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美育带动智育,教育要注意些什么?

给孩子
2024-10-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首都教育 Author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为此,首都教育《师说》栏目邀请了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知名教授,一起探讨这样一个话题:何为美?何为美育?


今天,为大家分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勤砚教授的采访文章,郑勤砚教授说:

“艺术教育应是贯彻人一生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自知的收获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互动时自然亲近的沟通能力,甚至是能够具有统领心的能力和变通的能力。


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在这个学科当中获得了成长,不仅止于画出一幅优美的画作而已,这才是艺术学习的重要魅力所在。”

本文转载自“首都教育”(ID:bjedunews)


郑勤砚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若有启发,欢迎转发


“艺术教育应是贯彻人一生的,孩子可能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不自知的收获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与他人互动时自然亲近的沟通能力,甚至是能够具有统领心的能力和变通的能力。


所有的这些能力都在这个学科当中获得了成长,不仅止于画出一幅优美的画作而已,这才是艺术学习的重要魅力所在。”


——郑勤砚


01

何为“美术教育”


早在1919年,蔡元培先生便提出了:

“文化进步的国民,

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艺术教育。”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还是古希腊的七艺(逻辑、语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美育教育作为一个大的载体,自古有之。


可见,无论是古代中国,还是古代西方,都非常看重整个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作用。


但您真的了解何为美育?何为美术教育吗?


难道美术教育,真是就是画好画仅此而已吗?


绝不是的!

《罗纳河上的星夜》 文森特·梵高


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全世界任何地方的孩童生下来都喜欢涂鸦、喜欢创作?


这是因为拿起一支笔,在纸上构建一种图形,是人最初的一种真挚的表达,它是一种本能。


而如何将这种本能,慢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拓展成一种经验,拓展成他的一种习惯或能力,则是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功能。

郑勤砚教授与大英博物馆中东部助理馆长、《诺亚前段生命之舟》作者欧文• 芬克尔


在郑教授看来,若我们把美术教育分开来看,那它可以分为“美”、“术”、“教育”三个层级。


”,人类共通的一种情感。


什么是美?

树立了什么样的典范?

可以为我们带来怎样美的享受?

具有怎样的意味?

……


这些对“美”的体悟,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


而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感悟也都是不同的。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术”,一种技术层面的内涵。


美、术两个词的结合,意味着我们要用一种技术型的手段,去表达我们对美的一种体悟和认知。


“教育”,它的本质就是孩子在艺术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很自由、很快乐。


他可以在绘画的过程当中,构建他的空间意识、数学的关系意识,以及去表达他自己的作品的理解的态度。


那实际上,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郑教授看来,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逐步而又自发长成的过程。那么在这样一个漫长和延续的过程中,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应该贯彻始终。


不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在不同的层级都需要不同面向的这样的审美教育,从而获得创造的能力和治愈心灵的力量。

瓦西里·康定斯基


02

我们该给予孩子怎样的“美术教育”


视频中,郑教授提到,在她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家长问到:


“我的孩子几岁开始学习艺术比较好?”


对此,郑教授表示:


“不论什么年龄段,

都是接触艺术学习的最佳时段。”


但,在孩子进行“艺术教育”之前,我们要反问自己:


“我,为什么一定

要让孩子学习(或感知)艺术?”


是为了让孩子不落后,别人学什么,孩子也要学?


是为了我们所谓的“全面发展”,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是为了我们未完成的梦想,强行要求孩子去坚持?


是为了能够开发孩子的左右脑和想象力、创造力?


还是为了让孩子的人生,拥有更多的体验?

……


无论哪一点,我们都必须要清楚,艺术教育的前提是学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若父母代替孩子做选择,就等于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点。


那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艺术教育”?


作为家长,我们又该如何给予孩子更多帮助呢?


对此,郑教授回应到,家长帮助孩子开始美术教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爱好。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对色彩很敏感,有的孩子可能对影像感兴趣,而有的孩子特别执着于卡通漫画。


事实上,我们在选择学习什么绘画门类的时候,主要要看孩子的兴趣。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少儿美术教育,一般来说都是给他更宽泛的一种学习的语境。


这就意味着一个孩子从三岁到十八岁,在没有确定他是否成为一个艺术家之前,他应该是一种广泛的学习。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具有一个大的美术的一种认识。

《雅典学院》 拉斐尔·桑西


注意!千万不要“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带孩子学习美术的时候,通常会问一个问题:


“老师,我的孩子什么时候学习素描?”


郑教授认为,十岁以下的孩子,因为他对空间、对造型、对黑白灰、对对比、对这些概念的认知是有限的,所以他可能在接受素描的整体知识范畴内,被动接受,理解不了。


所以,家长们不要在孩子理解力达不到时,过度强加学习。


这样往往是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却并没有抓住它的精髓所在。

2012年郑勤砚教授与中央美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学生与德国教师及学生交流


注意!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创作


“你怎么画的不像呢!”

“你怎么画的是这样?”

“怎么你画的跟别人都不一样!”


有些家长在看到孩子作品时,会很生气,认为孩子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创造。


但事实上,艺术的创作过程是非常自由的,充满了个性化和创造力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性,也有独特的想法。


所以我们不应该要求所有的人画一样的东西,创作一样的画面,而是尽其所能,想其所想,尽可能地表达他自己,用他稚嫩的画笔来表达他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见。


所以,一朵花、一片云,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能够把你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这就是最好的创作。

郑勤砚教授译绘作品《诺亚前的生命之舟》内页图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逐步缓慢而又自发长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体味着这么多的美好和未知,所以郑教授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减少功利心,静待花开。


因为在孩子学习艺术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获得远远要比我们期待的要多,这正是艺术学习的重要魅力所在。


所以我们更期望着家长能够认识到美术学科里面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然后静静地用鼓励和关怀的目光,期待我们的孩子未来获得一个真正快乐的和丰富的成长的过程。


特邀嘉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郑勤砚


相关图书

《诺亚前的生命之舟》

[英]欧文• 芬克尔 著,郑勤砚 绘/译

活字文化x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10月


楔形文字的古老记载,

早于诺亚的救世神话。

来自大英博物馆的礼物,

给孩子生动再现世界古文明。

万物的奇幻漂流,

人类的生存之旅。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动动手指点一个“在看”并把公众号“设为星标”

🔚

哈佛×北大,教授之家对谈 | 我们怎样给孩子讲故事?
大英博物馆“邓布利多”馆长的礼物 | 世界博物馆日
北大教授戴锦华:寒假不容错过的50部电影,您为孩子收藏了吗
你没看错,中国也有过音乐老师做校长的美育黄金年代
音乐进中考,美要怎么学?
“听莫扎特能提高智商”是智商税吗?
陈赛X唐晓峰:放任孩子的兴趣≠好的阅读
比游乐场更迷人的博物馆:诺奖得主童年记忆里的博物馆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给孩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