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介伦理这个专题,真的只有0.001%的院校不会考| 专题保分变简单08

爱传播新传考研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4-08-29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后台回复“专题训练营”,夯实基础打好地基后台回复“消息训练营”,直接喂饭冲刺高分后台回复“全程班”,明年此时青云上后台回复“半程班”,带你暑期弯道超车

大家好啊!「专题保分计划」已上到“媒介伦理与法规”,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羽生老师。而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羽生老师课程中的相关真题,帮助大家进行媒介伦理的相关知识点梳理,比如:技术伦理、伦理问题频发的原因等。相比于羽生老师的课程,这篇文章只起到一个理论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想要更通俗易懂,还得看羽生老师的相关课程哦!


播播搬着小板凳旁听了,随即伴随着专题保分课程计划开始的:「专题保分变简单」系列推文同步来到大家面前!让保分计划使你的专题更简单!


“媒体融合”10周年,考察概率直翻一番!| 专题保分变简单07

小小“政务传播”,拿捏!| 专题保分变简单06

花10min节省10h,营销传播的专题我整出来了!| 专题保分变简单05

年年必考的“视听专题”,没几个人真正搞懂!

注意!每年都考的“智能传播”来了!|专题保分变简单03

融媒40周年,背到就是赚分啊!|专题保分变简单02

30分论述题:平台媒体化+媒体平台化|专题保分变简单01



真题回顾


技术伦理真题


1.算法伦理

简述回音室效应信息茧房和过滤气泡。(简答,重庆大学440,2024)

算法歧视(名词解释,浙江传媒学院334,2024)

分析年轻人算法抵抗的现象(分析,浙江工业大学440,2024)

用户对算法的反向驯化,问用户对抗式行为的意义(论述,郑州大学851,2024)

评述信息茧房说法的有效性(简答,上海外国语大学843,2024)

信息茧房形成的要素(简答,天津大学440,2024)


2.人工智能伦理

结合实例论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风险及治理(论述,天津大学440,2024)

媒介规范理论视角下,关于元宇宙的案例分析题(30分)(论述,山东大学334,2024)

智能媒体伦理风险与治理规制(简答,武汉大学334,2024)

结合实例,分析深度合成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可能,以及面临的理学问题(论述,四川大学440,2024)

深度伪造(名词解释,云南大学638,2024)


3.大数据伦理

隐私侵权的方式与治理(40分)(论述,山东大学334,2024)

数字遗忘权(名词解释,暨南大学809,2023)

结合现实案例,谈谈大数据时代隐私的边界及限度。(简答题,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财经新闻专硕2022年334真题,2022)


4.公民的伦理道德建设

网络爆破(名词解释,浙江传媒学院440,2024)

网络暴力中主流媒体的责任(简答,浙江传媒学院334,2024)

网络暴力的社会危害(简答,东华大学440,2024)

简述网络暴力的形成机制及危害(简答,暨南大学440,2024)

讲述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和特点,请用传播学理论论述如何治理和防范(简答,深圳大学440,2024)

网络暴力的一段解释,司法部、公安部……几部门联合出台《依法治理网络暴力的指导意见》,谈谈为什么会形成网络暴力。(论述,安徽大学622,2024)


新闻伦理真题


1.新闻失实

算法推荐中虚假新闻产生因素。(简答,西北大学814,2024)

新闻道德层面的虚假新闻(名词解释,湖南大学440,2024)

传媒假事件(名词解释,中山大学数字媒体440,2024)

新闻失实(名词解释,华南理工大学440,2024))

深度造假(名词解释,复旦大学334 ,2022;名词解释,天津大学334,2024)

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简答,大连理工大学334,2024)

简述假新闻的几种类型;如果你是记者怎么辨别假新闻(简答,复旦大学832,2024)

请谈谈虚假新闻流传和传播的原因以及有效治理措施。(论述,浙江大学870,2024)

新闻失实具体表现及新特点(简答,浙江传媒学院334,2024)

媒介失实的主要方面(简答,浙江工业大学440,2024)

阅读下面英文材料,谈谈网络虚假信息的特点和治理方式(分析,苏州大学334,2024)

新闻失实的性质与表现(简答,江西师范大学334,2024)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杜绝虚假新闻(简答,长安大学334,2024)

请简述人工智能时代虚假新闻的表现与治理(简答,西南大学334,2024)

新闻失实的表现, 至少包含 3 个案例(论述,西南民族大学440,2024)


2.隐私伦理

隐性采访(名词解释,浙江大学870,2024)

隐私(名词解释,西安外国语大学440,2023)

隐性采访的优势劣势分析(简答,南京林业大学334,2024)

新媒介发展背景下隐私采访的职业伦理问题(论述,暨南大学334,2024)

论述不同类型隐性采访的伦理问题(论述,中国海洋大学440,2024)


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论(名词解释,华南理工大学440,2024)

社会责任理论的主要观点(30分)(论述,上海政法学院,2024)

简述社会责任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简答,西安工业大学440,2024)

简述社会责任论的观点(简答,上海外国语大学843,2024)

我国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简答,中南民族大学440,2024)


4.其他媒介伦理问题

新闻职业伦理(名词解释,广州大学440,2024)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闻报道和新闻伦理的影响。(论述,南开大学842,2024)

平台型媒体伦理失范原因及其治理路径。(论述,华东师范大学334,2024)

结合新闻史或现代案例,谈职业道德“服务人民”。(论述,东华大学630,2024)

媒介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简答,浙江工业大学334,2024)

新闻工作者怎么审慎对待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论述,南京邮电大学334,2024)

巴以冲突为例,说战争中的媒介伦理(简答,兰州大学334,2024)


5.新闻专业素养

"新闻道德"概念 (简答题,上海师范大学,334,2021;名词解释,山西大学440,2023;名词解释,东北师范大学440,2024;名词解释,广西大学629,2024)

后真相时代如何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简答,浙江传媒学院440,2024)

新闻专业理念(名词解释,河海大学,440,2022;(名词解释,烟台大学440,2023;名词解释,上海师范大学643,2024)

中国新闻职业理念的变迁(论述,辽宁大学334,2024)

媒介素养能力包含(简答,广州大学440,2024)

论述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层能力?(论述,南京林业大学440,2024)

简述公民、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义务的禁止性规定(简答,武汉理工大学616,2024)

阐释对媒介教育的认识(简答,湖北大学334,2024)

新闻工作者素养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论述,云南大学440,2024)


整体来看,关于媒介伦理的真题数量非常多,且考察角度有大有小,即有从媒介伦理整体出发的题目,也有针对某个具体的媒介伦理问题展开的题目。题目设问主要有两种角度:①直接提问;②给出案例,结合媒介伦理知识进行组合分析


但需要注意,并不是每种特定的媒介伦理问题都需要准备专属的答案,整理出一个通用的答题角度模板进行套用即可,也可以参考本期推文“伦理问题频现的原因”中的答题角度哦~



相关概念


媒体伦理指的是媒介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是传媒从业者以及新媒体用户在采集、发布、使用信息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总和。当前环境下媒介伦理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媒体对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的失范。具体表现出来的问题有:虚假新闻、道德审判、网络暴力、隐私侵犯、舆论恐慌等。


国内学者对于该名称的界定不一,如新闻传播伦理、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等。综合来看,媒介伦理可以分为技术伦理和新闻伦理两个部分。


技术类伦理概念




01

算法黑箱

目前新媒体市场大都关注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结果,却忽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所依赖的算法系统中输入数据与输出结果之间存在着无法洞悉的“隐层”,即所谓“黑箱”(black box)。“算法黑箱”在事实上遮蔽了数据处理和交易决策的运行过程。同时还包含认知上的“算法黑箱”,即指社会公众由于自身算法素养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理解算法驱动智慧决策并革新行政决策体制的应用逻辑。



02

算法偏见

算法偏见(Algorithmic Bias)也被称为算法歧视,是指在信息的生产、分发及核查的过程中对用户造成的非中立立场影响,从而导致片面、失实等信息观念的传播。大数据杀熟是典型的算法偏见,“算法偏见”是算法信息时代的重要信息伦理问题。产生算法偏见的原因有三方面,包括算法设计者偏见、训练数据偏见、人机交互偏见。



03

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由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指的是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信息茧房”是以“我的日报”的形式呈现的: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达、信息的剧增,人们可随意选择关注的话题,依据自己的喜好量身打造一份“我的日报”。简言之,“信息茧房”就是“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




04

回音室效应

“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s Effect)最早同样来自桑斯坦2003年的著作《网络共和国》,含义是:人们更容易听到志同道合的言论,却也让自己更孤立,听不到相反的意 见。也就是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而该网络外部的任何信息,都很难在这个网络中传播或者不会达到这个网络中。此一效应的存在常常同信息选择密切相关:个人总是倾向于接受协调性的信息而避免那些会带来不协调认知的信息。“回声室效应”在社交媒体上造成的一个结果是“过滤气泡”的产生。



05

情感劳动

情感劳动是非物质性劳动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包括情感的生产,以及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得到的产品也是无形的情感,包括轻松、友好、满意、激情,甚至是联结感与归属感。劳动者在情感劳动的实践中不断地肯定自己,发挥自己的才智,以喜爱和激情作为驱动力,构建社群网络,获得极度自洽的认同感。它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其侧重点是“生产”,强调情感与资本积累、再生产之间的关系。它既包含着数字经济(digitaleconomy)对劳动者的剥削,又包含着“礼物经济”(gifteconomy)中劳动者解放、实现主体性的潜能。



06

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不愿为他人知晓的个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隐私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空间能够自由支配和控制,不受他人侵犯的一种人格权。简单来说,隐私权就是保护我们不想被他人知道的个人信息的权利,如不想被人知道的日记本、照片、行程信息、手机号码等。任何媒体和媒体工作者都不能在工作中随意侵犯他人隐私。



07

被遗忘权

“被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也被称为“删除的权利”(The Right to Erasure),是隐私权在互联网时代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权利类型。欧盟是最早从立法的层面考虑对公民被遗忘权的保护的。《2012年欧盟草案》提出,数据主体应享有被遗忘权。欧盟将“被遗忘权”定义为“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所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这是主张表达自由的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被遗忘权最具争议的部分。有学者认为“被遗忘权”会导致大规模的“私人数据审查”,形成对言论自由隐蔽的钳制。



08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有三个表现∶

(1)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3)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



新闻类伦理概念




01

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就是不真实的新闻,造成虚假新闻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上看政治取向偏见、经济利益驱使、法律法规不完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虚假新闻的土壤;主观原因主要是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和业务水平低造成的,包括: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⑦移花接木,偷梁换柱;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02

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从广义上说是指新闻不能准确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的真实面目,而造成的对于客观现实世界的虚假反映。从狭义上说,是指某一篇新闻报道中的事实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

新闻失实有两种情况:

A非故意性失实。在采写编新闻过程中,作者并没有察觉到自己报道的事实与实际情况不符。

B故意性失实。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



03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闻行业规范,即新闻传播业的行业道德。其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等四个基本方面。与新闻法规是一种他律不同,它是一种自律,即行业的自我约束和个人的自我约束,主要以行业内部的相互监督、个人的自觉 来抵御社会上种种诱惑,防范不良行为,并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取决于社会存在,取决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之其他职业道德,它具有更为鲜明的阶级性和更为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规范体系。



04

反转新闻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现象。对于反转新闻这个概念,目前学界尚无明确定义。那些紧跟社会热点、标注新闻热词继而引发广泛关注,但随后被证实与事实主体或全貌不符,甚至与事件截然相反的新闻现象。

反转新闻具有以下特点:

(1)传播时间短,从事件的发生到事件的澄清或反转往往只有几天的时间;

(2)信息片面化,在这些反转型新闻中媒体报道的事件往往只呈现了事实的一个方面,或片面选择采访对象;

(3)话题具有争议性,能够在公众的视野内被关注被传播。



05

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是记者不公开记者身份或隐藏真正的采访任务而进行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1887年《纽约世界报》一名女记者乔装成精神病患者进入精神病院,了解到医院虐待精神病患者的内幕,这被认为是最早的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最大的优点是真实、可信,不会由于记者的采访改变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增强新闻的可信度。其缺点与优点对应,隐性采访由于得不到被采访人的协作,有时记者视野受限可能会存在事实性错误等问题。

隐性采访多用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采访活动,它通常适用于对违法犯罪活动或其它不宜公开记者身份的采访活动。目前我国新闻界对隐性采访有滥用嫌疑,记者在使用中应遵循适度、维护公众利益、伦理道德等原则,不能滥用隐性采访。



06

新闻寻租

新闻寻租是指把新闻报道权当作私有商品进行交易,以谋取不当利益。主要形式有:

1.新闻敲诈,即指真记者、假记者以媒体曝光威胁、要挟当事人,从而非法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有偿新闻,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的手法,向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偿,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

3.有偿不闻,即指通过给予媒体人员一定的费用将负面新闻或批评性稿件撤除。



07

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一词属于舶来品,是由发端于美国的“报纸审判”演变而来。我国新闻传播法学学者魏永征对“媒介审判”给出了较为完善的界定,即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抢先对涉案人员做出定性、定罪、定刑以及胜诉,或败诉等结论。媒体通过发挥强大的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功能,形成一种足以影响法庭独立审判的“不可忽视的人民的意愿”,也就是说媒介通过话语权影响公众舆论,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审判。每一次媒介审判的出现都对司法的独立造成了影响,是对法院的审判权和涉案人员的公民权利的双重侵犯。



伦理问题频现的原因



传播主体多样化


数字技术对公众的赋权,催生了大量的“非专业传播者”,使得原先对训练有素的专业从业者所确立的新闻伦理规范难以发挥作用。新闻伦理关系中的主体变成了“乌合之众”,“非专业传播者”对媒介规范和伦理的认识水平远难比肩专业从业者。传统大众时代的伦理规范受到挑战。


这样的大众为主体的社交媒体还原了人际交流模式,将信息的传播嵌入关系网络,实现了“次生口语文化”(secondorality),强调具体的情景、移情、参与以及日常生活的体验等,因此信息的客观性也受到明显的影响。


替代性媒体兴起


过去传统媒体时代一套伦理规范即能大致确立的伦理标准,已经不适合数字时代复杂的新闻伦理关系中的客体。最典型的替代性媒体是社交媒体,它们传播了丰富繁杂的信息,并且在公众中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但是新闻伦理对它们并没有约束力。


除了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社交媒体还加剧了信息发布时效竞争,使得专业记者传播谣言、不准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可能性增加;它们也已经成为新闻从业者和新闻机构获取新闻和信息的重要平台,挑战着对新闻业至关重要的验证和事实核实过程。


媒介伦理开放性凸显


数字技术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加上媒介伦理的开放性特征,使得全球化语境下的受众组成更加复杂。他们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文化的多元化背景使得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媒介伦理核心价值观——即伦理原则可能有所不同,对传播与媒介规范的理解也相异。一些传统的媒介伦理规范因此受到挑战,如客观、公正等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有着不同的解读。


媒介伦理问题的隐蔽性


数字时代带来网民数量的攀升,网络活跃个体的增加让网络数据爆炸式增长。在这样海量的数据空间中,很多媒介伦理问题都发生的十分隐蔽。


一方面,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和传播主体的隐匿性,使得有些网民试图摆脱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约束,强调“个人中心论”和道德多样性,进而形成道德相对主义的思潮,他们参与到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之中,让这种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伦理问题落实到个人身上,就变成了隐蔽的伦理问题。另一方面,数据庞杂也带来无数的风险漏洞,以隐私泄漏为例,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信息何时泄露、从哪里泄漏、又被谁使用。这都是媒介伦理问题隐蔽性的表现。



媒介伦理问题的治理


观念重构:伦理拓展


面对数字时代新闻伦理关系中主体多元的问题,有学者提出应建立一个将媒介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考虑在内的媒介伦理。国外有学者开始倡导建立“开放的媒介伦理”。


开放的媒介伦理着眼于数字时代受众身份的转变,以一种尚不严密的逻辑试图解决非专业的社会大众成为传播主体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在实践方面,各类自媒体平台所制订的伦理规范,便是主体面向大众的规范,如社交平台不断更新其使用规则,如Facebook、Twitter和微博等平台,不断完善其规则,其中不乏用户使用的伦理规范。


素质培养:内外兼修


伴随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式微,构具备数字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媒体人职业道德培训机制势在必行。


目前,专门针对数字伦理和媒体职业道德开展的培训并不多见。这方面的培训还需强调对伦理议题的敏感性和统筹解决复杂事物的能力。另外,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数字伦理教育活动也是全媒体时代职业道德培训的题中应有之义,如通过各种调研、科普讲座、专题研讨等方式,吸引包括平台型媒体、受众/用户等在内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规则重塑:放眼全球


互联网建构起全球性的虚拟社会,人类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正循着从狭隘到广泛的道路发展,全球交往必然要接替局部交往。媒介伦理的视阈应从一域投向全球,促进多元文化沟通交流,从而建立全球性的媒介伦理规则。可以说,从全球视角出发解决数字时代的媒介伦理失范问题,是有效维护网络生态环境的最终选择。


智库搭建:学科融合


此外,面对新闻业的“液态化”,应该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智库,聚焦传播与社会、科技发展现实,开展问题导向和政策导向型研究。强调问题意识,开放学科视野,探索不同领域概念和分析框架的共性及其应用,遵守科研伦理规范,进行友好协商对话,是开展跨学科合作、完成政策导向型研究的基本要求。


制度规范:多源共律


为了弥补法律强制性规范和伦理倡导性规范的不足,需要在信息环境中构建一种硬法与软法并举、法律与伦理兼具、强制性规范与鼓励性规范并包、国家与社会以及公民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共律的治理体系。


在该治理体系之下,以法律治理和行政规制为前提,要求互联网管理和行业自律组织通过行业制度鼓励机构媒体、网络平台、软件开发者和其他传播者自愿遵守社会规范。特别是通过对违规者的行业处罚,引导各类传播平台和用户遵守适宜性和分布性伦理规范。在此过程中,努力保障公民道德上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以防止其受制于经济利益和效率的制衡。



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


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源自美国,与 19 世纪独立报刊的发展以及由此确立的新闻理念密切相关。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与新闻体制的话语,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控制的模式。新闻专业主义涵盖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是“大众传媒理念、价值观和操作方法的整个体系”。


新闻专业主义包括对“真实、准确、客观、公众问责性”等新闻伦理规范的阐释和应用,还包括对操作技能和标准、“高质量”等新闻生产实践的规训。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向公众提供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真实性、客观性、公共责任构成了新闻合法性和独立性的基础。新闻专业主义作为一种 “专业权力”,具有政治性和自主性,在与社会其他专业系统进行 “区隔”与 “挤压”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专业壁垒和管辖权边界。


新闻专业主义发展的背景


数字技术塑造了新的新闻生态 ,进而培育新的新闻理念和实践糢式,并对新闻专业愈义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总体的趋势是新闻生产的传统模式被颠覆,机构媒体的文化权威被削弱,新闻职业边界模糊,新闻和社会的连接方式日趋情感化等等。


数字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或将不可避免以“介入性”取代“专业性”,探索新的实践模式以实现通过协同式新闻生产推动社会重要议题的关切和解决。


新闻主义发展的消减


在新媒体时代,在互联网与媒介技术的双重赋能下,新闻场域的专业门槛逐渐被打破,新闻的精英式壁垒也逐步瓦解,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被动摇。


自媒体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冲击


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话语权下滑,造成了“全民新闻”的局面,自媒体市场蓬勃发展。新闻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转为交互性传播模式,处在新闻现场的人均可以成为新闻的制作者和发布者,新闻信息已然不再严格遵循传统新闻的步骤。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这完全背离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和初衷。


另外,在传统新闻制作流程中,“把关人”环节至关重要。自媒体大都缺乏辨别、核实新闻价值的专业技能与渠道,导致新闻专业主义中的核心要素难以保证。


后真相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


媒介话语权的旁落使得网络新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声音,使网络舆情更加难以琢磨。受众在事件中的“共情心理”“沉默的螺旋”下的惧怕心理,均加速了新闻理性被情绪化评论所掩盖,“反转新闻”频出,新闻专业主义中的理性因素更加难以探寻。


泛媒介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壁垒


在新媒介技术的范式里,媒体已经突破了新闻“精英独有”的边界,成为了一种社会化工具,而这种“媒介社会化”显然是一把双刃剑,给媒体带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新闻传播逻辑、新闻内容生成逻辑和新闻价值的颠覆。


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当下的社交网络多以娱乐舆情为主,大数据使新闻迎合代替了新闻引导,使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发生偏离,新闻重心转移,这与新闻专业主义所塑造的“硬新闻”背道而驰。此外长期的碎片化新闻使受众过于依赖于信息的快速获取,深度阅读和探索辨别新闻的能力严重下滑,与新闻专业主义构建的阅读深度新闻能力所相悖。


新闻专业主义的重塑


传统主流媒体转型,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传统主流媒体是维护新闻专业主义的独立性、权威性机构,在自媒体扩张的互联网场域中,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语境下的重构将依托于传统主流媒体在互联网市场的转型和突围。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主要分为媒介融合和内容融合两个方面。


将专业的新闻信息以新媒体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高新闻质量,将新闻专业主义植根于新型新闻的呈现模式中。此外,传统主流媒体之间应扩大联合规模,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整合资源,共同将新闻价值最大化,共同维护新闻专业主义。


在受众对新闻信息选择权日益扩大的当下,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融合中应保证新闻客观的同时也应考虑受众的喜好。在确保新闻专业主义专业性的同时为受众提供更大的表达空间。


深化职业理念,塑造新型“意见领袖”


新媒体不仅为新型“意见领袖”提供了一个传播信息的跨时间、跨地界的平台,也打破了新型“意见领袖”形成的门槛。在新型“意见领袖”中强化新闻专业主义,帮助新型“意见领袖”构建相应的新闻职业素养,同时媒介平台严格评定“意见领袖”的注册资质,以确保新型“意见领袖”可以在新媒体语境中传达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核心的信息。


更新新闻价值,拔高新闻品质


在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容纳力以及实时更新的新信息技术更是要求新闻信息的价值和品质保证,这就说明在新闻价值中注入新时代内涵十分必要。


在非职业新闻者大量传达社会信息的环境中,职业新闻者就必须以高品质的新闻信息突出重围。此外,在全球化的社会中,新闻价值中的时效因素也在升级,职业新闻者更应追求新闻信息的“全时化”,缩短新闻发生与新闻播报之间的距离,缩短受众与全球性新闻事实之间的距离。


关注新闻伦理,突出人文关怀


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失范现象层出不穷,受众理性缺失是一方面,职业新闻者把关不严和技术尚不完善也是一方面。因此,从职业媒体机构内部关注新闻伦理的保护尤为重要。这就要杜绝新闻制作的完全技术化,重新框架新闻伦理范围,也要对自媒体新闻更应加大把关力度。



参考文献


[1]陈昌凤,雅畅帕.颠覆与重构:数字时代的新闻伦理[J].新闻记者,2021(08):39-47.DOI:10.16057/j.cnki.31-1171/g2.2021.08.005.

[2]龙耘,吕山.AI时代媒介治理的伦理体系:内涵、特征及实践原则[J].现代出版,2021(04):32-38.

[3]李丹阳.媒介伦理基本论域的嬗变与应对[J].新闻传播,2021(02):16-17+20.

[4]江作苏,黄欣欣.第三种现实:“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悖论[J].当代传播,2017(04):52-53+96.

[5]卢家银.数字化生存中的伦理失范、责任与应对[J].新闻与写作,2020(12):28-34.

[6]吴小环.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与现代化重构[J].声屏世界,2022(16):85-87.

[7]常江,何仁亿.客观性的消亡与数字新闻专业主义想象:以美国大选为个案[J].新闻界,2021(02):26-33.DOI: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02.004.

[8]叶秀端.算法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重塑与实践路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08-116.DOI:10.16067/j.cnki.35-1049/c.2020.02.010.



注意


对比文章,羽生老师的专题课程更为深入丰富哦,比如在“假新闻”小节内容中,羽生老师以真题出发,谈到新技术语境下新闻伦理的核心问题——虚假新闻、新闻伦理失范中的经济因素反思等,一杯奶茶钱就能入的精品课程性价比超高!



























































福利


添加小助手备注“媒介伦理”专题,即可获取推文中所有论文哦!




你没有看错!只需要19.9元!🔥

仅一杯奶茶钱,就能够将为期5个月、共计25课时的课程收入囊中!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get~


在专题保分计划中,播播特地为大家配置名校硕博团队,并从理论、数据、案例、金句、考点等角度进行深度解析,让大家轻松构建答题思维,成功拿下新传必考专题


半程班设置A/B/C三个班型,能适应不同同学的需求,让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号入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在半程班,还会有更多的干货内容,不止专题不止案例解析,很多也可以私聊任意小助手!


有事没事找爱传播小助手

知知

小S

早早

卷卷

胖胖

小E


往期推荐:

刚发售就刷屏,《黑神话:悟空》凭什么?

论述题拿高分难?论述批改班让你易如反掌!!

多校已官宣!今年会直接出题这些内容

专题分类+时评语料,这次一定拿下实务写作!

“媒体融合”10周年,考察概率直翻一番!| 专题保分变简单06

还是太全面了!「奥运会专题」就这样被我水灵灵拿下~

一朝烂问题震惊全世界,好样的,“新闻人”!

2小时拿下中新史!这样分类清晰又好记!

油罐车、city梗、郑钦文夺冠… | 七月热点真的太容易出题了吧!

高级词汇清单总有它,到底什么是“异化”?

新传高分拯救计划 | 暑期论述公益批改训练营来辣!

奥运会上遍地是天才,但考研不是。

《种地吧》:乌托邦的想象性建构与资本操纵后的情感崩塌

研途纵有万重隘,扶摇亦可接北海 | 全程班半年总结

都替你试过了,这样背书真能三天一本!

媒介化后,黄子韬官宣都能和特朗普扯上关系了?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5新传全国考研:416887440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小红书:播播考新传

英语长难句学习:公众号英语小卖部

喜马拉雅ID:爱传播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20(请加小九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爱传播新传考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