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迎禅宗初祖达摩祖师圣诞】传佛心印,花开五叶

释行愿 法界行愿 2022-12-24

           

        吾本来兹土,

      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达摩祖师 

     今日2021年11月9日农历十月初五,是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祖师圣诞纪念日。菩提达摩(Bodhidharma?~536,另说532、528)是南北朝禅僧,称达摩,汉译为“觉法”。据《续高僧传》记述,Bodhidharma是南天竺人,属刹帝利种姓,通彻大乘佛法。被修习大乘禅宗者推崇为佛教禅宗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始祖,故中国禅宗又称达摩宗,主要宣扬二入四行禅法,达摩祖师禅法及禅学思想,对中国汉传佛教起了非常大的影响,其意义深远。


        一、传佛心印,禅灯相续    

       关于达摩祖师的法系师承如下:

       释迦牟尼文佛——摩诃迦叶尊者——阿难陀尊者——商那和修尊者——优婆毱多尊者——提多迦尊者——弥遮迦尊者——婆须密尊者——佛陀难提尊者——伏驮密多尊者——胁尊者——富那夜奢尊者——马鸣大士——迦毗摩罗尊者——龙树菩萨——迦那提婆尊者——罗睺罗多尊者——僧伽难提尊者——伽耶舍多尊者——鸠摩罗多尊者——阇夜多尊者——祖婆修盘头尊者——摩拏罗尊者——鹤勒那尊者——师子尊者——婆舍斯多尊者——不如密多尊者——般若多罗尊者——菩提达摩祖师
      北魏时,达摩祖师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当时的人们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达摩祖师大约是魏末入寂于洛滨。后来,有人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提履西归。据《景德传灯录》说,民间常称达摩初祖,即中国禅宗创始人。著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等。
     达摩祖师在中国传授禅法的种种神奇故事很多,下面笔者把三十二年前阅读达摩祖师禅法的一点个人心得与感悟,供养达摩祖师和诸师友,以及有缘阅读本文者。祈愿中国禅宗法脉代代相传,禅灯代代相续!(图片来自网络)

                 


        二、法不契机,廓然无圣

        1、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达摩大师越重洋于梁普通八年(527年)丁未岁九月二十一日抵达南海。广州刺史萧昂迎接达摩祖师,上表奏闻梁武帝。于是,武帝遣使迎请达摩祖师北上,达摩祖师于527年十月一日终于到达金陵(南京)。 梁武帝问法于达摩祖师,以下对话:

      武帝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
       祖师答:“并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祖师答:“这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但非真实。”

       梁武帝问:“如何是真功德?”

     祖师回答:“净智妙圆,本来是空寂无自体,这样的功德不是靠世间法能求来的。”

        梁武帝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祖师道:“廓然无圣。”
      梁武帝反问:“对朕者谁?”
      祖师道:“不识。”
     上述为达摩祖师与梁武帝的一番问答。据说:有“菩萨皇帝”之称,大力护持佛教的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禅法不契机。于是,达摩祖师一苇过江。


       2、笔者阅读心得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梁武帝执着建寺有功有德,与第一圣谛无关。达摩禅法传到六祖,有了承先启后的的飞跃。因为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禅法”,更直捷了当,令人直下体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六祖慧能大师一生倡导的“顿悟”禅法,加深加快了达摩祖师印度禅法在中国发展成为禅宗一系的“中国化”进程,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3、功德自心作,福与功德别

     为什么达摩祖师说武帝造寺、供养等,对功德的执着是“无功德”呢?

     请看:六祖慧能大师回答弟子使君的问题,同时肯定自己所传的禅法是继承了达摩禅法的“宗旨”,其回答最具启发性:
     使君问:“法可不是西国第一祖达摩祖师宗旨?”
       六祖慧能大师言:“是。”

    接着,使君又询问祖师:达摩见梁武帝说他造寺、供养等功德执着是“并无功德”时,六祖慧能大师的解释,非常贴切,真正契合达摩祖师当时的心境。引证如下:

     “造寺、布施、供养,只是修福,不可将福以为功德。功德在法身,非在于福田。自法性有功德,平直是德。内见佛性,外行恭敬。若轻一切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德。自性虚妄,法身无功德。念念德行,平等直心,德即不轻。常行于敬,自修身是功,自修心是德。功德自心作,福与功德别。武帝不识正理,非视大师有过。”
     上面这段话的解释,有两层意思:
第一、修福是恭敬外行,但真正的功德在于内见佛性;
第二、是若有平等直心,念念有德行。
意思是:告诫梁武帝“为善发自内心,别执着其功德,才是真的大善”。这就是在破除世间那些急功近利“具有的目的为善行为”,甚至以自己做了一些善事就标榜“自己是善人”,从而时时处处显示自己“高人一等”的骄慢心态。
     从这段对话中,也是表明了达摩祖师反对当时世俗奢华不实的学佛风气,它与达摩祖师讲“称法行”,倡导“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的六度万行,而遣其无住的精神是一致的。
     以此类推,用凡俗情智,打着学佛的大旗,拉帮结伙,争庙产、搞斗争,以及“为敛财而出名”,乃至“一批成名天下知”等等恶劣行径,都与诸佛圣意无关,纯属自己造业,自己受报。(图片来自网络)
            

        三、面壁传心,一花五叶
      1、花开五叶,般若妙心
     据说:达摩祖师一苇过江,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二祖慧可。之后祖师预感化缘已尽,欲返南天竺。一日,祖师召集众门人弟子等前来,汇报各自修学禅法的心得体悟:

       祖师道:“时将至矣,汝等盍(何不)各言所得乎?”

       祖师座下弟子们的回答如下:

       道副禅师道:“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
     祖师道:“汝得吾皮。”
     尼总持道:“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

       祖师道:“汝得吾肉。”

      道育禅师道:“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
     祖师道:“汝得吾骨。”
     轮到慧可禅师,起身礼拜,然后依位而立。
     祖师叹道:“汝得吾髓。”
     接着,祖师告诉慧可禅师说:“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慧可禅师道:“请师指陈。”
     祖师道:“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接着,祖师说:“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尝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因缘不契),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


     2、笔者阅读公案心得
     大道无言,传佛心印;
     花开五叶,楞伽印心。
     祖师言教,尊师重道;
     菩提愿心,救度群迷。

           


       、只履西归,师往何处
      1、化缘已尽,示现寂灭
     北魏时北地佛教非常兴盛,禅隽如林,其中光统律师、流支三藏二人乃僧中之佼佼者。达摩祖师传法,破斥名相,直指人心,而执于名相法师颇不以为然,常与达摩大师论辩,一时是非蜂起。由于心量狭小,他们当中有人起害心数度投毒,欲加害达摩祖师。第六次投毒时,祖师预知化缘已尽,不复自救,怡然端坐而逝。后被安葬于熊耳山,起塔于定林寺,时为西魏文帝大统二年(536)十月五日。


        2、翩翩而来,大师何往?

     达摩祖师示寂后三年,一天,西魏使臣宋云奉命出使西域。回来途中,在葱岭遇见达摩祖师。当时,达摩祖师提着一只草鞋,翩翩而来。

     宋云上前问道:“大师何往?”

     达摩祖师道:“西天去!”

     宋云回到魏都后,给大家详细地说见到达摩祖师的经过,当时朝中百官都十分惊诧。于是,令达摩祖师门人开棺验证,却发现棺材里面是空的,只剩下一只草鞋,一时朝中上下无不惊叹。之后,门人奉诏将祖师留下的那只草鞋放在少林寺供养。到了唐朝开元十五年,有人将这只草鞋偷走,供奉在五台山华严寺,后来不知下落了。


     3、笔者阅读公案心得
      下毒害祖师,皆因贪瞋痴;
      执着名相者,不解祖师意。
      祖师西来意,门前柏树枝;
      只履西归去,祖师何处往?
      吾等学禅法,应知佛心印;
      祖师相传付,禅法代代续。      
                       

 

       五、参禅问道,顿悟入门

     今日是达摩祖师圣诞,弟子深深地感恩祖师“千难万险来东土,传法饶益有情众”。

      1、觉悟之路,发菩提心

     忆起三十二年前,弟子读达摩祖师教示。一日,突然明白到:原来达摩祖师传佛“心印”。若执著一切名相,心外求法、求道,是无法“与道相应”的。于是,1990年发菩提心出家,踏上菩提求法之路。一个人乘火车到厦门闽南佛学院就读本科,1994年12月本科毕业后,妙湛院长时代留闽院读研究生。


      2、顿悟入门,自净其义

      那时,除主要课程学习外,每天自己读禅宗祖师著作,参公案。一日,夜晚九点,如往常一样礼佛大拜一百零八后,坐下来继续学习大珠慧海禅师的著作《顿悟入道要门论》:

     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

     问:云何为顿悟?

     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

     答:从根本修。

     云何从根本修?
     答:心为根本。

     云何知心为根本?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坛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问:心住何处即住?

     答:住无住处即住。

     问:云何是无住处?

     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云何是不住一切处?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只个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也;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是佛心。

     问: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问:身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

     答:见无如许种见。

     问: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

    答:是自性见。何以故?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

     问:只如清净体尚不可得,此见从何而有?

     答:喻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法句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问:《涅槃经·金刚身品》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云何?

     答:不可见者,为自性体无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见也。然见不可得者,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无有知者,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能分别一切,即无事不知,是名无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见,无事不见。

     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何者是不见有无?

     答:证得净心时,即名有,于中不生得净心想,即名不见有也;得想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亦名解脱。

     问:云何是无所见?

     答:若见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于中不起爱憎,与不见等,即是无所见也。

     问:此顿悟门以何为宗?以何为旨?以何为体?以何为用?

     答:无念为宗,妄心不起为旨,以清净为体,以智为用。

     问:既言无念为宗,未审无念者无何念?

     答:无念者,无邪念;非无正念。

     问:云何为邪念?云何名正念?

     答:念有念无,即名邪念;不念有无,即名正念。念善念恶,名为邪念;不念善恶,名为正念;乃至苦乐生灭、取舍怨亲憎爱,并名邪念;不念苦乐等,即名正念。

     问:云何是正念?答:正念者,唯念菩提。

     问:菩提可得否?答:菩提不可得。
     问:既不可得,云何唯念菩提?

     答:只如菩提,假立名字,实不可得,亦无前后得者;为不可得故,即无有念,只个无念,是名真念。菩提无所念,无所念者,即一切处无心,是无所念;只如上说如许种无念者,皆是随事方便,假立名字,皆同一体,无二无别;但知一切处无心,即是无念也。得无念时,自然解脱。
     问:云何行佛行?
     答:不行一切行,即名佛行,亦名正行,亦名圣行;如前所说,不行有无憎爱等是也。《大律》卷五《菩萨品》云:一切圣人,不行于众生行,众生不行如是圣行。
     问:云何是正见?答:见无所见,即名正见。
     问:云何名见无所见?
     答:见一切色时,不起染著;不染著者,不起爱憎心,即名见无所见也;若得见无所见时,即名佛眼,更无别眼。若见一切色时起爱憎者,即名有所见;有所见者,即是众生眼,更无别眼;作众生眼乃至诸根亦复如是。
     问:即言以智为用者,云何为智?
     答:知二性空,即是解脱;知二性不空,不得解脱;是名为智,亦名了邪正,亦名识体用。二性空即是体,知二性空即是解脱,更不生疑,即名为用。言二性空者,不生有无、善恶、爱憎,名二性空。

          


       3、依教奉行,和尚人做

     读完一遍《顿悟入道要门论》后,盘腿床上禅坐,参“和尚是人做的”。一夜未眠,心清如水,法喜无量。五点上殿,下殿之后,突然发现,光明遍照,见世界如净琉璃晶莹透明,才知《维摩诘》经中所说经文: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

     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趾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

       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以上经文,就是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用足点地,娑婆世界即现净土,原来真实不虚!

       自此三十五日,日日光明遍照,身心轻安,法喜无量。《维摩诘经》说:“心净国土净”!今日方知:“自身清净安乐否?全凭自己心底用功!”

       故知,修行在自己,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于是,写下心得:

      自己业力自受报,

      佛为三界众导师;

      弟子依教当奉行,

      自净其义诸佛教。

     此生出家,无比欢喜,从此不疑,“和尚是人做的”!

     最后,愿以无量法喜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供养达摩祖师以及历代祖师!祈愿佛陀正法久住,僧伽和合;一切众生,趋向正法,离苦得乐!

        行愿   2021.11.9 旧文编


点击查看 :★ 专 栏 文 集 推 荐 ★

恭迎十方佛菩萨诞

《佛经导读》专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佛门礼仪》

【看见佛陀在人间】

《人间佛教护教集》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专辑

《佛学论文集》

《印度佛教思想史》专辑1

闽院人的标志·菩萨道的精神《首届闽院校友会巡礼》专辑

天涯云水僧:活着2020

《云水天涯行脚僧》

                       回  向  偈

            愿以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以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愿以此功德,回向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安乐国。 



————————————————

                

版权所有,请尊重知识产权。欢迎转载,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更改,违者必究!   

点击查看,2021年文章

恭迎药师佛诞:东方医王大愿妙难量,护佑众生消灾降吉祥

五欲刀上蜜,行者断心欲

孤独悲伤者,是业的主人

佛门礼仪:居家供香诵经修持

天鹅演圣歌,群鸟吉祥乐

《法华经·普门品》导读:色身三昧化阎浮,普门示现度群迷

《法华经》导读:佛子菩萨行,成佛妙莲華

《法华经》:衣里明珠,无价之宝

芳草翠绿,落英缤纷,般若法味,扫荡迷情

杀人者被人杀,恼人者被人恼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纪念弘一大师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卡拉玛经》导读

《沙门果经》导读:出家修行截断生死轮回,入于圣流直证沙门道果

报国土恩:佛陀教我们爱国报恩

【恭迎燃灯古佛圣诞】燃千佛慧灯,导众生离苦

【千古译师】鸠摩罗什法师:但采莲花,勿取臭泥

春来花开,柔美的草,蓝色的河

恭迎月光菩萨诞:中秋佳节,天心月圆

闽南老菜脯“黑萝卜干”的味道

【云水僧记】在佛号中,微笑着往生

老师、法师、善知识,节日快乐!

纪念六祖惠能大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地藏经》导读:人死亡命终后之救拔

恭迎 “千部论师·八宗共祖” 龙树菩萨诞

茴香饺子:秋与春,北与南

柠檬树的忧伤

识破宗教谎言十大准则:谁在说真话?谁在欺骗?

《佛说善生经》导读:身口意离四恶礼六方,构建真善美福乐人生

有生必有死,意外死亡,往生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