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2月8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弘扬和保护回族传统优秀文化

2016-04-18 中穆平凉社区
点击上方“中穆平凉社区”关注我们

信仰 清真艺术 | 阿訇

  汇聚穆斯林微力量弘扬伊斯兰正能量


平凉回族穆斯林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人文,以及古朴的民间习俗构成了平凉回族文化资源优势。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淳朴的民间风情、美味可口的清真饮食,独具特色的平凉经字画,这都为平凉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回族文化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的保证。要在传承和弘扬回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弘扬回族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回族人民和回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丝绸之路服务。


弘扬和保护回族传统优秀文化

宁夏社科院理论研究中心


来源:宁夏日报

  

  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回族是形成于中国大地上历史悠久的民族,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和融合多种民族成分逐渐形成的共同体。回族文化系世界两大文化——伊斯兰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合。回族文化秉持着伊斯兰文化真谛,蕴涵着中华文化精髓,包含着回回民族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知识,承载着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淀着回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回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为回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发展的积极力量。

  回族传统文化,是回族文化在中国进入近现代之前的存在状态,它与回族近现代文化一起构成了回族文化的整体。经过唐宋时期的准备酝酿,元至明中叶前后两大文化的初步和合,到明清之际回族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经完备成型。回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弘扬和保护回族传统优秀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和现实意义。从文化结构来分,回族文化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非物质文化)两种都有。

  弘扬回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回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传承和弘扬回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弘扬回族以爱国爱教为核心的优良传统和以适应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挖掘和阐发回族文化重爱国、求和平、讲团结、施仁爱、守中道、崇正义、尚吉庆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结合弘扬回族文化价值观念,在回族群众中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回族文化始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形成推动回族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弘扬回族传统文化应弘扬本土的伊斯兰文化,亦即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的思想,以抵御极端思想的传入。

  近年来,国家对回族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与日俱增,使许多濒临灭绝的传统优秀文化获得保护与发展。以回族传统的踏脚为例,这个起源于公元8世纪的民间术,不仅是回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成为回族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宁夏将实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创作生产扶助工程,重点挖掘整理回族花儿、回族口弦、回族踏脚、回医回药、回族服饰以及雕塑、剪纸、刺绣、编织等民族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之乡建设,命名并重点扶持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特色文化之乡。加大对回族文物遗迹、回族古籍、文献的保护、挖掘、搜集、整理工作力度。宁夏还加快了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之,要充分利用回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挖掘回族传统优秀文化中反映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潜力,开拓文化自身市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是新形势下我国向西开放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包括回族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的保证。要在传承和弘扬回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弘扬回族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回族人民和回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重构新丝绸之路服务。宁夏是以回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6%,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5.宁夏回族丰厚的历史文物和特殊的人文景观,古朴的民族民间习俗构成了宁夏回族文化资源优势。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淳朴的民间风情、美味可口的清真饮食,这都为宁夏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一带一路”是经济走廊,也是文化和宗教走廊,沿途经过多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宁夏回族穆斯林与国外穆斯林的历史渊源、共同信仰和文化资源,加强与中亚和阿拉伯世界的联系和友好往来,助推宁夏社会文化经济的全面发展。

(执笔:刘伟,回族,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回族历史与回族文化遗产。主持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多部学术专著和数十篇学术论文。)


 免责声明:     本微信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或作者推荐,本微信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请与我们联系。


往期内容

微信号:pl-muslim

期待您投稿 合作 建议……

编辑:储月斋主

微信号:cyzsuxh

 邮箱:93971432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