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敢:我与胡忌、沈天佑、洛地、宋谋玚、祝肇年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三)

古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网 2022-05-13


1 我与胡忌先生


知道胡忌先生是他那本《宋金杂剧考》(参见下图,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一版),那是1980年我在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今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之时。胡忌著《宋金杂剧考》《宋金杂剧考》是一部写了五年并且经过赵景深、任二北、魏尧西、叶徳均、钱南扬先生的赞襄,可以比美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钱南扬《戏文概论》的学术经典。2000年5月26日上午,我去南京细柳营59号拜访宋词先生。本来我要请他吃午饭,他执意要请我喝酒,并且说已与几个朋友说好。果然,在小绍兴酒店宴请时,胡忌兄、赵本夫(江苏省作协驻会副主席)、周苗坤(《中华英才》驻苏沪皖首席记者)、吴沛林(《江海侨声》编辑部副主任)、江广玉(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健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南京市文化局原局长)在座。庚辰春仲胡忌赠书《戏史辨》席间,胡忌兄赠我其主编之《戏史辨》(参见上图,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11月一版),并向我约稿。书中有两个字的胡忌兄的钢笔改误(参见下图),赠书如此认真,其一丝不苟,可见一斑。胡忌《戏史辩》更正《戏史辨》后来出了四辑,第三辑为胡忌与洛地共同主编。胡忌兄对徐州印象很好,很大原因是1952年冬在上海曾从皮簧名家苏少卿学习老生,并借读其所藏《元曲大观》。苏少卿(1890—1971),徐州市人,京剧演员,戏曲理论家,戏曲教育家,被誉为上海四大剧评家(苏少卿、张肖伧、郑过宜、郑子褒)、四大谭票(苏少卿、程君谋、许良臣、朱乃根)、三大教师(陈秀华、苏少卿、产保福)之属。其时,老生演员、戏曲教育家、徐州人刘仲秋(1905—1972),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第三团副团长转任华东戏曲实验学校副校长。戏剧理论家、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徐州人徐筱汀(1908—1957),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第三团转至华东戏曲研究院,担任京剧创作室副主任。苏少卿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之初,徐州人在上海形成一个团队(中国第一部《中国戏剧史》的作者、《梨园影事》的编者徐慕云此前也一直在上海,当时刚离沪去武汉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工作,任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台委员、武汉市人大代表,与著名老生高百岁一起筹办中南戏曲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在戏剧特别是京剧领域颇具影响力。胡忌兄说到这段往事,颇多感慨。我说徐州戏剧以近代最为辉煌,胡忌兄说定位准确。1978年11月,胡忌兄自辽宁省调至南京市,在江苏省昆剧院艺术研究室工作,曾整理、改编昆剧传统剧目《牡丹亭》(上本)、《千忠戮·草诏》、《鸣凤记·写本》等。1992年9月,自江苏省昆剧院退休。我告诉胡忌兄,我差一点也到江苏省昆剧院工作。他感到惊奇,我说:“1989年江苏省文化厅拟调我到省厅工作,并商情省委组织部同意,于12月19—20日王鸿厅长派人事处处长沈季姚到徐州商调。《菊花新曲破:胡忌学术论文集》当时让我选择的岗位是厅艺术处处长、省艺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昆剧院院长,但徐州市方面不愿放行。否则,我们联手可能会在昆剧领域有所创获。”胡忌(1931年12月—2005年4月8日),戏曲史家。1956年后,历任中山大学助教,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辽宁省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昆剧院编剧,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中国昆剧研究会理事。另著有《古代戏曲选注》《昆剧发展史》等。


2  我与沈天佑先生


1985年6月8—12日,首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收6月3日沈天佑先生信函(参见下图)不克与会,祝贺会议云。1985年6月3日沈天佑信函1986年10月21—25日,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本次会议同时举办《金瓶梅》讲习班,沈天佑先生是讲课专家之一。会前突接其信函(参见下图),因故不能到会抱歉云。1986年10月沈天佑信函1988年5月9—10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徐州召开。鉴于文化部的批复中提到会议以学术单位名义举办为宜,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的筹备工作遂与中国《金瓶梅》学会的筹建工作同步进行。会议形成了“关于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的意见”:


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金瓶梅》的研究,已有突破性的进展。继首届(1985)、二届(1986)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徐州召开后,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和学术探讨的不断深入,一支成果卓著的《金瓶梅》研究队伍业已形成。目前,第三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拟于今年10月上旬在江苏某地举办;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委托,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定期于1989年6月15至20日在我国江苏徐州召开。面对这一新的研究局面并考虑到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在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经各方代表公议并一致通过,决定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兹将有关意见通报如下:一、随着《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队伍的日益扩大,国内《金》学界原有的“一会一聚”的组织联络方式已不适应新的研究形势。为有效地组织学术活动、及时交流学术成果、广泛团结研究队伍、提高整体研究水平并促进国际间的学术交往,成立全国金学界的统一学术组织——中国《金瓶梅》学会已势在必行。二、为使学会的各项筹备工作能够积极而稳妥地展开,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推举国内具有一定学术代表性的专家、学者若干人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下简称“学会筹委会”)。学会筹委会组成后,先由各地筹委在学术界广泛听取关于成立学会的意见、建议,以此为工作基础,在第三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上充分讨论、汇总成章,报呈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中国《金瓶梅》学会拟于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召开之时正式成立。三、鉴于中国《金瓶梅》学会应是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全国范围的学术组织,筹备工作也较为复杂,为适应这一特点并便于筹备工作的展开,经各方代表认真磋商,建议由徐朔方、黄霖、孙逊、彭飞、周钧韬、蔡敦勇、李荣德、袁世硕、孙言诚、宁宗一、邱思达、刘辉、沈天佑、张俊、卜健、石昌渝、王汝梅、林辰、周中明、吴红、张远芬、吴敢、乃巨涛、阎志强等同志组成学会筹委会。本着自愿的原则,学会筹委会在征得上述筹委的个人意见后,方能进入工作。上述筹委会对学会筹委会的组成及有关工作的意见,请于6月30日前回复学会筹委会联络处(联系人:江苏省徐州市文化局吴敢)。四、按国家有关外事工作程序的要求,在征得学会筹委会多数筹委的同意后,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由学会筹委会主办并委托东道主徐州市的部分筹委承办。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与会代表:汝梅  刘  辉  石昌渝 卜  健  张国星  孙言诚  张远芬  吴  敢  及巨涛 田秉锷 阎志强 邱鸣皋  周钧韬  蔡敦勇  荣德  周  琳  彭  飞  黄玉仁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一日收到沈天佑先生1988年6月11日信函(参见下图),云:1988年6月11日沈天佑信函吴敢同志:我刚从安徽芜湖参加全国《红楼梦》学术会议回来,见到了由您那里发出的“关于组成中国《金瓶梅》学会筹备委员会的意见”一份。我很同意成立《金瓶梅》学会,其理由,诚如“意见”中的指出的那样:“随着《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发展、研究队伍的日益扩大,国内《金》学界原有的‘一会一聚’的组织联络方式已不适应新的研究形势。……成立全国金学界的统一学术组织——中国《金瓶梅》学会已势在必行。”关于学会筹委会的人选我看大抵可以。明年首届国际《金瓶梅》会议徐州市承办也比较恰当。希望首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力求准备充分一些,这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对《金瓶梅》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展开将起到有力促进作用。顺颂夏祺北京大学中文系沈天佑拜书六月十一日


1989年6月15—19日,首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举行。沈天佑先生出席了该次会议,所提交论文题目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悲剧人物——潘金莲》,参加了第二组讨论(原定召集人为陆大伟、阎志强,原定同组人员有日·川岛郁夫、日·日下翠、日·须藤洋一、西德·华格纳、美·柯丽徳、美·夏志清、美·唐翼明、港·孙述宇、吴组缃、徐朔方、周中明、魏同贤、卢兴基、宁宗一、王鸿芦、孙逊等)。1991年4月17日,上午偕刘辉兄去北京大学看望吴组缃先生,并拟邀请观看江苏省梆子剧团新创作剧目《李瓶儿》演出。吴先生不适,沈天佑先生代为接待,并致歉意。沈先生赠书《金瓶梅红楼梦研究》(参见下图),赠送时间不知为何写作九一年一月。该书1990年5月一版一刷,仅印200册。1991年1月沈天佑赠书《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我与刘辉兄邀请沈先生看戏,他爽然应诺。4月20日晚,《李瓶儿》首演于吉祥戏院,沈先生与观。4月23日上午,中国剧协在吉祥戏院贵宾室召开“江苏梆子《李瓶儿》座谈会”,沈先生出席并发言。在上述活动的合影中找不到沈先生的身影,可见其处世之低调与为人之淡泊。1992年6月15—20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山东省枣庄市召开。沈天佑先生本拟出席,并开笔撰写论文《<金瓶梅>对中国小说艺术的贡献》,不料突然摔倒骨折住院治疗,因未能到会。收到1997年6月30日沈先生信函(参见下图),云:1997年6月30日沈天佑信函吴敢兄:您好!久未问候,甚歉!山西大同举办的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本应积极参加,奈近一、二个月我连续发高烧,住院治疗,现刚刚出院。这次连续发高烧,体力消耗很大,医嘱要我好好调养一个时间,以迅速恢复体力,因此,山西的会议,不能参加了,实在遗憾!让我衷心祝愿大同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会议开得圆满成功!                                  弟沈天佑敬草  六月三十日代向刘辉、孙逊、黃霖等好友问好。


收到沈先生2000年9月27日信函(参见下图),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第四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云。2000年9月27日沈天佑信函2002年5月9-11日,中国《金瓶梅》学会、山东省邮政局、临沂市政府在临沂市召开“《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刘辉、徐朔方、袁世硕、程毅中、宁宗一、沈天佑、王汝梅、杜维沫、王丽娜、杨扬、吴敢、王平、孙秋克、王汝涛、孔凡涛作为专家出席会议(参见下图,左起第四人即沈天佑),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发行处处长邓慧国、山东省邮政局长徐建洲、临沂市长李群等近50人与会。2002年5月9日《金瓶梅》邮票选题论证会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会议就《金瓶梅》邮票选题可行性召开论证,初步确定了1套14枚邮票的表现内容,其具体篇目为:兰陵笑笑生画像,《金瓶梅》书名的由来,《金瓶梅》中的戏曲演出,《金瓶梅》中的宴饮场面(以上第一组);杨姑娘气骂张四舅,武都头误打李皂隶,吴月娘春昼荡秋千,潘金莲雪夜弄琵琶(以上第二组);逞豪华门前放烟火,常峙节得钞傲妻儿,西门庆痛苦李瓶儿,春梅姐游旧家池馆(以上第三组);运河文化带,狮子楼一条街(以上小型张)。(参见下图,左起第二人即沈天佑)2002年5月9日与沈天佑、宁宗一、王汝梅、杜维沫、刘辉、王丽娜、杨扬、程毅中合影于临沂东蒙山庄与会专家联合签署了一份《关于2003年发行《金瓶梅》题材邮票的建议书》,会同有关文件上报国家邮政局。该邮票后来虽暂未获批准,但不失为一次《金瓶梅》美术活动的有益尝试。会间,组织参观沂蒙山。有一段上坡路,我与刘辉、沈天佑两位走在一起。我给刘辉兄开玩笑说:“沈天佑兄是你师兄,你怎么什么事都抢在头里,毫无尊长之意!”刘辉兄说:“他不行,他太老实,太仁厚,该说的话不说,该争的事不争!”沈天佑兄笑笑,信步走去,像没有听到一样。一会,下坡,沈天佑兄说:“刘辉走的是顺坡路,我走的是逆坡路,走法自然不同,但都在走路,都要走好此路,都要走完此路。”此话极富哲理,不像刘辉直白,我很受震动。但刘辉兄笑笑,快步走去,也像没有听到一样。《沈天佑文存》沈天佑(1931—2010),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毕业,即留校任教。我国著名的红学家及文学史家。沈先生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明清小说的研究,尤其是《金瓶梅》与《红楼梦》的研究,著有《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历代小说选》(与吴组缃等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二是文学史的撰写,著有《宋元文学史稿》、《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吴组缃先生为《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作序说:“沈天佑同志在北大教书多年,他对这两部书的研究大都是关于思想艺术方面的,走的就是鉴赏派的路子。”知生莫师也。


3我与洛地先生


1986年2月24日至7月12日,我在南京江苏省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江苏省首届戏曲青年演员大奖赛期间,在省文化厅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经胡忌兄绍介,我与洛地先生有一面之缘,获赠《艺术研究》一册(参见下图,浙江省艺术研究所1985年第一辑,总第十辑,1985年7月内部印行)。洛地赠书《艺术研究》平心而论,第一面我对洛地先生的印象不是太深。其时,我在徐州市文化局任副局长,分管文化艺术业务工作,所接触的多为演员、编剧、导演、作曲。这些门类的艺术人员,大多身怀绝技,性情孤傲,其专业习惯也是专业毛病,不好相处。当时我认为洛地先生就是此类人士,没太经心留意。后来在戏曲会议上还见过几次,也只是一般性接触,互致问候而已。1991年6月8—10日,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徐州市云泉山庄召开,我参加了其开幕式、闭幕式表示祝贺,何为会长介绍与会人员时说到副会长洛地因故未能到会,我失去一次略尽地主之谊的机会。直至2000年8月14—19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 期间,我对洛地先生才算有了真正的认识。那次会议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州师范学院承办。14日晚,会议组织到东南剧院观看温州市越剧团演出《荆钗记》,我与洛地兄相伴。洛地先生演出过程之中与演出结束之后,话题均围绕南戏展开。当时我提交会议的论文题目是《宋元明南戏总目》,洛地兄问我如何区别元明南戏,我以《赵氏孤儿》剧目演变为例,说明朝万历时期才最后完成了南戏向传奇的过渡,名《赵氏孤儿记》者都是南戏,名《八义记》者有南戏也有传奇,徐元《八义记》才是传奇。洛地兄说听起来有道理,但要经得起曲律的分析,宫调之论目前已经众说纷纭,声腔之分更是莫衷一是,我搞音乐研究都说不清楚,你搞文学研究谈何容易。世纪之交我的戏曲研究主要是南杂剧研究与宫调、套数、引子、过曲、尾声研究,中间有不少疑问,正要向师友请教,听洛地兄此说,知为方家之论,交谈遂深入开去,竟至相谈恨晚。洛地兄的“以文化乐”“以腔传辞”论与戏曲音乐分为“文主乐从”的“南北曲腔”、“唱调板套”的“乱弹诸调”、“起平落”结构的“滩簧唱说”三大类说,皆为里手之言。15日下午,第三场大会发言由陈多、洛地主持,我发言的题目即为《从赵氏孤儿剧目演变看戏剧改编》,陈多先生说此乃作者在硕士论文基础之上的发挥,至于《赵氏孤儿报冤记》是否温州剧目,还要考证。洛地赠书《洛地文集》戏剧卷一洛地兄说昨晚我们闲谈的就是南戏《赵氏孤儿记》与传奇《八义记》之间的变换问题,今天发言说得更详尽了,以主人翁区别各本《赵氏孤儿》剧目,应是作者对此一南戏的贡献。2006年8月21—23日,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四届年会暨2006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洛地先生与我均到会并都有发言,洛地兄发言题目是《不宜渲染所谓“汤显祖与利玛窦会晤”》,我发言题目是《明代尾声理论与实践管窥》。会间碰到,洛地兄说你倒是一根筋还在搞老一套,我说提交会议的论文原为《说套数》,会前没能完成,临时整理出这篇。我说《说宫调》与《说套数》《说引子》《说过曲》《说集曲》《说尾声》是一个小系列,有不少新发现,也遇到很多难题,请兄台不吝教我。洛地兄说敢不从命,我正在续编《洛地文集》,近期将有几本出版,届时一定寄呈,以供参酌。洛地赠书《洛地文集》戏剧卷二《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一版一刷)与《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二(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一版一刷)、《洛地文集》序跋卷(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一版一刷,参见上图)出版后,洛地兄均有见赠。2009年11月20—23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南京大学召开(参见下图)。2009年11月21日”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钱南扬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合影于南京大学
我提交会议的论文是《南戏尾声论略》,洛地兄提交会议的论文是《“南北曲”之所谓“宫调”纵述》,属同一研究方向。该次会议我与洛地兄都有主持一次会议的任务(洛地与吴书荫主持B组第三场,余与朱恒夫主持A组第二场),也都有小组发言(洛地在B组第一场发言,主持人叶长海、罗丽容,讨论人俞为民;余在A组第一场发言,主持人吴新雷、黄仕忠,讨论人江巨荣)。路上碰到,相视一笑,互道辛苦。会上,洛地兄赠我专著《词体构成》(参见下图),中华书局2009年10月一版一刷。2009年11月洛地赠书那次会议适与“中国·徐州非遗高端论坛”时间重叠,11月21日下午会毕即赶到南京火车站乘T138次返徐。此后再也没有见到洛地先生,但同为文化人,也算是有幸。洛地(1930年—2015年9月6日),祖籍浙江诸暨,1930年生于上海。1949年高中毕业即在浙江省文化(处、局)厅所属单位工作。其间1951-1953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学习,1990年在浙江艺术研究所退休。早年从事音乐、戏剧创作,1979年后主要从事民族文艺理论研究,着重于对民族音乐、民族戏剧、词曲的本体构成及其结构研究,兼及古代文史研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文化部振兴昆曲指导委员会负责学术的副秘书长,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


4  我与宋谋玚先生


1986年10月21—25日,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江苏省徐州市举行。宋谋玚先生到会(参见下图,前排右起第七人即宋谋玚)。1986年10月第二届(徐州)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合影宋先生在第二组参加讨论,召集人刘俊田、赵兴勤,同组有宁宗一、周中明、袁世硕、徐柏荣、郑云波等。宋先生发言说章培恒先生《论金瓶梅词话》一文对《金瓶梅》有溢美之词,《金瓶梅》虽然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地位很重要,但文字很粗糙,应该既公正又实事求是地看待《金瓶梅》。宋先生在发言时说自己是唱点反调,这在《金瓶梅》研究刚刚兴起时确实不合时宜,但指出《金瓶梅》的不足,既可看出宋先生的学术视野,又可见其为人格调。《金瓶梅论集》徐朔方、刘辉编《金瓶梅论集》(参见上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1月一版),收入宋谋玚先生的论文《略论<金瓶梅>研究中的溢美倾向》(参见下图)。该文针对章培恒先生《论金瓶梅词话》和宁宗一先生《金瓶梅》“昏暗一团”论而发,是其在第二届全国《金瓶梅》学术讨论会上发言的扩充,分析了《金瓶梅》研究中“溢美”的几种表现,提醒研究者应全面准确评价《金瓶梅》。《金瓶梅论集》收宋谋玚先生1992年3月3日信函,将参加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并拟以《再论<金瓶梅>研究中的溢美倾向》发言云。1992年6月15—20日第二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宋谋玚先生到会,提交论文题目果然是《再论<金瓶梅>研究中的溢美倾向》(参见下图,后载于《金瓶梅研究》第四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一版),并在16日上午作大会发言。《略论<金瓶梅>研究中的溢美倾向》发表后,遭到宁宗一先生的反批评,该文因此有一副标题“与宁宗一同志商榷”。《金瓶梅研究》第四辑自1985年至1992年,宋先生一以贯之在金学大合唱中弹出和谐的音符,可谓旗帜鲜明,首屈一指。但宋先生与金学界众多学人关系良好,甚至很为投机。这就是宋谋玚,有话就说,据理力争;有友就交,推心置腹。宋先生是金学大家庭的诤友,至今仍给金学以警策。宋先生在第三组参加讨论,召集人张远芬、黃霖,同组有荒木猛(日)、雷威安(法)、朱传誉(台)、李翰祥(港)、王丽娜、周中明、傅憎享、宁宗一、罗德荣、鲁歌等。1993年4月20—22日,山西省首届《金瓶梅》研讨会在应县举行。会议由山西省古典文学学会主办,应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金瓶梅》学会会长刘辉专程到会祝贺,我也接到邀请,但因故未能到会。刘辉兄后来说,江苏、上海、北京之外,各省《金瓶梅》研究人员参差不齐,那次会议宋谋玚、刘泽、阎凤梧对会议的贡献提升了省级金学的层次。1997年7月30日至8月3日,第三届国际《金瓶梅》学术讨论会在山西大同市举行。开幕式、合影后为大会发言,由我主持,宋谋玚先生(接着为梅节、周中明、崔溶澈、阎凤梧、陈东有)第一个发言,发言题目是《<一连串的乱点鸳鸯谱>及跋》(参见下图,后载于《金瓶梅研究》第六辑,知识出版社1999年6月一版)。《金瓶梅研究》第六辑文章针对《三希堂法帖》第一册《快雪时晴帖》文震亨跋开头一句的标点,认为张远芬、黃霖、李锦山都有误,因而张远芬说刘承禧是文震亨的女婿;黃霖说吴用卿是文震亨的女婿;李锦山说文震亨是王稚登的女婿,又说刘承禧是徐阶的女婿。四次乱点鸳鸯谱,皆由于断句错误,批评研究者学力不足。以上文字写于1985年9月15日。后于1997年7月16日加跋,说12年后乱点鸳鸯谱现象有过之无不及,批评研究界学风浮躁。此文既可见宋先生的学术功力,又可见其快人快语,直言不讳。7月31日上午与8月1日全天为小组讨论,我与宋谋玚先生均在第二组(召集人苗壮、罗德荣)。我们相邻而坐,我说:“先生一以贯之,从国内会到国际会,一直警示金学,令人感佩。”宋先生说:“你老兄也是一以贯之,从文化局到教育学院,一直帮助刘辉策划金学。警示与策划都是运筹,一个台上,一个台下,一个振臂高呼,一个摇旗低喊,相反相成,相辅相成。”宋先生谈锋甚健,我们相视而笑。8月4日,会议组织考察北岳恒山(参见下图,左起吴敢、宋谋玚、吴安琳、刘辉、孙安邦)。在悬空寺,彳亍山腰栈道,刘辉兄说:“人的一生会碰到甚至多次碰到这种小道,我有深切体会,吴敢应该也有感悟。对于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余波,会议期间我和卜键联络多位师友,计划联名声援。朋友之情,是非之辩,我们都应仗义执言。”1997年8月4日与刘辉、宋谋玚、张安邦、吴安琳合影于恒山宋谋玚先生说:“刘兄言之有理,我就多次碰到过这种小道,声援吴兄,算我一个!”果然,他是发表《一份呼唤公正与清白的声明》的60位专家学者之一。宋谋玚(1928—2000),1946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后毕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文化教员、杂志编辑。1958年转业到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1979年调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任教。宋谋玚先生性格刚正,为人豪爽,敢作敢为,不拘小节,虽一生坎坷,能从心所欲,为那个时代人生曲折者之典范。宋谋玚先生田大宾《难忘恩师宋谋玚》:“魁梧的身材,稳健的步伐,浑厚的男中音,诙谐幽默的讲课,深入浅出的解读,从古至今的联想,让我们钦佩、羡慕、激动、感慨。”评誉可谓惟肖惟妙。


5  我与祝肇年先生


1983年6月23日,我到北京图书馆善本室读书,与卜键兄幸会。他正在中央戏剧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导师即为祝肇年先生。1986年7月20日至8月21日,徐州市文化局举办戏曲导演学习班,邀请祝肇年、余秋雨、卜键、于红等来徐讲学。8月6—10日,为祝肇年先生讲课时间,所讲课程为《<西厢记>概论》与《戏剧编剧与导演》。6日晚卜键兄设家宴为其师接风,我与李子丰(徐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刘志林(徐州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胡永明(徐州市文化局艺术科干事)作陪,于红与卜键父母亦在座。席间,卜键兄插科打诨,气氛遂极为欢快自如。8日晚刘志林兄设家宴宴请祝肇年先生,我与卜键、于红、周广杰(徐州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在座。10日下午偕胡永明陪祝肇年、于红参观汉兵马俑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市博物馆(参见下图),祝肇年有绘画、书法十余幅送徐州诸人。1986年8月10日与祝肇年合影于徐州博物馆晚我设家宴为祝肇年先生饯行,周广杰、于红、刘志林、胡永明、齐兴业(徐州市文化局司机)在座。席间,祝先生说徐州人好客,几次家宴说明徐州市文化局的清廉。其实,那个年代没有用公款随意请客的现象。祝先生又说徐州市文化局举办导演读书班很有远见,听说以前也举办过编剧读书班,还可举办演员、舞美等读书班,我相信不要几年,就会大有改观。祝先生还说没想到江苏省有一个硕士研究生局长,徐州市眼界高远,徐州文化一定会有大发展。祝先生时任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看问题自与一般学人不同。但祝先生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位典型的纯粹学者,性情耿介,天真敦诚,胸无城府,嫉恶如仇,难怪他生途坎坷,倍受磨难。收祝肇年先生1986年8月26日挂号(参见下图),云:1986年8月26日祝肇年信函吴敢同志:非常抱歉,我从徐州回京就忙于搬家。全部由我来操持,本想立刻给您去信,但没一刻安宁,今天才算初步整理出一个头绪。这次我在徐州讲课,蒙你和文化局各位同志的热情接待,耽误您们许多时间,内心非常感愧。除向您表示谢意,望代我向周书记和各位同志表示谢意。我们大家谈得很投缘,十分亲切,精神上得到许多安慰。望我们经常联系。临行时还送我一大包莲子,在北京已成为珍品。用来招待客人,都以奇异神情看待。我正在准备开学工作,忙乱异常,您肯定也不会清闲。若有事望来信,千万不要客气。恭祝秋祺肇年  八月二十六日代向周书记、刘志林、胡雪琴同志致意。我的书已给您各位寄出,不日即可收到。附车票乙张。


祝先生相赠书籍为其专著《戏曲编剧六论》(参见下图)。1986年8月祝肇年赠书《古代戏曲编剧六论》1987年10月2日下午,偕刘辉、卜键、及巨涛拜访祝肇年、冯其庸先生。祝先生有绘画一帧相赠(参见下图),并询问徐州近期文化举措,说要抓新剧目创作,要抓青年演员培养,出人出戏才能提升地方文化层次。其真诚待人、执著从业的精神,感人至深。1987年10月祝肇年题赠绘画1991年11月5日接冯其庸先生电话,祝肇年先生昨晨病逝云,即发唁电。收1991年11月12日祝肇年同志治丧委员会讣告(参见下图),信封由卜键兄书写。1991年11月5日祝肇年讣告经过麻国钧、卜键、祝海威等人的努力,《祝肇年戏曲论文选》(参见下图),由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冯其庸先生作序说:“肇年的一生是悲苦的一生;肇年的一生是执着深情的一生;肇年的一生,是苦学而得敏悟、得大成而未得发扬的一生,肇年是一位真正的学人!”痛哉斯言!《祝肇年戏曲论文集》祝肇年(1925年2月—1991年11月4日),北京人。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考入北京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47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文系,195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普通科,即留校任教。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主任、教授。著有《中国戏曲》《戏曲编剧六论》等。

【相关阅读】

吴敢:道德文章 ——魏子云先生二三事

吴敢:徐朔方先生金学二三事

吴敢:徐朔方先生戏曲研究杂说

吴敢:我与吴晓铃先生

吴敢:我与徐朔方先生(《我与师友》之三)

吴敢:我与吴奔星先生(《我与师友》之五)

吴敢:我与魏子云先生(《我与师友》之六)

吴敢:我与刘辉先生(《我与师友》之七)

吴敢:我与朱一玄先生(《我与师友》之八)

吴敢:我与邓绍基先生(《我与师友》之九)

吴敢:我与宋词先生(《我与师友》之十)

吴敢:我与陈辽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一)

吴敢:我与林辰先生(《我与师友》之十二)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