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念佛观心修习法
南無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在“念佛法门”的专题讲座中,笔者已经给大家介绍了如下内容,请点击链接查看本平台文章: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念佛观心的修习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一、趺坐念佛
修行者以跏趺坐念佛时,左手拿珠,右手数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全身心静下来,反闻自己念佛,口念弥陀,心心念念,一句佛号。在佛号声中,让身、口、意三业,逐渐趋向清净。
跏趺坐的静心念佛修法,念佛达到一心一意的最上者,可以证得“念佛三昧”,即禅定中的未到地定——近行定。
二、念佛观心
念佛的修行者,应如何念佛观心呢?念佛者把身体放松,端身正坐,可选跏趺座,手结弥陀印,置在双膝上。
身心安静地念佛,逐渐心一境性,入念佛三昧,六根逆流,观照一切,诸妄皆消,云散月明,心中无一物,皆知一切法,缘起无生。由止——念佛三昧,进入观——慧,实证佛陀“缘起无生法义”。
三、念佛三昧
1、什么是三昧?
三昧(梵samādhi,巴samadhī,藏tiṅ-ṅe-ḥdsin):指禅定境界,是修习禅定的人,以禅观所缘,把心定于一处,不散乱的状态。又称为“三摩地、三摩提、三摩帝”,意译为“定、等持、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等。
三昧,即心定于一处,故称“定”。
修习三昧者,远离惛沈、掉举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称“等持”;
修习三昧者,正受所观之法,故称“正受”;
修习三昧者,调整散乱的心使正直,故称“调直定”;
修习三昧者,是正心的行动,使心合于法的依处,故称“正心行处”;
修习三昧者,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名“息虑凝心”。
2、生得定与修得定
凡修习三昧者,将心集中在专一的对象——“所缘”。定有生得定、修得定二种:
(1)生得定,谓生于色界、无色界(俱为定地),为依前世善业之力,自然所得之定地。指色界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等四定,与无色界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定,合为八种定地。
(2)修得定,谓生于欲界(散地),经由修行力所得之定心。
上述二定,于色界定中,即称为生静虑、定静虑;于无色定中,则称为生
无色、定无色。
生得定是前世业力的结果,修得定由修行而得。当念佛者的心一境性,到达三昧的状态时,以三昧力生起正智慧,进而与所观境合,分明了知,悟得缘起性空的真理。
关于念佛三昧的修习,请参考本平台文章“念佛见佛的般舟三昧”一文。
四、大乘经中的三昧
1、《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说三昧有两种︰
(1)声闻法中之三昧,即空三昧、无愿三昧、无作三昧;
(2) 摩诃衍法中之三昧,即有觉有观、无觉有观及无觉无观之三昧。
(3) 在三重三昧中,又有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作无作三昧等。
综合以上二论所说,狭义之三昧乃指空等之三三昧,广义则指四禅及其他诸定。
2、在早期佛教中,《阿含》等经典所说的三摩地,大抵是四禅八定、空、无相、无愿及有觉有观等的三昧。
3、大乘经典中有无数种三昧:《法华经》卷一有“无量义处三昧“;旧译《华严经》卷六“华严三昧”;《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五有“海印三昧”;《超日明三昧经》卷上举出十一种三昧;《大品般若经》卷三、卷五举“首楞严、宝印等百八三昧”。
4、以三昧为主要内容的三昧经典有:《般舟三昧经》、《慧印三昧经》、《自誓三昧经》、《佛印三昧经》、《念佛三昧经》、《金刚三昧经》等。
五、总结
念佛者修习“念佛三昧”,请严格依据佛陀所说的经典,依止证得念佛三昧的实修实证者去修习。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以我慢心而“自学成才,盲修瞎炼”。以避免自己对佛教理论不通,而把见光、见花、见本尊等视为理所当然,出现幻觉、幻听等,那样很危险,会误入歧途。
作为一名学佛者,当我们念佛修行时,身、口、意不要一味贪着,痴迷于特异功能,或奇异种种等。
学佛人应以佛陀教法,自我检验:
每天念佛,我的身、口、意的烦恼是不是比不念佛时减少了?
我念佛有法喜吗?念佛让我身心,宁静安乐吗?
忆念佛陀十力、四无畏等的修行功德,我对众生的悲苦,有慈悲心吗?
总之,念佛者修习念佛观心的方法,第一要依据佛经;第二要依止有实修实证经验,如法如律的法师去修行。
最后,深深地祈愿:
一切念佛者,念佛见佛,趋向解脱,离苦得乐!
释行愿 合十 2017.9.12
——————————————————
请在文章下面关注后,留言。相关其它阅读:
佛门 礼仪:
佛经导读:
【佛经导读】——《地藏经》的宗旨
【佛经导读】-《地藏经》缘起与概说
【佛经导读】八支圣道导向苦止息,三转四谛证无上菩提——《转法轮经》导读
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 —《慈经Mettà Suttaṃ》导读
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导读
信愿行具足往生弥陀净土,花开见佛菩萨众倒驾慈航——《阿弥陀经》导读
【佛经导读】不无空非说缘起,照天耀地菩提心——《金刚经》导读之一
【佛经导读】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方便品》导读之二
【佛经导读】化盲从信仰为智慧,从烦恼苦痛中解脱—《卡拉玛经》导读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吉祥经》导读
【修慈】慈心遍法界,善意满人间——《慈经》讲座之三慈的功德利益
【吉祥人生,安祥生命】系列讲座之—恭诵《吉祥经Maṅgala Suttaṃ》
佛学论文:
【问佛访道】人類於感官現量和意現量是怎樣來認知世界的,其認知的心路過程如何?(一)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二)
【问佛访道】人类于现量和意现量是怎样来认知世界,其认知的心路过程如何?(三)
云水随笔:
【随笔】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累世种菩提——给禅修道友的一封信
【佛在人间】释尊说法和佛经结集处——王舍城(Rāja-gha)
杂文荟萃:
行愿法师: 建寺安僧风范千古,不舍众生乘愿再来——悼念常应法师
佛教历史:
【佛史】部派佛教之南传上座部纲要书《清净道论》——《印度佛教史》课程十
【佛史】部派佛教与南传佛教传承及大乘佛教萌芽——《印度佛教史》课程九
【佛史】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佛经结集与僧团分化——《印度佛教史》课程八
【读史】悟了什么?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印度佛教史》课程六
【读史】人间佛教导师佛陀生日是初八还是十五?——《印度佛教史》课程五
【读史】古印度本土民族、文化、信仰、修行与佛教——《印度佛教史》课程三
【读史】雅利安文明与印度佛教产生的背景——《印度佛教史》课程二
清净声呗:
【禅韵】Island of the Self心中岛屿——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问佛访道】赞佛功德殊胜行,自利利他皆吉祥—称赞佛陀十大名号
护教护法:
辱僧鞭尸谁之过?——由“万贤法师在闽南佛学院校友群骂人”引发的思考
是欺师灭祖还是佛门阿Q? ——读净旻法师《评议印顺法师‘大乘非佛说’》
佛印:学习能忍法师“‘印老大乘发展论’论理中的十点思考”感悟
谁是凶手?——山东肥城暴打出家尼师强送精神病院的邪教黑幕,呼吁政府、部门严厉打击传销及附佛邪教
【护教】向钱看何惧千夫指,昧良心顽抗反投诉——宝应县佛协强拆静修6庵、害死大士庵尼师与宁国寺僧人实名举报信
法华义辩:
【评论荟萃】宁可千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被人误一一评索达吉堪布讲《六祖坛经释》误人误己误祖师
支 持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