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居然”和四个逗号——统编五上《2落花生》第一课时教学叙事|彭峰

江苏彭峰 彭文峰会 2024-03-18

 


 

尽管已经是九月份了,但天气依旧炎热,教室里的电风扇也是一刻不停扇动着,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一种考验,课前我鼓励大家大声回答问题。大声回答,不仅是音量的提高,也是专注度与自信一种提升。

我请男女生分别朗读课题,紧接着让房子琪同学朗读了一则谜语,这样的导入简单,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移步”到课文中来。我提醒读准多音字“结”。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了谜底:花生。

出示花生的图片,他们对于花生并不陌生,但对长在地里的花生可能比较陌生,我给他们看图,并向他们解释了“落花生”。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他们还是存在有气无力和拖拉的情况,我不能对现象听之任之,朗读是语文课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时刻提醒学生保持积极的朗读状态。

出示作者的简介,并请一位同学朗读在他的朗读过程中,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课题“落花生”的理解。

 

 

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正确,流利。思考课文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写在段落旁边。

运用准确的语言概括段落内容,是一种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来说。我十分看重他们的语感,事实上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辅之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抓重点词语,即“段眼”,在第一课白鹭当中,“精巧”就将白鹭的美丽外形很好地概括了出来。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我先抛砖引玉“如果要在花生前面加一个字概括第一小自然段,你会用哪个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种”。“那么。以此类推呢?”“收花生。”“那第二自然段呢?”陈一博同学说第二自然段可以说是吃花生。”我提醒他还有个更好的字,他马上就想到了“尝”,我也就乘势引导学生区分了“吃”与“尝”的不同之处。说到“议花生”的“议”字时,一位同学非常机智地说“议字的右半部分就是大义凛然的义。”“大家瞧瞧,他不是说义气的义,而是说大义凛然的义,这说明他有积累,有内涵,有文化。”非常好!他能够结合已知的知识去学习新字,还是一个成语,这样的方法值得大家的学习。当段落大意概括完之后,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梳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从各段落的篇幅上一眼就可以看出,“议花生”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

 

 

在这节课的词语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方法,在讲解“亩”的时候,学生对于“亩”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但我用他们现在身处的教室作为比较对象,我们教室是120平米的大教室,一亩,相当于5.5个教室这么大。于是,他们对“亩”这一面积概念就十分清晰了。在讲解“茅亭”时,用图片让他们直观感受,而说到“吩咐”时,则是举了几个例子,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吩咐”什么时候可以用,什么时候不可以用,吩咐多数是在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指派或命令的时候才可以运用。我还举了反例,大家在笑声中明白误用“吩咐”是很尴尬的事情。接着重点指导“慕”字的书写,选这个字第一个原因是结构比较复杂,第二是我结合他们课前习字册的书写情况,发现这个字写得并不理想。写“慕”字时,草字头和日一定要写扁平,撇捺要舒展,我在范写之后让他们自己也在书上写一遍,同时趁热打铁拓展了三个“好兄弟:幕墓和暮。在词语教学的过程中,我赞美了纪雪同学,因为她自始至终都在很认真地记笔记,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我刚一赞美了她,班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开始拿起笔记了起来,所以孩子们的自觉不是持之以恒的提醒和督促才可以建立起来的,适当的小引导有时往往更有用。


 

开始学习第一自然段我请沈立诚朗读并纠正了多音字“种”的读音,我请他再读一遍,这一次他读。像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给学生,这样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这一自然段学习的重点读出文字背后的心情,我请同学们圈出了这个词:居然。他们自己读一遍,这一次读后立马有学生回答:“意外惊喜

“为什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这几个词之间是逗号呢?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个问题我觉得学生们回答都很好,沈立诚说:“因为这些农活不是一下子全干完的,而是要间隔很久才做完。”陈一博说:“因为这些动作是有顺序的,不能先播种,再翻地。”我补充说道:“这些动作除了种,都是比较辛苦的农活,所以居然这个词除了能表达意外和惊喜,也能表达出作者的激动。”同学们再次朗读第一自然段。因为对这一段文字背后的心情有了准确的理解,他们再读就更好了。

读完,我让同学们回到“居然”这个词的运用上来,先给他们一个情景造句,再让他们自由发挥,对于词语运用的教学,是无法一蹴而就理解含义熟练运用,得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我们进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自读,留下了一个小悬念:母亲为什么要“请”父亲来尝花生呢?难道父亲不在家吗?我建议大家下课后查查资料。这一自然段比较简单,而作为本文重点的“议花生”将在第二课时继续学习。


统编一上教学叙事:
       我和小朋友有了默契——一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学叙事|彭峰
      唤起那份自豪——统编一上《我上学了·我是中国人》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二上教学叙事:

教朗读重停顿,教复述搭支架——统编二上《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叙事|彭峰
画图梳理文脉,体会用词准确——统编二上《2我是什么》教学叙事|彭峰统编三上教学叙事:明确教啥,仿写精准——统编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叙事|彭峰对比悟意,儿童意象——统编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四上教学叙事:

精读,聚焦何处——统编四上《1.观潮》教学叙事|彭峰

“反复”出现的词句,含有深情——统编四上《2走月亮》教学叙事|彭峰
统编五上教学叙事:

“精巧”何处寻——统编五上《1白鹭》第一课时教学叙事|彭峰

彭老师新书介绍:
      我们低估了一至四年级语文教学的难度
上册资源:

统编1-6年级上册必背内容和背诵闯关表(可下载)

统编语文1-6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推荐:

2022年秋小学语文教材变动情况汇总

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梳理表

扫码购买:



尊敬的一、二、三、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

您好!
如果您需要与教学叙事配套的原创课件,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课件”两个字,您就能看到购买链接。

彭文峰会

2022年8月12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