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闭症的孩子都会无缘无故打人吗?

徐桂凤 徐桂凤 2023-10-13


相信元旦假期期间不少朋友都看到了下面这则消息:



因为新年假期里手机刷得少,我看到这则新闻是源于一位妈妈的留言。这位妈妈把新闻信息转发给我,并在留言里倾诉了她带着患有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四处求人,希望能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但却在经历各种周折后感受到了绝望。


她说:“一个幼儿园园长曾直接告诉她,不接收孩子是因为孤独症孩子都有攻击性,会无缘无故打人,会威胁到别的孩子的安全,学校应该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对此她感到非常气愤和委屈,因为她的孩子根本就不会打人,只是不理人……

 

读了这则新闻,看了这条留言,我想到曾经不止一位父母问我:“徐医生,我们家孩子经过训练以后已经具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服从基本的指令,我们打算送孩子去普通幼儿园。你觉得我们应不应该告诉老师孩子的具体情况呢?”

 

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老师了解孤独症的知识,知道孤独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方式与这些孩子沟通,并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教学,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

 

但实际中,我通常会告诉这些父母:“先观察一下老师对孩子的理解和接纳程度,以及老师是不是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有基本的了解。”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曾有妈妈告诉我,在她和老师单独沟通了孩子的情况后,老师在班上公开对别的孩子说:“你们不要离某某太近,因为他是孤独症!”

 

很遗憾的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孤独症的认知还是太少,所以才会有坐拥几百万粉丝的大V说99%的孤独症都是智力低下、大小便不能自理,所以才会有人认为,只要是孤独症患者就必然具有攻击性,甚至还有人坐井观天地认为,孤独症根本子虚乌有,是捏造出来的“病症”……



关于孤独症(孤独症),我之前曾写过一些文章,大家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阅读:

孤独症治疗文献更新:音乐治疗对孤独症儿童有效吗?

浅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6):资源分享

浅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5):训练方法一览

浅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4):诊断以后……

浅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3):“预警”表现和筛查诊断

浅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2):孤独症的病因

浅谈儿童孤独症(自闭症)(1):定义及症状表现

是“冰箱妈妈”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的吗?

99%的自闭症小朋友都不会画画?


再回到开头的新闻,那位妈妈带着肚子里的孩子和已经7岁的孩子一起从这个世界消失,很多人会在痛心之余感到无法理解,也有人指责她没有权力剥夺孩子的生存权。


但是很多孤独症孩子的父母都觉得很理解,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条路有多么艰难,也有很多父母也坦言自己曾经也动过自杀的念头,也曾想过如果自己死了,孩子留在世界上没有人照顾,不如带着孩子一起走……

 

研究显示,50%孤独症儿童的父母患有中度的抑郁症状,而这些父母自杀的概率是非孤独症儿童父母的28倍!

 

面对孤独症,欧美国家的做法是:为孩子提供免费的评估和诊断,为孩子提供免费的个体化训练和教育方案,学校里配有特殊儿童指导老师,有定期的上门指导和访谈。此外,还有专门的机构为父母提供心理支持。

 

即便是这样,这些父母焦虑、抑郁、自杀等概率都仍然很高。如果了解一下国内的情况,就知道父母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堪忧:


最基本的,想做出准确的诊断都很困难,因为很多医生还只停留在诊断重度典型孤独症的水平,还有很多医生对自闭症的了解只有一鳞半爪。也有一些靠谱的医生,但是相对需求的群体,人数太少,家长要么排几个月的队,要么去买动辄上千元的黄牛号。更不用说,绝大多数的医院目前还只靠筛查量表(不是诊断工具)来诊断。


好不容易做出了诊断,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寻找靠谱的专业训练机构,即使避开重重“陷阱”找到了,一年十几乃至二十几万的训练费用也会把不少家庭整个压垮。在一些城市,孤独症家庭每年可以申请1-3万元的补助,但这些费用仍然杯水车薪。


有些幸运的家长,找到了好的机构、靠谱的治疗师,经济上能够承担,孩子也进步很快。但接下来,他们仍要面对四处奔波、各种求人,希望有所进步的孩子能被正常的教育体系所接纳。


我看到有人在那则新闻下留言说:“这样的孩子就应该去专门的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和其他孩子分隔开来。”


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他们同样需要在这个社会生活,他们以后也需要照顾自己(或者在一定的支持下生活),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中。


而且,确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孤独症患儿,在经过训练后是可以在社交互动上接近正常儿童,也能理解和遵从社交规则的。


所以自闭症儿童的成长目标是,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教育,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虽然有一部分重度的对干预方法不敏感的孩子,一辈子都可能难以独立生活,但是大部分都是可以的,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可以从事特定的工作。


我在美国的一位研究生同学,她是孤独者患者,虽然有时候我们一起做小组项目时交流不是特别自然流畅,但是这完全不影响她的学习,也不影响她在日后工作中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我记得,前两年国内有一项普查结果显示:中国自闭症的患病率是1/100,大家可以算算这个群体的数量有多大。这还是在很多地方、很多人不知道孤独症是什么,很多医生不会诊断孤独症的情况下。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


那么是不是孤独症的孩子都有攻击性呢?答案是“不”。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攻击性行为在孤独症和非孤独症孩子中都有可能出现,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孩子打人或者被打的情况。所以大家不要一听到孤独症的孩子打人,就自动在脑海里给孤独症孩子贴上标签,把他们“妖魔化”和“野兽化”。

 

第二,孤独症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概率确实比普通儿童要高一些。有研究显示,非孤独症儿童在家庭外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是15-20%,而孤独症儿童则是30%左右。


而两类儿童在家里对父母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概率都要更高一些,如果把这个时间拉长,把问题变成“孩子出生以后是否曾经打过人”。我想大部分朋友读到这里,都会知道:孩子成长过程里很难完全避免。其实,自闭症儿童也是一样的。


孤独症儿童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无缘无故就会打人”呢?不是。


说他们“无缘无故”就打人的人,其实并不了解这些孩子,而行为的出现,并不是凭空的。


孤独症儿童打人,很多原因与非孤独症儿童打人的原因类似:比如玩具被抢,被别人打,想要别人手里的东西等等。


当然,孤独症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更高,也有他们特有的一些原因。


常见的原因包括:对交流互动信息的不理解或者误解(比如无法理解别人拍肩膀是友好,不是攻击);对固有游戏模式的坚持,不愿意被打断(固定排列的玩具被同学打乱);对环境刺激的过度敏感(比如对声音过度敏感的孤独症儿童,在同学大叫的时候有可能会通过攻击行为来制止对方)……


如果学校的老师能够更多了解孤独症孩子的特点,其实是可以大大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的。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非常理解:如果班上有一个孩子总是打人,被打孩子的家长难免心疼,没有被打的担心自己孩子是否可能被打,如果班上有一个上课大叫到处乱跑的孩子,家长们也会担心他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


但是,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是把它们完全隔绝,不理不睬,觉得与自己没有关系。根据现在美国cdc的数据,2014年自闭症的患病率是1/59。我们真的可能只靠隔离能解决问题吗?


将心比心,我们希望更多人了解孤独症,并给予孤独症儿童更多的支持和包容,也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学习掌握基本的特殊儿童教育知识。我自己的工作中经常遇到自闭症儿童,真的和他们用心相处,了解他们,他们真的一样可爱和友好。

 

另一个方面,就如同我也经常对孤独症儿童的家长说的:融合教育不是孩子到了年龄,或者说孩子具备了语言能力就可以顺利实现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孩子能否在教室里遵从规则?能否安坐?孩子有没有通过社交训练获得应对基本社交情境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大概了解孩子平时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自伤或者攻击行为,并就此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有没有教会孩子在无法忍受环境噪音的时候,学会用语言来请对方停止,或者自己走开?

 

同样,我们也希望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能够换位思考:该如何在尽可能不干扰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情况下,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合?毕竟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以后的人生不能仅仅只靠包容活着……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不打孩子,会把孩子惯坏的!”

孩子的改变不是一条直线,我们也是如此

父母冲孩子发脾气以后,怎么办?

有感而发:二胎之前,请慎重考虑

更多文章请进入公众号左下方“文章目录”分类查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