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摄僧】佛在僧中,谁是僧团的领导者?
特别恭录,点击聆听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 请点击链接阅读 |
《佛门自强自律倡议书》 ——与师友共勉 佛门自清自净 僧团依法依律 僧尼自律自强 信徒自尊自重 佛寺爱国爱教 丛林无事无非 四众自依法依 众生离恶离邪 止恶自净其意 善言善行善心 自戒自律自安 自悟自了自度 释行愿 合十 2018.8 |
一、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
有人问:“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立者,那么,佛陀是僧团的领导者吗?”
答:“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后,度五比丘,为他们说《转法轮经》。于是,佛、法、僧三宝在世间确立。”
问:“佛教由佛陀创立,为什么说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呢?”
答:关于这个问题,请看佛陀对于佛教僧团领导者的回答:提婆达多以释迦牟尼佛年迈为理由,要求佛陀将僧团的领导权交给他。佛陀说:“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长阿含二经·游行经》)。
佛陀呵斥提婆达多道︰“舍利弗、目连,有大智慧、神通,佛尚不以众僧付之,况汝啖唾痴人。”(《十诵律》,《大正大藏经》二三‧二五八中)
从上述佛经中,很清楚地看到佛陀对于僧团领导权的回答。佛陀说:“若人作如是念:‘我将引导僧伽’或‘僧伽以我为依怙’,此人应对僧伽设立教言,但如来不作此。”也就是说,佛陀不认为自己是僧团的领导者。
二、谁是僧团真正的领导者?
问:“如果佛陀不是僧团的领导者,那么,谁是僧团的真正领导者?”
答:佛陀说:“我不摄受众﹐亦无所教命。汝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即应依四念处而行。”
在所有宗教创始人之中,佛陀是唯一不以非人或“教主”身份自居的三界导师。释迦佛承认自己是人类之一员,佛陀不认为自己是僧团的领导者。佛陀说:“我在僧数”。
从佛陀八十岁的一生,可以看到:世尊是迦毘罗卫国的王子,他离开王宫,出家修行、证悟成佛。然后,佛陀足迹踏遍恒河两岸,走入人间广度众生。佛陀住世时代,受着佛弟子的推崇敬礼,而释尊却说:“我不摄受众”。佛陀不愿以佛门僧团统摄者、领导者自居,这是佛陀正觉“缘起正法”圆满的实践。
当时,古印度有四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佛陀废除了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视一切众生平等如一。在佛教僧团中,佛陀从不认为自己是领导者。
佛陀照顾服侍病比丘为其洗涤;
佛陀给盲比丘袵针;
佛陀为小比丘忏摩。
佛陀不仅是王公、宰官与政客学者的朋友,佛陀更是他是一切苦难众生的安慰者,以及一切诚挚的劝诫教诲者。释尊的弟子有:王公、大臣、后妃,也有屠户、妓女、土匪与奴隶;有读遍四吠陀与十八大经的名学者,也有三个月读不熟一偈的呆子;有威仪庠序的耆年大德,也有嬉笑跳跃的童子。
佛陀以一生践行佛法告诉佛弟子,“成佛之道”是由我们去开拓﹐生死的解脱是靠我们自己去努力与实践。以佛法作为引导﹐从四圣谛、八正道中去实际体验提升“苦、无常、无我”的智慧﹐达到圆满至善全面发掘人类内在的无限潜质。
佛陀是人格圆满与大智慧的体现,正如太虚大师所说“人成即佛成”,也如印顺导师著作《佛法概论》p.57说:“这样,诸佛皆出人间成佛,开演教化,使人类同得正觉。佛法不属于三途,也不属于诸天,惟有人类才是佛法的住持者,修学者。”由上可知,佛门僧团的真正领导者是佛陀的“法与律”。
三、佛教僧团依“法与律”为师
佛陀住世时,谁领导僧团呢?最初跟随佛陀出家的佛弟子一心向道追求解脱不需要佛陀去规范他们的行为,故没有学处(戒律)的订定。佛教僧团的僧尼布萨聚会里,佛陀仅说一段偈颂︰“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四分僧戒本》,《大正大藏经》二二‧一0三0中)这就是佛教僧团最早所说的“波罗提木叉”,即净化言行的戒律。
随着佛教宏扬,跟随佛陀出家的人多,修行水准参差不齐,有佛弟子的行为被人指责。为僧团和合与修学方便,佛陀将每次佛弟子引起负面评论的言行,作成佛弟子不可再犯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佛教僧团“学处”(戒律)的制订。 佛教僧团的僧尼大众,半月布萨集会中先处理“僧事”:违反学处者,先行忏悔、出罪,令其清净,等僧团恢复和合后,再依每一条“学处”,说“波罗提木叉”。这是佛教僧团法律,具有强制性,以佛教僧团大众力量,来作出家僧尼个人的行为约束。
佛教学处(戒律)是依出家佛弟子的非法行为,有佛陀随犯随制。佛教出家僧团的第一个学处,是因“迦兰陀子须提那”在毗舍离的不净行,为此,佛陀制订了出家众的第一戒(《四分律》,《大正大藏经》二二‧九六八上)。
那么,为什么佛教僧团的僧伽大众布萨要说波罗提木叉呢?其目的主要是净化个人的言行与净化佛教僧团,去除僧团内的歧见与纷争,维持和合健全的僧团,达成正法久住的理想,这是佛陀住世时代制订戒律的精神与目地。
释尊八十岁在娑罗双树间般涅槃parinirvāṇa,将入涅槃前身体极度虚弱,还化度须跋陀罗Subhadra为最后弟子,谆谆教诲弟子说:“我成佛来所说经戒(法)、‘毘奈耶’,即是汝护,为汝等(怙)恃”(《长阿含经二·游行经》大正一‧二六上)。“诸行是坏法,精进莫放逸,此是如来最后之教说。”(《长部一六·大般涅槃经》南传七‧一四四)。诸行无常,必然灭坏,佛的色身也如此没有例外。最重要的是,依佛陀说精进修行“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四、戒法不坏,正法久住
《十诵律》云:“佛法几时住世?”佛陀答言:“随清净比丘说戒法不坏,名法住世,乃至三世佛亦尔。”这段话说:只要有如法持戒的清净比丘教授戒法,戒法不坏,就是正法住世,乃至三世诸佛亦如此。由上可知,“法与律”令佛陀正法久住。
那么,持戒有何功德?《四分律》说:持律的人,得五功德:一者、戒品牢固;二、善胜诸怨;三、于众中决断无畏;四、有疑悔者能开解;五、善持毗尼(毗尼指戒律),令正法久住。又得十利,如摄取于僧等。
五、当自皈依,皈依与法,勿他皈依
佛教僧团的修行者,一切众生平等,以“法与律”为师。《长阿含·游行经》卷2:
佛告阿难:“众僧于我有所须耶?若有自言:‘我持众僧,我摄众僧。’斯人于众应有教命;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阿难!我所说法,内外已讫,终不自称所见通达。吾已老矣,年且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寿。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是故,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皈依,皈依与法,勿他皈依。”(CBETA, T01,no. 1, p. 15, a26-b9)
六、佛陀以“六和敬”摄众
佛陀住世时,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大众,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呢?“六和敬”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七、结语
关于佛教僧团领导者的归属问题,一般不了解佛陀正法的人群,常以世俗社会的“领导权利”来猜测佛教僧团的领导人。其实,佛陀的“释沙门僧团”不同于古印度当时“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1、吠陀天启(诵四吠陀可获解脱);2、祭祀万能:人们只有通过宗教仪式,举行祭拜,获得神的欢心才可以获得解脱。(3)婆罗门至上。
释迦牟尼佛的沙门僧团与其它教派的思想也不同,详细请查看有关的《印度佛教史》资料。点击链接:【走进佛史,亲近佛陀,离相似法,除外道见】:《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佛陀住世时的正法僧团,没有谁是领导者,惟有“法与律”是僧团大众的学处,是出家僧伽大众的依止。
另外,关于佛教僧尼在大殿诵经的排列秩序,是“尊上座长老”以出家受戒先后戒纳来依次排列,并不是以世俗社会年龄大小的习惯来排列。笔者遇到这样的事:每次到不同佛寺或佛学院任教,一些老人六七十岁退休后才来出家。不懂佛教戒律的俗人,诵经排对时,总把刚出家的沙弥尼或刚受戒的老人排在我前面。而沙弥尼或刚受戒的尼师,也不知佛陀戒律是啥,糊里糊涂。
最奇怪的是,笔者遇到陕西法门寺佛学院2016年首届研究生毕业的一位年轻尼师。每次上殿、过堂,她都要抢着站到1984隆莲法师四川尼众佛学院首届毕业长老尼师和1992年受比丘尼戒的笔者前面。我们出家时,她还未出生。但是,她不把佛陀戒律放到眼中。1984年出家的长老尼很无语,我也默然。
在世风日下而金钱至上的社会;在僧俗混杂、僧品堕落与佛教“法与律”被伪烂僧忽视遗弃的时代;在不尊敬佛陀教诫的某些异类僧尼眼中,除了她们攀援来不清不楚的领导人脉关系外,青春、金钱、情欲、买卖、交易,一切生死轮回的杂染之因都应有尽有,唯独缺少了佛陀清净、一味、解脱的教法,令笔者无比感伤和遗憾!
最后,深深地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众生离苦得乐!
释行愿 合十 2018.8.11
敬告师友:因本平台每一篇原创文章都被释大虚、释雪相、释妙生、蒋劲松、索达吉粉丝、净空粉丝等组团恶意投诉。上一篇文章已被投诉强行删除。今日赞赏功能虽开,他们立刻就组团投诉。故借用二维码,以避免麻烦,请多谅解。虽然政府一直在积极打击恶霸与打黑,令人遗憾的事,佛门这些恶霸却一直逍遥法外,随他们在网络世界当霸王,横行霸道。特别感恩师友们的护持与关照,敬祝:六时吉祥,法安道隆!行愿 合十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阅读:
【走进佛史,亲近佛陀,离相似法,除外道见】:《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被虏僧说法,令饿马垂泪】:马鸣菩萨与《佛所行赞》——《佛教梵呗源流追寻》二
【慎重申明】别辜负妈妈的爱!——见妈妈爱我,没妈的恶意恶毒者“嫉妒恨”投诉原创,实可哀悯!
【法音流布大洋洲】朝礼澳大利亚悉尼南天寺,聆听学诚法师“人类文明新生与佛教的世界责任”主题演讲
【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人间佛陀大慈悲,出家入世度众生
师友们,一起托钵去——朝礼澳洲南传 Bodhinyana Forest Monastery 觉智寺
【致最爱的人】轮回里,谁是你的情人?——多珍重,别再轮回了!
忆佛念佛:
清净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