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里没有惧怕|健康生活
之前说过,一个人内心容易受到的伤害可以把它归纳成六种:拒绝感、愤怒感、缺爱感、恐惧感、劣等感和罪责感,今天要分享恐惧感——
人们的心灵常常因恐惧感而受到伤害。这种恐惧感是指人内心潜在的缺乏自信的软弱状态,导致他在面临问题和遭遇困境时不敢去战胜和超越。这种恐惧感有别于我们常说的,单纯因为外界某个事物或某种特殊情境而产生的害怕情绪。
最主要基于两种原因。一种是内心缺乏安全感而恐惧。另一种是人生经历中曾经遇到过挫折与失败的打击,一旦再次受挫,过去的经验被唤起而产生恐惧。比如成长环境中受到太多的否定,又比如年幼时父母争吵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等等。
恐惧感甚至比愤怒感的危害还要严重。因为沉浸于恐惧中的人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逃避,而不是去面对,以致生活变得一团糟。
如果一个人被恐惧感所支配,就无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做每件事情都要观察周围人的眼神,揣摩别人的态度,不知道如何表现最真实的自己。
这样的人结婚了,会无条件地迎合对方。“对方的需要是什么?感情怎么样?”“哎呀,我又做错了。我们的关系要是破裂了怎么办?”“哎呀,我说错话了对方不高兴怎么办?”因此分分秒秒处于自已制造的高压状态下,产生了病态的心理。
恐惧感不是某个真实存在的事物,它只是压抑我们精神的一种心理情感。我们越是逃避,它就越占上风,所以我们必须要与之争战。
与恐惧相反的就是勇气。勇气来源于哪里?当我们意识到身边有支持自己的力量,知道有人爱我,有人信任我时,就会产生信心和勇气。
【约一4:18】爱里没有惧怕;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因为惧怕里含着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未得完全。如果没有得到爱的话,我们就会孤单,就会害怕和恐惧,觉得孤苦伶仃。
但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即使所有人都离开了我,背叛了我,上帝仍然爱着我。所以,我们要居住在上帝的爱里,使自我和私心在上帝的爱中融化。
事实上,恐惧感是过于注重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时刻深信上帝爱我,他深深地爱着我,那么我们心中的惧怕感就会被驱逐出去,勇气就会进来。
这种从上帝而来的恩典足以打败恐惧的习惯思维,使我们充满勇气去承担和面对。
人为什么会害怕呢?无非因为担心忧虑。忧虑和绝望往往是我们自己的想象的结果。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只要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和度过今天。
这里并不是指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只等着坐享其成;而是指上帝的供给就在那里,只要我们按着他制定的法则去努力,去生活,我们就不会缺乏。回顾我们的平生,得到的祝福其实多过我们遭受的艰难。
过去已经成为往事,我们只要从中吸取教训,不要沉浸在懊悔之中,那样毫无益处;至于将来,我们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要为那些还没有临到的事情忧虑,我们可以在今天靠主而活。
百分百无差错或让所有人满意是不可能的。我们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是对的,然而过分地追求完美,就容易产生恐惧,害怕失败,令人裹足不前,或难于从失败中挣脱出来去勇敢接受新的挑战。
人一旦瞻前顾后,就可能被别人的评价所左右,他人一句无心的话也可能动摇自己的决定。如果我们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得到认可,那么我们就很难拥有并表现出一种真正的勇气。
我们要学会认识自己。我们不是上帝,要承认自己是属肉体的,是不完全的。我们应尽自己的努力和本分,也要懂得从上帝那里接受饶恕,饶恕自己的不完美。上帝知道我们的缺乏,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
可能我们正在经历难以担当的人生重担,以至于感觉好像被世界遗弃。但看一看和我们一起奔走天路的弟兄姊妹吧!我们周围有很多彼此劝勉、彼此帮助、彼此激励的弟兄姊妹,看到他们,我们就会得到力量。
我们并没有被抛弃,这只是自己身处逆境时的沮丧情绪。从那些彼此相爱、彼此交心、彼此同甘共苦的同道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莫大的鼓励和勇气,在去往天国路上的并肩作战。
或许现在的境况让你感到艰难,似乎无法感恩,但就算是流泪绝望的时候,也要向上帝表达感恩。
真正的感恩不是鹦鹉学舌般时刻将感谢主挂在嘴边,而是在困境中依然学会依赖和信靠上帝,寻求等候上帝的旨意并为此而献上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会在逆境中深深地反思,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当品格又经历了一次考验和火的洗礼后消极恐惧的思想会消失。真实的感恩会带来勇敢地面对。
比起地上的幸福,我们更要去关心永远的幸福。【林后4:17-18】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
上帝会通过艰难和困苦训练人,因为它是通向天国的必经之路。即使象约伯如此义的人也通过苦难更深地去经历和认识上帝。人们因犯罪遭受苦楚,在痛苦中更能体验上帝的爱与能力,更渴望与上帝同在,渴望有一天与主在天国里同享那份永远的荣耀。
上帝允许我们受苦,为了我们能进入永远的天家。我们在此世不过是客旅,是寄居的。如果懂得把自己的盼望放在天上,那么恐惧感就会全然消失。
这里将为您提供来自圣经的幸福生活指南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