirteen Actu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往期回顾
☼ “13精”数据库丨
“13精”数据库问世,我们致力于成为深度垂直于保险业的WIND
☼ 保费大排名丨
〖2018年保险公司保费大排名〗寿险新单负增长,太保人寿重回前三!大地超越中华联合!-致敬艰难的2018年!
☼ 公司编制丨
破解保险公司经营杠杆难题之二:保险公司总部、分支机构定编多少合适?
☼ 竞争力排名丨
曾经是万能险,现在是分红险?—2019年一季度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
81家财险公司,谁是利润、规模、风险平衡的NO.1?—2018财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
☼ 监管评价丨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雪球、头条号、微博:13个精算师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在看的你,一点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