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嘉莹对谈鲁健:人生不过百岁,要把诗词传下去

叶嘉莹 给孩子
2024-10-11

近日,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接受央视《鲁健访谈》节目专访,主持人王鲁健走进位于南开园西南村的叶嘉莹先生寓所,与叶嘉莹展开了一场关于诗词、人生的对谈。


在对谈中,叶嘉莹先生说:

一个人,人生不过百岁,我要把中国的诗词传下去,我希望我留下的种子在千百年之后,如果有一个人看到我的书,受到我的感动,他能够有所成就,那我就不白白地讲这个课跟写这个书。


对谈中,鲁健提到现如今孩子身处的独特大环境:电视、动画片等兴趣点(诱惑)太多。叶先生的“霸气”回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妥妥的“学霸奶奶”形象,她说:

我小时候也不能光读诗词,我还学了解析几何和大代数,我中学一直是第一名,要光是背诗,我不能得第一名。


对谈中,鲁健提到了叶嘉莹先生为孩子们编选的诗词选本,叶嘉莹先生重申了为孩子们留下的这个诗词选本的编选原则:


要使孩子容易懂,同时也是好诗。


对谈还提及科学和诗词的相通性,在杨振宁先生八十寿诞时,叶先生曾赠诗“谁言文理殊途异,才悟能明此意通”,说的就是学问研究到极点,会发现文理其实是可以相通的。


鲁健还问及如何让孩子对诗词产生兴趣,叶先生的回答是:吟诵像唱歌一样,有一种声调的美感,比死记硬背强。(在吟诵中)诗词的声音、文字、情感,都可以伴随声音引发出来。


访谈详见

《鲁健访谈·对话叶嘉莹》

叶先生说:“这都在人,不在我。尽力在我,成就不在我,我只是尽到我自己的力量。”

11月5日 22:00 CCTV-4(扫描图片二维码,央视频全网首播)



《给孩子的古诗词》序


叶嘉莹


我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从小就喜欢读诗、背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经七十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


其实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是在外人看来,我却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我热爱古典诗词实在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如何将这遗憾的事加以弥补,这原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也是我决意回国教书,而且在讲授诗词时特别重视诗歌中感发之作用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叶嘉莹先生捧读《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


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 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 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


《给孩子的古诗词》


我因为年老事忙往往精力不济,感谢张静,她为此书倾注了大量的心力。


曾有人问我:中国古典诗词会灭亡吗?我以为不会。


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志意而写的;他们把自己内心的感动写了出来,千百年后再读其作品,我们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这就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


所以说,中国古典诗词绝对不会灭亡。因为,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

迦陵

2015 年8 月31 日凌晨

于温哥华家中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

叶嘉莹 编著;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中信出版社,2016年10月 


相关课程


延伸阅读

叶嘉莹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一生只做一件事
叶嘉莹:童年记忆里的诗,有一天会“死而复活,失而又得”张静:好将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台湾文艺批评家:中国文化是叶嘉莹的归宿
叶嘉莹先生“关门弟子”张元昕:学诗最重要的是学做人叶嘉莹:读苏轼,了然人生的况味《给孩子的古诗词(讲诵版)》问世,叶嘉莹亲自吟诵讲解218首作品
张静:古诗词如何教人对抗日常烦恼的侵染?
叶嘉莹先生谈《论语》:古往今来最想见的是孔子

给孩子



由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

推出的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

持续"给孩子一部好作品"。


微信公众号ID :tochildren

转载:联系后台 | 入微信群请加:missfanyi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给孩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